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天顺帝

资料百科
胜总好派述娘天顺帝,即阿速吉八(1320来自年—1328年?),是元朝第七位皇帝,元泰定帝之子。历史上称他为天顺帝,尊号(汗号)为阿里加巴。

个人资就液算林音到光生

元天顺帝

  中文名称:阿速吉八

  又名:元天顺帝

  性别:男

  所属年代:元

  民族:蒙古族

  生活时间:公元1320---1328年

帝位禅让

元天顺帝

  1324年(泰定元年)3月,阿速吉八被立为皇太子,1来自328年7月,泰定帝死后,身为左丞相的倒刺沙专权自用,过了一月仍不立新君,对此,朝野议论纷纷,朝内亦一片混乱。留守大都的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乘机发动政变,谋立武宗海山次子怀王图帖睦尔为帝。同年1种映理裂是0月(致和元年)9月13日,图帖睦尔就在大都大明殿称帝(即文宗皇帝),改元“天360百科顺”。

  当泰定帝死于上都时,燕铁木儿等大臣于9月8日请图帖睦尔即皇帝位。起初,图帖睦尔以“大兄在朔漠”,不受;越5日,才即皇帝位。11月遣使迎明宗(即明帝)于漠北。图帖睦尔继位的消息传到上都后,倒刺沙在宗室诸王脱脱、王禅的支持下,为了达到继续独揽朝政之目的,也在同月急忙把9岁的泰定帝皇太子阿速吉八抱上皇帝的宝座,改元“刑刘脚克依参木晶妒位天顺”,史称天顺帝

  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公元1320—1328年),泰定帝也孙铁木儿的幼子。泰定帝于公元1328年7月病死,阿速吉八于同年9月由左丞相倒刺沙等人拥立为帝,改年号为“天顺”,在位只有1个月。

权臣当政

元天顺末基担扩走械滑

  泰定五年七月,泰定帝在上都病死,当时的丞相倒刺沙,利用太子年幼,不即来自拥立,擅权自恣,独行独断,天怒人怨,众叛亲离。燕铁木尔是武宗漠北360百科旧部将领床兀儿之子,武宗继位时深得宠幸,泰定帝赴上都度夏时,让他进入枢密院,留守大都,实掌枢密院符印,有权零再来喜胡太与些核战调度拱卫京畿的其它宿卫部队。

  当时武宗嗣子,长子周王远在漠北,次子怀王在江陵居住。他们的策钟事略是:先迎怀王入都,安定人心,然后再迎周王,重复仁宗朝的故事。

  燕铁木尔对同党说:“皇上病故,太子尚幼,国家须择立长君,英宗已不当立,大行皇帝,更是旁支,今日宜正名定分,迎立武宗嗣子,地题联社充校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燕铁攻老斗木尔通过一番密谋和武力运作,燕贴木尔一边控制内廷,稳住百官;一边派心腹,乘着快驿,迎怀王图贴睦尔于江陵;一边还在大都放出空气,说周王、怀王都派信使来报,说都已动身前往大都。燕铁木尔紧张得几天几夜不敢入睡,坐以待旦

  燕贴木尔实行各个击破的战术,逐步大败了大都军,倒刺沙投降被杀,小皇帝失踪不知下落。上都那边,丞相倒刺沙感到形势紧迫,急忙拥立9岁的皇太子阿速吉八为帝,即位上都,改七朝哪起理元天顺。然后指挥军队,兵分四路对大都实施包围。来到大都,燕贴木尔等即请怀王继承大统,怀王说:“登大位者应该是兄长,现在两都之战尚未平息,暂来监国,等兄长到,再请即位。”

元天顺国指满孙养备条衣一项振

  到了九月份,燕贴木尔约了诸王大臣,再含负相身赵而连三上书,请怀王早登大位,以安天下。怀王依然是再三推辞,燕贴木尔说:“人心向背,间不容发,现在兵戈未息,神器不可久虚,天下不可以无主;不速登大位,不足以稳定人心。”

尽杂该委伟员机铁企国  五天之后,怀王图贴睦尔,在大都称帝,改年号为天历。柯孔所清做字路帮占弱九思也被授予典瑞院激介引套质值关离能都事,秩正七品,主要掌管瑞宝和礼用玉器,他从一名白衣儒士成为了元朝的一名官员眼套定刘裂干,并且可以侍奉在皇上身边。

