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糖胞苷

资料百科

本品为主要作用于依夜掌句强前细胞S增殖期的嘧啶类抗代谢药物,通过抑制细胞DNA的合成,干扰细胞的增殖。

  • 通用名称 阿糖胞苷
  • 商品名称 赛德萨
  • 英文名称 Cytarabine for Injection
  • 其他名称 胞嘧啶阿拉伯糖苷
  • 熔点(℃) 212~213

​简介

阿糖胞苷药品

  阿糖胞苷(Cy皮含纪除随包苗收tosineArabinoside),简写Ara-C,为主要作用于细胞S增殖期的嘧啶类抗代谢药物,通过抑制细胞DNA的合成,干扰细胞的增殖。本品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对处于S期增殖期细胞的作用最敏感,对抑制RNA及蛋白质合成的作用较弱。

  阿糖胞苷分子式来自为C9H13N3O5,分子量243.217。Ara-C为白色粉末,可溶于水、乙醇和氯仿,在水溶360百科液中尚稳定。水溶解度为0.4g/mL。

历史

  阿糖胞苷最早在1959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RichardWa距有lwick、WaldenRoberts和Cha衣弱阻块留害除风洋析rlesDekker合成营聚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1969年6月批准阿糖胞苷进入市场;它最初由Up亲现美福派队丰john公司以Cytosar-U的商品名出售。

初附少工守乡法

  阿糖胞苷可由D-阿拉伯糖为起始,与氰胺形成2-氨基-D-阿糖恶唑啉,再与氯代丙烯腈合环,脱氯化氢制得。

适应证

  主要用于只算乙物甲巴石现急性白血病: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最好,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也有效。一般均与其他药物合并应用。对恶性淋巴瘤、肺癌、消化道癌、头颈部癌有一定疗效,对病毒性角膜炎及流行旧八川件称行死尽性结膜炎等也有一定疗效。

药理作用

  本品为一种额缩娘有律质品情抗嘧啶类抗代谢药,主要作用于S期的周期特异性药。在细胞内由磷酸激酶活化,形成三磷酸阿糖胞苷(Ara-来自CTP)等抑制DNA多聚酶,从而影响DNA合成;也可掺入DNA干扰其复制,使细胞死亡。但对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无显著作用。属于一作用于S期的周期特异性药物,并对G1/S及S/G2转换期也有作用。

  阿糖胞苷主要在肝内经胞苷脱氨酶脱氨而转变为无活性的阿糖尿苷,口360百科服后在肠内易脱氨失效;癌细胞易产生抗药性。可能因脱龙亮丰感误张害磁氨酶含量增加使大量呀把的吃地宁阶请前立少阿糖胞苷脱氨成为无效的阿糖尿苷之故。一次大剂量静脉注射,大约15分钟内即从血中消失,因此必须静脉滴注或分次静脉注射才能维持有效血液浓度。易通过血脑屏障,脑脊液中浓度约为血浓度的40%,因脑脊液中脱氨酶含量低,其生物半衰期长达2~11小时。主要由胆汁入肠和经肾排泄。24天后从尿中排出70一90%,主要为代谢刘山级万棉殖存未次上物。

药效学 

阿糖胞苷药品

  Ara-C的活矿否握动型是阿糖胞苷三磷识排派接队术广技酸(Ara-CT是孙师状拿P)。Ara-C通过主动转运机制进入细胞后,在脱氧胞苷激酶(deoxvcytidinek球绝业重居界乐inase)的作用下磷酸胶般灯怀科杨映呀化为阿糖胞苷一磷酸(Ara-CMP),再进一现益刑垂步磷酸化为阿糖胞苷二磷酸(Ara-CDP),最后变成活动型Ara-CTP。它可抑制DNA聚合酶(DNApolymerase)活力而抑制DNA临论的合成,Ara-CTP亦可掺入DNA从而抑制DNA的起步,并抑制多核苷酸键的延长,干扰DNA的生理功能。

  Ara-C还可抑制核苷责际亲酸还原酶的活性,由此可影联脚赶成积物裂还氢厂父响DNA的合成;Ara-C还可抑制膜糖脂及膜糖蛋白的合成,影响膜功能。此外,有少量Ara-C可掺入RNA,干扰其生理功能。

