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玉露的口感特征
恩施玉露新鲜绿茶,滋味甘醇爽口;陈旧绿茶,味虽醇厚但不爽口。春茶味清香、清新爽口;夏茶茶汤青涩,味道多变,不过总的来说,还是茶味老道,比春茶较之醇厚,少了清新之气;秋茶味道较之前面两季稍平和,个人觉得茶树的最后一波冲刺的成茶,是最有品头的,汤味微甜,香气淡。高山茶叶茶香更持久,而且含硒量更多,滋味浓厚;平地富硒茶滋味醇和。
恩施玉露茶的冲泡方法
1、冲泡优质而又细嫩的恩施玉露茶,宜采用上投法(先水后茶)。
选用200-250毫升的玻璃杯,注入80℃左右的热水,然后置茶3-5克。
待干茶吸水伸展后,再轻轻地转动杯子,使杯中的茶汤均匀,稍后即可品饮了。
上投法的好处是,可以避免茶叶因水温过高而被烫坏。
上投法的不足之处是,茶汤的浓度上下不一#,香气寡淡等。
2、冲泡夏秋茶或者比较粗老,等级不高的恩施玉露茶,可采用下投法(先茶后水)。
选用200-250毫升的玻璃杯,置茶2-3克,然后注入95℃左右的开水至七分满即可。
下投法是茶友们使用最多的方法,因为操作比较简单,茶汁容易浸出,茶香透发完全,而且整杯茶的茶汤浓淡均匀等。
恩施玉露的产地环境
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境内多属低山或二高山地区,土壤肥沃,植被丰富,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4℃,年无霜期282天,年降雨量1525毫米左右,相对湿度82%,终年云雾缭绕,是出产名优茶之地,被农业部和湖北省政府确定为优势茶叶区域。
恩施玉露的历史记载
据传清康熙年间,恩施芭蕉黄连溪有一兰姓茶商,垒灶研制,所制茶叶,外形紧圆、坚挺、色绿、毫白如玉,称之为“玉绿”。到晚清至民国初期,为茶叶发展兴盛时期,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管茶官杨润之,改锅炒杀青为蒸青,其茶不但茶之汤色、叶底绿亮、鲜香味爽,而且使外形色泽油润翠绿,毫白如玉,格外量露,故改名为“玉露”。因其品质优异,很快获得了发展,先后运销恩施、襄樊、光化、豫西等地,1945年外销日本,从此“恩施玉露”名扬于世,并逐步赢得海外市场。
恩施玉露冲泡方法
恩施玉露冲泡水温在80°左右,用煮沸过的水少许冲入茶杯以湿润茶叶,吸水后开始慢慢膨胀的茶芽,有如春笋破土,杨柳吐绿,润物细无声。
冲泡恩施玉露,用茶壶冲泡时,先用回转冲泡法向内回旋3周冲入开水,此手法有向客人招手、表示欢迎之意。再用直流冲水法冲至八成满,最后用“凤凰三点头”的手势冲至壶满,刮去表面浮沫,加盖,静置2—3分钟。然后,将品茶杯排好,来回倒茶,使每杯茶汤浓度均匀一致。
综上所述,恩施玉露经沸水冲泡,芽叶复展如生,初时婷婷地悬浮杯中,继而沉降杯底,平伏完整,汤色嫩绿明亮,如玉露,香气清爽,滋味醇和,毫无疑问,口感是非常好的!

恩施玉露怎么泡
冲泡恩施玉露的方法:首先准备准备一只玻璃杯,一壶沸水,使用沸水清洗备具,洗净后将5g茶叶投入玻璃杯中(下投法),先欣赏其外形,然后沿杯壁注水,大约七分满即可,等待两分钟即可品饮。
下面我们看一下恩施玉露的具体泡法:
1、备具
玻璃杯或盖碗一个,恩施玉露5g,水盂,茶荷。
2、赏茶
将干茶置于茶荷中,欣赏其外形、色泽。
3、温具
将少量85℃热水倒入玻璃杯中,顺时针旋转,杯壁充分浸润后,将水倒掉。
4、投茶
采用下投法,现将茶叶投入玻璃杯中(一般茶水比例1:50)
5、注水
再次向杯中注水(回旋注水法),大约七分满。
6、出汤
静置两分钟后,即可品饮。饮用至1/3处时即可续水。
结语:
冲泡恩施玉露,水温不宜过高,80度左右为宜。
恩施玉露茶的外形是什么
恩施玉露外形条索紧圆光滑、纤细挺直如针,色泽苍翠绿润。经沸水冲泡,芽叶复展如生,初时婷婷地悬浮杯中,继而沉降杯底,平伏完整,汤色嫩绿明亮,如玉露,香气清爽,滋味醇和。观其外形,赏心悦目;饮其茶汤,沁人心脾。
恩施玉露茶是中国传统蒸青绿茶,选用叶色浓绿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鲜叶经蒸汽杀青制作而成。恩施玉露对采制的要求很严格,芽叶须细嫩、匀齐,成茶条索紧细匀整,紧圆光滑,色泽鲜绿,匀齐挺直,状如松针,白毫显露,色泽苍翠润绿;茶汤清澈明亮,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爽甘醇,叶底嫩匀明亮,色绿如玉。“三绿”:茶绿、汤绿、叶底绿,为其显著特点。日本自唐代从中国传入茶种及制茶方法后,至今仍主要采用蒸青方法制作绿茶,其玉露茶制法与恩施玉露大同小异,品质各有特色。
恩施玉露茶是什么形状
恩施玉露外形条索紧圆光滑、纤细挺直如针,色泽苍翠绿润。经沸水冲泡,芽叶复展如生,初时婷婷地悬浮杯中,继而沉降杯底,平伏完整,汤色嫩绿明亮,如玉露,香气清爽,滋味醇和。恩施玉露,中国名茶,湖北省恩施市特产,属绿茶,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发源于现恩施市芭蕉乡一带,相传于清康熙年间,恩施芭蕉黄连溪有一兰姓茶商,垒灶研制,所制茶叶,外形紧圆、坚挺、色绿、毫白如玉,故称《玉绿》。到晚清至民国初期,为茶叶发展兴盛时期,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管茶官杨润之,改锅炒杀青为蒸青,其茶不但茶之汤色、叶底绿亮、鲜香味爽,而且使外形色泽油润翠绿,毫白如玉,格外量露,故改名为《玉露》。1945年外销日本,从此“恩施玉露”名扬于世。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