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铁观音和龙井茶的区别是:
碧螺春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
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入,是中国的名茶。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
铁观音
铁观音茶,中国传统名茶,属于青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原产于福建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发现于1723—1735年。
“铁观音”既是茶名,也是茶树品种名,铁观音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铁观音独具“观音韵”,清香雅韵,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除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外,还具有抗衰老、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防治龋齿、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等功效。
铁观音含有较高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茶多酚和生物碱,有多种营养和药效成分,具有养生保健的功能。
于民国八年自福建安溪引进木栅区试种,分“红心铁观音”及“青心铁观音”两种,主要产区在文山期树属横张型,枝干粗硬,叶较稀松,芽少叶厚,产量不高,但制包种茶品质高,产期较青心乌龙晚。其树形稍,叶呈椭圆形,叶厚肉多。叶片平坦展开。
龙井茶
西湖龙井,属绿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并因此得名。具有1200多年历史。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西湖龙井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西湖龙井按外形和内质的优次分作1~8级。
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西湖龙井茶与西湖一样,是人、自然、文化三者的完美结晶,是西湖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龙井茶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早,二嫩,三勤。茶农常说,“茶叶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龙井茶还以采摘细嫩而著称,鲜叶嫩匀度构成龙井茶品质的基础。勤是指采大留小分批采摘,全年采摘在30批左右。
传统的龙井炒制有十大手法:抛、抖、搭、煽、搨、甩、抓、推、扣和压磨,不同品质的茶叶又有不同的炒制手法。由于产地生态条件和炒制技术的差别,西湖龙井向有“狮”“龙”“云”“虎”“梅”五个品类之别。
在碧螺春、铁观音和龙井茶中,碧螺春、龙井茶是绿茶,铁观音是乌龙茶,两种绿茶在某些方面还是比较相似的,绿茶和乌龙茶的相似之处却比较少。

碧螺春和铁观音有什么区别
1、外观不同:碧螺春的外形特征,是茸毛密布,色泽银绿隐翠。当地茶农形容为“满身毛,铜丝条,蜜蜂腿”。铁观音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旋体。
2、产地不同:碧螺春的产地是在太湖东洞庭山,以及西洞庭山,2002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批准获得原产地域标志产品保护。铁观音的产地是在福建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福建安溪县既是全国名茶乌龙茶的发源地,又是福建省乌龙茶出口的基地县市,有着悠久产茶历史,自然条件优胜,生产的茶叶品质好。
3、口感不同:碧螺春有特殊浓烈的芳香,即具有花果香味2113。泡开后滋味鲜醇、回味甘厚。铁观音具有“厚、醇、润、软”等特点,表现为色泽乌黑,汤水浓郁,绵甜甘醇,沉香凝韵。其特质和口味接近普洱茶及红茶、黑茶。
4、制作工艺不同:从制作工艺上看碧螺春属于绿茶,而铁观音属于乌龙茶。碧螺春采制工艺精细,采摘1芽1叶的初展芽叶为原料,采回后经拣剔去杂,再经杀青、揉捻、搓团、炒干而制成,炒制要点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中带揉,连续操作,茸毛不落,卷曲成螺”。铁观音属于半发酵茶,鲜叶采摘标准必须在嫩梢形成驻芽后,顶叶刚开展呈小开面或中开2113面时,采下二、三叶,俗称开面采,是指叶片已全部展开,形成驻芽时采摘。
碧螺春为什么叫碧螺春
碧螺春始于明代,最初叫吓煞人香,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又因其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于是题名碧螺春。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入,是中国的名茶。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
碧螺春属于什么茶,碧螺春属于绿茶
1、碧螺春属于绿茶,是中国传统名茶,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产于苏州市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一带,因此又被称为“洞庭碧螺春”。绿茶按照干燥和杀青方法不同,可分为蒸青、炒青、洪请以及晒青等四大类,而碧螺春则属于炒青绿茶。
2、碧螺春在唐代时期曾被列为贡品,制作时需要在0.5公斤中选取6~7万个茶芽,主要制作工序是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炒至后的碧螺春,白毫显露,色泽银绿,清香袭入,是中国名茶之一。
3、传统的碧螺春在保存时采用纸包的方式,将块状的石灰、茶叶间隔置于缸中,加盖密封储藏,目前人们大多采用塑料保鲜袋保鲜的方法,将碧螺春分层扎紧,隔绝空气后,放入冰箱中保存。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