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说说六大茶类在我国的分布:
一、绿茶:
绿茶是没有经过发酵的茶类,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先出现的茶类。绿茶的覆盖面最广,最受大众喜爱,这也导致了我国六种茶叶总产量中,绿茶就占到了70%,种植区更是覆盖全部四大茶区,凡是合适种植绿茶的地区均有绿茶出产,北到山东、陕西、甘肃,南到海南。
种植的省份有浙江、江苏、安徽、河南、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四川、重庆、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几乎涵盖了南方各省。
除此之外,我国十大名茶(1959年)中,有六个都是绿茶,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信阳毛尖、六安瓜片。这绿茶可是十分霸道呢。
二、红茶:
红茶作为饮用国家最多的茶种,在世界上的覆盖最广,更多的还是因为英式茶的影响。有人说红茶在17世纪初期出现,另一种说法则在19世纪才出现,红茶真正的发源地在福建省武夷山桐山关附近,在这里,小种红茶被创造而出。小种红茶便是所有红茶的始祖。
后红茶的种类逐渐丰富起来,安徽的祁红功夫和云南的滇红功夫最为出名,其余的红茶还有福建的闽红功夫、江西的宁红工夫、湖北宜红功夫、湖南湖红功夫(湘红功夫)、四川川红功夫、浙江越红功夫、江苏宜兴红茶、广东英德红茶等。功夫就是功夫红茶。红茶分为小种红茶、功夫红茶、红碎茶三类。
至于红茶的主要种植区,请大家看下图:
三、黑茶:
黑茶作为后发酵的茶叶,主要做成紧压茶,如砖茶、沱茶、饼茶等,古时主要售给西藏、新疆和内蒙等地的边牧少数同胞,也叫做边销茶,这跟黑茶紧压耐保存,味道醇厚有很大关系。
黑茶的种植区也较为广泛,云南、四川、湖南、湖北、广西、陕西、安徽(古黟黑茶)等地均是主要种植区。而这黑茶的分类也是根据这些地域所区分,如湖北老青茶、湖南黑茶、四川边茶、滇桂黑茶等等。
四、青茶(乌龙茶):
青茶就是乌龙茶,作为一种半发酵的茶类,融合了绿茶和红茶的优点,有绿茶的清香和红茶的醇厚。主要种植区在福建、广东、台湾等地。乌龙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雍正年间(公元1725年),是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
五、黄茶:
黄茶是轻发酵茶类,特征即是黄汤黄叶。闷黄是黄茶独有的一道制作工艺,成茶后黄茶主要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三种,分类主要考究的是鲜叶在采摘时的老嫩程度。
黄茶在我国可以说是小众茶,量很少,但种植区范围可不少。有湖南、四川、浙江、安徽、广东(大叶青)、湖北(远安鹿苑)、贵州(海马宫茶)等地。
六、白茶:
先说一下安吉白茶是绿茶,可不是白茶种类哦。
白茶也是轻微发酵过的茶类,其总量比黄茶要多,近年来热度有所上升,不过也很小众。其种植区并不大,主要集中在闽东的福鼎和闽北的政和等地。
白茶根据采摘时的部位不同,分为芽茶和叶茶。当前只有芽茶较为出名,没错,就是白毫银针了。而叶茶有白牡丹、新工艺白茶、贡眉和寿眉等,老白茶即是用新工艺白茶、贡眉和寿眉制作而成。也是这几年刮起的老茶热,这叶茶才能走出去,搁在以前,贡眉寿眉等因为外形丑陋,要的人很少,当地的茶农一般作为口粮茶自己喝。
六大茶类种植区分布图:
既然六大茶类的主要种植区分布已经接下来咱们看看六大茶类的产量:
据全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15年,我国绿茶增长7.45%,总量达到143.8万吨;黑茶增长13.85%,总量达到29.7万吨;红茶增长12.95%,总量达到25.8万吨;青茶增长5.46%,总量达到25.9万吨;白茶增长41.77%,总量达到2.2万吨;黄茶增长11.64%,总量达到3472万吨。
2015年我国国内走量数据:
我国传承千年的茶文化,在近代的硝烟和贫困中被百般摧残,真正的茶文化是什么模样,大部分人已经说不出个究竟。弘扬传播中国茶文化,是门崭新的学问,我们需要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对茶文化进行梳理。承艺,希望与大家一同学习,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六大茶类是什么
中国六大茶类指的是我国所产的茶叶分为红茶、绿茶、乌龙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六大类。
1、绿茶
绿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即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热锅里炒制,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
2、红茶
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
3、黑茶
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像云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种。普洱茶是在已经制好的绿茶上浇上水,再经过发酵制成的。普洱茶具有降脂、减肥和降血压的功效,在东南亚和日本很普及。不过真要说减肥,效果最显著的还是乌龙茶。
4、乌龙茶
乌龙茶也就是青茶,是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乌龙茶在六大类茶中工艺最复杂费时,泡法也最讲究,所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喝工夫茶。
5、黄茶
著名的君山银针茶就属于黄茶,黄茶的制法有点像绿茶,不过中间需要闷黄三天;
6、白茶
白茶则基本上就是靠日晒制成的。白茶和黄茶的外形、香气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
六大茶类齐全于清朝对吗
1、六大茶类齐全于清朝。中国六大茶类分别是绿茶、乌龙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
2、绿茶最早起源于巴地(今川北、陕南一带),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当年周武王伐纣时,巴人为犒劳周武王军队,曾“献茶”。《华阳国志》是信史,可以认定:不晚于西周时代,川北(七佛贡茶)的巴人就已开始在园中人工栽培茶叶。
3、乌龙茶,亦称青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
4、红茶的鼻祖在中国,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明朝时期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武夷山市桐木村江氏家族是生产正山小种红茶的茶叶世家,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
5、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陈橼教授在《茶叶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可见唐代长溪县(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种。
6、因其仅有名称,能否作为起源证据还有待进一步商榷。有的学者认为白茶始于神农尝百草时期,湖南农学院的杨文辉先生就持此观点。他发表的《关于白茶起源时期的商榷》一文中提出白茶的出现早于绿茶。
7、黄茶自古至今有之,但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观察方法赋予黄茶概念以不同的含义。历史上最早记载的黄茶概念,不同现今所指的黄茶,是依茶树品种原有特征,茶树生长的芽叶自然显露黄色而言。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寿州黄茶和作为贡茶的四川蒙顶黄芽,都因芽叶自然发黄而得名 。
8、“黑茶”二字,最早见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御史陈讲奏疏:“以商茶低伪,征悉黑茶。地产有限,仍第为上中二品,印烙篾上,书商名而考之。每十斤蒸晒一篾,运至茶司,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卖”(《甘肃通志》)。此茶系蒸后踩包之茶,具有发酵特征,实为黑茶无疑。
我国法学体系的六大分支包括哪些
包括理论法学;法律史学;部门法学;外国法学;国际法学;法与其他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法学体系是一个由各个互不相同、但又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共分为六大类:(1)理论法学;(2)法律史学;(3)部门法学;(4)外国法学;(5)国际法学;(6)法与其他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