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现在多数民众对于普洱茶已然不再陌生,但实际上关于普洱茶,有太多的种种需要厘清。社会大众,甚至是多数从业者,对于普洱茶的认识,方才刚刚开始。在开始探讨普洱茶的时,首先需要厘清的便是她的定义问题,也就是说:什么是普洱茶?
产自云南、大叶、饼茶砖茶沱茶、越陈越香等等。这边是普洱茶留给社会大众的大致印象。但如何才能准确的定义普洱茶呢?
什么是普洱茶?普洱茶饼是绿茶吗?
名称由来
普洱茶名称的由来还是清晰明确的。普洱茶,作为中国名茶之一!系因其集散地与原产地之一的普洱而得名。唐朝时普洱名为步日,属银生节度。银生茶即为普洱茶的前身,于元朝时称之为普茶,明朝万历年间才定名为普洱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普洱本地亦有产茶,但在历史上它主要还是作为普洱茶的集散地而得名。
定义的争议
相较于名称由来的清晰明确,普洱茶的定义则可谓是充满争议与变化。对于普洱茶具体的定义,历史上的不同阶段曾有着不同的意涵。
云南省标准计量局2003年3月5日公布所谓的云南普洱茶中,将普洱茶定义为:云南省一定区域内,大叶种晒青茶经后发酵而成的各种产品。这里所说的发酵有两个途径:
1、自然发酵,从不加水,放置陈化若干年后,香港俗称原旧普洱茶或生普。
2、人工发酵,加水渥堆,出堆即称熟普。
虽然市场不一定会依照官方定义来区隔茶品,但云南省对普洱茶所厘定的定义范围,事实上最大受害者恰恰是云南广大茶农与多数厂方,而最后得利的反而是云南特定少数厂方、公司,以及香港、台湾茶商与收藏家,且如此定义会衍生出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
1、所谓云南省一定区域内,范围在哪里?谁来界定与辨识产区?定出范围,是否会来伤害某些不在范围内的地方政府与农民?是否会造成范围内的茶区茶菁抢购?
2、从古代到1970年以前,普洱茶都是以生茶形态,且以品饮新茶为主,是古代至今世人之共识。现今居然加以定义为渥堆熟茶或所谓陈茶,而原本历史上所称呼的晒青毛茶-普洱茶现在却是属于绿茶,这样是否已经本末倒置、否定为错乱历史?
3、所谓自然发酵,从不加水,放置陈化若干年后,此定义中,陈化几年才称为普洱?且由谁认定与辨识年份?
4、云南大叶茶,对于绝多数人并无法辨识,更何况还有困鹿山、倚邦等厚轴种、中小叶变异种,该如何界定
按此标准将可能造成更多的模糊与误区,比如否定历史、年份无法判断、产区的模糊与产业的伤害等等,有其重新商榷的必要。
2008年制订的普洱茶国家标准,已修改许多不合实际与市场冲突之观点,但仍有许多狭隘门户与保护条款。标准的设定失之严苛,只是流于形式而无法执行;过于保护产区,只是把产业做小,不利发展。笔者认为,在不违背历史背景与共创市场原则上,尽量简化普洱茶定义,以利执行而不流于空洞口号。
普洱茶定义
笔者认为,应该对云南普洱茶定义以涵盖性的广义认定:云南生产(产地)之晒青毛茶(制程)及其衍生成品,包含散制、紧压(形状)与生茶、渥堆熟茶(人工快速陈化),主要特色在属于后发酵茶,越陈越香越醇厚,且能长久存放。以致,普洱茶既是一种茶叶物种——Camellia.Assamica(Master.)Chang,也是云南特有制程的茶品。

普洱茶饼熟普怎么保存
先把普洱茶饼放在陶瓮和陶缸中,然后用宣纸和无味的吸潮纸包好,最后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即可。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普洱茶原产于云南澜沧江流域中游一带的思茅、版纳、临沧等地,集散今云南思茅市普洱县,故名“普洱茶“。它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点和工艺性特点。
什么是乔木普洱茶
乔木普洱茶是根据茶树的分枝习性(即树型特征)进行命名的普洱茶。其寓意是该普洱茶的茶青来源于高大的乔木型茶树,也称“大树茶”。乔木茶、大树茶是“同义反复”的不同表达方式。
乔木普洱茶主要采乔木树叶作茶菁,叶片较大,故称大树茶。乔木茶树处在自然环境下,个体生育空间大。
什么是宫廷普洱茶
宫廷普洱茶是上贡宫廷的普洱茶,清宫普洱与其他贡茶的茶种相比实是与众不同,被视为稀有的名茶,并且宫廷普洱是普洱茶中精品,清朝道光年间,当时所有进贡朝廷的皇家普洱茶,都是只取上好野生大叶乔木的芽尖制作,朝廷把所有的茶芽都采摘完后,剩下的才允许民间采摘和贩卖,而且,在当时的皇家普洱只有皇室可以享用,宫廷普洱茶也是身份的象征。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