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的味道
碧螺春茶叶冲泡出来的茶汤显翠绿色,汤色青绿明亮,茶汤甜美,闻之,味道清香,品之味道甜醇。冲泡碧落春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视觉的享受,碧螺春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碧螺春喝到口中很顺口,有一种甘甜、清凉、味醇的感觉,有回味,口味醇,还带有淡淡的果香!
碧螺春茶分为五级
碧螺春茶分别为特一级、特二级、一级、二级、三级,级别越高味道越好,只有优质正宗的碧螺春才能冲泡出的好的味道,所以选购碧螺春时要认准产地,其必须是产自苏州洞庭东西山的碧螺春。特别是浙江碧螺春和苏州碧螺春及其相似,现在也有一些茶农或茶厂故意把浙江碧螺春掺在东西山碧螺春里面卖的;一般伪劣的碧螺春则颜色发黑,披绿毫,暗淡无光,冲泡后无香味,汤色黄暗如同隔夜陈茶。
碧螺春茶冲泡技巧
泡法也是影响碧螺春口感的一个因素,先注水后放茶叶,且严格确认在放入茶叶时注入杯中的开水已冷却至摄氏85度以下,如此才能感受到原生态碧螺春茶传说中淡泊高雅的水果香。如果水温过高,会释放茶叶中的咖啡碱,碧螺春的味道则会变苦。
碧螺春茶冲泡方式
1、赏茶:用茶勺取用少量的干茶放在茶碗里面观赏,可以欣赏茶叶,也能闻闻茶香。
2、烫杯:用开水水壶,开水倒进玻璃杯,水量占杯子的三分之一!进行烫杯,烫杯是为了清洁杯子,还有温杯的作用。
3、冲水:冲泡的用纯净山泉水最好,这样不影响茶叶的营养成分,泡茶水温不要过高,80度就可以了
4、投茶:茶和睡得比例是在1:50,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决定。
5、浸润:倒进四分之一的水,让茶叶在水中浸润,芽叶会吸水,膨胀就会伸展出来,能把内溶物质浸泡出来,挥发清香,这香气是整个冲泡过程最浓郁的。
6、冲泡:用手提水壶进行高冲,反复3次,在水的冲力作用下,茶叶来回滚动,茶汤变得均匀了,冲水量占据杯容量的七分左右就可以。
7、闻香:将鼻子靠近茶水闻闻,就会有蒸汽扑鼻而来,清香袭人。
8、品饮:泡好碧螺春后就可以品饮了。饮其味,头酌色淡、幽香、鲜雅;二酌翠绿、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真是其贵如珍,宛如高级工艺品,不可多得。
茶树、果树相间种植,令碧螺春茶独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质优异。其成品茶外形紧密,条索纤细,嫩绿隐翠,清香幽雅,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柔匀,饮后回甘。

洞庭碧螺春滋味属于什么型
洞庭碧螺春滋味属于鲜醇型。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入,是中国的名茶。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
碧螺春为什么叫碧螺春
碧螺春始于明代,最初叫吓煞人香,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又因其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于是题名碧螺春。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入,是中国的名茶。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
碧螺春属于什么茶,碧螺春属于绿茶
1、碧螺春属于绿茶,是中国传统名茶,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产于苏州市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一带,因此又被称为“洞庭碧螺春”。绿茶按照干燥和杀青方法不同,可分为蒸青、炒青、洪请以及晒青等四大类,而碧螺春则属于炒青绿茶。
2、碧螺春在唐代时期曾被列为贡品,制作时需要在0.5公斤中选取6~7万个茶芽,主要制作工序是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炒至后的碧螺春,白毫显露,色泽银绿,清香袭入,是中国名茶之一。
3、传统的碧螺春在保存时采用纸包的方式,将块状的石灰、茶叶间隔置于缸中,加盖密封储藏,目前人们大多采用塑料保鲜袋保鲜的方法,将碧螺春分层扎紧,隔绝空气后,放入冰箱中保存。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