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六堡茶的历史
六堡茶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清嘉庆年间,其以独特的槟榔香味入选中国24个名茶之列。
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六堡茶就以其特殊的槟榔味而入中国名茶之列。同治版《苍梧县志》载:“茶产多贤产六堡,味厚隔宿不变”,说的即是苍梧六堡茶。
经过发展,六堡茶的产地有苍梧、贺县、横县、恭城、贵县、三江、河池、柳城等20余县。在六堡茶区范围内,有恭村茶、黑石村茶、罗笛村茶、离涌村茶、蚕村茶等,在历史上最为有名的是恭州村及黑石村的茶叶最好,横县岭溪所产茶叶品质和制法与六堡茶相近,亦统称为六堡茶。
广西梧州六堡茶生产情况
2010年,梧州市茶园面积约5.1万亩,六堡茶生产企业37家,取得QS认证的企业有18家,取得出口食品卫生注册(备案)资格的企业有3家,并有3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4家获得国家有机茶认证。六堡茶已实现标准化、清洁化、连续化生产。2010年六堡茶产量近8000吨、产值8.5亿元,产品畅销国内各省市及港澳、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2015年,梧州市拥有茶园面积4666.7公顷,生产企业42家,年产量超1万吨,产值超10亿元。
2016年,六堡茶产量为1.12万元吨、产值超12.8亿元,有50家生产企业获食品生产许可(QS/SC)证。区域品牌价值达15.79亿元,居全国茶叶区域品牌排行榜第28位、黑茶类第3位、广西第一位。
2017年,六堡茶发展为年产值13亿多元、产量1万吨、茶园面积8万亩的产业集群。
广西梧州六堡茶加工工艺
六堡茶的加工工艺包括初制、精制两个过程。
1、初制加工工艺流程:鲜叶→杀青→初揉→堆闷→复揉→干燥→毛茶
2、初制加工技术要求:
(
1)鲜叶:选用适制茶树品种芽叶为原料。
(
2)杀青:要均匀,杀青以叶质柔软,叶色转为暗绿色,青草气味基本消失为适度。
(
3)初揉:趁温揉捻至成条索。
(
4)堆闷:初揉结束后进行筑堆堆闷,当堆温达到55℃时,及时进行翻堆散热,当堆温降到30℃时再收拢筑堆,继续堆闷直到适度为止。
(
5)复揉:再次揉紧成条索。
(
6)干燥:干燥至茶叶含水分不超过15%,成为毛茶。
3、精制加工工艺流程:毛茶→筛选→拼配→渥堆→汽蒸→压制成型→陈化→成品。
4、精制加工技术要求:
(
1)筛选:将毛茶通过筛分、风选、拣梗。
(
2)拼配:按品质和等级要求进行分级拼配。
(
3)渥堆:根据茶叶等级和气候条件,进行渥堆发酵,适时翻堆散热,待叶色变褐,发出醇香即可。
(
4)汽蒸:渥堆适度茶叶经蒸汽蒸软,形成散茶。
(
5)压制成型:趁热将散茶压成篓、砖、饼、沱等形状。
(
6)陈化:将茶叶置于清洁、阴凉、通风、无异杂味的环境内,待茶叶温度降至室温,茶叶含水量降至18%以下,先移至清洁、相对湿度在75%至90%、温度在23℃至28℃、无异杂味的环境(洞穴)中陈化,然后移至清洁、阴凉、干爽、无异杂味的仓库中陈化。陈化时间不少于180天。
精制而成的六堡茶品质优异,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黑褐,有光泽,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纯陈,滋味浓醇甘爽,显槟榔香味,叶底红褐或黑褐色,简而言之具有“红、浓、醇、陈”等特点。

广西梧州首富是谁
1、广西梧州首富是李非列,广西梧州市人。
2、梧州,广西下辖地级市。梧州是古苍梧郡、古广信县所在地,是粤语的发源地之一,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
3、有“绿城水都”、“百年商埠”、“世界人工宝石之都”之美称。
4、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5、梧州位于东经110°18′~111°40′,北纬22°37′~24°18′之间,地处“三圈一带”(珠三角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和珠江—西江经济带)交汇节点。
6、梧州位于广西东部,扼浔江、桂江、西江总汇,自古以来便被称作“三江总汇。
7、是广西东大门,是中国西部大开发十二个省中最靠近粤港澳的城市,东邻封开县、郁南县,东南与罗定接壤,南接容县,西连平南县,北通昭平县、荔浦县,东北与贺州接壤,西北与金秀县毗邻。
梧州在广西属于几线城市
梧州在广西属于三线城市,梧州位于广西东部,扼浔江、桂江、西江总汇,自古以来便被称作“三江总汇”。是广西东大门,是中国西部大开发十二个省中最靠近粤港澳的城市,东邻封开县、郁南县,东南与罗定接壤,南接容县,西连平南县,北通昭平县、荔浦县,东北与贺州接壤,西北与金秀县毗邻。梧州是古苍梧郡、古广信县所在地,是粤语的发源地之一,广府民系发源地,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
广西梧州有哪些职业学校
1、梧州学院;
2、梧州财经学院;
3、梧州商贸学院;
4、梧州职业学院;
5、电子科技学院;
6、梧州市轻工技工学院;
7、广西桂东卫生学院;
8、梧州市警察学院;
9、梧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10、梧州第二职业中等学院;
11.梧州市长洲职业学院;
12.梧州市卫生学校;
13.梧州市财贸干部中等专业学校;
14.广西梧州电子工程学校;
15.梧州市城市建设技工学校;
16.贺州地区机电工程学校。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