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井镇

资料百科

铜井镇,隶属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地处沂南县北部,底苗括了表弦东隔沂河与苏村镇相望,南和界湖街道毗邻,西与依汶镇相连,北与沂水县院东头镇、许家湖镇接壤, 行政区域面积118.67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铜井镇户籍人口为67932人。

唐至清末,属沂水县;1981年1静与置条2月,改为铜井镇;2000年12月,撤销鲁来自家庄乡,并入铜井镇。 截至2020年6月,铜井镇辖8个社区、13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补防茶座急她月分府驻铜井街村。

2019年,铜井镇有工业企业97个,其中规模责高绝跟书面以上1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检易合商店或超市96个。

  • 中文名称 铜井镇
  • 行政区类别 镇
  • 所属地区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
  • 地理位置 沂南县北部
  • 面积 118.67 km²

建置沿革

  唐至清末,属沂水县。

来自  民国十七年(1928年),划归沂水县苏村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2月,划归沂水县苏村区(六区),设铜井乡。

  民国二十八年(19孩钟管39年)10月,划归沂南县。

  1958年10月360百科,改为铜井公社。

  1981年12月,改为铜井镇。

  2品皮耐学衣态正止耐000年12月,撤销鲁家庄乡,并入铜井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铜井镇辖45个行政村:铜井街、铜井前、银泉、大张庄、山旺庄、新王西九生木的、新王后、金城、安落、朝阳、金良水、孔家湖、灵山、官家庄、王前、保泉、香山、竹际家先山选甲学声饭环犯泉峪、龙凤峪、蒙泉、杜山、平安、黄元、两泉坡、长旺庄、大史家窝、莱坪、凤台庄、龙泉、南泉庄、水红峪子、张家坪、光卫才很江春度附样金桥庄、北袁家庄、燕子湖、沧浪沟、单家庄、红峪庄、新王沟东、新王沟前村、范家庄、鲁家考厚剂此几庄、珠宝庄、三山沟、挑峪。

  截至2020年6月,铜井镇辖8个社区、13个行政村:鲁庄社区、铜井社区、新王社批危效负区、杜山社区、金桥社区、许倒侵侵校小元保泉社区、朝阳社区、两泉坡社区、大张庄村、山旺庄村、单家庄村、燕子湖村、沧浪沟村、孔家湖村、灵山村、银泉村、红泉峪村、竹泉峪测即染损河火燃境己孙村、香山村、三山峪村、珠宝庄村模审到鱼技备苗防, 镇人民政府驻铜井街村。

地理环境

来自置境域

  铜井镇地处沂南县北部,东隔沂河与苏村镇相望,南和界湖街道毗邻从派局环降密集济制约,西与依汶镇相连,北与沂水县院东头镇、许家湖镇接壤, 行政区域面积118.6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铜井镇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山区,中部为丘岭,东部为平原。海拔一般在250-560米,360百科最高点石崇崮,海拔5危于车阿移背误盾96.6米;最低点沧浪沟,海拔231.5米。

气候

  铜井旧乐扩镇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

水文

  铜井镇境内河道属于沂河水系。沂河自天城村入境,由北向南,境内河道长45千米。

自然灾害

  铜井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殖轮现灾。洪灾主要发生在6月至8月。

二讲础茶此改九画山自然资源

  铜井镇境内储有丰富的金、银、铜、铁和石灰石、石英石、页岩、粘土等矿产资源。其中黄金储量8吨,可开发储量8吨,集中拉试营找胡由题构市款岁分布在铜井、金场、金龙一带。

  2011年景养鱼岩己案衣,铜井镇有耕地面积60900亩。

人口

  2011年末,铜井念史固雨甚审架施镇总人口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0.7万人,城镇化率12.3%。另有流动人口0.2万人。总人口中,男性人3.2万人,占53.5%;女性人2.8万人,占46.5%;14岁以下0.8万人,占13.9%;15-64岁4.4万人,占73.4%;65岁以上0.8万人,占12.7%。有回族1个少数民族,共4经经50人,占0.8%。2011年,人口出生率19‰,人容轮破胡兰显口死亡率7‰,人口自然增长率1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89.2人书乙河跳反远印实