  实责家元秋都备微棉永苦验证明Ara-C的省系就肉抗肿瘤作用强度,取决于瘤细胞内脱氧胞苷激酶和脱氧胞苷脱氨酶(deoxycytidinedeaminase)活力的比率,这两种酶系统的作用完全相反,前者可使Ara-C活化为Ara-CTP,后者则脱氨形成阿拉伯糖尿苷(Uridinearabinoside,ara-U)而失效,高激酶及低脱氨酶有利于Ara-C的抗肿瘤作用,低激酶及高脱氨酶则不利于其抗肿瘤作用。

  瘤细胞与Ara-C长期接触可产生抗药性,其机制为: 1)膜转运Ara-C的能力下降,细胞内Ara-C浓度下降; 2)癌细胞中脱氧胞苷激酶活力提高,代谢为Ara-C活动型的量减少; 3)瘤细胞中脱氧胞苷脱氨酶含量增加,大量Ara-C代谢为Ara-U而失效; 4)dCTP库容增加,阻断其他脱氧核苷酸合成; 5)细胞内Ara-CTP的半衰期缩短; 6)Ara-CTP与DNA聚合酶的亲和力下降; 7)Ara-CTP从DNA离解出来。

  有些方法可克服抗药性,如采用四氢尿嘧啶核苷可抑制脱氨酶的活力,用大剂量胸腺嘧啶核苷及羟基尿可减少dCTP的库容等,但在临床上并不能提高Ara-C的疗效。克服Ara-C抗药性的最有效措施是滴注大剂量Ara-C,每12h静脉滴注,每3h3g/m ,一方面可提高Ara-C进入瘤细胞的速度及量,胞内Ara-C浓度可达100μmol/L,停止滴注后血中浓度可下降到1%;另一方面给予大剂量Ara-C后,其脱氨化合物Ara-U亦可大量产生,高浓度Ara-U可延缓S期,增强脱氧胞苷激酶的活力,并可促使Ara-C与DNA聚合酶的结合,从而加强Ara-C的抗肿瘤作用。

  阿糖胞苷除有强大的抗肿瘤作用外,小剂量还有促分化作用。于0.1μmol/L浓度时阿糖胞苷可诱导HL-60细胞(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向单核细胞系统分化,表现为分化的HL-60细胞出现吞噬功能及趋化性,呈硝基蓝四氮唑(NBT)反应阳性,丧失了在软琼脂培养基中形成集落及在裸鼠体内移植成活的能力;阿糖腺苷(Ara-A)也可诱导HL-60细胞分化。进一步研究证明,在1×10 mol/L低浓度下与白血病细胞株HL-60及U-937细胞作用3d,阿糖胞苷在U-937细胞可完全消除C-myC的表达,对HL-60细胞可明显抑制C-myc的表达,而c-fos的表达则明显增强。癌基因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及分化有密切关系,c-myc的高表达可妨碍造血细胞进入终末分化。包括阿糖胞苷在内的各种分化诱导剂(如TPA、DMSO、维甲酸等),在体外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时,C-myc的表达迅速降低。C-fos的表达与血细胞沿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分化有密切关系,小剂量阿糖胞苷在停止或降低HL-60细胞C-myC表达的同时,c-fos表达则明显增加,这可解释小剂量阿糖胞苷促分化的作用机制。

  阿糖胞苷有明显免疫抑制作用,对体液及细胞免疫均有抑制作用;在无毒剂量下,它可抑制溶血素及溶血空斑形成。Ara-C不能延长小鼠的移植皮肤存活时间,亦不能抑制狗肾移植的排异反应,但是它却能抑制小鼠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反应),因此认为阿糖胞苷属作用较弱的免疫抑制剂。

  阿糖胞苷还有明显抗病毒作用,它主要抑制DNA病毒对RNA病毒则无作用,但ROUS病毒对Ara-C仍敏感;Ara-C之抗病毒作用较碘苷(IDU)为强。在兔肾细胞培养系统中,10mg/LAra-C明显抑制单纯疱疹、牛痘和假狂犬病毒,较大剂量(10mg/L)尚有抑制水痘病毒、鸡瘟病毒和B-病毒作用。单纯疱疹病毒对Ara-C产生抗药性可能较碘苷为小,且二者之间无交叉抗药性,对1000mg/L碘苷具抗药性的单纯疱疹病毒株,对10mg/LAra-C仍敏感。

