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语者》是著名华裔导演吴宇森于2000年执导拍摄的一部动作战争电影,由美国著名演员尼古拉斯.凯奇、亚当·比奇等担纲主演。片子里闪耀着真挚的人性,战场上友谊的珍贵,它超越生命乃至其他一切。
- 中文名 风语战士
- 主演 尼古拉斯.凯奇、亚当·比奇
- 导演 吴宇森
- 编剧 乔·巴特尔、约翰·莱斯
剧情简介

二战期间,日军一直能成来自功破解美国的军事兴格出帝策杆通讯密码,令美国的军事行动屡屡受挫。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美军征召了几百个印第安部落纳瓦霍人加入海军,并训练他们使用纳瓦霍语言作为通信密码。这些士兵被称为“风语战士”,作为美国海军的秘密武器360百科,每个“风语战士”都肩负着至高军事机密,因此,他们也考章缺海扬革陆风受到了特别的“照顾”———跑音入答每个人都有一名海军士兵贴身保护,一旦其被日军俘获,保护者必须杀死他以保证密码不外泄。1941年12月8日,美国被举世皆惊的珍珠港事件激怒,暴跳如雷地正式向日本宣战。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美国大兵哥们告别了在军事基地喝酒水菜春、打架、泡女护士的悠闲生活,纷纷奔赴广大的太平洋战场上同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在整个太平洋地区与日军全面交战。他们占领了一个又一个的岛屿,一批批打跑顽抗的日军,愤怒的汉矛头向着日本本岛缓慢推进。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一开始中,日军就一直成功地用各种方法破获着美国的军事通讯密码,这令美军在战场上吃尽了苦头,这在很大程度赶衣半上延缓了美军的前进步伐。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1942年,美军征召了几百个美国最大的印第安部落——纳瓦霍人加入海军,并训练他们使用纳瓦霍语言作为通信密码。因为他们的语言没有外族人司乱立语决胞也紧十杆围能够听懂,人称“风语战士”。作为美国海军的秘密武器,每个“风语者”都肩负着美军的至高机密,因此,他们也受到了特别的“照顾”——每个纳瓦霍译电员都由一名海军士兵贴身保护,一方面确保其人身安全,另一方面,如果译电员即将被日军俘获,保护者必须杀死他以保证密码不外泄。
海军陆战队员乔·恩德斯就是一名译电员保镖,耐力他气事失胶他奉命被派去保护一个名叫本·亚齐的纳瓦霍士兵,这可是海军陆战队最新的秘密武器。乔·恩德斯所得到的圆史善亲愿价植到决去命令是保护好他的密电员,但是如果亚齐落到了敌人的手中,他将“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密码"。
在恐怖的塞班岛战役中,当他们即将被俘时,执掌他人生杀大权的乔陷草汽持体十备如孙龙混灯入了道德与军命两难的抉择:他到底能不能、该阶同由整货不该在紧急关头杀死已经和自己亲如兄弟的亚兹,以履行军人的职责、保护美军的军事秘密呢?段备叫它沉庆济最后他做了正义的选择。海军陆战队员乔奉命保护一名“风语战士”本,两人遭遇了恐怖的度塞班岛战役……。1941年12月8日,美国被举世皆惊的珍珠港事件激怒,正式向日本宣战。美评南且国大兵们纷纷奔赴太平洋战场正型实各同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日军破译了美国的军只言个亮套议每事通讯密码,令美军吃尽苦头。鸡为了改变战局,美军洲易议即怎做会联巴征召了几百个美国最大的印第安部落———纳瓦霍人加入海军,并训练他们使用纳瓦霍语言作为通讯密码。因为他们的语言没有外族人能够听懂,人称“风语战士”。海军陆战队员乔奉命保护一个名叫本·亚齐的纳瓦霍士兵,若本落到了敌人的手中,他将必须杀死本,以保证机密不外泄。在塞班岛战役中,本被敌军俘虏时,乔陷入了人性与军令两难的抉择……该片由吴宇森执导,尼古拉斯·凯奇、亚当·比奇联袂主演。
演职员表
导演 Director
吴宇森 John Woo
编剧 Writer
约翰·莱斯 John Rice ....(written by)
乔·巴特尔 Joe Batteer ....(written by)
演员 Actor

尼古拉斯·凯奇 Nicolas Cage ....Sergeant Joe Enders
亚当·比奇 Adam Beach ....Private Ben Yahzee
彼得·斯特曼 Peter Stormare ....Gunnery Sergeant Hjelmstad
马克·鲁弗洛 Mark Ruffalo ....Private Pappas
布莱恩·范·霍尔特 Brian Van Holt ....Private Harrigan
马丁·亨德森 Martin Henderson ....Private Nellie
弗兰西丝·奥康纳 Frances O'Connor ....Rita
克里斯汀·史莱特 Christian Slater ....Sgt. Pete 'Ox' Anderson
诺亚·艾默里奇 Noah Emmerich ....Private Chick
Roger Willie ....Private Charlie Whitehorse
詹森·艾萨克 Jason Isaacs ....Major Mellitz
Billy Morts ....Fortino (as William Morts)
Cameron Thor ....Mertens
Kevin Cooney ....Ear Doctor
Holmes Osborne ....Colonel Hollings
Keith Campbell ....Kittring
Clayton J. Barber ....Hasby (as Clayton Barber)
Scott Atkinson ....Camp Tarawa Staff Sergeant
Jeremy Davidson ....Marine
Brian Maynard ....Corpsman (as Brian F. Maynard)
Albert Smith ....Navajo Man
James D. Dever ....Field Hospital Colonel (as James Dever)
Vincent Whipple ....Navajo Instructor
Jim Morse ....Marine Recruit
Chris Devlin ....Code Instructor Sergeant
Jeff Davis ....Technical Sergeant
Glen Begay ....Radio Codetalker
Ross Lasi Tanoai ....Eddie the Bartender
Brian Kasai ....Japanese Intelligence Officer
Hiroshi Mori ....Japanese Radio Officer (as Hiroshi 'Rosh' Mori)John Takeshi Ichikawa ....Japanese Bunker Commander
Christopher T. Yamamoto ....Japanese Bunker Gunner
Marc McClellan ....Marine Artillery Commander
Steve Tanizaki ....Japanese Artillery Officer
Malcolm Dohi ....Battleship Codetalker
Darrel Guilbeau ....Battleship Petty Officer
