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湖教法

资料百科

"苏湖教学法"又名"分斋教学法",是北宋教育家粒乎衡例粉齐胡瑗((993-1059年))在苏州、湖州二地办学,使用的一种新的教香青几众据够销顾资法。范仲淹在庆历兴学时曾将苏湖教法引入过太学。

  • 中文名 苏湖教学法
  • 别称 分斋教学法
  • 提出者 胡瑗
  • 提出时间 北宋
  • 应用学科 苏州、湖州二地办学

  "苏湖教学法"又名"分斋教学法",是北宋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州二地办学,率先开创的一种新的教法。这种教法一反当时盛行的重视诗赋歌律的学风,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重经义和时务,主张"明体达用"。他在校中设"经义"、"治事"两斋,经义斋学习研究经学基本理论,属于"明体"之学;治事斋则以学习农田、水利、军事、天文、历无入胜省其学织你算等实学知识为主,属于"达用"之学,在治事斋中,一人各治一事,又来自兼摄一事,创立了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以及选修制度,在世界教育史上是最早的。范仲淹当政主持"庆历兴学"时,曾取其法,"著书令于太学"。此谓"苏湖教法"。

  "苏湖教法"的意义:

  1.在中国教学制度发展史上,第一次按照实际需要,在同一学校中分设经义斋和治事斋,实行杨华朝刻采认杀分科教学;

  2.360百科治民、治兵等实用学科正式纳入官学教学体系之课能稳弦还底搞山中,取得了与儒家经学文包三用学哪阳款延其便同等的地位;

  3.开创了主修和副修制度的先声

  分斋教学制度产生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肉留突普,"四方之士,云集受业",纷纷到胡瑗主持的湖州州学来求学。甚至京师太学,也"取胡瑗法以为法",开创了我国分科教学之先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