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茶香气如何

精选问答

藏茶香气如何

国家医药技术创新工程”,即国家“1035工程”重点科研项目的《茶药用价值研究》,经过三个五年计划15年的技术攻关,获得突破性进展,从茶多酚的物质中成功提取出茶色素,茶色素对人体多个系统的43类疾病有显著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达到80%以上!

藏茶属于是一种黑茶,可以说是中国黑茶的鼻祖了,制作工艺复杂,且有持续发酵的原因,所以收藏价值是非常高的,也是众多茶叶中收藏价值非常高的一个黑茶品种。

藏茶的简介

藏茶,可以说是少数民族中的主要生活饮品,堪称为是“生命之茶”、“民生之茶”;中国藏茶的记载,从唐朝开始就已经有相关的记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古茶。

藏茶,原料采摘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再经过特殊工艺精制而成,是一种后发酵茶;也就是说,藏茶属于是最为典型的黑茶,颜色为深褐色,茶汤为琥珀色,清澈透亮,是后发酵茶。

藏茶的产地

藏茶的中心产地,是在四川省雅安县;雅安境内自古以来就以高山出产名茶,也可以说雅安是全世界“茶”的但诞生地,是茶叶的鼻祖。

在唐宋时期,雅州出产的茶叶便开始源源不断的通过西南边陲而运往西藏地区,形成了有规模的“南路边茶”;中央政府还曾经用茶叶换取西藏的战马,这就是著名的“茶马互市”。

雅安,作为是藏茶的生产中心和茶马交易的集散地,主要集中在四川泸州、宜宾、灌县、重庆等地,规模空前壮大,运送藏茶入藏的马帮在古雅州集结时,最多达到三千壮丁,两千伏马。

新中国成立之后,雅安藏茶已向藏区输送藏茶500多万担。西藏自治区每十年一度的大庆典,政府将雅安产藏茶为指定的馈赠珍品送达每一位藏族同胞。

藏茶的分类

1、康砖茶

外形为长方形,表面平整、紧实、洒面明显,色泽棕褐;内质香气纯正,汤色红褐,尚明;滋味纯正浓郁,叶底棕褐较老。

2、金砖茶

外形为圆角长方形,稍紧实,无脱层,色泽棕褐;内质香气纯正,汤色黄红,尚明;滋味醇和,叶底暗褐老。

3、康尖茶

外形为圆角方形,表面平整、紧实,色泽棕褐;内质香气浓郁纯正,汤色红而透亮,滋味醇和甘爽,叶底棕褐稍老。

藏茶的饮用功效

藏茶属于是一种全发酵茶,所以里面含有的营养物质是非常丰富的,比如儿茶素、维生素、胡萝卜素等,其中维生素B
1、B
2、C、E等都有重要的抗癌作用。

并且藏茶和其他的黑茶不同,它所含的多糖、茶黄素、茶红素、微量元素、纤维素等含量都是比较高的,所以饮用藏茶,可以给我们身体起到补充营养的益处。

且藏茶中所含的儿茶素、多酚类化合物,可以很好的去吸收放射性的物质,可以减少放射性物质对身体的伤害,并且起到抗辐射的作用哦。

综上所得,藏茶的原料采摘于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雨极高山,用当年生长的成熟茶叶和红苔加工制作而成,形成茶砖后持久发酵,可以使得藏茶具有陈化缓慢、留香稳定、汤色透红或琥珀色,耐煮耐泡等特点!

什么是藏茶

所谓藏茶,指的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藏族饮用的茶品,藏茶作为历朝历代供应雪域高原藏族同胞生活的必需品,已伴勤劳、勇敢的藏族热敏度过了许多岁月,而藏茶是一个较广的范围,一般指的是紧压茶,包括雅安的康砖茶、湖北的老青砖茶等。

藏茶怎么泡

1、取茶10~12克,放进茶包,用沸水冲洗一次,后把茶包放进热水瓶,加入沸水2L,焖泡30分钟后就可饮用。(焖泡1~2小时后饮用味道、口感会更好)

2、茶壶一把(选用紫砂壶),约200CC大小左右。取茶5~8克,用沸水先冲洗一次,把水倒掉,后加入半壶沸水,焖泡1~2分钟,再加入沸水倒满壶,即可倒出饮用。

这样泡两三次,后面可一次加满一壶水,但焖泡的时间要慢慢加长,整个泡法可像冲泡工夫茶一样,只是在冲泡时要注意焖泡的时间要长一些。

3、取茶5~8克,放进玻璃壶,用沸水冲一次,水倒掉,后加入沸水700CC,然后放在蜡烛台上。焖泡20分钟后可饮用。(可多次加水,不可能味淡为止)

4、先把水烧开,取10~12克,放进茶包,用沸水冲洗一次,放进沸水中。把烧水器盖子打开,煮2~3分钟,把火关掉,加盖,焖1~2分钟即饮用。(可多次浇煮,到味淡为止)

5、用玻璃公道杯和一茶漏,取茶5克放在茶漏,先用沸水冲洗茶叶一次,把水倒掉,后用沸水滴冲,出水要慢,冲满一公道杯后即可饮用,可多次滴冲到味淡为止。

6、用烧咖啡的壶,取茶叶5克放在咖啡壶的网兜里,先用沸水冲洗一次,放进咖啡壶,跟咖啡一样烧制法,烧满一壶即可饮用。

藏茶要煮几分钟,怎么煮藏茶

1、藏茶的熬煮其实很简单,按2公斤水配10克茶的比例,待水温加热到开,放入茶(此时勿需加壶盖),沸腾熬煮2分钟关火,盖上壶盖焖泡3~5分钟,过滤后即可饮用;

2、还可以将煮好的茶先倒入暧水瓶中开水焖半小时,其味更醇香,尚可每晚睡前将煮好的茶放于暖水瓶中,第二天饮用,其茶汤的分子络合更好,保健作用和口感更佳。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