Aaron Yamagata ....Tanapag Boy
Victoria Chen ....Tanapag Mother
Jon Michael Souza ....NCO
Carissa Jung ....Tanapag Girl
Wataru Yoshida ....Japanese Artillery Man
Junya Oishi ....Japanese Artillery Sighter
Jiro Koga ....Japanese Artillery Gunner
Lynn Kawailele Allen ....Hula Dancer
Tina Leialoha Gube ....Hula Dancer
Alewa T. Olotoa ....Hula Dancer
Ilima Pumphrey ....Hula Dancer
Lena Savaiinaea ....Hula Dancer
Kaliko Scott ....Hula Dancer
Robert Aguilar Jr. ....Private Povovich (uncredited)
James Carretta ....Platoon Sergeant (uncredited)
Timothy Di Pri ....Politician (uncredited)
Christopher Gilbertson ....Marine (uncredited)
David L. Hall ....Soldier in Convoy (uncredited)
Christopher Illing ....Marine (uncredited)
Keii Johnston ....Marine (uncredited)
安德·李 Ender Lee ....Dying Japanese Soldier (uncredited)
Steve Lindsay ....Discharged Platoon Sergeant (uncredited)
Michael Ng ....Japanese Soldier (uncredited)
Denney Pierce ....Marine (uncredited)
John Rocha ....Marine (uncredited)
Ren Urano ....Japanese Radioman (uncredited)
Dixon White ....Hospital Room Patient (uncredited)
Reese Williams ....Platoon Sergeant (uncredited)
Jimmy Zerda ....Camp Tarawa Marine (uncredited)
Matthew Junmar ....Japanese Soldier (uncredited)
Nils Oliveto ....U.S. Marine (uncredited)
John Thomas ....Core group marine (uncredited)
制作人 Produced by
吴宇森 John Woo ....producer
阿瑟·安德森 Arthur Anderson ....co-producer
张家振 Terence Chang ....producer
C.O. Erickson ....executive producer
特蕾西·格拉汉姆-莱斯 Tracie Graham-Rice ....producer
Caroline Macaulay ....co-producer
John J. Smith ....line producer
Richard Stenta ....line producer
Stephen Traxler ....associate producer
艾莉森·罗森兹威格 Alison Rosenzweig ....producer
原创音乐 Original Music
詹姆斯·霍纳 James Horner
摄影 Cinematography
杰弗里·L·金鲍 Jeffrey L. Kimball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剪辑 Film Editing
Jeff Gullo
Steven Kemper
Tom Rolf
选角导演 Casting
Mindy Marin
艺术指导 Production Designer
霍格·格罗斯 Holger Gross
美术设计 Art Direction by
Kevin Ishioka
布景师 Set Decoration by
Richard C. Goddard ....(as Richard Goddard)
视觉特效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Kevin LingenfelserPayam Shohadai ....BWVFX
助理导演 Assistant Director
阿瑟·安德森 Arthur Anderson ....co-producer
Jeff Bilger ....additional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Joan Cunningham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Randol Perelman-Taylor ....secon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Mark Rabinowitz ....dga trainee
Brian Smrz ....second unit director
Alison Troy ....additional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部分演职员简介

尼古拉斯-凯奇(原名:尼古拉斯·科波拉),1964年1月7日出生在美国加州的一个艺术之家,他的父亲是前旧金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奥古斯特·科波拉,他的叔叔是以<教父>和<现代启示录>等片闻名于世的大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作为科波拉家族的一员,他从小就在充满音乐与书籍的环境中长大,并对演戏、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17岁开始进入电影圈,为了不受叔叔名气的影响,改从他喜爱的作曲家约翰·凯奇的姓。
1982年,尼古拉斯初次在影坛露面,在<开放的美国学府>中扮演一个角色。次年他又出演影片<村姑>和《斗鱼》。1984年,在名片<鸟人>中,凯奇担任了主角,充分展现了他那过人演技,开始为人们所瞩目,该片1985年获得了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凯奇在该片中的表演受到了肯定,开始走向成功。80年代,他在考波拉怀旧片的<苏裴锑结婚了>(1986)中演出的年轻的摇滚乐手并不被看好,但是现在看来倒象是一个练习技艺过程。在桑和约尔的喜剧《上升的亚利桑那洲》(1987),以及戴维.林曲的《奥德赛》,《疯狂的心》(1990)中,他吹奏的谷弗斯管再一次另人惊讶。在此后的几年里,他又拍了《棉花俱乐部》、《爱的召集令》、《忧郁男孩》、《佩吉苏要出嫁》、《抚养亚利桑那》、《月色撩人》等影片,在这些影片中他对不同的角色的处理都极见功力,有着不错的表现。
上映日期
国家/地区上映/发行日期 细转爱收快零化印刘企节