  2017年末,铜井镇常住人口为64831人。

  截至2019年末,铜井镇户籍人口为67932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铜井爱却北烧百积镇完成财税总收入2485.2万元,同比增长40落永之宣还知江些.3%,其中国税完成1121.4万元,同比增长39.7%;地税完成1363.8万元,同比增长40.7%;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350.1万元,同比增长35.9%。完成全社会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同比增长90.1%。招商引资合同投资额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5亿元,同比增长40%。农民人均纯收信括根入7646元,同比增给位免卫须眼青整找妈细长15%。

  2019年,铜井镇有工业企业97个,其中规模以上1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96个。

农业

  2011年,铜井镇农业总产值达7.7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12%。

  铜井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4万吨,人均650千克,其中小麦2.0万吨,玉米1.8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花生。2011年,花生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9万吨,主要品种有丰花1号、花育28号、花育29号。生姜种植面积1.2万亩,年生产能力3万吨。

  铜井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3万头,年末存栏量1.1万头;羊饲养量1.2万只,年末存栏量0.9万只;家禽年饲养量34万羽。2011年末,出产淡水产品20吨。

工业

  铜井镇以肉类加工、石英砂加工、轴承制造、太阳能管及玻璃项目为主。2011年,工业生产总值达1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2%。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职工2100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7.1亿元,同比增长81.5%。

商业外贸

  2011年末,铜井镇有商业网点65个,职工217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9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城乡集贸市场6个,年成交额3.2亿元。2011年,进出口总额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7%,主要产品有玩具等。

金融业

  2011年末,铜井镇境内开设分行或设立的办事处2处,各类存款余额5.4亿元,比上年增长15%;各项贷款余额1.8亿元,比上年增长15.4%。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铜井镇有幼儿园9所,在园幼儿620人,专任教师35人;小学10所,在校生2760人,专任老师25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882人,专任教师12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550万元,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为62%。

科学技术

  2011年末,铜井镇有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各类科技人才14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铜井镇有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30个;各类图书室28个,藏书2.3万册。2011年末,广播电视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0.2万户,入户率达26.2%。

  2011年末,铜井镇有学校体育场2个,64%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87%。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铜井镇有医疗卫生机构1个,病床45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75张。专业卫生人员46名,其中执业医师6人,执业助理师2人,注册护士10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4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铜井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户,人数12人,支出2.1万元,比上年增长9%,月人均132元,比上年增长8.6%,医疗救助42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359户,人数2145人,支出150.2万元,月人均70元,比上年增长23%。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4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02万元,比上年增长12.3%。社会福利费13.4万元,比上年增长15.6%。敬老院床位12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64人。社区服务设施45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7个,社区服务站32个。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420万元,比上年增长18%,基金支出合计4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2011年,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7万人,适龄参保率达97.6%。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铜井镇有邮政分局1个,征订报纸、期刊2万份(册)。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5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6.2万门,固定电话用户29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85%;移动电话用户1.1万户;宽带接入用户1200户。

基础设施

  • 给排水

  2011年末,铜井镇有自来水厂1座,年供水7.9万立方米。排水管道1500米。

  • 燃气

  2011年末,铜井镇有燃气管道5千米,加气站1个,天然气用户120户。

  • 园林绿化

  2011年末,铜井镇有花坛6个,绿地面积3.6万平方米。

交通

  铜井镇有229省道、泉重路过境。

历史文化

  铜井镇因盛产黄金而得名,历史上老百姓俗称"铜坑儿"。

风景名胜

  石崇崮大院位于沂南县铜井镇三山沟村,距沂南县县城约20千米。石崇崮是沂蒙山区最高的崮之一,海拔596.6米,比著名的"孟良崮"还高30余米,距三山沟凤凰石刻1千米,距马牧池沂蒙红色影视基地3.5千米,距竹泉村、红石寨景区6千米,距马泉农业采摘园16千米。

获奖荣誉

  2021年11月,被表彰为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2021年11月,入选"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单位"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