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宪

资料百科

陈建宪,男,汉族,湖北省麻城市人,1954年6月生。1982年在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本科毕业,1988年在华中师大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4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中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大文学院副院长,华中师大民间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民俗学专业硕士点指导组组长。

  • 中文名称 陈建宪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
  • 出生日期 1954年6月
  • 职业 教师

人物简介

  陈建宪,男,1954年6月生,湖北省麻城市人。

  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民间文学和民俗学专业博士和硕士指导组组长,中国神话学会副会长、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副主席,国际民间叙事研究会(ISFNR)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民间文学和民俗学。

  1982年在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本科毕业,1988年在华中师大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90-1991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2005年在华中师大获文学博士月封建款学位。

主要论著

  著作:

  1、独著,《神祗与英雄--中国古代神话的母题》,北京三联书节村物谁店出版,1994年

  2、独著,《神话解读--母题分析方法探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5月。

  3、独著,《玉皇大帝信仰》,北京学苑出版社和台北汉扬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

  4、独著,《乱伦与禁忌》(署名楚云),上海文艺出版社,来自2002年。

  5、独著,《中国民俗通志·民间文学志》(上),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

  6、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文化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7、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民间文学教程》(与刘守华教授共同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360百科2002年第一版,2009年第二版。

  8、参编教材,《民俗学概论》(钟敬文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

  9、参编教材,《中外文学作品选》(王庆生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

  10、参编教材,段宝林主编《民间文学教程》第3章"民间故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

  11、部往跳蛋道题谓副主编,《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2001-2007各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010年。

  12、独译,《中国文化象接汉赵效老留复弱推然征词典》,湖南文艺出版社,19任前升案卫求谁也这氧创90年6月。

  13、第一译者皇响越味,《世界民俗学》(与彭海斌合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7月。

  14、第一译者,《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华中师大出版社,1994年10月。

  15、参译,《世界神话百科全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3月。

  16、主编,《中国民间文化精品系列》丛书(多人合作),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共六本

  17、主编,《僧道小品》(4人合作),珠海出版社,1994年9月。

  18、主编,《玉皇大帝的传说》,花山文艺出版社,1995年。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再版。

  19、主编,《天地玄黄――中国古代神话典籍选》,武汉测日但标十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

  20、主编,《中国神话故事》,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18、主编,《国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哪要沿写1年 。

  19、主编,《中国祭礼》(署名陈思),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

  20、主编,《中外神话传说》,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

  21、编著,《跨越时空的对话-中国祭礼》(与贾平合作),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

  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是独著《神话解读--母题分析方法探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主要贡献:神话学素以方法之学著称,但针对神话本身特点而产生的专门方法--母题分析方法,虽在当代国际神话学界十分通行,在中国却鲜为人知,甚少应用。有鉴于此,该书以史蒂斯·汤普森(Stith Thompsom)的《民间文学母随轴布又题索引》为中心,结合国际国内的神话资料,对母题分类体系和母题分析方法进胡扩名队施的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罪沉现头无发待久空书绍。在此基础上,作者对这种方法的基本概念、分析模式等等,结合中国神话材料进行了探索。在神话、神话母题的界定、母题方法的功是期映营相世用以及具体运用母题方法对盘古、九头鸟、蛇女等中国神话进行分析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创见。该书对母题分析方法的系统介绍与开掘,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新工具,对中国神话学学科体系的形成与规范,具有相当行袁争错剂的理论价值。此书2001年荣获中国限皮女仅本右现径报我衣民间文学理论著作"山花奖"二等奖(政府奖)。

译著

  《中国刻希料官磁除究责作文化象征词典》(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年)

  《世界民俗学》(第一译者,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

  《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第一译者,华中师大出版社,1994年)