台湾 Taiwan 2002年7月26日
香港 Hong Kong 来自2002年6月27日
美国 USA 2002年6月14日
马来西亚 Malaysia 2002年6月20日
意大利 Italy 2002年6月28日
挪威 Norway 20360百科02年7月2日......(Filmquart Film Festival)
菲律宾 Philippines 2002年7月22日......(premiere)
新西兰 New Zealand 2002年7月25日
捷克 Czech Republic 2002年7月25日
菲律宾 Philipp具父每游数ines 2002年7月31日日买游宣食便价由诉城来......(Davao)
德国 Germany 200脸2年8月1日
澳大利亚 Australia 2002年8月1日
俄罗斯 Russia 2002年8月8日
土耳其 Turkey 2002年8月9日
墨西哥 Mexico 块来础2002年8月9日
挪威 Norway 2002年8月9日
瑞典 Sweden 2002年8月9日
西班牙 Spain 2002年8月14日
李板 韩国 South Korea 2002年8月15日
爱沙尼亚 Estonia 2002年8月16日
波兰 Poland 2问我出批响种回湖差完002年8月23日
日本 Japan 2002年8月24日
希腊 Greece 2002年酸担衡种光8月30日
英国 UK 2002年8月30日
法国 France 2002年9月4日
比利政别医父弦条时 Belgium 200鱼顾鲜教2年9月4日
埃及 Egypt 2002年9月4日
哥伦比亚 Colombia 2002年9月6日
丹麦 Denmark 击影成毛策格误扩鲁兵2002年9月6日
荷兰 Nether坚虽置刚交lands 2002年9月12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2年9月12日
秘鲁 Peru 2002年9月12日
匈牙斯热垂省和吗蒸利 Hungary 2002年9月26日
冰岛 Iceland 2002年10月4日
瑞士 Switzerland 2002年10月10日......(German speaking region)
南非 South Africa 2002年10月围略强队解情活属11日
奥地利 Austria 2002年10月24日
芬兰 Finland 2002年10月25日
巴西 Brazil 2002年11月
以色列 Israel 读2002年11月7日
科威特 Kuwait 20药两03年1月14日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米高梅 [美国]
Lion Rock Productions
发行公司
Metro-Goldwyn-Mayer Distributing Corporation (MGM) [美国] (2002) (USA) (theatrical)
米高梅家庭娱乐公司 [美国] (2002) (USA) (DVD)/(2007) (USA) (VHS)/(2007) (USA) (DVD)/(2006) (USA) (VHS) (widescreen)/(2006) (USA) (DVD) (胶确务第widescreen)
01 Distribuzio农课试穿微感几评跟系ne [意大利] (2002) (Italy) (theatrical)
20世纪福克斯家庭娱乐公司 [巴西] (2003) (Brazil) (DVD)/(2003) (Brazil) (VHS)
20世纪福克斯荷兰分公司 [荷兰] (2002) (Netherlands) (theatrical)
20世纪福克斯阿根廷分公司 [阿根廷] (2002) (Argentina) (theatrical)
20世纪福克斯德国分公司 [德国] (2002) (Germany) (theatrical)
Centfox Film Ges.m.b.H. [奥地利] (2002) (Austria) (theatrical)
Gemini Film [俄罗斯] (2002) (Russia) (theatrical)
Hispano Foxfilms S.A.E. [西班牙] (2002) (Spain) (theatrical)
米高梅家庭娱乐公司 [德国] (2003) (Germany) (DVD)
米高梅 [美国] (2002) (worldwide) (all media)
Fox-Warner [瑞士] (2002) (Switzerland) (theatrical)
米高梅联美家庭娱乐 [美国] (2002) (USA) (VHS) (widescreen)/(2003) (USA) (VHS) (widescreen)/(2003) (USA) (DVD) (widescreen)
Twentieth Century Fox Home Entertainment (2003) (Netherlands) (DVD)/(2003) (Netherlands) (VHS)
RTL Entertainment (2006) (Netherlands) (TV) (RTL7)
特技制作公司
Boy Wonder Visual Effects [美国] (visual effects and animation)
Cinesite (Hollywood) [美国] (visual effects and animation)
Kevin Yagher Productions [美国]
其他公司
Hawaii Media Inc. [美国] grip and lighting equipment
RCA Victor [美国] soundtrack
Skywalker Sound [美国] sound re-recorded at
Todd-AO Scoring Stage [美国] music recorded and mixed at (as Todd Scoring Stage)
Tony's Food Service Inc. [美国] catering
Archion [美国] digital storage
Behind the Scenes Freight [美国] shipping by
Blue Sky Stock Footage additional photography
Chapman and Leonard Studio Equipment cranes and dollies
DeLuxe Laboratories [美国] color (as Deluxe)
Eagle Eye Digital Film [美国] Avids
Flying Pictures USA [美国] Gyrosphere aerial camera system
Howard Anderson Company [美国] titles and opticals
Movie Movers cast trailers/star trailers/production trailers/hair and make-up trailers
NT Audio Visual [美国] optical sound negative (as NT Audio)
Panavision, Dallas [美国] cameras and lenses
Spacecam Systems Inc. [美国] spacecam aerial camera system
Todd-AO Studios [美国] sound re-recording (as Todd Studios Hollywood)
UFO Cranes all-terrain aerial crane (as U.F.O.)
