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铅钓法一般在鱼不在水底,会出现上浮或者离底的情况,也有是钓到水面上,竞技钓中钓浮。在正常垂钓的过程中,铅坠都是挨着阿枣核的,它只是在浮漂到位并且立起来后,有一个下摆的过程,下摆的幅度比较小的时候,才是正常垂钓的过程。当鱼上浮,不下沉,吃食也不积极的情况下,为了能够增加饵料下摆的幅度,就要让饵料的雾化范围更大一些,从而把鱼引诱到窝里。可以把铅坠上拉,离开了8字环,就是飞铅了。

飞铅的钓法,飞铅钓法概述
1、“飞铅”又称之为提铅,也就是在不改换钓组的条件下,仅仅是把铅坠整体上移一定距离的钓法。那么铅坠上移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缩短铅坠与浮标的距离(“缩短”水线的长度),同时也就加大了钓饵与铅坠之间的距离(“加长”子线的长度)。“缩短”水线是为了减小铅坠下摆的摆幅——摆幅减小了,浮标翻身站立的速度就相应的得到了加快;而“加长”子线,增加了钓饵的摆幅,减缓了钓饵下摆的速度。
2、飞铅钓法特点:“飞铅”钓法的突出特点就是:浮标的翻身速度得到加快、浮标翻身站立后的停顿时间加长、钓饵的下落速度减缓——这就是“飞铅”的“变化”。
浮标翻身速度的加快,便于我们更早的观测鱼讯的产生;钓饵下落速度的减缓是有利于增强动态诱鱼的效果,使钓饵的下落更接近于自由落体,能够很好的消除鱼类的警觉性。钩饵下落速度的减慢最突出的作用是便于大泳层的搜鱼,在未知鱼层或鱼儿发生变层的时候,采用“飞铅”可以很快的找到鱼群所在的位置。这也就是“飞铅”的“应对”。
3、飞铅钓法弊端:“飞铅”的弊端也是清晰可见的:浮标翻身站立后的停顿时间加长后,在此停顿时间内的鱼类索饵讯息就很难及时的反应出来。但是在某些特殊的鱼情、鱼种的情况下,此停顿却是很好的钓点。比如浮钓中遇到乱口时,主抓浮标停顿过程中的异变,确是过滤虚口、抓实口的有效时机。根据鲢鳙的吸食特点,有意的“延长”浮标的站立时间,可以很好的增加鲢鳙的索食时间,浮标的漂移与颤抖就是提竿的有利时机。子线的增长,也会减弱鱼类索饵讯息的传导,很容易出现丢口现象。
什么是飞铅钓法
飞铅钓法就是把铅坠往浮漂座的位置拉一拉的方法。方法虽然简单,但是有很多技巧。通常情况下当抛竿到钓点后,铅坠带着线组逐渐下沉,铅坠到水位后有几个变化,第一是鱼饵带着子线继续摆动下降;第二是铅坠到达水层表面后,会把浮漂拉着立起来。
飞铅钓法的铅坠距离鱼钩越近,那么鱼钩的子线摆动就会越小,到底时间就越短,而铅坠距离浮漂座越近,浮漂翻身速度越快,信号也就出来的越早,这就是飞铅钓法的原理。
飞铅钓需要延长了路亚的子线,从而提升诱鱼效果,可以让浮漂更快地站立,信号就可以出的更早。铅皮鱼钩需要向上拉多少,这个数值就要查看具体的鱼情,若鱼口轻,那么小鱼就少,到了冬季初春晚秋,此时需要一定的诱鱼效果,但是鱼的进食情况不好,很少有接口的情况,所以上拉15至25厘米就可以。
飞铅钓法钓鲫鱼,这个解说很全面
1、飞铅钓法也称为提铅钓法。即在不改变钓组的情况,将铅坠往浮漂方向拉一拉,一般上拉距离是5--15㎝之间,距离确定后再用太空豆固定,这种上拉铅坠的钓法即为飞铅钓法。该钓法中由于铅坠上移,缩短了浮漂与铅坠的距离,加大了铅坠与钓钩间的距离,相当于延长了子线。而铅坠与浮漂距离的缩短使得钓线入水后加快了浮漂翻身站立的速度(距离越短,翻身越快),钓钩铅坠间距离的加长使钓饵摆幅变大,钓饵入水的速率减缓(铅坠钓钩间距离越长,入水速率越慢),简单地说在使用飞铅钓法时会加快浮漂的翻身,便于我们提早观测到鱼讯,同时也会减缓钓饵的下落,便于我们增强动态诱鱼的效果,容易消除鲫鱼警觉,使其吸饵中钩。
2、飞铅钓鲫鱼时要注意选择轻而软质的钓竿便于高频率的抛竿并遛鱼,并且每次抛投的钓位要集中,便于聚拢鱼群;宜选择晴朗温度高的无风或微风施钓便于看清漂相,最好选用活饵如蚯蚓红虫便于动态诱钓,若用商品饵,则需雾化好些,附钩性大些,便于持续诱鱼;冬季飞铅钓鲫鱼时上推浮漂的距离多在5--20cm之间。用小钩细线和拉饵垂钓时上推距离最好5--10厘米,而钓滑口鲫鱼时可上推距离10--20㎝。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