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以气为本,以息为源,以心为根,讲究虚来自无清静修身养性,练功者以姿势,调息在意念作用下。把自身潜能聚集调动起来,在体内形成一个柔中带刚的气团,随着意念活动,在体内无处不杀吸交到,无处不有,从而达到自我修复,自我调整,以达康复延年益寿。金刚力功是兵家内功,千百年来集气武精华之神,是宋朝著名爱国将领于化龙铁将360百科军所创。
- 中文名称 金刚力功
- 特点 以气为本,以息为源
- 创始人 于化龙
- 出现时间 宋朝
介绍
金刚力功是道、佛浑元一体、性命双修的高级功法。金刚力功讲究以气为本,以息为元,以心为根,以肾为蒂,以式为练。练功者以姿张势、调息和意念活动把自己体内固有的潜能聚集调动起来自来,在体内形成一个柔中存刚的气团。这个气360百科团可随着意念活动马次米,在体内无处不到,无处不有力若,既能自我修复,自我调整,达到整体健康的目的,又能技击防身。
沿传
据《金刚力功》功谱记载,金刚力功起源于汉代,历经汉、随、夫很定表歌已常格屋剧唐代日臻完善,到了宋代,成为一个成熟的、内功与外功相结合、道家功法与佛家功法浑元一体、性命双修的高级功法。宋代代表人物为著名的"铁将军"于化龙。 从宋代线战起,遵循传长不传幼,传男不传女的"祖训",金刚力功成为于氏家庭的家传秘功。传至明代,于谦为兵部尚书,是明朝清官、政治雷时标前款家、军事家。后传于慎行为礼部尚书,太子少保三代皇师,文学家、政治家。 传至清代,金刚粒二失款保第华鱼所清扬力功二十代传人于传亮,在京城武考中,技压群雄,勇夺武探花。 清末二十一代传人于广山深得金刚力功之奥妙。武功盖世,力夺武拨贡,为清朝镇守边关立下战功。传至抗日战争时期二十二代传人于照梁为抗日将领,1937年战死在芦沟桥上,被人民誉为抗日英雄。时至今日二十三代传人于宪华,现年72岁。
当今传人
于宪华得其真传之来历
二十二代掌门人于广山晚年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于广山将几个儿子和成年的孙子全都送上了抗日战场,家中紧距物示身刚内少己某只有幼年的孙子于宪华。这时,按照"祖训",金刚力功就无法再传下去了。"祖训"与传功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于广山自幼习练金刚力功,深得真传,他十分清楚金来自刚力功的价值。他是一个开明的人士,于是就破了祖规,违了家训,将金刚力功传给了幼孙的于宪华,使之能够得以保存并传播下来。
360百科 于宪华简介
于宪华,祖籍山东省东阿县,现年80岁,1949年参加而必四信打粮控顶环养革命工作,1957年毕业于武汉体院,任河南省委党校教授,全国成人院校体协副主席,日中武术交流协会技术顾问,国际武术气功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佛武禅协会副会长(台湾),澳门中华体育顾问,郑州市武术研究会主任,郑州国际少林武术院副院长,金刚力功国际武术院院长,中外超人龙虎榜榜首,世界传统文化名人,百门适质款晶促风科专家等职。
习武历程
于宪华自幼从师祖父于广山习练金刚力功和武术,多年来对老功法去粗取精,去伪从真的研究,深得神械音民器露动脱卷功奇效之术,使功法在养生健身、接骨、推拿、按跷、点穴治疗、防身技击、气武合用、全身发力、散手、擒打实战、八十四绝、悬空断物、密术练法、九功神掌的奥妙,62种练法、铜头铁腿功的应用等更加系统化。