故事背景

创造历史的人是不会被遗忘的,二次世界大战一群出身纳瓦霍族印第安人的密码战士,因为某些原因完全被世人遗忘,在30多年后,终于由华人导演吴宇森执导的《风语战士》,而让世人了解到这群军人的英勇事迹。吴宇森是世界上第一位将这些人的故事拍成电影的导演,9月13日,这部“吴宇森风格”的影片将在中国全线上映。
是什么让吴宇森对该片情有独钟的呢?是《风语战士》中高尚无私的友情,以及丰富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了导演吴宇森和他的老搭档张家振。电影开拍之初,根本没有完整的剧本,只有一个故事大纲。吴宇森决定和编剧们谈谈。当编剧们把几年来收集的轶事野史编成故事大概说了一遍之后,吴宇森高兴地站了起来鼓掌说:“我要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那个时候,吴宇森刚完成《变脸》的拍摄,他和尼古拉斯·凯奇合作得非常愉快,找寻《风语战士》的主角人选时,尼古拉斯·凯奇成为导演首选。这名影帝对于可以再和吴宇森共事,也同样觉得开心和荣幸。尼古拉斯·凯奇本身的忧郁气质,演起安德斯这个被战争磨耗得郁郁寡欢的军人,实在是再娴熟不过了。吴宇森说:“安德斯非常适合尼古拉斯·凯奇,这个角色有多重层次,本身是个矛盾体。在影片拍摄之前,演员们都接受了真正的军事训练,这样才能锻炼出二次大战军人所具备的坚韧不拔的风范。”
在谈到拍摄影片时,吴宇森说:“其实真正的塞班岛之役从历史记录上看来,并没有《风语战士》表现得那么大规模。但是,我就是喜欢壮阔的大型战斗场面。在影片的一开始,我就使用了280个爆破场面和700个临时演员。加上电脑制造出来的战舰、飞机和其他士兵,故事就更惨烈。在这个摄制组里,我们就是一个大型的军营。塞班岛上的恶劣天气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同时也使我们的画面更真实。”
幕后花絮
一句话评论
吴宇森是最出色的动作片导演之一,可本片令人大失所望。——《帝国》杂志
吴宇森不是执导本片的合适人选。——TV Guide's Movie Guide
幕后制作

《风语战士》是一部给了影迷们太多猜测和期待的影片,也是吴宇森在好莱坞从动作片转型剧情片的大胆尝试,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和档期错后的煎熬之后,广大吴宇森迷和凯奇迷们终于如愿以偿。影评人的反响不一,毁誉参半,坏的就不说了,至少美国<娱乐周刊>对该片的评价还不错,给了个B—,指该片是吴宇森以传统戏剧手法,向二次大战中的纳瓦霍士兵致敬之作,“吴氏以一个中国导演的角度,以敏锐的想像力,构造了感性的战争故事”。《娱乐周刊》称吴宇森还把1944年的塞班岛战场再现为一个疯狂失控的地方,充满尖叫、流血和死亡,但吴宇森在动作处理上,充满了个人的标记,战场上的教堂、好友们互相以手枪指着对方等等,都说明“JohnWoowashere(这是吴宇森的出品)”。
题解何谓“风语战士”?
美日对抗一开始,日军总能用各种方法破译美军的密电码,这令美军在战场上吃尽了苦头。为了改变这种局面,1942年,几百名纳瓦霍族人被征召入伍,因为他们的语言没有外族人能够听懂,所以美军将他们训练成了专门的译电员,人称“风语战士”。
幕后吴宇森痛哭流涕
了解一些二战历史的人都会知道,本片故事中所涉及的关于纳瓦霍人的事情的确是史实,作为美国最大的一支印第安部落,纳瓦霍族对于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此,美国总统小布什还在去年7月26日为四位尚健在的纳瓦霍军事密电码发明者颁发了代表最高荣誉的“国会金勋章”,制作本片的米高梅公司也趁机在白宫开了一个招待会,与会者除了总统布什、受奖者及其家属、参议员等之外,还有导演吴宇森、主演尼古拉斯·凯奇等等。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政治历史背景,无论是《风语战士》的制片还是公众舆论方面对于本片的期望值都很高,用吴宇森自己的话来说,“这部影片并不是另一部《拯救大兵瑞恩》,虽然它也有很骇人的电影场景,但它更接近一部纪录片,我想通过这部影片传达一种信息,那就是我们应该停止战争。”
《风语战士》据说吴宇森第一次看到本片的剧本时,被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于是他对影片拍摄和制作的要求格外严格:几个主要演员在拍摄之前参加了好几个星期的新兵营集训;在一场大型战争场景的拍摄中,吴宇森动用了700多名群众演员、设置了280处爆炸、安排了13架摄影机同时拍摄,场面极其壮观;当然,本片的制作费用也因此节节攀升,最终达到了1亿多美元,仅次于吴导的《碟中谍Ⅱ》。尽管如此,在全部镜头拍摄完毕之后,吴宇森仍然感到不满意,坚持要重拍一些重要镜头,于是原定于2001年6月的首映被一再推迟。
评论幸亏还有人说好

在去年6月影片后期制作尚未完成的时候,米高梅公司曾搞过一次样片的试映,仅限内部人士参观。结果看完了样片,马上就有影评人把吴宇森的这部新作劈头盖脸地数落了一顿,说他完全就是把<野战排>和<拯救大兵瑞恩>等经典战争片七拼八凑攒出来的一部B级影片;吴氏“暴力美学”的招牌风格完全被一次次无聊又粗制滥造的爆炸场面所取代,令那些抱着对他很高期待的人大失所望。好在今年4月份的看片会上,又有影评人给予了本片正面评价,说它并非追随众多战争题材影片的跟风之作,而是一部更突出对战争的思考的深刻影片,轰轰烈烈的战争场面只是吸引观众的噱头罢了。这让很多吴大导的忠实Fans们着实松了一口气。但愿给全球华人带来骄傲的吴宇森不会在好莱坞的“电影流水线”上迷失自己的个性和才华。
吴氏战争片
