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类的食性分类

精选问答

  检查鱼类的吃食习惯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钓饵的选用,钓鱼的首要问题就是搞清楚对象鱼的吃食习惯,不同的鱼种有不同的食性。如果饵料不对,鱼不会上钩。鱼的食性虽广泛,但吃食量都不大。这主要是消化系统不强,而且自身体温也是会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需要消耗什么能力也能维持一定的体温。有的鱼种甚至都没有胃,所以饵料的需求量都不会很大,基本就是少吃多餐。下面就看看常见的淡水鱼种的食性有哪些?

淡水鱼类的食性分类

  浮游生物食性:中上层鱼类和许多小杂鱼大多以摄食浮游生物为主,鲢鳙是浮游生物食性的典型代表。

  草食性:以摄食水草、水藻、蔬菜及陆生某些草木茎叶为主。草鱼即属于此类。

  肉食性:以其他鱼类或栖生于水体中及水边的小动物为食,用青蛙钓黑鱼,用泥鳅、小活虾钓鳜鱼,都是大家根据肉食性鱼类特点所采用的钓法。

  底栖生物食性:以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沙蚕、贝类、虾蟹等为食,青鱼即属于此类。

  杂食性:这类鱼食性广,荤饵、素饵皆宜,鲤鱼即属于此类。虽然在某一季节,鲤鱼喜食的饵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也兵不排斥其他的饵料,鳊鱼、鲂鱼的食性也比较杂,鳊鱼爱吃水草,浮游生物,昆虫。小鱼,小虾,蚯蚓等。鲂鱼以水草。植物碎屑为主,也吃小鱼,小虾等水生小动物。

  人工饵料食性:除了黑鱼,鲶鱼之外,各类与都比较爱吃人工饵料。鲢鱼和鳙鱼,也吃一些人工饵料。但不是吞取咀嚼,而是吸吮其浆汁和碎屑。

  鱼的食性是可塑的吗:鱼的食性是配制和选用钓饵的直接依据。钓鱼,首先要知晓鱼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要根据不同的食性下饵。

淡水鱼类的食性分类

  以上就是不同鱼类的吃食习惯,上面提到的人工饵料主要是因为鱼类的食性虽然稳定但是不排除生存水域的特殊性,人工饲养的池塘由于长期投放饵料所以鱼吃食的比较单一#,这样就大大减少了钓友对饵料的选择。

福建淡水鱼类

福建淡水鱼类共有241种,占全省鱼类总数的29.5%。其中纯淡水种类187种,回游性鱼类15种,河口性鱼类39种。福建淡水鱼类资源丰富,仅特有种类就占14种。福建省的中华鲟和胭脂鱼均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部分种类如下:

1、中华鲟,体呈梭形,溯河产卵的回游性鱼类。平时栖于近海,春夏生活于河口,秋季生殖季节亲鱼成批上溯长江、西江上游产卵。该种为大型经济鱼类,系国家2级保护的珍稀动物,见于福建沿海。

2、胭脂鱼,俗称雷公鱼。体侧扁,背部隆起,成熟个体呈胭脂红色。为江河中下层鱼类,摄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及藻类,大者重达30余千克,系国家2级保护的珍稀动物。分布于闽江中上游。

3、鲥,俗称鲥刺。体呈长椭圆形,有回游习性,生殖季节亲鱼入闽江口产卵。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素被誉为名贵的食用鱼。分布于沿海及闽江口。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