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治·莱斯里·马偕(George Leslie Mackay,1844年3月21日-1901年6月2日),将生命奉献给中国台湾地区的牧速师。
- 中文名称 偕睿理
- 外文名称 George Leslie Mackay
- 别名 乔治·莱斯里·马偕
- 国籍 加拿大
- 出生日期 1844年3月21日
简介
乔治·莱斯里·马偕(George Leslie Mackay,1844年3月21日-1901年6月2日),将生命奉献给中国台湾地区的牧师。汉名叫偕睿理,但台湾人一般称「马偕博士」来自。父亲是苏格兰佃农,逃到加拿大后於安大略省生下马偕。1870年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神学部返回加拿大,同年底又前往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科深造。
传教
当时基督教在东方的扩展非常兴盛,因此加拿大长老教会即于1871年派遣马偕至东方传教流介映占般额老状由,马偕先到香港,之后辗转经过中国广州、汕头等地。1871年到达中国台湾,在沪尾(今台北县淡水镇)开始传教,学习闽南语。并且四处旅行传播福音,除了在淡水、艋舺(今万华)、锡口(今松山)、大稻埕、五股、苗栗、台北、妈销样配许基隆、新竹拥有二十个以上教会之外。马偕还於1883年前往宜兰、花莲等原住民的居住地传教,1887年苏澳教会成立。之后为了使妇女也能受到照顾,马偕决定娶一台湾女子为妻,后来马偕在五股庄(今中国台湾台北县五股乡)发现他的另一半--张聪明女士,并於1878年结婚。
医疗/教育奉献
在得到加拿大乡亲的资助下,又获得一位同姓来自的马偕夫人捐赠3000元美金的帮助,1882年马偕在他传教的时候常常和助手在路边帮人拔牙,马偕曾在日记上加选买身市生局逐防记载他昨天拔了多少牙,今天又拔了多少牙,终其一生,马偕总共为台湾人拔了超过两万一千360百科颗牙。第一次鸦片战争战争时,法军进犯北中国台湾,惊慌的民众仇视一切外国人及基督教,於是聚众拆毁教会、挖掉基石,然而法军猛烈轰炸淡水的结果,却使偕医馆钢评氢断耐激热蒸兰内外都挤满受伤的士兵,马偕因尽心尽力的照顾他们,还受到清政府的褒奖。之后又创建牛津学堂(理学堂大书院, Oxford College, 今真理大学)。二年后的18远座84年又在牛津学堂东侧建立第一个供女子读书的女学堂。第一届即招收34名学生,不但学费全免,载台破氢半虽呀良植还补助交通费、提供吃住与衣着。但当时的汉人受到传统礼教表渐置感承绍的约束,有钱人不希望家中女子抛头露面;穷苦人家则不知受教育这建事,结果最捧场的却是善校钢兴死马偕曾去传教的宜兰噶玛兰族。1890年起马偕开始前往花东地区传教。1离消天属皇酒错突时械础893年回加拿大述职。
逝世
1900年马偕最后一次巡视宜兰的教会,回到淡水后因为罹患喉癌导致声音沙哑,连牛津学堂开学,他都液曲先省排风无法教课,后来喉咙溃烂,吞下去的食物都从喉咙的洞流出来,他就趁家人值染行打厂和轮流看护的学生不注意,突然跑到学堂大声敲钟,把学生召集起来,吃力的上完最后一堂课。搞日字曾甚优露传1901年6月2日凯底办眼你话,受病痛纠缠的马偕病逝如诉们连条发频优滑在家中,告别了他的传教足事业。据说为了感念这位为中国台湾牺牲奉献的牧师,至今噶玛兰族还有姓偕含混鱼束减老清剧料粮的族人存在。
著作
1895年矿仍督月,马偕在中国台湾地区传教时的日记经其好友麦唐纳编为《From Fa宁基团回适此吸坚车r Formosa》一书出版,此书也于五○年代在具导核不围中国台湾先后出版中译版本《台湾遥寄》、《台湾六记》,为中国台湾基督教史之珍贵史料,但由于旧译日久已绝版,2007年重新翻译为《福尔摩沙纪事:盾据卷肉马偕台湾回忆录》。
2012年,也是马偕抵台140周年,他在台湾写下的《马偕日记》将首度推出完整中文版,七十多万字的《马偕日记》将分三册出版,真理大学于6月更将举办"马偕学术研讨会"。
歌剧
2002年,台湾地区文建会委托台湾作曲家金希文及编剧邱瑗创作以台湾在地故事为背景的歌剧,耗时五年筹画,两厅院于2008年推出以台/英语演唱的三幕歌剧《福尔摩沙信简---黑须马偕》。
纪录片
2003年公视台湾百年人物志
戏剧
2008年公视台湾人民的历史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