本片故事虽然聚焦于二战中的太平洋战场,但其中的友谊主题和对众多人物的复杂描写才是吸引吴宇森和张家振的关键之处。吴宇森说:“我听说这个故事就完全着迷了,它感人至深,简直就是人文精神的盛典,我一直想拍摄一部非同以往的动作片,《风语者》无疑是不可多得的绝佳素材。”
《风语者》让吴宇森得以重温<喋血双雄>和<辣手神探>中的相似主题,“在西方人眼中,吴宇森是著名动作片导演,但他早年在香港拍摄的很多经典作品都以兄弟义气为主题,”张家振说,“他的确擅长动作片,但对人物、剧情和叙事手法也同样拿手。”
10年前,制作人艾莉森·罗森兹威格第一次从哥哥西斯口中得知了密码员的故事,作为一名狂热的二战迷,西斯一直执迷于密码员在二战太平洋战场作出的英勇贡献,他鼓励妹妹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拍成电影。“虽然他们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我,”罗森兹威格说,“但我当时认为这种素材不适合拍成故事片,而应该拍成纪录片。”8年后,在物色拍摄项目时,罗森兹威格向她的制作搭档特蕾西·格拉汉姆-莱斯提起了密码员的故事,后者虽然很感兴趣,却也同样不知所措。两人随即查阅了大量相关史籍,并终于发现了展开故事的关键线索。
二战期间,美国军方曾指派海军陆战队员担任密码员的贴身警卫,如果一名密码员面临着被俘的命运,那么他的贴身警卫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防止密码流入敌方手中。经过一番深入研究,海军陆战队的史学家们没能找到相关指令的任何证据,可为保护密码而不得不对一同出生入死的战友痛下杀手的想法触动了两位制作人的心弦,她们知道这种左右为难的道德困境会造就出非同凡响的动人故事。
在着手剧本之前,编剧约翰·莱斯和乔·巴特尔与两位制作人一道仔细研读了纳瓦霍人和海军陆战队在太板洋战场的所有资料,他们决定将塞班岛战役作为整部影片的背景,并根据文字记载中的奇闻轶事构思出大量场景。另外,莱斯发现风在纳瓦霍人的文化和宗教中占据着显著位置,成为一种灵性的象征,莱斯希望影片能体现出纳瓦霍人的灵性,片名“风语者”正是由此而来。
在剧本尚未完成之前,影片故事大纲就吸引了吴宇森和张家振的关注,他们同意与编剧和制作人见面。格拉汉姆回忆说:“在确定了影片的基调后,吴宇森起身拍手说道,‘现在,那就是我的电影!’”
重现战场

影片全部在夏威夷和南加州拍摄完成,在为期5个月的拍摄中,最先着手的便是片头炮火纷飞的塞班岛战场。剧组选取的拍摄地是位于檀香山附近瓦胡岛上的一个私有牧场,该牧场占地将近4000英亩,地形与太平洋上的塞班岛非常相近。制作人张家振说:“剧本中的开场战役并没有影片中的壮观规模,不过当把剧本交给吴宇森那样的导演,就必须给他自由发挥的空间,他希望打造出波澜壮阔的战场,仅第一个镜头我们就安踊了280个炸点和700名临时演员,而电脑生成的战舰和飞机会进一步增强战斗场景的冲击力,毫无疑问,这种规模的大片在我和吴宇森的电影生涯中史无前例。”
担纲本片摄影指导的是曾为《碟中谍2》掌镜的杰弗里·L·金鲍,他对吴宇森不拘一格的拍摄方式并不陌生:“吴宇森喜欢让一切都情动起来,摄影机的动作更像是舞蹈。他希望影片尽可能的真实,所以你会感到身临其境。”金鲍选择了Super 35摄影机,并极力打造出纪录片式的影像。有时他必须同时监督14台摄影机的拍摄,其中一台用于直升机航拍,其余的则隐藏在军车、坦克和战壕中,为了与主战场融为一体,摄政师们都穿上了军装。
片中的很多压临时演员都是退伍老兵、预备役军人和正在休假的现役军人。在影片开拍,多数主演和核心临时演员都参加了为期一周的严格军训,在国防部的大力协助下,他们得以在真正的海军陆战队基地接受基础训练。担任影片军事技术顾问的前军士长吉姆·戴沃(Jim Dever)说:“他们学习了海军陆战队的历史及构成,并掌握了如何正确操作、装填和清洁武器,甚至连动作都与当时的海军陆战队员如出一辙。”
影片武器协调人罗伯特·加洛蒂(Robert Galotti)从道具商店和收藏者手中搜集到500多支二战枪械和700多件橡胶仿制品。片中美海军陆战队装备的是M1步枪、M1卡宾枪、勃朗宁自动步枪和汤普森冲锋枪,而日军装备的是有坂步枪、92型机枪和99型轻机枪。据加洛蒂估计,拍摄中耗费的弹药超过150万发。
花絮
影片服装部门共制作了1300套海军陆战队军装和1000套日本军装。
制片方在片中动用了二战期间美军的谢尔曼坦克和尺寸稍小的斯图尔特坦克及日军的95式坦早,并从收藏家手中购买了多部二战时期的电台。
由于受到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影响,影片上映时间被推迟数月。
穿帮镜头

1、登陆过程中,F4“野猫”的飞行高度过低,炸弹刚扔下就响了,不怕把自己炸了吗?
2、在夺取登陆场纵深的战壕时,原先负责支援的“野猫”战斗机却都无影无踪了。
3、最后战斗中把美军车队打得狼狈不堪的是日军的45型240毫米榴弹炮,该炮只在中国战场、菲律宾战场使用过,并没有装备塞班岛守军。
4、片中出现的美国国旗上有50颗星,而1960年前美国国旗上只有48颗星。
5 、片中乔·安德斯(尼古拉斯凯奇饰)拿着汤姆森冲锋枪对日军扫射,而令人不解的是乔·安德斯整整射击了十几秒,连弹匣都没换,而他的汤姆森是直弹匣,非圆鼓形,他打出的子弹远远超出了弹匣子弹的容量。
6 、在滩头的争夺战中,日军要和美军拼刺刀,居然是只用一只手拿着步枪然后往前冲,不是端着步枪冲锋。
7、在剧中,本·亚兹混入日军阵地抢夺无线电得手后是脱掉日军头盔,只戴日军的军便帽用无线电联络的,可是他撤离时,却戴着头盔!而且在和美军炮兵联络时他说的是英语不是密码,美军炮兵会凭一个陌生的无线电而停止行动?如果是日军呢?
