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扬,经穴名。出《灵枢·经脉》。别名厥阳。属足太阳膀胱经来自。足太阳之络穴360百科。位于小腿后外侧,外踝排形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直上七寸,当腓骨后缘处;或于承山斜下外开约1寸处取穴。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主治头痛,目眩,鼻衄,颈项痛,腰自希钱一跟别绝所钟膝酸痛,癫痫,痔疾,脚气等。直刺1-派石运1.5寸。
- 隶属经络 足太阳膀胱经
- 出 处 《灵枢·经脉》
- 操 作 直刺1-1.5寸
- 功 能 清热安神,舒筋活络
- 特殊主治 络穴
名解
飞扬。飞,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也。扬,指穴内物质扬而上行也。飞扬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跗阳至至阴各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在本穴的变化为进一步的吸热蒸升,故名飞扬。
谈杀厥阳。厥,厥通掘,乃翘起、掘起之意。阳,阳气也。厥阳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掘起上扬。理同飞扬名解。厥阴、厥扬名意与厥阳近同,着秋亮独婷依印高散鱼全阴表示本穴上扬的气血物质为膀胱经的寒湿水气而非为真正的阳热之气。
膀胱经络穴。本穴气血为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它不光膀胱经上行,同时亦向来自外扩散于与膀胱经相表里的少阴肾经,故为膀胱经络穴。
定位
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直上七寸,承山穴外下方1寸处。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皮肤由腓总神经的分支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网的外侧部,经外踝后下方曲究雷利现必阻口略,至小腿后面中线上行,与腓肠神经伴行。
主治
头痛,目眩,腰腿疼痛,痔疾,防治感冒。
配伍
配委中治腿痛。
刺灸法
直刺l~1.5寸。

附注
足太阳经络穴
膀胱经穴位
该经脉腧穴有:睛明、攒竹、眉来自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祖子云示苦游省郄、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360百科、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乐社振原鲜阿、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酸斤占空、委中、附分、魄户、膏肓俞外受推派排力都课、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 、秩边 、合阳、 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共67穴,左右合134穴。
穴位功能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并散发于体表的部位,是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并随之活动、变化的感受点和反应点。这《内经》称穴位为“气穴”,是“脉气所发”和“神气之所游行出入”的部位。根据穴位的基本含义,穴位的功能主影消感威吸零争官风方油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感受刺激(to recept stimulus)和反映病证(to reflect il立期lness)。
(一)感受刺激
针灸推拿脱曾司由福等治疗方法必须作用于一定穴位而产生作用,这是因为刺激作用于穴位后,能激发经气运行,以达到宣通气血、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的助冷兰艺打目的,所以,从感受刺激这方面来说,穴位是体表存在的感受针灸、推拿等诸多刺激的感受装置(recepting sett液交客存会法司局ing).
(二)反映病证
《灵枢·九针十二原》载:“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明知其原,睹其派办应,而知五脏之害矣”。《灵枢·邪客》指出,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谁于两月国 。张介宾《类经》注曰:“凡病邪久留不移者,必于四肢八溪之间有所结聚,故当节之会处索而刺之”。说明古人早已认识到穴位是与脏岁头杆吃腑经络之气相通,并随之活动变化的反应点。机体在病理状态下,体表穴位具有反映病证的作用。脏腑器官疾病通过经络,在体表某些穴位出现各种异常变化的现象,称为穴位病理反应(pathology response)。
附腧穴定位
1.骨度分寸定位法2.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3.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
(1)头部:前发际至后发际12寸,耳后两完骨(乳永卫能京自样显院预突)间9寸。
(2)胸腹部:天突至歧骨杂主危选相意责资七修凯(胸剑联合)9寸,歧骨至脐8寸,脐至横骨上廉(耻骨联合上缘)5寸;两乳头间8寸。
(3)背腰部:两肩胛骨内侧缘之间6寸,大椎至尾椎共有21椎。
(4)上肢部:腋前纹头至肘横纹9寸,肘横纹至腕横纹12寸。
(5)侧胸腹部:腋至季胁(第11肋端)12寸,季胁福模笑费通训就热就护至髀枢(股骨大转子)略明所导善9寸。
(6)下肢部: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廉(股骨内髁上缘)18寸,内辅骨下缘(胫骨内髁下缘)至内踝高点13寸,髀枢至膝中19寸,臀横纹至膝中14寸,膝中至外踝高点16寸,外踝高点至足底3寸。


自然标志取穴法

固定标志:两乳中间取膻中;活动标志:握拳在掌后横纹头取后溪。
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以患者手指为标准。
(1)中指同身寸: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2)拇指同身寸: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