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清嘉庆元年(1796)前后,有个木排工梁为镒,因放木筏,不幸被水冲散,流落南京。次年,夫妻两人携带茶籽,从南京返乡,买下谢家石山草屋,定居种茶,是为狗牯脑种茶之始。
茶叶产地
狗牯脑茶是江西珍贵名茶之一!产于罗霄山脉南麓支脉,遂川县汤湖乡狗牯脑山。该山形似狗头,取名"狗牯脑",所产之茶即从名之。狗牯脑山苍松劲竹,百鸟高歌,清泉不绝,云雾弥漫,更有肥沃的乌沙壤土,昼夜温差大,确是一个栽培茶树的绝妙佳境。这里苍松劲竹,百鸟高歌,清泉不绝,云雾弥漫,更有肥沃的乌沙壤土,昼夜温差较大,确是一个栽培茶树的绝妙佳境。
茶叶历史
狗牯脑茶产于遂川的汤湖乡,因其始产于当地茶山村的狗牯脑山上,故名狗牯脑茶。清嘉庆年间(1796~1820),今汤湖乡境内,木商梁为镒,水运一批木材到南京销售,因突遇洪水,木材全部冲失。梁为镒陷入困境,流落南京,遇当地一财主千金杨氏,被其收留并结为夫妇。杨氏精于制茶,尔后梁为镒偕杨氏返回故乡,并带回一些茶叶种籽,在当地的狗牯脑山上,开垦小面积茶园种植,自制茶叶,称所制茶叶为"狗牯脑茶"。由于该茶叶制作精巧,色、香、味超群,受到人们称赞,而有了名气。其后,在民国时期,先后获得巴拿马一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金奖,浙赣特产联合展销会甲等奖。 狗牯脑茶的制作技术,一向为梁家秘传,世代相沿,外人不得问津。
产品特征
狗牯脑茶外形紧结秀丽,条索匀整纤细,颜色碧中微露黛绿,表面覆盖一层细软嫩的白绒毫,莹润生辉。茶水清澄而略呈金黄,喝后清凉芳醇,香甜沁入肺腑,口中甘味经久不去。饮狗牯脑茶能提神醒脑,消食去腻,益肝利肾。
此茶的特点和其他茶叶迥然不同。它叶片细嫩均匀,碧色中微露黛绿,表面覆盖一层柔细软嫩的白毫,茶叶五至七片,茶水清澄而呈金黄,茶味清凉芳醇香甜,沁人肺腑,口中甘味经久不去。
感官特征
狗牯脑茶
1.条索:紧细微卷,匀整秀实,显锋苗。
2.色泽:黛绿莹润。
3.香气:鲜嫩高爽,带花香。
4.滋味:清新鲜爽,甘甜沁腑。
5.汤色:黄绿明亮。
6.叶底:柔嫩匀整,嫩绿鲜活
制作工艺
该茶采制十分精细。一般在4月初开始采摘,高级狗牯脑茶的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要求做到不采露水叶,雨天不采叶,晴天的中午不采叶。鲜叶采回后还要进行挑选,剔除紫芽叶、单片叶和鱼叶。
加工工艺分为:杀青、揉捻、整形,烘焙、炒干和包装六道工序。狗牯脑茶
杀青
在铁锅中进行,投叶量视茶叶级别而异,特级为0.2~0.3公斤,一级为0.3~0.4公斤,投叶时锅温150~180℃,炒约4~6分钟,待叶质柔软,茶香显露,即杀青完毕出锅。
揉捻
用双手搓揉,时间约10分钟。
整形
亦在锅中进行,温度先高后低,用手轻轻抓炒,并随时搓团提毫,从炒坯至整形结束,共约15分钟。
烘焙
用烘笼进行烘焙,烘温40℃,待芽叶失重80%时,停烘摊凉。
炒干
在锅中炒至含水3~5%时,出锅后稍经摊凉,用铁罐盛装即可。

狗牯脑怎么读
狗牯脑[gǒugǔnǎo],狗牯脑属于绿茶,产于江西省遂川县汤湖镇狗牯脑山,为遂川三宝之一。
其成茶形紧结秀丽,条索匀整纤细,颜色碧中微露黛绿,表面覆盖一层细软的白绒毫,莹润生辉。
狗牯脑茶怎么泡
先把茶叶倒在白色陶瓷杯里,然后往茶杯里倒入大火急沸的水,之后浸泡3分钟即可饮用。
狗牯脑茶是绿茶的种类,生长在一座特别像狗头一样的山上,所以叫做狗牯脑。狗牯脑茶是江西珍贵名茶之一。此茶的特点和其他茶叶迥然不同,它叶片细嫩均匀,碧色中微露黛绿,表面覆盖一层柔细软嫩的白毫,茶叶五至七片,茶水清澄而略呈金黄。
狗牯脑茶的冲泡方法
狗牯脑茶的冲泡方法:首先准备一只透明玻璃杯,一壶开水,将3g狗牯脑茶投入玻璃杯中,注入1/3水,然后轻摇杯身,待充分浸润茶叶后,再次注水,七分满即可,等待2分钟,即可品饮美味茶汤。
狗牯脑冲泡方法:
1、依据个人爱好,取干茶3克狗牯脑茶投入茶杯中,茶水比例为1:50.
2、加入少量开水(90℃左右)浸润茶叶并立刻将水虑去。
3、此时可闻杯中茶香,再重新冲入适量开水,勿加盖。
4、过2-3分钟,待茶叶充分吸水,舒展即可趁热品饮。
5、喝至剩下1/3茶汤,再加开水冲泡,这样前后茶汤浓度较均匀。
6、可反复冲泡3-4次左右。
狗牯脑茶品质特征
狗牯脑茶干茶条索紧结、色泽黛绿匀润、稍显白毫;干茶香气有淡淡的兰花香或熟板栗香、清香,其中以兰花香最难得,板栗香气次之,清香则较常见;汤色黄橙明亮;香气高爽持久;滋味入口鲜烈,收敛性强,回味甘爽;叶底鲜活嫩绿。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