致力于弘扬祖国传统文化
于教授为了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我船,1989年将祖传秘功奉献于世,并倡导成立了金刚力功科研会,即得到国家有关部门认可。但是,金刚力突染好功约的树定余功的研究发扬光大仅仅限于宪华老先生的个人努力和社会各界的自发捐助来进行的,目前的中国东阿金刚力功会馆场地小,苗宽片造县乐行步精房屋设施简陋,其研究开发力度远远不能适应金刚力功武术的弘扬发展。
功法介绍
金刚力功整个练功过程包括练精化气、练气合神、练神还虚、练虚入道四个层次,自始至终在神念的主导作用下进行。按得功层次,全套功法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七套功法。
初级功
第一套功法由六节动功组成,主练活筋骨、通经络、平血脉,疏通五脏六腑之触相行受真之气;第二套功法为"日"字功,主练调息,以动求静,以静求气,在意念作用阻培在怎事下,使全身之气归于下丹田形成气团,久练此功,长气、长力、并能祛病健身。
日字功
一、预备式
两读未陈题航动注晶导苦脚开立与肩同宽,含胸拔背,松腰落胯,两腿判括房信微屈膝,沉肩坠肘,
两臂垂于两腿外侧,头顶悬,两眼似闭非闭,全身放松自然站立。(1)
二、金龟三吸气
1、左手抬起,手心搞项导终早与总既号缩也向内付于肚脐上,右手心向内即付于左手背之上,两手内外劳宫穴相对(女右手在下),形成两手重叠,按于下丹田。(图2)
2、两腿屈膝慢慢下蹲,随下蹲之势鼻子徐徐吸气进入腹腔;同时收腹、提增今民何基逐领钟沿肛使丹田元气上升,从顺几乐波费主情织若依鱼而形成外气向内下压,而丹田元气出于收腹提肛形成向上挤之势,造成腹腔得气徐徐隆起。(图3)
3、两腿徐徐起立,随起立之势,鼻子徐徐呼气,同时小腹放松,元气下沉丹田,使小腹自然古起。(图4)以富叫测游延上动作连作七次。
要点:收腹下蹲和鼻子呼吸要配合一致。
歌谣:两腿开离与肩宽,双手叠掌按丹田,屈腿吸气半蹲坐,起身呼气要自然。
三云丰农技失要又频校烟、左右观天
(一)左观天式:
接上式动作,以左脚为轴,右脚向左脚左侧上步,身体左转九十度,两腿微屈膝;同时两手随转体上步之势抬起左右分开,两手虎口相对,掌心斜向上,两臂屈肘形成圆臂、圆手、圆腿三圆姿势,眼观天。(图5)
1.两腿慢慢屈膝下蹲,两臂不动随身体下降;同时舌抵上腭意想下丹田,随两腿屈膝下蹲之势鼻子缓缓吸气。(6)
2.两腿慢慢挺膝起立,两手徐徐上推,头也缓缓抬起观天,同时随起身之势意想中丹田,鼻子徐徐呼气。以上动作连续升降三零交十己次。(图7)
要干交图扩世何始游价点:两腿升降,推掌与鼻子呼吸配合一致。
(二)右观天式:
以右脚为轴,左脚向右脚右侧上步,身体右转一百八十度,两腿微屈膝;同时两手三圆式随右转体不变,眼观天。(图8)
1.两腿慢慢屈膝下蹲,两臂不动随身体下降;同时舌抵上腭,意想下丹田,随两腿屈膝下蹲鼻子缓缓吸气;眼看前方。(9)
2.两腿缓缓挺膝起立,两手慢慢上推,头缓缓抬起观天,同时随起身之势意想中丹田,鼻子徐徐呼气。(10)以上升降动作连续做三次。
要点:身体升降和呼吸要配合一致。
歌谣:转身上步成三圆,天气人气浑成团,下蹲吸气身力添,起立呼浊冲破天。
四、仙人搭桥
1、(接上式)右脚向左脚前上一大步,脚尖外撤,左脚跟提起形成右交叉步;同时两手随上步向下划弧在胸前交叉搭手,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掌心向外,眼平视。(11)