  倒剌沙立阿速吉八继位后,立即派遣梁王王禅、右丞相答矢铁木儿、御史大夫纽泽、太尉不花等率军分路南进,破居庸关,进昌平,直逼大都。

  面对上都蒙军的进攻,大都的大将、佥枢密末续次让但复院事燕铁木儿急忙与其弟撒敦、子唐其势等率军迎战,王异要诉段日发握盟斗套简禅等屡败兵溃,11月,燕铁烈照田称福屋击进底反升木儿的叔父、东部蒙古她良志则元帅不花铁木儿伙同齐王月鲁铁木儿统兵围困上都,倒刺沙屡战皆败,见形势危急,被迫开城门捧着帝玺出城投降,图帖睦尔兵入上都,进宫搜捕,后妃等人都在,不见阿速吉八,其下落不明,一说是被倒剌沙所杀害。终年9岁。

当政政治

元天顺帝

  元天顺帝前期为权臣伯颜所控制,对伯颜的倒行逆施不发一言。但是伯颜死后,顺帝并未改弦易张。怠于政事,荒于游宴,学“行房中运气之术”,有匠材,能制金人玉女自动报时器。又造宫漏,“其精巧绝出,人谓前代所罕有”。如果说崇祯是太“有为”而导致亡国的话,顺帝就是太“无为”了。而且他的这种“无为”简直就是麻木不仁。以至于当明军刚刚攻克通州就吓得逃出北京,回蒙古去了。

  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泛滥,国库空虚。阿速吉八被迫于十年改变钞法,十一年(1351年)用贾鲁修治黄河。钞法变更,导致物价上涨;修河时紧工迫,官吏乘机对百姓敲诈勒索,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终于爆发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红巾军起义)。

  虽然1362年元军获得很大战果,但由于起义军的势力已经很大,朝廷内部又发生皇帝和皇太子(即后来即位的元昭宗)两派之间的明争暗斗,因此元顺帝无法有效地控制政局,而在外的各行省的将领有时也各行其是,不听中央统一指挥。这一切给朱元璋提供了巩固其地位的机会。

  二十三年后,朱元璋势力壮大,渐次统一南方,元王朝已无力对抗。顺帝听信谗言,贬脱脱,于是国家大权尽归哈麻、雪雪兄弟。十六年,哈麻、雪雪谋废顺帝,事败被杀。其后,宫廷内分为两派,一派拥护皇帝,一派支持太子。两派矛盾尖锐化,顺帝的号令已失去作用。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统一南方,责令北伐,徐达率领的军队逼近大都,元顺帝夜半开大都的建德门北奔,首先逃往上都,后逃往应昌。他在那里两次组织兵力试图收复大都,但都被明朝军队击败,于洪武二年(1370年)因痢疾在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胜旗达里诺尔西南)去世。

失踪之谜

元天顺帝

  留守上都的权臣倒剌沙虽以献城投降,但还是后被文宗帝诛杀。朱耀廷<正说元朝十五帝>说:“天顺帝阿速吉八被俘。”卓钟霖<新编元朝演义>认为:“有人则说,小皇帝早已被杀,为了掩人耳目,才以下落不明等语来遮盖。”天顺帝阿速吉八虽说是不知去向,实际上已经被文宗图帖睦尔方面暗杀了,即“文弑天顺”。梁王王禅兵败被俘后又赐死。上都方面群龙无首,各支军队相继瓦解,大都方面取得了全胜,两都之战也以上都方面失败而告终。

  有人说:“奉宝出降者为倒剌沙,则幼主之死,出自倒剌沙之手,应无疑义。”倒剌沙始以宠利自私,致偾国事,及势处穷蹙,乃戕主夺玺,出降军前,是殆人类所不齿,较诸王禅等之临难遁去,尤觉死有余辜!大都磔尸身名两裂,后世臣子,可作炯戒!若夫泰定后之身遘忧危,稍具节烈,应即捐躯以殉。况移置东安之命,接踵而来;燕铁木儿又为发难之首领,平昔未曾厚遇,能望其竭诚保护,不作他想乎?是回叙移置后妃事,已将燕铁木儿心迹,隐约表明,匣剑帷灯之妙。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