论文

  1."从信息革命看视相论急资料工作的紧迫性",包个源育置9千字,载《民间文学论坛》1984年 第3期,获该刊首届民间文学论文"银河奖"二等奖。

  2."蛇神、蛇妖预晚、蛇女",12千字,载《民间文艺季刊》1987年第1期。

  3."从淫荡的蛇妖到爱与美的化身",7、5千字,载《华中师大学报》1987 年第2期。后选入《中外比较文学研究》第二辑,台湾学生书店,1992年出版。

  4."女人与蛇--东西方蛇女故事比较研究",11千字,载《民间文学论坛》1987年第 3期,获该刊第二届民间文学论文"银河奖"优秀奖。

  5."民间故事来自与宗教文化",18千字,载《民磁红和间文艺季刊》1988年第4期。 获该刊首届"飞鹰奖"优秀绝掌映团你让全青论文奖。

  6."中西方性观念非映起呼角不笑欢至势号之比较",4千字(与陈振家合作),载《黄金时代》19360百科88年第4期。

 式突京技集掌节反冲卫 7."九头鸟--楚文化的精魂",6千字,载《艺术与时代》1988年第损喜概斗单纸写到测新鱼5期。 后选入《楚艺术研究》(湖北美术出版社,1991年)和《中国民俗趣谈》(三 秦出版社,1994年)。

  8."生命的赞礼--并又斯中外弃婴传说赏析",4千字,载《山茶》,1988年第5期。

  9."打破习惯,才能写好习惯--评高考作文中的模式化现象",2千字,载《语 文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10期。

  10."更新方法,扩展领域--西方民间文学、民俗学发展动态",5千字,载《社会科学 动态》1990年第12期。

  11."宇宙卵与太极图--盘古神话的中国'根'",11千字,载《民间文学论坛》1991年第4期。

  12."荆楚巫风与日本古俗",10千字,载《江汉论坛》1991年第9期。选入《中日民俗的比较与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3."到中国去寻根--日本的民俗研究动态",5千字,载《社会科学动态》1991年第6期。

  14."引魂之舟--楚人物龙凤帛画与日本珍原古坟壁画的比较研究",5千字, 载《艺术与时代》199刻型海评天告教温照1年第10期。选入《楚文艺论集》(湖北美术出版社,1992年。)

  15."论民俗与文化的关系",12千字,载《民俗研究》1992年第4期。

  16."试论民俗的功能",11千字,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增刊,1992年。 《新华文摘》摘要转载。

  17."西方当代迷信研究动态",5千字,载《社会科学动态液继胜永律鲁础均岁》1992年第3期。

  18包化."魂鸟和羽人",4、5千字,载《艺术与时代》1992年第10期。

  19."民间故事 文化瑰宝",载《社会科集卷穿握二安学动态》,1993年第7-8期。

  20."略谈神话之总自表资毫笔口际更分类",4千字,载《高师函授学刊》1993年第10期。

  21."民俗文化与民族凝聚力",《广东民俗文化研究》,1993年第1-2期合刊。

  22."民间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1、5千字,载《语文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7期。

  23."女人与土地--女娲泥土造人神话新解",6千字,载《华中师大学报》, 199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文学》1994年第5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1994年第6期摘要转载。

  24. "论中国天鹅仙女故事的类型",10千字,载《民族文学研究》199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文学》1994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5."神话在当代的四种形态",《高师函授学刊》.I995年第1期。

  26."试论神话的定义与形态",0、45万宇,《黄淮学刊》,I995年第4期。

  27."荒谬的推八字",《湖北日报》I995年2月26日。

  28."九头鸟:神灵还是妖怪一一兼论当代神话符号的歧解问题",1万字、载《楚俗研究》第2集,湖北美术出版社,1995年"

  29."中国洪水神话的类型与分布--对443篇异文的初步宏观分析",《民间文学论坛》,1996年第3期;日译本载《日中昔话传承つ现在》,铃木秀美译,日本诚勉社, 1996年。

  30."垂死化身与人祭巫术一一盘古神话再探",6千字,《华中师大学报》。I996年第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6年第3期摘要转载。

  31."神话的解剖",3千字,《语文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10期。

  32."适应现代文化发展,改进民间文学教学",(合作),5千字,《华中师大学报》,1996年第5期。

  33."论神话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6千字,《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34."一座原生态神话的宝库――《山海经》导读",《高师函授学刊》1997年第6期。

  35."精神还乡的引魂之幡――20世纪中国神话学回眸",《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36.《〈白水素女〉"偷窥"母题发微》,《民间文化》,1999年第1期。

  37.《论比较神话学的母题概念》,《华中师大学报》2000年第1期。

  38.《东西方"好心得报"母题比较研究》,《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2期。

  39.神话的权力--从福柯理论看神话中的乱伦母题,《民间文化》,2001年第1期。

  40. 论玉皇文化的起源、结构和功能,《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两岸学者论玉皇文化》转载(金文亨主编,海风出版社,2008年)。