8、日军在塞班岛的装甲部队主要装备97式中型坦克,片中的95式轻型坦克装备不多。而且日军坦克不会像剧中都摆在空地上等着挨炸,一般都是在掩体中的,从片尾的95式轻型坦克残骸可以发现其行走装置和履带明显是美制M3坦克的行走装置和履带。
票房收入
北美票房:(货币单位:美元)

票房日期(上榜周数) 排名 上周排名 周末票房 累计票房 上映周数 放映银幕 单银幕票房
02-10-04 至 02-10-06 (17) 95 85 N/A $4,091 17 11 N/A
02-09-27 至 02-09-29 (16) 84 92 $1 $4,090 16 20 N/A
02-09-20 至 02-09-22 (15) 93 82 $1 $4,089 15 12 N/A
02-09-13 至 02-09-15 (14) 82 79 $1 $4,088 14 13 N/A
02-09-06 至 02-09-08 (13) 79 67 $1 $4,087 13 21 N/A
02-08-30 至 02-09-01 (12) 67 67 $2 $4,086 12 34 N/A
02-08-02 至 02-08-04 (8) 35 32 $10 $4,053 8 187 N/A
02-07-26 至 02-07-28 (7) 32 18 $12 $4,036 7 202 N/A
02-07-19 至 02-07-21 (6) 18 17 $83 $4,015 6 1285 N/A
02-07-12 至 02-07-14 (5) 17 15 $119 $3,865 5 1485 N/A
02-07-05 至 02-07-07 (4) 15 10 $177 $3,660 4 1563 N/A
02-06-28 至 02-06-30 (3) 10 6 $350 $3,318 3 2529 N/A
02-06-21 至 02-06-23 (2) 6 3 $655 $2,660 2 2898 N/A
02-06-14 至 02-06-16 (1) 3 3 $1,452 $1,452 1 2898 $1
相关影评
《风语者》:吴式暴力美学的终结

上周五拿到《风语者》的试映票时,好象白得了一个田螺姑娘一样兴奋,心想自己真是运气,居然连连碰上这种不要本钱的买卖。尽管我一再告诫自己不要期望过高,不要搞得象看<蜘蛛侠>一样,可是还是忍不住三夜没睡好,当然,繁重的作业和眼花缭乱的“XX不宜”网站也起了不少作用,嘿嘿。
其实,对于吴同学的片子,我已经说不上太喜欢了,他在香港期间的片子,我喜欢的是《辣手神探》和《纵横四海》,也喜欢他在好来坞拍的前三部片子,有点怪,是不是?是的,他的让大家激动不已的《英雄本色》系列俺不是很喜欢,所谓的“兄弟情谊”被他过分美化了,象肥皂泡一样总有破灭的一天;倒是被兄弟们臭批的《终极标靶》,我喜欢得紧。尚格云顿没有多少演技,连功夫都只那么几下180度腾空回旋踢,那时吴导也没什么权力,可就是喜欢该片干净的动作美学,那里面的鸽子也是我最喜欢的鸽子。关键在于该片具有老吴其他片子所没有的风韵,正因为着墨不深,所以才有一种散文诗似的味道……好了,不说了,再说下去,恐怕会被认为是变态,呵呵。
还是回到《风语者》来吧。今天来看的人并不多,比上次看《THE SUM OF ALL FEARS》的少了大概五分之三,不知是不是因为大家都在忙着考试的缘故?影片开始了,嗯,还不错,美国中西部特殊的红石风蚀地貌,可我真担心会出现汤姆克鲁斯同学象壁虎一样出现在其中一个峭壁上来引起MM的尖叫,还好没有。可以说,从头至尾,吴同学收敛了一下他在《MI2》中炫到MTV化的镜头,并尝试着将战争场面拍出新意来。当然同时,不能忘了自己招牌的“暴力美学”。但是战争中开枪的镜头实在太多了,要是一个个都拍成双枪腾空慢动作,估计十个小时都不够用,另外这次也实在不好意思再加进鸽子了,所以得另外找可以表现绚烂的美的素材,找呀找呀找呀找……终于找到了,这玩意视觉效果比子弹更猛,即使在战争中也不是无节制的用,同时也可制造出更宏大的场面来,以显得自己年年都在进步!没错,就是它了,那就是——炮弹!真个一鸟枪换炮了。整部片子可以说是炮弹声光效果展示:手榴弹、地雷(严格来说还不是炮弹)、迫击炮、加农炮、巡洋舰炮、机载炸弹,以及日本佬的无敌霸王炮,直炸得两方人马腾云驾雾、欲仙欲死。可说实在的,我觉得即使是这样,也没必要基本上每一次爆炸都要搞一次慢镜头嘛,害怕偶们没上过初中,不懂得地球引力对抛物线轨迹的影响么?
老吴真是有点骑虎难下了,生怕离了慢镜头,大家都不知道该片是谁导的了!看到一半,我刚暗自庆幸还没有看见烤乳鸽,谁知又来了“双枪对峙”的“经典”镜头!可是,自从该镜头被周星星同学在<喜剧之王>里恶搞了一下之后,我每次看都是爆笑效果,想不到老吴还是要炒冷饭,呜呼!
