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绿茶的历史沿革
1957年冬,青岛市园林管理处开始茶苗移植试验,引种的绝大多数是皖南、浙江的良种。崂山绿茶最初在中山公园太平山南麓苗圃试种,第一次从黄山运来两年生茶苗5000株。由于茶苗启运时间不当,根部损伤较重,第二年春天培植完全失败,无一成活。
1993年之后,农业产业化兴起,崂山茶展示了旺盛的生命力,逐步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品。2004年8月1日,崂山绿茶正式实施《崂山绿茶生产技术规程》、《崂山绿茶加工技术规程》,成为我市第一个茶叶地方标准。2006年1月6日,崂山区政府成立了崂山绿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委员会,组织起草了崂山绿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材料。
2006年4月3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崂山绿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受理公告。
2006年10月26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6年第161号),即日起对崂山绿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区域为崂山区王哥庄、沙子口、中韩、北宅等4个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2007年,崂山区政府印发了《崂山绿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崂山绿茶生产、销售管理及专用标志的申请、管理、查处等有关工作程序;
2007年5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第84号令批准崂山区4家企业可以使用地理标志产品崂山绿茶专用标志;
2009年5月4日,国家质检总局第39号令批准崂山区8家企业可以使用地理标志产品崂山绿茶专用标志。
从2010年起,区政府加大对茶农财政补贴力度,每年安排760万元,用于茶叶种植户统一用药直补、用肥直补、品种改良直补。
2011年5月12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发布《地理标志产品崂山绿茶》国家标准(GB/T26530-201
1),2011年11月1日起实施。
碧螺春的历史沿革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当地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
关于此茶名称的来历除了康熙皇帝巡幸太湖时亲赐之外,也有碧螺春在明代时就已有茶名的传说,还有一种巧妙的解释说取其色泽碧绿,卷曲如螺,春季采制,又采自碧螺峰这些特点,因而命名为碧螺春。此茶有悠久历史,在清代康熙年间就已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综上,崂山绿茶和碧螺春的在历史方面的确是有着极大的区别,这种区别过大,就算崂山绿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立的,也不足以弥补这么大的区别。

崂山绿茶怎么鉴别
1、开汤:崂山绿茶,汤色绿中带黄,俗称带黄头,茶汤明亮,有极细的白毫悬浮其中,可见杯底。
2、闻味:崂山绿茶初闻一股淡淡的清香飘入鼻腔,再闻能感觉到一种豆香味,那种豆香味就是我们都熟悉的豌豆香,给人一种清雅、幽香的感觉。
3、观叶:崂山绿茶冲入水后,卷曲的叶片伸展较慢,有些叶片到最后也不能够完全伸展开,即便是伸展开的也是皱皱的,其中偶有较小的残片。
4、品尝:崂山绿茶一泡没有什么味道,二泡口味稍好,三泡以后渐入佳境,那种特有的清雅、幽香的豌豆香味开始显露出来,茶汤入口滑、绵,微苦,回味悠长,回甘较好。六泡以后口味逐渐变淡。
崂山绿茶的功效
1、崂山绿茶清除异味防止龋齿的功效:绿茶中都含有微量元素氟,这也是我们牙膏中常见的元素,同时儿茶素也有抑制细菌滋生的功效,减少牙菌斑以及牙周炎的发生,茶叶具有消除异味的功效,还能帮助清新口气。
2、崂山绿茶消炎抑菌的功效:茶叶中的儿茶素具有能够对人体内的细菌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如果哪里有发炎或者是溃烂的情况,可以用绿茶清洗或者涂抹,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抑制细菌滋生的功效。另外,绿茶中的茶多酚能够清楚体内的有害物质,帮助清理肠道以及恢复受损创面。研究显示,绿茶中儿茶素对引起人体致病的部分细菌有抑制效果,同时又不致伤害肠内有益菌的繁衍,因此绿茶具备整肠的功能。
崂山绿茶怎么喝
准备一只透明无纹玻璃杯(200ml左右),一壶开水,然后将玻璃杯冲洗干净,将3g崂山绿茶投入玻璃杯中,沿着杯壁注入玻璃杯1/3的水,然后顺时针摇晃杯身,等茶叶充分浸润后,再次注水七分满即可,最后等待2分钟,即可饮用崂山绿茶。
崂山绿茶是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沙子口、中韩、北宅等4个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选择背风向阳的半山坡或丘陵地,坡度在30°以下,土壤pH值4.5至6.5,土质深厚肥沃的花岗岩母岩棕壤土,有机质含量大于1.0%,土层厚度不低于60cm,地下水位在60cm以上的地理环境选择适宜的茶树品种,用特有的工艺加工制成的绿茶。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