2、两腿屈膝下蹲,两手平举随下蹲之式下降,同时意想下丹田,鼻子随下蹲之势缓缓吸气。(12)
3、两腿慢慢挺膝起立,两手平举随身体上升,同时意想中丹田,鼻子随起身缓缓呼气。(13)
以上升降动作连续做三次。
要点:身体升降、意想丹田和鼻子
呼吸配合一致。
歌谣:童子上步二三尺,双手拱桥大胸前,三吸三呼取天气,长命百岁能成仙。
五、左右仙鹤展翅
(一)左展翅:接上式左脚向右脚右侧上一大步,脚尖外撇,右脚跟提起,身体向左转体九十度,同时两手在身体左侧前后拉开,手指向下,两手心相对,眼观左手心(劳宫穴)一分钟。(图14)
1、两腿屈膝下蹲,两手在身体左侧慢慢向内合抱,同时随两腿屈膝下蹲之势,意想下丹田,鼻子缓缓吸气,眼看左手。(图15)
2、两腿挺膝慢慢起立,两手随起身之势前后撑开,同时随起身之势意想中丹田,鼻子缓缓呼气,眼观左手。(图16)以上动作连续做三次。
3、两腿屈膝下蹲,两臂屈肘两手回收手心向外,手指向侧,同时随两腿屈膝下蹲之势,意想下丹田,鼻子缓缓呼气,眼观左手。(图17)
4、两腿脡膝起立,两臂伸展,两手前后推开,同时随两腿挺膝起立之势,意想中丹田,鼻子缓缓呼气,眼观左手。(图18)歌谣:屈腿收臂为吸气,两掌推出气
呼完,起落自如似坐船,好像仙人在云间。
(二)右展翅:
右脚向左脚前上一大步,脚尖外撇,左脚跟提起形成右交叉步,身体
右转九十度;同时右手从前向上再向后绕行到身后,左手从后向前绕行到
身体前,两手掌心相对,手指向下,眼看右手。(图和16相反)
1、两腿屈膝下蹲,两手在身体右侧慢慢向内合抱,同时在两腿屈膝下蹲之势,意想下丹田,鼻子缓缓吸气,眼看右手。(图和15相反)
2、两腿挺膝慢慢起立,两手随起身之势前后撑开,同时随起身之势,意想中丹田,鼻子缓缓呼气,眼看右手。(图21,图同16)以上动作连续做三次。
3、两腿屈膝下蹲,两臂屈肘,两手回收,手心向外,手指向侧,同时随两腿屈膝下蹲之势,意想下丹田,鼻子慢慢吸气,眼看右手。(图如17)
4、两腿挺膝起立,两臂伸展两手前后推开,同时随两腿挺膝起立之势,意想中丹田,鼻子缓缓呼气,眼看右手。(图如18)以上动作连续做三次。
要点:身体升降、两手撑合和意念耍配合一致。
歌谣:仙鹤抬膀把翅亮,起落呼吸意念想。丹田得气增力量,经络疏通保健康。
一、日字桩
1、接上式身体向右转一百八十度,左脚蹬地随转体向右抬起,右脚随即蹬地跳起,使身体腾空,同时两手随转体向胸前划弧。(图24、25)
2、两脚落地屈膝成马步,同时两手随两脚落之势存胸前成抱球式,形成三角桩式。(图26)
要点: 身体必须落在"日"字中心,同时左脚踩在"日"字左边线中间,右脚踩在"日"字右边线中间。 歌谣:
二、金刚桩
(一)两腿开立与肩宽,脚尖微外撇,两腿微屈膝成似坐非坐,双手轻轻提起抱于胸前,两手与胸相离约30公分,两手指似弯非弯、似夹非夹,劳宫穴相对,十指相对、成抱球状,两手指相离3-5公分,身躯正直,头顶悬,两眼似闭非闭,返观内照,舌抵上腭,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图27)。
(二)三角金刚桩的姿式正确与否是决定得功快慢的关键。所以要求练功者全身关节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脚指关节等都形成三角形弯曲,使全身关节形
成张弓待发之势。
要点:全身关节要形成三角形弯曲,作到自然放松。
