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花青素类(Anthocyanidin)
花青素又名花色素,是一种性质稳定的色原烯衍生物,是茶多酚的重要组成部分。
花青素类一般占茶叶干物质的0.01%-0.1%,一些紫芽茶中的含量会相对较高,一般在0.5%-1%。
光照强、气温高的季节,较易形成花青素,芽叶呈红紫色。
紫色芽叶较多的鲜叶制成绿茶,由于花青素色泽和口感较涩,成茶汤色发褐、滋味苦涩,叶底靛青;加工红茶则汤色及叶底乌暗,品质较差。
花青素可直接有效清除自由基,有较强的抗氧化功能。
3、茶黄素类(Theaflavins,TFs)
茶黄素类是一类多酚类物质氧化而成的苯并卓酚酮结构化合物,它约占红茶干物质的1%-5%,是红茶中色泽橙红,具有收敛性的的一类色素,是红茶滋味和汤色的重要品质成分。
茶黄素类,对红茶的色香味有重要的影响,是红茶汤色“亮”的主要成分,也是红茶滋味强度和鲜度的重要成分,是构成茶汤“金圈”的主要物质。
茶黄素含量高时,红茶汤色明亮,呈金黄色;含量低时,汤色深暗。
在保健功效上,研究证实,茶黄素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等药理活性。
4、茶红素类(Thearubigins,TRs)
茶红素类是一类复杂的红褐色酚性化合物。
红茶中,茶红素约干重的占6%-15%,是红茶氧化产物中最多的一类。
它呈棕红色,溶于水后呈深红色,刺激性弱,是红茶汤色主体对茶汤滋味和浓度起重要作用。
茶红素含量太高则有损品质,滋味淡薄,汤色暗;含量低,茶汤红浓度不够。
由于茶红素类分子差异大,提取困难,对茶红素的保健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有研究表明茶红素是一种抗氧化剂,能够帮助老化的机体抵抗生物氧化,茶黄素与茶红素协同对细菌有抑制作用。
5、茶褐素类(Theabrownine,TB)
茶褐素类是一类水溶性非透析性高聚合的褐色物质,组成成分主要是多糖、蛋白质、核酸和多酚类物质。
茶褐素类一般由茶红素类和茶黄素类氧化而成,约占到红茶干物质的4%-9%,其含量与红茶品质高度负相关,是造成红茶汤色发暗、无收敛性的重要因素。
红茶加工中,萎凋时间过长、过重,高温缺氧发酵,或者是红茶存储中,都会促进茶褐素的积累。
茶褐色保健机理仍待进一步研究,但有实验证明茶褐素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和抗疲劳的效果。

茶叶的口感与什么因素有关
1、茶产地。茶树生长环境地理海拔条件的不同,决定了茶树生长的气候条件,雨水温度湿度情况对茶树本身有影响,因此各个茶区的茶山都各有特色。
2、茶原料。茶树生长的树龄以及茶树种类的不同,也会对茶叶本质有影响。以云南的茶叶为例,春茶吸收了秋冬两季土壤的大量养分,叶片中内含物质要比秋茶少,水分也少,所以春茶要鲜嫩许多。
3、茶工艺。决定茶叶鲜叶本质不同对不同口感的呈现,不止表现在茶山头与原料。茶工艺是对茶本质鲜叶的进一步强化决定。
4、茶的存放条件。发酵之后存储的环境,存放在昆明和存放在广东的茶仓是有区别的。存放条件也对口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5、茶的冲泡技巧和方式。一杯好茶需要较好的冲泡技巧和冲泡方式,一万个人有一万种泡同一款茶叶的冲泡方式,呈现同一款茶叶的口感也是千差万别。
曼贺村的茶叶口感怎么样
曼贺村属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海镇,地处勐海镇南边,年平均气温18.50℃,年降水量1318.7毫米,适合种植粮食、甘蔗、茶叶、蔬菜等农作物。西双版纳是古老的茶叶发源地之一,在勐海县有一株700余年树龄的古茶树。曼贺村的大叶种茶色泽鲜润,香气馥郁;绿茶日毫显明,汤色清绿。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