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

资料百科

豫州,中国古代地理区域名,指的是汉籍《禹贡》所描述的九州之一。因位于九州之中,故别称中州。当今河南省大部分属豫州,故简称"豫"。

史载:荆河惟豫州。伊、洛、瀍、涧既入于河,荥波既潴。导菏泽,被孟潴。厥土惟壤,下土坟垆。厥田惟中上,厥赋错洲孔径针区重渐全上中。厥贡漆、枲,絺、纻, 厥篚纤、纩,锡贡磬错。浮于洛,达于河。夏禹分天下为九州,豫州位来自于九州之中,以河南为中心,东接山少极保车东、安徽,北接河北、山西,南临湖北,历史上曾娘余被括数度达到鼎盛时期,自夏朝至宋朝长久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 中文名称 豫州
  • 外文名称 Yuzhou
  • 别名 中原、中州、中土、河南
  • 地位 中国古代九州之一
  • 所属地区 河南

行政沿革

先秦时期

  《尚书》来自、《尔雅》、《周礼》、令聚延卫诉额请乙《吕氏春秋》等史书中360百科,都记载有九州,虽然对九州的具体记载并不相同,但都有豫州。《周礼》记载:"河南曰豫州"。《吕氏春秋》中说:豫州在河水和汉水之间,是周的所在地。

西汉时期

  西汉在河南设豫州刺史部,辖升粉颍川郡、汝南郡、沛未宽延郡,以及梁国。

  东汉时期豫州治所为谯(今安徽省亳州),辖区在今河南南部、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的河南东部、安徽北部、江苏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下辖颍川郡、汝南郡2郡,梁国、施都续金氧写亮七星儿积沛国、陈国、鲁国4国,县九十七个。

魏晋时期

  三国的曹魏时期,侵映商坚拉低冲激豫州的治所在安城,下站封简草作背神辖颍川郡、陈郡、鲁郡、汝南郡、叶县得受富问谯郡、弋阳郡、阳安郡、襄城郡、汝阴郡9郡,以及梁国、沛国2国。

  西晋时期,豫州治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茶下社席判画突情执,下辖10个郡国意晚

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肉孩小约真案此品肉企,州的数量增多,地域缩小,南朝宋设有豫州,州治地寿春(今安徽寿县),另设有南豫州,治所在姑殖后景司香染故核配洋露熟(今安徽当涂县)。北朝的北魏设有豫州,州治地在汝南(河南汝南县),另设有东豫州,州治地在南新息(今河南信阳息县)。

隋唐

  到了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杨坚废除郡一级行政区划,改为州县两级体制,豫州七祖剧余依确足束架除。607年(隋大业三年已文却基)复置豫州为监察区,隋亡遂废。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豫州,代宗年间(762-779年)为避皇帝李豫之讳,又改名为蔡州。

河南

  河南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火药三大技术均发明于河南。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七朝古都安阳、夏商绝车风映聚他作短子古都郑州,及商丘、南阳、许昌、濮阳等古都,为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省份。从夏朝至宋朝,河南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河南自古就有"天下名人,中州过半"之说,有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范蠡、商鞅苏秦、吕不韦、李斯、贾谊、用每义应将命蛋单脱八张衡、杜甫、韩愈、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李贺、岳飞等历史名人。

东汉时期

  东汉建都洛阳,河南再次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东汉末,迁都许昌。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东汉之后形成三般支式载图居实卷国鼎立局面,曹魏定都洛阳。

  西晋建立后继续建都洛

  北魏统一北方后,孝文帝将首都迁至洛阳。

 程树心草就鸡省刻充促扩 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均建都于安阳。

明吃错间损单家剂背隋朝时期

  隋朝时期在河南设立河南郡、荥阳郡、梁郡等郡,以洛阳为东都。

  隋炀帝迁都洛阳,又以洛阳为中心开凿了沟通南北的隋唐大运河。

唐朝时期

  唐朝设立河南道,以洛阳为东都,期间数度迁都洛阳。

  武周建都洛阳,改洛阳为神都。

五代时期

  五代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建都于开封、洛阳。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