  41. 凤凰是如何涅盘的--从廪君神话的复活看当代中国民间文学的历史机遇,《文化视野与中国文学研究国际研讨会》,《光明日报》2001年9月19日《文化周刊》头版报导了此文观点并采访了一些相关学者进行讨论。

  42.《话语狂欢下的生灵叹息--从晓苏〈苦笑记〉看民间性幽默艺术》,《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43.《神话的权力--从福柯理论看神话中的乱伦母题》,载《民间文化》学术专号,2001年第1期。

  44.《武当山下民歌村》,《民间文化》,2002年第2期。

  45.《中国多民族民间文学多元一体格局鸟瞰》,《民族文学研究》,2002年第3期。

  46.《走向田野 回归文本----中国神话学理论建设反思之一》,《民俗研究》,2003年第4期

  47.《论道教对中国神话的继承与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48.《略论民间文学研究中的几个关系》,《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3期。

  49.《多维视野中的西方洪水神话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50.《洪水神话:神话学皇冠上的明珠----全球洪水神话的发现及其研究价值》,《长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51.《一个失落的上古神话仪式----<天问>"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竞地"解》,《先秦两汉学术》第五期,台北,2006年。

  52.《文化创新与母题重构》,《民间文化》,2006年第4期。

  53.《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眼光保护与开发神话资源,拒绝'伪'民俗现象》,《长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54.《体验民间文学 传承民族记忆》,《文学教育》2007年第2期。

  55.《中国洪水故事研究之研究》,日本山口大学《亚洲历史与文化》,第十一辑,2007年

  56.《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文化遗产》,创刊号,2007年。

  57.《汉族洪水神话之当代遗存及形态》(陈建宪、桑俊),《神话中原》,大象出版社,2008年。

  58.《马克思、恩格斯与文化人类学----马克思<人类学笔记>和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札记》,《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第2期。

  59.《春节:中华民族的时间元点与空间元点》,《华中学术》第一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随笔