歌谣:头正目直微含胸,直腰拔背圆裆成,四肢弯曲脚如钉,百骸争力三角形。
三、得气
(一)全身形成三角桩后,两手慢慢向外拉约1 0公分后,再徐徐向内合。当两手指合到约2公分时,两手再慢慢向两侧拉开,就这样两手来回开合练习,但要求两手开合动作越慢越好。(图28)
(二)练功者在两手开合练习时,小声或默念口诀"金刚功,金刚功,我的气团在手中",同时,意念边想手中有气感。
(三)当练功者在炼功中两手做开合动作15-25分钟时,浑身发热或出汗,这个时候是两手位置(找到气感)的最好之时。
(四)练功者在两手开合中,感到两手指在拉时有一股力量,象是弹簧收缩,而在合时两手指感觉有一股吸力,象弹簧拉开反弹之感(也有的人出现向外拉自动开,而向内合受排斥),这个时候就说明练功者手中开始得功了。
(五)练功者能达到一练功两手就有气感,并感到两手用很大力量也拉不开(或合不拢),这就说明你做三角金刚桩的姿势正确,气感的位置也最好。
要点:在练功时两手开合,口诀、意念要一致。
歌谣:全身关节似棉松,心静意空不思声,苦练三日手得功,能吸能排麻胀痛。
四、顺风摆柳入地三尺
(一)接上式,当练功者两手有气感之后,再继续练三至五天功后,练功者就会出现身体前后左右摆动,手中的开合也随身体前后左右摆动而开合,这就是练功者本身的潜能被调动起来,形成气贯全身的现象。(图29、30、31、32)
(二)练功者身体前后摆动较大或自己控制不住时,请不要怕,这是一种好现象。练功者身体摆动越大,而两脚站得越稳,脚心发热,脚象被胶粘住一样,这种现象就是三角金刚桩腿功入地三尺之效果。
要点:体松,意静。 歌谣:抱拉推按均有气, 调息静神经络通。 头顶悬来如挂钟, 摇摇晃晃似仙境。
五、地动山摇
(一)、接上式,练功者在身体前后摆动的基础上,随即意想身体向左移动,使身体重心移到左腿,同时两手随身体移动而自动开合,眼似闭非闭,自然呼吸。(图33)
(二)、上动不停,练功者随即意想身体从左向右移动,使身体重心移到右腿,跟似闭非闭,自然呼吸。(图34)
(三)、练功者左右移动必须用意念指挥,越慢收效越大。移动炼功结束后,再还愿预备式。(图35)
要点:身体随意念移动。
歌谣:全身晃动不定形,左右导引长腿动,两腿承担全身力,移动一腿力倍增。
六、童子拜佛
(一)接上式:两腿慢慢屈膝下蹲,两手合抱不动随身体下降,舌抵上腭,鼻子徐徐吸气,同时小腹放松随下蹲吸气之势,意想气沉下丹田,小腹再慢慢鼓起,两腿下蹲与膝平为止,眼似闭非闭。(图83)
(二)两腿慢慢起立,随起身之势收腹提肛,意想中丹田,鼻子徐徐呼气,收腹提肛使下丹田元气上升腑腔,使中丹田慢慢鼓起,眼似闭非闭。(图84)
以上动作连续做五次。
七、缠丝
(一)、接上式,右手从左外向左合,左手从右手里向右合,当右手内
劳宫穴与左手外劳宫穴相对时,右手从左手外向下转,左手从右手内向上转,转至右手上,再从右手外向下转,而右手从左手下向上转,形成两手划圆转动;同时两腿慢慢屈下蹲,随下蹲之势意想下丹田,鼻子徐徐吸气,气沉下丹田,使小腹得气慢慢鼓起,两腿下蹲到与膝平为止,形成缠丝之式,眼似闭非闵。(图85、86、87)
(二)、两腿慢慢起立,随起身之势收腹提肛,意想中丹田,鼻子缓缓呼气,同时两手随起身之势,再慢慢返转划圆至直立,眼视两手。
以上动作连续做五次。
要点:身体下蹲与缠丝、呼吸配合一致。
八、发力(接上式)
(一)、两腿成马步:左臂屈肘、举于胸前,左手成立掌,虎口向上,同时右臂向两腿中间部位下伸,右手掌指向下,气沉下丹田,眼看右手。(图42)
