宋代的制茶工艺十分繁琐和讲究,大致分为以下步骤:
采茶
宋代人们已认识到除茶树的生长环境外,采摘方法也与茶芽品质密切相关。
《东溪试茶录》中指出采摘时节以惊蛰为候,根据当年的实际情况,天气温暖,在惊势前十天采茶;天气寒冷,则在惊蛰后五日采摘。
采茶时,用指甲断茶,而不用手指。因手指多温,茶芽受汗气熏渍不鲜洁,指甲可以速断而不揉。为了避茶芽因阳气和汗水而受损,采茶时,每人随身自带新汲清水,茶芽摘下后就放入水里浸泡,以保持其鲜洁。
拣芽
经过精细采摘的芽叶虽为茶树的精华所在,但其中也有高低之分。宋代茶叶原料有明确的分级,其中斗品、小芽为最上贡品,择其精者又为水芽。白合、紫芽、乌带、盗叶等是要被剔除的废叶。
水芽:将小芽蒸熟后置水盆中拣剔出来的细小如针的茶芽。贡茶中最精华的茶品。
斗品:又叫亚斗,指无叶的茶芽,细小如雀舌麦粒。采摘时间最早,常以惊蛰节气为侯。是最高等级的原料,专供王庭。
小芽:指细小得像鹰爪一样的芽叶
拣芽、中芽:一枪一旗(一芽一叶)、一枪两旗(一芽二叶),多用于民间采而制茶以求贩卖规利。
其它:下等茶品,采制成茶饼多用以缴纳税赋。
白合:指二叶抱生的茶芽,即鳞片。要去除,会损害茶味。
紫芽:紫色的茶芽。要去除,会损害茶色。
乌带:又作乌蒂,指带有蒂头的茶芽。要去除,会损害茶色。
盗叶:折断了的抱生茶叶。
蒸茶
茶芽拣好以后,用御泉水进行洗涤,之后摊置甑(蒸笼)上,然后放在沸水上蒸。蒸茶要避免三种弊病:
【不熟】蒸叶不熟,烹试时汤花就会泛青,茶末易沉,闻起来有草木的气味,喝起来有桃仁一样的苦
【过熟】蒸叶过熟,烹试时汤花就会泛黄,芽叶糜烂,不易胶结,但其滋味要胜过前者,
【焦釜】蒸的时间过长,蒸锅中的水干涸,烹试时汤花浑浊水脚泛红,有焦糊的气味。
榨茶
蒸熟之后的茶叫做茶黄,茶黄用冷水淋浇数次,令其冷却。然后用布包好放入小榨榨去除水分。小榨过后,再用细绸布包好,外层束以竹片,放入大榨榨去茶汁。榨一次后将茶取出搓匀,再用竹蔑捆好放入榨中圧榨除去茶膏。榨茶一般昼夜不停,直到茶膏去尽为止。
【渍膏】指茶膏没有榨尽,则会在烹试茶饼时,带有苦味。
【压黄】指蒸出的茶黄来不及压榨,第二天就会变臭。这道工序也限制了精品贡茶的产量。
研茶
研茶是指将圧榨过的茶放入陶瓷制成的研(盆)内研磨成粉末状,越细越好,研之前先加水,待将水研干一次称为一水,然后再反复加水研磨,加水研磨的次数越多,其末就越细,它是茶叶品质的重要参数之一。贡茶第一纲与白茶的研茶工序都是十六水,其余各纲次贡茶研茶工序都是十二水。
研茶的标准就是把水研干,又称茶熟。研过之茶要达到荡之欲其匀,操之欲其腻的地步。研茶时的用水也十分讲究,要用当地的龙井水。龙井是凤凰山当地的一口井,深不过丈余,井水清澈甘甜,又名凤凰泉、龙焙泉或御泉,用此水研茶更添茶叶品质。
造茶
将茶研好之后,经过揉匀使之变得柔腻,然后放入模子中,压制成形。北苑贡茶取象于龙凤,用以区别普通茶。其模子有银制、铜制。形状有圆形、方形、棱形、花形、椭圆形等,上面刻有龙凤、花草各种图纹。制成的茶饼周围边缘有银圈、铜圈和竹圈,一般无龙凤图纹的用竹圈,有龙凤图纹的用银圈或铜圈。
过黄
过黄是宋代制茶中最神秘的一道工序,其形式与现代茯茶发花工艺相似。将茶饼定型后,用烈火烘焙,而后用沸水浴之,如此反复三次,之后再让茶饼烘烤一夜。
干燥
过黄之后第二天改用温火烘焙,称做烟焙。烟焙时火要取其温温而已,如果火过猛,茶饼表面会发泡,发黑,极大影响茶饼的外观;如果火中有烟,茶饼受到烟熏,茶香会丧失。
烟焙之火,烟焙的时间依茶饼的厚薄而定,一般为七至十五日。其工艺和现代茯茶发花工艺与时间相似。
茶饼烧焙至足干后,用热水在茶饼表面刷一下,这叫出色。然后尽快放进密室用扇子扇,茶饼色泽就变得自然光洁。
好的团饼茶的要求是:色泽莹洁光润不驳杂,质地细密,团饼紧结,碾细的时候比较坚硬,铿然有声。

宋代的概述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咸平三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百分之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
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 ,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其实远超过盛唐。宋朝出现了宋明理学,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北宋因推广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长,从太平兴国五年的3710万增至宣和六年的12600万。
足球在宋代叫什么
1、中国宋代当时叫“蹴鞠”。
2、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有用脚蹴、蹋、踢的含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汉族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蹴鞠。因此,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朵体育奇葩。
宋代对女子的称呼
宋代对女子的称呼一共有七种。
公主之间称“姐”或“姊”也按排行分。嫔妃对帝后自称为“臣妾”或“妾”也有称“奴家”或“奴奴”。皇太后、太皇太后自称为“老身”。皇太后下制令时自称“予”,在便殿见群臣时则称“吾”,很多时候也用“我”。在宋代“小姐”的含义就是“青楼歌妓”。基本上男子和女子打招呼不管是否相识一律可以称为“娘子”,年轻一点的可以称呼为“小娘子”。此外对一般女子可称呼姓氏加“娘”字。如扈三娘。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