说句心理话,所谓暴力美学,如果真存在的话,那也不仅仅是慢镜头切换而已,老吴自己应该清楚这一点,上次在<MI2>里让汤汤踢枪转身已经让我口吐白沫了,这次还让克里斯蒂那史莱特慢慢地爬起来压倒战友开枪,差点就让偶浑身抽搐。好容易本着不看白不看的精神坚持到底!可以说,所谓暴力美学,被吴同学自己给用成了破鞋,也是啊,穿了几十年了,从来不换,哪能不破,你看人家沃卓夫斯基兄弟,就知道换一双有“子弹时间”专利的耐克鞋。
你还不能说吴同学没有努力,至少他好象听取了大家的意见,觉得到好来坞拍的片子表现男人之间友情比较少了,因此要在这部片子里回归一下,让人感觉一下“俺吴汗衫又回来了”。先且不说硬要表现男人情谊有无必要(偶私下里认为是扯蛋,表现什么还得看影片的主题而定,如果硬要套上那个标签,只表明还脱不了江湖习气,不是很可笑么),单说该片里表现得那个别扭劲,就够让我难受的了。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凯奇同学这回是要保护使用印第安土语的密码通信员的安全,可暗地里还有一条不能说出来的命令,那就是绝不能让这些密码通信员落到日军手里,到时候他该怎么做,大家都知道,不用我说了吧。
吴同学就是想用后者来表现友谊与军令的冲突。可惜那是在战场上,个人觉得这之间并无冲突,即使没有密码这个因素,为了保守其他军事秘密或者少受折磨,忍痛结果已经无法救回的战友(当然,得在他本人要求的前提下,如果人家想被俘虏,你一枪崩了人家,肯定做鬼也饶不了你,嘻嘻)在其他影片中也挺正常。片中凯奇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将一位名叫“白马”(不是王子)的密码员和日本鬼子一起炸死的。可他的印第安好朋友硬要跟他急,其实换做他自己也会这么做的,最后的镜头证明了这一点。所以,硬要在这一点上表现矛盾实在有些牵强。另外,关于两人的友谊,唉,我也没看出有什么超越战友的地方。只不过印第安小伙个性爽郎,比较喜欢交朋友而已。而凯奇同学老是冷冷的,只是在一起干过一票精彩的行动之后,两人才有所接近,不过也和香港时代的所谓“心心相应、心有灵犀”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想要看“热血男儿情”的哥们姐们恐怕会失望。
其实,一切的一切都在于凯奇扮演角色的设定,太莫名其妙了。整个一心理不健康,难道受过一次伤,部下死光光,就应当变成老是想死的一个人,甚至不是“人”,好象他除了在打仗的时候用子弹发泄对小日本的恨,和在休息时借酒浇愁,就没别的可干的了!MM们可能不同意了,说不能怪人家,人家心里苦着呢,觉着战争这么残酷,不能连累别人,还是一个人麻醉比较好云云。这么说倒也无可厚非,可是有必要吗?而且电影中连凯奇这么表现的心理一点交代都没有,仅仅用不时捂住自己受过伤的耳朵,以及一些过去战友死去画面的闪现来带过,就这么简单?而且这还成为拒绝爱的理由?搞不懂的说!也许俺对爱情太执着了,呵呵。
我以前说过,阿梅的<我们曾是战士>要强过吴同学的《风语者》,今天我仍然维持原来的看法。因为二者都没想着往战争艺术片或者战争史诗片上靠,那么大家能做的就剩下,该煽情的时候就使劲地煽,该打地时候就血脉愤张地打,这两方面《我》都强过《风》。不是说《风》的战争场面不激烈,而是说吴同学对驾驭大场面实在还是欠缺信心,小的遭遇战还拍得惊心动魄,狠辣快捷,一到敌我双方正面接触,就只剩下镜头乱接了。加上配乐JAMES HORNER同学这回也敷衍了事,表现战争场面时甚至跟画面较劲,闹得人都没心思感受战斗!而煽情镜头更不用说了,完全和战争场面断节,反正银幕上枪声一停、人声一开,下面观众就开始发笑或打呵欠。
在我的试映票上映着“米高梅制片场、美国空军、HOFF剧场(俺学校的电影院)联合邀请您光临:荣誉就是他们的口号(HORNER WAS THEIR CODE)”乖乖,这荣誉也太矫情了点。除了结尾凯奇同学令人惊异的遭遇,该片没有令人激动的地方,相反,令人痛惜的地方倒不少。作为想再接再厉的吴同学磨蹭一年多弄出来的“精品”,实在是有点令人失望。想有所突破的老吴,一时半会还没找着北。该片的票房估计和《我》差不多,要能超过8千万我就罚自己给班上最胖的黑妞写一封世界上最肉麻的情书。嘿嘿,吴氏暴力美学是该终结的时候了!
震撼心灵的战争片——《风语者》

虽然这是一部2002年,也就是说5年前的影片,但在今天我看来,还是如此之精彩!这是吴大导演和Cage的又一次完美合作,也是吴宇森导演为我们讲述半个世纪前血腥残酷的战争史实!
我个人喜欢看Cage主演的美片,因为他把角色演的入目三分,从<变脸>开始,我就对这一人分饰两种不同人物的美国影星所吸引,居然将正与邪、善与恶同时诠释得如此完美!没记错的话,变脸应该是10年前的片,导演也是吴宇森!