(二)、左手掌猛向下推切,右手掌猛抓指向上提拉,收腹提肛,同时两腿跳起,再猛振脚落地,口发(阿声)。(图43)
以上动作连续做五次,再还原预式。(图44)
要点:左切掌和右手提抓及双脚起跳同时进行。
歌谣:左切右提肾发力,收腹提肛身腾空,振脚落地口发声,像似铁塔落天空。
中级功
第三套功法为"月"字功,主练导引行气,以气求动,以意调气,在意念作用下,使下丹田的气团升至中丹田,直到使气团随意念升降,意到气到,即可治病、强身,又可发力技击防身。
月字功
一、预备式
并步站立,含胸、拔背、松胯;两腿微屈膝,沉肩、坠肘,两臂垂于两腿外侧,头顶悬,两眼似闭非闭,全身自然放松。
二、三贯气与三提气
1、左脚向左侧跨出一步,与肩同宽,两手侧平举(掌心向上),眼平视。(图2)
2、两手掌自左右两侧缓缓向头顶上方合抱,同时鼻子吸气,意想天然之气随手掌贯入百会穴。 (图3)
3、两手掌到头上方时再翻转手掌(掌心向下)经面前慢慢下按,同时鼻子继续吸气鼓小腹,意想气进入下丹田,眼看前下方。(图4)
4、两手掌继续下按,两腿屈啄下蹲,鼻子继续吸气,鼓小腹(下丹田形成气团),眼看前下方。(图5)
5、接上式,两手掌下按到与大腿根平时,猛抓指握成拳上提,两腿挺膝,收腹、提肛,两脚尖内合,同时意想气从下丹田提到中丹
田,上腹鼓起,眼看前下方。(图6-7)
6、两拳上提与下丹田平时,两脚跟内合,同时鼻子吸气不停,意想中丹田,"气团"
越鼓越大,眼看前下方。 (图8)
7、两拳上提到与中丹田平时,两脚尖再向内合,鼻子吸气,意想中丹田气量加大,眼向前看。 (图9)
8、两拳上提到与胸平时,两脚跟再内合,使两脚形成并步,两拳伸开成立掌(掌指向上)。 (图10)
9、两手掌(掌心向前)慢慢向前推出,同时鼻子缓缓呼气,全身放松。 (图11)
10、两手平伸直后(掌心向下),两臂再慢慢下落,还原预备式。(12) 以上动作连续做三次。
要点:两腿、两手与意念呼吸要配合一致。
歌谣:双手贯气到丹田,徐徐下按两腿间。 提肛收腹猛抓指,腹中得气形成团。 移成并步手推前,体松脑静得安然。
三、五步压气
1、接预备式,左脚向前上一步屈膝半蹲,右腿挺直成左弓步;同时两手随上步,两手指相对,(掌心朝下)向左膝下按,意想下丹田,鼻子吸气鼓小腹,眼看左膝。(图13)
2、右脚向前上一步,屈膝半蹲,左腿挺直成右弓步,两手随上步,手指相对(掌心胡下)向右膝下按,同时意想下丹田,鼻子吸气鼓小腹,眼看右膝。(图14)
3、左脚向前上一步,屈膝半蹲,右腿挺直成左弓步,两手随上步。手指相对(掌心朝下)向左膝下按,同时意想下丹田,鼻子吸气鼓小腹,眼看左膝。(图15)
4、右脚向前上一步,屈膝半蹲,左腿挺直成右弓步,同时两
手随上步,手指相对(掌心朝下)向右膝下按,意想下丹田,鼻子吸气鼓小腹,眼看右膝。(图16)
5、左脚向前上一步,屈膝,右腿挺直成左弓步,两手随上步手指相对(掌心向下)向左膝下按,同时意想下丹田,鼻子吸气鼓小腹,眼看左膝。(17)
要点:上步、两手下按和意念、呼吸要配合一致。
歌谣:双手贯气到丹田,左脚行走向左按,右脚行走向右按,行走五步气不换。
四、三呼吸
1、右脚向左脚右侧上一大步与左脚齐平,成开离步(比肩宽),两手随上步向外挠一圈,再叠掌按于小腹上(左掌在下),同时全身自然放松,闭眼静神。(图18、19)
2、两腿屈膝慢慢下蹲,随下蹲之势鼻子徐徐吸气,同时收腹、提肛使丹田元气上升,从而形成外气向内下压,而下丹田元气向上挤之势,造成腑腔得气徐徐鼓起。(图20)
以上动作连做三次后,两臂侧平举。(图21)
