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提竿时机的九要素

精选问答

提竿时机,是钓技中最难掌握的一环,也是决定着钓鱼成败的一环。提竿的最佳时机,是鱼儿摄食入口即将要游走的一刹那。如果你错过这一时机就会失于“早”或失于“晚”……

掌握提竿时机的九要素

  提竿时机,因为许多的原因不同而不同。其技巧难度虽大,但经过长期的努力,是完全可以掌握的。笔者经验是:首先要了解各种鱼的习性与吃钩方式和对提竿时机有影响的诸多因素,经过长期的垂钓实践,无数次从“提空失误”中去摸索、体验,从而逐步地掌握其技巧。

掌握提竿时机的九要素

  准确掌握提竿时机要掌握9个“要素”。

  一、掌握鱼的吃钩方式

  鲫鱼(底层鱼)摄食时俯头翘尾,吸入口内抬头上游,漂反应是轻微拌动,明显上浮。钓鲫宜在漂缓缓上浮时提竿。

  鲤鱼(底层鱼)爱拱泥寻食,摄食谨慎,食前先品尝一番,感到无异时,才吸入口中,摄食后即游走,漂反应先晃动几下,后大幅度下沉(黑漂),漂没顶时提竿则可命中。

掌握提竿时机的九要素

  草鱼(属中下层鱼)摄食先缓后急,开始慢慢品尝,随后将饵吞入口中拉着走,漂的反应沉多于浮。等漂全部没入水中一两秒提竿为适合。

  青鱼(属中下层鱼)摄食凶猛,见饵就吞,吸入嘴内,含着就走,漂反应急促上下大幅度抖动,继之迅速斜移下沉,这时提竿即得鱼。

  罗非鱼(属中下层鱼)贪食,咬到饵料不松口,漂反应急促上下抖动,继而不动,或上升倾斜,此时提竿十拿九稳。

掌握提竿时机的九要素

  鲢鳙鱼(属中下层鱼)在水温17-20度时摄食特别斯文,饵料叼在口中,这时漂的反应为轻微晃动,此时,应立即提竿;盛夏咬钩叼着饵料扭头就跑,漂反应为提黑漂或拉倒海竿,此时应立即提竿。

  鳊鱼(属中下层鱼)摄鱼动作类似鲫鱼,漂反应急促上下抖动,很快上升,以至倾斜横在水面,赶早提竿即可钓获。

  二、掌握季节

  初春鱼儿游动缓慢,摄食时,口张得小吃得轻,漂抖动也轻慢,有时不太明显,抖动即可提竿。夏秋季,鱼儿活跃,游动迅速,摄食凶猛,漂抖动速度大,斜移,下沉(或上送)时,便可提竿。冬季,鱼儿摄食减少,漂抖动即可提竿。

  三、掌握水的深浅

  在1米以内的浅水垂钓,漂与钩、坠的距离短(水浅水线短),鱼吃钩,漂马上往上送(或下沉),提竿宜迟些。在2米以上深水垂钓,漂与钩、坠的距离较长(水深水线较长),鱼吃钩,漂上送(或下沉)则慢,漂稍上升(下沉)就提竿。

  四、掌握钓饵

  素饵,质软体小,易吸入鱼嘴,漂抖动几下,及时早提。荤饵,耐咬,漂抖动上送(或下沉)后,可稍迟提竿。

  五、掌握脑线长短

  用长脑线,鱼吞钩动作反应到漂的时间要长些,提竿宜迟。短脑线,鱼吞钩动作反应到漂的时间短,提竿宜早。

  六、掌握坠的轻、重、高、低

  通常卧钩用重坠,立钩用轻坠,静水用轻坠,流水用重坠,浅水用重坠,浅水用低坠,深水用高坠。坠重,鱼在坠上消耗的力较大,漂上送低,提竿相对要早一些;坠轻,鱼在坠上消耗的力较小,漂上送高,提竿宜迟些;坠高,鱼吃钩的力量,先在脑线上消耗了一部分,后又在坠子上及水线上又消耗一部分,反应到漂上的力就小了,上送程度低了,提竿宜早;低坠,鱼吃钩的力量,通过水线很快就传到漂上,上送程度较高,提竿宜迟些。

  七、掌握钓鱼水域

  鲫鱼在不同水域摄食有四种反应:送漂、黑漂、浮漂点动和浮漂移动。肥水水域,鲫鱼吃饵慢、送漂缓且低;瘦水水域,吃饵急,送漂快且高,静水鲫鱼多送漂;流水多为黑漂。经常有人垂钓的水域,鱼钓滑了,多为点漂或送漂缓慢或漂平移,很少有人钓过鱼的水域,送漂极为典型。

  八、掌握鱼的大小

  小鱼摄食,漂有两种反应:一是漂上下反复抖动,因抢食而又吞下进口;二是漂动的幅度大而快,有时拉着就走。

  九、掌握鱼的单游、群游

  单游鱼吞食速度缓慢,吞前要尝尝饵味,可口才吞食,吞食速度慢。群游鱼见食相互争,吞食速度就快。

总之,针对不同的鱼的习性,掌握好提竿的最佳时机,这样收获多多!

