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品鉴 生茶、熟茶品鉴之韵

精选问答

前面综合阐述了普洱茶生茶的品鉴因素,再说一下熟茶的品鉴。

实际上,品鉴熟普与品鉴生普是比较类似的,在此基础上,品鉴者还需根据感知,分析归纳出一款熟普茶品的原料内质结构及配方、渥堆发酵工艺及精制水准、仓储存养的真实状况,并对其进行客观准确的综合评定。

与生普相比,熟普在滋味、外观条型、叶底及汤色和香气、韵境等方面都和生普

有着较大区别,因此,熟普的品鉴又和生普的品鉴有所区别。

而这种区别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熟普品鉴必须紧紧抓住对渥堆工艺的感知。原因很简单,熟普的一系列滋味、外观、汤色、香气、气韵等特质,主要就是由渥堆工艺产生的。

所以,熟知渥堆工艺机理,全面理解熟普渥堆实质是品鉴熟普的基础。熟普渥堆的实质是以微生物的活动为中心,通过微生物的胞外酶,微生物热以及微生物自身的物质代谢等的组合作用,使茶叶内含物质发生极为复杂的变化,从而塑造了熟茶特有的品质风味。

渥堆过程中微生物大量繁殖,体内物质代谢旺盛,同时分泌出各种胞外酶,成为有效的生化动力,作用于渥堆叶内的各种相应底物。同时由于微生物代谢释放的生物热,堆温常高出室温(12℃-25℃),有升有降,35天左右,维持在40℃-70℃之间,这种温度又促使胞外酶和原酶作用效率的提高。

因此,渥堆中以酶促反应为主,微生物的呼吸代谢热与茶坯水分相结合的湿热作用为辅,三者共同推动了渥堆叶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变化。

以多酚类物质、氨基酸、糖、咖啡碱等为主体的茶叶滋味物质,以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及原酶的酶促作用和湿热作用为主要动力,发生氧化、聚合、降解、分解、转化,使儿茶素和氨基酸的总量,组分减少或内部组分比例改变,嘌呤碱内部相互转化,有机酸增加,这些鲜、甜、酸、涩、苦、醇味物质综合协调,形成了熟普醇和微苦微涩的口感。

多酚类物质在微生物胞外酶和原酶的作用下,部分氧化聚合形成了水溶性的有色物质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残余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产物,儿茶素的氧化产物等与未氧化的黄酮类及氨基酸和糖类的缩合产物综合作用,形成了熟普黄褐的外形,叶底色泽及橙黄红的汤色特征。

茶坯中固有的挥发香气成分及各香气先质,如糖类、氨基酸、脂肪、类胡萝卜素、萜烯类、儿茶素及其氧化产物等,在强烈的湿热作用及渥堆中微生物分泌的各种胞外酶和原酶作用下,发生转化、异构、降解、聚合、偶联等反应,形成了以萜烯醇和酚类为主体的香气组分与配比。

尽管渥堆在品质形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其它工序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熟普的品质,有如茶坯湿热的温度及时间,还有杀青、揉捻、晒青、干燥等外源环境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以上阐述了普洱熟茶的渥堆实质及由此而带来熟普滋味、外观条型、叶底及汤色和香气改变的实质。总之,渥堆发酵在减弱滋味强度的同时,产生了熟普的醇和、厚滑、柔爽品质特征。

将刚寒劲猛的生普转变为柔暖优雅的熟普,既暖心又养胃。

品质上佳的熟普,区别于传统意义上一般熟普。一是绝无堆味,即馊闷味;二是绝无草辛味,即堆辛味;三是绝无酸麻布味;四是更无泥腥霉味。熟普的研发开启了新的历史里程碑,将传统熟普击的粉碎,它是痴茶者的福音,是高端消费追逐享用的目标。

普洱茶如何品鉴

品鉴普洱茶的方法及步骤如下:

1、茶叶类外形条索清晰、肥壮、整齐、紧结,无非茶杂物,色泽褐红或棕褐,油润有光泽;

2、茶饼类外形匀整端正,棱角整齐,模纹清晰,不起层掉面,松紧适度;

3、闻着有霉味或者其他异味,表面看上去模糊灰暗、有霉斑的普洱茶就是劣质茶叶;

4、闻着无杂味、霉味,似桂香、枣香、兰香 、樟香等令人愉快的香气即为优质普洱茶;

4、汤感滑顺甘甜即为优质普洱茶,滑顺是指茶叶鲜活稠滑,茶汤在嘴里有手摸丝绸的感觉,回甘是指茶汤入口以后回甜的感觉;

5、冲泡多次以后的茶叶色泽饱满一致,揉捻有韧性,叶片张开较为完整即为优质普洱茶。

如何品普洱茶熟茶

熟普的厚度,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当茶汤滑进口腔,刺激味蕾,用舌尖搅拌茶汤,感受搅拌的力量和口腔被撞击的感觉,你就会充分感受到它的饱满丰富,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粘稠感。

即“油润感”,类似喝鸡汤或米汤一样的感觉,茶汤进入口腔稍停片刻,通过喉咙流向胃部很圆润、很亲切、很自然的感觉,给品饮者的感触印象极强,而品质不好的茶汤就会有“锁喉”之感。冲泡了三四泡之后的熟茶汤,喉咙清爽滋润,嘴巴不干不燥,咽下去之后整个肚子是温暖舒适的,这就是熟茶的润度体现。通常很滑的茶,喝过后会有一种“留下了一层油”的感觉,温润如玉、如沐春风。

普洱茶分生茶和熟茶

普洱茶根据制作工艺分为生茶和熟茶,生茶的制作工艺为指将鲜叶进行萎凋、杀青、揉捻、晒干,熟茶制作工艺是将晒青毛茶进行人工洒水渥堆发酵成熟散茶,生茶的色泽以青绿、墨绿色为主,熟茶的色泽为红褐色,生茶的口感强烈,茶气足,刺激性较高,熟茶浓稠水甜,入口醇厚,无苦涩味。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