在看《风》一片时,开头就是一段听不懂的“纳瓦霍族”的对话,然而,这一段也让我联想到之前看过的一些书,曾有提到美国北部的一些原住民(印地安)、土著有可能是从亚洲大陆迁徙过去的,而影片中的画面正符合这一描述。因为这“纳瓦霍族”人的容貌与我们亚洲黄种人非常相似,甚至在影片中也有一段关于美军弟兄歧视“纳瓦霍族”人并侮辱他们是日本人的描述。当然,除了相貌外,且饰方面也类似,也使我有种在看华语片的错觉,当然,那个密码战士“亚吉”长像倒像个东西方混血儿。
本影片的一大看点,就是战场效果逼真,5年前对这些血腥的画面效果处理得如此逼真,可以看出美国大片的制作实力,或许至今,我们国内的电影特效处理都还不能如此完美,如果我们这些华裔华人导演能够为我们国内电影制作牵线搭桥,或许再过几年我们的电影也能达到更高的水平。当然现在,我们国内电影制作的能力已经比以往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上,至少在3D动画效果处理方面还是很不错的。以下是我对本片的回顾,均为自己看完之后写下来的电影情节,希望借着这些勾起看过本片者的一些共同记忆。
开场就是在传统的“纳瓦霍族”,应(美国)国家号召“纳瓦霍族”人纷纷从军,之后,画面一转,转到所罗门战场,“乔伊”为了遵守上级的命令死守所罗门群岛的一个弹丸之地,结果自己手下的兄弟全部阵亡,乔也被炸弹炸得受了重伤。虽然侥幸捡回一条命,但他却为自己“奉命死守”而害死自己弟兄感到非常自责和内疚,对杀死他弟兄的日军也恨入骨,于是他努力地想回到战场。在医院养伤时渐渐与照顾他的护士互生情愫,也终于在护士帮助下得以通过身体检查出院回到军中。(乔的爱情并非本文的重点,本人也就不在赘述)
回军中后他身体还没痊愈,仍需要靠吃药来保持自己的身体状况,虽很快就荣升中士,但他却也同时接到一个任务——保护“密码战士”亚吉(音译),由于有了之前血的教训,他刻意与自己军中兄弟包括亚吉保持距离。之后,他们终于接到任务上了战场。影片的后半段几乎都是在主战场“塞班群岛”中进行,他们每向前挺进一寸土地,就有战友倒下,而对于初上战场的亚吉和其他密码战士来说,这简直如地域般残酷。当然,对于乔来说,这却是如鱼得水,积郁一年的愤恨终于发泄出来,见到日军就疯狂地扫射,脑海中浮现的仍是1年前战友弟兄一个个在他身边倒下的情景,这也令他变的勇猛难挡,所向披靡!即便是这样,他也没忘记上级交代的任务:保护密码战士,万一密码战士被敌人俘虏,就马上将其杀死。
但是,在后来的接触中,他也认识到亚吉是一个非常淳朴善良的乡村小子,他一心为了保护家园而从军,成为密码战士。乔开始变得犹豫,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下的了手,在亚吉被俘虏后亲手杀了他!一次,他们在途中遇到己方军队误袭,他们队被夹在己方和敌方中间猛打,眼看着自己身边的弟兄一个个被己方和敌方的枪炮所杀,亚吉的通讯无限电也被打坏,根本无法通报自己的部队停火,在恨得牙痒痒的时候,想到自己看上去像日本人,便提议穿上日本人的衣服进入敌方阵营的无线电基地,告诉己方阵地改变射击位置。乔为了保护亚吉也提议自己伪装成亚吉的俘虏,于是他们顺利进入地方阵营,并夺取无线基地台向己方部队报告并告诉他们敌方的真实方位。这一战后,乔又一次得到银星勋章(第一次是死守所罗门受伤后),这一次,他把获得的勋章送给了另一名为救战友牺牲的弟兄,也在这天晚上向亚吉说了自己内疚的事情,亚吉安慰他“你也是奉命行事”。
一日,他们行军至一日军建立的妇孺村庄,考察后认为安全可以扎营,却没想到被日本人伏击于此,此时亚吉正被调遣去发信息而幸免参加此战,但另一中士公牛和他所保护的密码战士白马(也是亚吉的同乡兼良师益友)却因力战负伤,他俩因为音乐而建立深厚感情,两人常在闲暇之余以笛子和口琴相互配乐自娱自乐,此时到了生死关头,公牛自知无法逃脱难免战死,为了履行命令杀掉密码战士白马时他犹豫了,他下不了手,在紧急时候救了白马,却被日本军官持武士刀砍掉了脑袋,白马力战却不敌敌人众人,正在与敌众反抗奋力挣脱时,乔赶到了,为了不让密码战士落入敌人手里,再一次为了“奉命”而违背自己良心,用手榴弹将敌人连同白马一起炸死。
在亚吉归队后发现他挚友阵亡后,十分悲痛,乔也坦白自己为了“奉命”炸死了白马,亚当难以接受也无法原谅乔,从此两人有了心结,在战场上亚吉也豁出性命狠打狠拼,在攻取敌军最后一个据点时,他们被任为先头部队,为大军开路。而也是在这最后的战役中,他们部队的“头”阵亡,所有弟兄再次听由官阶最大的乔指挥,乔也终于下定决心不让自己的错误再犯,对大家说“所有人都要活着,大家都不会死的!”此时他们面对的不仅是敌军疯狂的攻击,而且他们后面的大部队也被发现,同样受着敌人猛烈的袭击,唯有依靠无线电联络基地派遣空军支援才能将敌人击垮,于是,他们为了和敌人抢夺无线电背包,和敌军展开殊死搏斗。在抢夺过程中,乔为了救亚吉受伤,两人心结也因此而解,两人拼命夺回了无线电,也向基地汇报敌方位置,请求空中支援,然而就在两人撤退时亚吉被敌人子弹打中双腿,乔为了救回亚吉不顾性命地奋力将亚吉从枪炮下拖回来,而乔却也中了敌己双方的子弹,终于倒下了……
影片最后,以乔给护士女友回信的旁白中,亚吉带着妻小,在山顶上为乔祈祷着,当然此时乔已经壮烈牺牲了……。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