手竿怎么提竿,提竿的主要动作

1、提竿的动作,可分解为挥杆刺鱼、提鱼离窝、控鱼,以及根据鱼的大小,采取直接飞鱼或溜鱼抄鱼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是连贯的,但各个阶段的技术把控要点和目的,是有明显区别的。鱼越小,动作连接越紧密连贯;鱼越大,动作分解越明显。钓者可以结合实践,细心体会。

2、挥杆刺鱼:这是整个提竿过程的关键,也是后续几个动作的伏笔。提竿的前提,是正确判断漂相,及时把握提竿时机。提竿的目的,首先是保证将鱼钩刺入鱼嘴的正确位置和足够的深度,既而根据刺中瞬间传到手上的反向拉力,判断鱼的大小,从而采取后续动作,尤其是力度把控。

挥杆刺鱼的技术要领,是瞬间大臂上挥,手至头部上方45度以上停止,类似于大臂一振。刺鱼的实质内涵,是利用竿子瞬间的弹性恢复力,将鱼钩刺入鱼嘴。速度、方向为主,力度为辅。有的钓友光有力度,而没有速度,就等于是在拉鱼而非刺鱼,所以往往钩刺入不实导致跑鱼或拔河。也有钓友动作幅度和力度过大,造成将鱼嘴拉豁,或断竿、断线和缠竿。

3、提鱼离窝:为防止被刺中的鱼释放惊扰信号,惊散窝子里的鱼,必须第一时间将其提离窝点。提鱼离窝的要点,是在手臂挥杆刺鱼停顿后,根据判断鱼的大小,再施加适当的力度,将鱼提离窝底。力度要适可连续,幅度要柔顺流畅,避免过大幅度和速度的强拉硬拽,只要保持持续施加的力度不松线,把鱼向上向岸拉起来即可。

提鱼离窝的动作要领,是在刺鱼停顿的动作基础上,继续缓慢向上向后抬臂,包括身体的后倾。鱼的痛感神经反应不是很敏感,所以在被刺中和逃窜之间,会有一瞬的反应停顿,这一点,我们可以根据鱼第一次给力要线,充分地感觉得到。这也就给我们适时提鱼离窝,创造了好的时机。

对于个体较小的鱼,刺鱼和提鱼离窝可以很连贯。但对于大物,提其离窝是要费一番周折的,尤其是爱打桩的大鱼,在被刺中的近半分钟里,可以居然如同刮底,一动不动。故提醒钓者,要保持姿势不松劲不爆力,持续靠竿子的弹性,“闷”其离底。

4、控鱼:提鱼离窝后,鱼的痛感神经开始发挥作用,拼命向不定方向逃窜,控鱼的目的,就是以适当的力度,克服鱼逃窜的力度,直至其离水就擒。

为什么钓鱼要经常提竿

1、钓鱼的时候经常提杆,主要是防止鱼饵被偷吃掉,反而没有钓到鱼。经常提竿能够有效的提高钓鱼的几率,而且还能够保证鱼儿不被偷吃,增加钓鱼的乐趣,提高钓鱼经验。

2、钓鱼属于一种户外运动,目标是用渔具把鱼从水里钓上来,而且钓鱼不限制性别与年龄,大人小孩子都喜欢。钓鱼亲近大自然,陶冶情操。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看漂提竿技巧,看漂提竿的窍门

1、提竿是在发现漂动后的一个重要环节,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处理不好,前功尽弃。提竿的动作一是要快,二是要稳,在将钩扎入鱼嘴后,绷紧鱼线遛鱼便成其中的关键了。

2、要达到这个目的,抖腕提竿便成了一个十分要紧的动作,在看到鱼漂下沉后,拿鱼竿的手要急速地一抖手腕,将鱼钩扎入鱼嘴中,然后要竖起鱼竿,紧绷鱼线,缓缓地拉鱼到岸边,在此过程中,要将鱼遛乏是一大关键,如果鱼大,不将鱼遛乏,断线跑鱼事是经常发生的,进行8字形遛鱼,是每一个钓手必须要进行的必修课。熟练地抖腕提竿,形成动力定型,是保证不跑鱼的一个重要环节。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