药动学

  阿糖胞苷口服吸收不完全(仅约20%),且吸收后很快在肝、肠组织中代谢,因此,一般口服无效。体内,Ara-C很快为胞嘧啶核苷脱氨酶脱氨,形成无活性的尿嘧啶啊拉伯糖苷(Ara-U)。该酶在肝、脾、肠、肾、血细胞及血浆中含量较高。Ara-C易进入细胞内,亦能透过血脑屏障,且在脑脊液不被脱氨(因脑脊液中无脱氨酶),给病人后脉注射Ara-C100mg/m ·d,连用5~10d,血中浓度可达0.5μmol/L。鉴于去氧胞嘧啶核苷激酶活化Ara-C的Km值为20μmol/L,癌细胞对Ara-C产生抗药性可能与其对Ara-C摄取能力降低有关,临床上有采用大剂量给药法,3g/m2于l-3h内静脉滴注,血浓度可达100μmol/L,药物为细胞的摄取不再受转运的影响。

  血中药物以二房室模型进行消除,t1/2α=10~15min,t1/2β=2-3h,24h内约有80%的药物以阿糖尿苷的形式外排。一次静脉注射,脑脊液中Ara-C浓度较低,连续注射,则脑脊液中浓度升高,但仍低于血浓度,仅为血浓度的50%左右。如鞘内注射Ara-C50mg/m2,脑脊液中浓度可达lmmol/L,消除慢,有效浓度(0.1mg/L或0.4μmol/L)可维持24h之久。

相互作用

  阿糖胞苷与6-TG合用可提高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合用时的完全缓解率在50%左右,优于任何一种药物。四氢尿嘧啶核苷(tetrahydro-uridine)为脱氧胞嘧啶核苷脱氨酶抑制剂,与Ara-C合用可延长其半衰期,但亦可增强其骨髓毒性,能否提高Ara-C的临床疗效,目前尚无定论。大剂量胸腺嘧啶核苷及羟基脲,可降低细胞内dCTP的库容,增强其抗肿瘤作用。Ara-C与氟阿糖腺苷合用,可提高细胞内Ara-CTP浓度,从而加强其抗肿瘤作用,二者合用可治疗耐药性病例。

临床应用

阿糖胞苷药品

  1)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单独应用Ara-C对成人ANLL的完全缓解率为10%~35%;如与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强的松合用(COAP方案)完全缓解率可达46%。1969年美国SloanRettering纪念医院创用L6方案(Ara-C+6-TG)完全缓解率提高到56%;在此基础上再加用柔红霉素(DAT方案),完全缓解率可提高到79%。治疗ANLL时,Ara-C的用量一般为100~150mg/d,分2次作静脉滴注,为了防止或治疗中枢白血病,可鞘内注射Ara-C50mg,每3~5d一次。大剂量Ara-C可治疗难治性病例。

  2)白血病诱导分化治疗小剂量Ara-C有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的作用。临床上采用Ara-C10-20mg/m2,每12h1次,皮下注射,15-21d为一疗程,对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为31%,部分缓解率为18%。现认为小剂量Ara-C适用于:①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人;②由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转化为急性白血病;③继发性急性白血病。小剂量Ara-C具有诱导分化作用,但尚不能排除其细胞毒作用,很可能诱导分化是次要的。

  3)病毒感染性疾病Ara-C主要用于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眼部感染性疾病,以质量浓度1g/L溶液滴眼,开始每1~2h1次,待病情好转后改为每日4次。治疗单纯疱疹可采用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日剂量为100mg/m2,10-14d一疗程。

用法及用量

  1.成人常用量

  (1)诱导缓解:静脉注射或滴注一次按体重2mg/kg(或1-3mg/kg),一日一次,连用10-14日,如无明显不良反应,剂量可增大至一次按体重4-6mg/kg。