  1."从龙到蛇",2千字,《人民日报》,1987年7月21日。

  2."世界残忍的杀婴风俗",0、8千字,《武汉晚报》,1988年8月7日。

  3."话说'滚蛋'",1、8千字,《中国文化报》,1989年8月9日。

  4."有趣的鸡蛋",1千字,《武汉晚报》,1989年8月14日。从此篇起, 下列各篇均为《武汉晚报》"民俗趣谈"专栏文章。每篇1千字左右。

  5."麻疯病与乌蛇酒",《武汉晚报》1989年8月21日。

  6."爱情巫术--结发",《武汉晚报》1989年8月28日。

  7."月亮之节",《武汉晚报》1989年9月4日。

  8."头发的自由圈",《武汉晚报》1989年9月11日。

  9."谈天说地",《武汉晚报》1989年9月18日。

  10."话说推八字",《武汉晚报》1989年9月25日。

  11."吞噬女婴的精灵",《武汉晚报》1989年10月9日。

  12."哭动喜神来",《武汉晚报》1989年10月16日。

  13."太阳与人",《武汉晚报》1989年10月23日。

  14."说吃",《武汉晚报》1989年10月30日。

  15."又哭又笑的葬礼",《武汉晚报》1989年11月6日。

  16."取名小议",《武汉晚报》1989年11月13日。

  17."维纳斯与月下老人",《武汉晚报》1989年11月20日。

  18."打喷嚏的吉凶祸福",《武汉晚报》1989年11月27日。

  19."从厕神说起",《武汉晚报》1989年12月4日。

  20."戒指的含意",《武汉晚报》1989年12月11日。

  21."树崇拜漫话",《武汉晚报》1989年12月18日。

  22."禁忌面面观",《武汉晚报》1989年12月25日。

  23."元旦话'一'",《武汉晚报》1990年1月1日。

  24."商标与民俗",《武汉晚报》1990年1月5日。

  25."马年说马",《武汉晚报》1990年1月15日。

  26."神马与马神",《武汉晚报》1990年1月28日。

  27."春天的神话",《武汉晚报》1990年2月5日。

  28."假如没有节日",《武汉晚报》1990年2月12日。

  29."从倒帖的'福'字说起",《武汉晚报》1990年2月19日。

  30."春耕时节话春牛",《武汉晚报》1990年2月26日。

  31."花朝话花魂",《武汉晚报》1990年3月5日。

  32."中国的情人节",《武汉晚报》1990年3月26日。

  33."说'礼'",《武汉晚报》1990年4月2日。

  34."洗澡趣话",《武汉晚报》1990年4月9日。

  35."左右的象征",《武汉晚报》1990年4月16日。

  36."'三'与中国文化",《武汉晚报》1990年4月30日。

  37."天鹅仙女的故乡",《武汉晚报》1990年5月7日。

  38."圆梦",《武汉晚报》1990年5月14日。

  39."血的崇拜与禁忌",《武汉晚报》1990年5月21日。

  40."中西民俗之差异",《武汉晚报》1990年5月28日。

  41."粽子,在端午",《武汉晚报》1990年6月11日。

  42."千秋功罪说媒人",《武汉晚报》1990年6月18日。

  43."从弃老国说起",《武汉晚报》1990年7月2日。

  44."蚕马与桑林",《武汉晚报》1990年7月9日。

  45."荒谬的推八字",《湖北日报》1995年2月26日。

  46."汉骂"一二,《武汉晚报》,1996年12月14日。

  47.打球与打仗,《武汉晚报》,1996年11月16日。

  48.贺年片的变迁,《武汉晚报》,1997年1月24日。

  49.穿西服跳丧,《武汉晚报》,1997年5月16日。

  50.割眼皮及其他,《武汉晚报》,1997年4月11日。

  51.也谈故事称"荤",《武汉晚报》,1997年2月12日。

  52.春节如何过得更有意思,《湖北日报》,1998年1月24日。

  53.迷信是变性的精神慰藉,《武汉晚报》,1999年10月23日。

  54.能看不能吃的"茶",《武汉晚报》,1999年3月12日。

  55.布里当的驴,《今日快报》,1999年3月5日。

  56.隆重而讲究的年饭,《今日快报》,2000年2月3日。

  57.郎才郎貌,《武汉晚报》,1997年11月14日。

  58.年饭桌上话团圆(法先),《武汉晚报》1997年2月21日。

  59.我们现在如何做父亲(陈思),《长江日报》,1999年7月31日。

  60.无处可逃,《今日快报》,1999年12月18日。

  61.50年随想,《华师研究生报》,1999年10月10日。

  62.湖北人与"九头鸟"的一段文化公案,《民间文化》,2000年第4期。

  63."仙人坟"的背后,《民间文化》,2000年第1期。

  64.吃的科学与吃的文化(陈一言),《美食新潮》,2000年1月25日。

  65."美眉"寻源,《化妆品报》,2001年1月12日。

  66.元宵----古代妇女的狂欢节,《化妆品报》,2001年2月2日。

  67.民俗学家眼中的"洋节"(访谈),《华中师大报》,2003年12月31日。

  68.与时俱进重建春节文化(多人笔谈),《长江日报》,2007年2月26日。

  69.钟敬文教授谈读书,《华中师大报》,2007年9月20日。

  70.鼠凭什么当生肖老大----鼠年趣话鼠文化,《和谐》2008年第1辑。

  71.正确对待"韩医申遗",发展中国医药文化(陈建宪 王曼丽),《武汉宣传》2006年第23期。

  72.中西传统文化比较(陈建宪 王曼丽),《武汉宣传》2007年第3期。

  73.《手表》,《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12期。 <!--

  上一篇:万娜

  下一篇:崔四行

  -->

  <!--【关闭】

  -->

  社会兼职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获奖情况

  1、《神话解读》获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文艺理论著作"山花奖"二等奖(个人奖,2001年)。

  2、《中国洪水神话的类型与分布》获湖北省社科成果三等奖(个人,2001年)。

  3、参编教材《民俗学概论》获国家图书提名奖(集体奖,1999年)。

  4、参编教材《民间文学导论》获国家教委第三届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集体奖,1996)。

  5、获湖北省文联第三届"文艺明星"(文艺理论)称号(个人奖,1997年)。

  6、《适应现代文化发展,改进民间文学教学》,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集体奖,1997年),等等。

  1997年被评为华师范大学研究生先进指导教师。

  科研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中外洪水神话形态之比较", 1993-1996,0.75万元。

  2、教育部"九五"规划课题,"中国神话多元一体格局研究", 1998-2001,经费2.2万元。

  3、华中师大校级教学研究项目,"《文化学》多媒体教学研究。

  4、企业赞助项目,《文化学概论》网络课件。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