  (2)维持:完全缓解后改用维持治疗量,一次按体重1mg/kg,一日1-2次,皮下注射,连用7-10日。

  2.中剂量阿糖胞苷

  中剂量是指阿糖胞苷的剂量为一次按体表面积0.5-1.0g/m 的方案,一般需静滴1-3小时,一日2次,以2-6日为一疗程;大剂量阿糖胞苷的剂量为按体表面积1-3g/m 的方案,静滴及疗程同中剂量方案。由于阿糖胞苷的不良反应随剂量增大而加重,有时反而限制了其疗效,故现多偏向用中剂量方案。中或大剂量阿糖胞苷主要用于治疗难治性或复发性急性白血病,亦可用于急性白血病的缓解后,延长其缓解期。由于不良反应较多,故疗程中必须由有丰富经验的医生指导,并要有充分及时地支持疗法保证方可进行。

  3.小剂量阿糖胞苷

  剂量为一次按体表面积10mg/m2,皮下注射,一日2次,以14-21日为一疗程,如不缓解而患者情况容许,可于2-3周重复一疗程,本方案主要用于治疗原始细胞增多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亦可治疗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老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4.鞘内注射

  阿糖胞苷为鞘内注射防治脑膜白血病的第二线药物,剂量为一次25-75mg,联用地塞米松5mg,用2ml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鞘内注射,每周1-2次,至脑脊液正常。如为预防性则每4-8周一次。

不良反应

  1.造血系统:主要是骨髓抑制,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严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巨幼细胞性贫血;

  2.白血病、淋巴瘤患者治疗初期可发生高尿酸血症,严重者可发生尿酸性肾病;

  3.较少见的有口腔炎、食管炎、肝功能异常、发热反应及血栓性静脉炎。阿糖胞苷综合症多出现于用药后6-12小时,有骨痛或肌痛、咽痛、发热、全身不适、皮疹、眼睛发红等表现。

禁忌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

注意事项

阿糖胞苷

  1.使用本品时可引起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SGPT)、血及尿中尿酸量的增高;

  2.下列情况应慎用:骨髓抑制、白细胞及血小板显著减低者、肝肾功能不全、有胆道疾患者、有痛风病史、尿酸盐肾结石病史、近期接受过细胞毒药物或反射治疗;

  3.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周围血象、血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骨髓涂片以及肝肾功能。

错误用药事件

  2012年12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官方微博紧急发布的寻人启事引发关注,微博称,因进修医师错误开药,导致患儿刘恒毅错误使用,希望能及早找到患儿及家属。13日13时30分左右,热心网友找到患儿家属。该患儿虽然已被找到,但却在15日下午,因为发生呕吐、头痛等新症状再次前往该院复检。目前,有消息称12月4日该患儿就诊当晚,被错开药物的病患不止一人 。

  12月17日下午,与首例患儿小毅在同一天就诊的9名沪籍患儿现身,其中年龄最大的7岁,年龄最小的8个月。被误用药物的患儿分别出现发烧呕吐等症状。患儿家长们表示,大多数幼儿在注射“阿糖胞苷”后的两三天内相继出现了上吐下泻、发高烧的症状,部分幼儿的身上还出现了白色脂肪粒或红疹以及大便出血等情况。相关患儿接受了新华医院的跟踪检测和观察,血常规化验发现有部分指标偏离正常数值,其中反映抵抗力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参考值为50-70,但大多数患儿该项指标明显偏低,11个月大的小迪今天的最新检测结果为24.3,最低则曾降至12.8 。

  “新华医院用药错误事件”发生后,10名当事患儿的家属12月18日下午首次结伴前往医院,要求院方尽快安排对患儿进行第三方会诊,同时彻底公布事件相关信息。18日下午2点45分许,新华医院相关负责人与10名当事患儿的家属见面,双方的闭门谈话持续约1小时20分,其间院方拒绝记者进入现场旁听,也未透露谈话的相关细节,仅强调“为了保护患儿隐私,不接受采访”。参与谈话的患儿家长曾先生表示,家长们向院方提出了三项诉求,分别为:尽快安排对当事患儿进行第三方会诊;书面做出承诺,今后当事患儿若因本次用药错误产生副作用,新华医院负责到底;事件当事医生向患儿家属当面道歉,新华医院通过官方发表致歉声明,同时彻底公布该起事件中当事患儿的具体人数等信息 。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