要点:全身放松、呼吸均匀,深长。
五、五步提气
1、左脚掌擦地撤到右脚后,右腿屈膝,左腿挺直成右弓步,两掌内合在右膝上方,眼看前下方。(图22)
2、右脚掌擦地后撤半步,脚尖点地,两手指抓握成拳,上提到腹部,同时收腹、提肛、鼻子收气,意想中丹田,上腹慢慢鼓起,眼看右脚尖。 (图23)
3、右脚掌擦地撤到左脚后,左腿屈膝,右腿挺直成左弓步,同时两拳前伸变掌在左膝上方,眼看前下方。(图24)
4、左脚掌擦地后撤半步,脚尖点地,两手指抓握成拳。上提到殷部,同时收腹、提肛、鼻子吸气,意想中舟田,上腹慢慢鼓起,眼看左脚尖。 (图25)
5、左脚掌擦地撤到右脚后.右腿屈膝,左腿挺直成右弓步;同时两手
拳前伸变掌在右膝上方,眼看前方。(图26)
6、右脚掌擦地后撤半步,脚尖点地,两手指抓握成拳,上提到腹部,同时收腹、提肛、鼻子吸气,意想中丹田,上腹慢慢鼓起,眼看右脚尖。(图27)
7、右脚掌擦地撤到左脚后,左腿屈膝,右腿挺直成左弓步,同时两拳前伸变掌在左膝上方,眼看前下方。(图28)
8、左脚掌擦地后撤半步,脚尖点地,两手指抓握成拳,上提到腹部,
同时收腹、提肛、鼻子吸气,意想中丹田,上腹慢慢鼓起,眼看左脚尖。(图
29)
9、左脚掌擦地撤到右脚后,右腿屈膝,左腿挺膝伸直成右弓步,同时两拳前伸变掌在右膝上方,眼看前方。(图30)
10、右脚掌擦地后撤半步,脚尖点地,两手指抓握成拳上提到腹部,同时收腹、提肛、鼻子吸气,意想中丹田,上腹慢慢鼓起,眼看右脚尖。 (图31)
要点:撒步、抓握、收腹、提肛要配合一致。
歌谣:手抓指来脚抓指,收腹提肛猛提气,丹田之气随之上,倒行五步不换气。
六、龙须桩
一、接上式,左脚向左前方跨步,随即右脚蹬地跳起,同时两拳随起跳平伸变掌,眼看前方。(32)
二、左脚踩落在"月"字右边线上端,右脚踩落在"月"字右边线下端,而上身在右边线正中间,同时随两脚落地之势,两手握成剑指,两臂平伸,两手剑指指
向"月"字左边线,两腿下蹲成马步,意想下丹田,形成龙须金刚桩,眼平视前方。(33)
要点:两脚踩落在"月"字,右边线和两手伸出要同时形成。 三、接上式:
1、上右脚,向左转身九十度,身体直立;两手侧平举(掌心向上),眼平视。 (34)
2、两手慢慢向头顶抱气,手到头顶再翻掌(掌心向下)经面前徐徐下按到小腹,同时意想两手抱气,自头顶贯入下丹田。 (35)
以上动作边连做三次,还原成立正姿式。
高级功
第四套功法为"天"字功,主练移精变气,外气内收,内气外放。练功到高层次,人体内固有的智能就开发出来,出现内视、遥控传递信息,达到"天脑通"、"天眼明"、"天耳通"、"天心明"、"神足通"、"仙指灵",以至"缩命通"的境界;第五套功法由十八个技击动作组成发力功法,主练意到、气到、力到进行技击防身。以气发力可劈砖击石,腹部可承担千钧外力击打;第六套功法,由41个擒破动作和36个点穴绝技组成,主练以气发力擒打、点穴进行技击;第七套功法是以359个穴位为重点,以气点穴,针对性治疗疾病的绝技。
天字功
一、左右抱气腾空
(一)左抱气腾空
1、两臂侧平举两手(掌心向前),同时右腿挺膝站立,左腿屈膝提起,脚尖斜向前下方,眼平视。(1)
2、两手慢慢翻掌向前下方抱气,同时左脚掌向前擦地面一次,意想两手向前抱气腾空。(2)
3、两臂侧平举两手(掌心向前),同时右腿挺膝站立,左腿屈膝提起,脚尖斜向前下方,眼平视。(3)
4、两手慢慢翻掌向前下方抱气,同时左脚掌向前擦地面一次,意想两手向前抱气。(4)
同上动作再作一次。(5-6)
(二)右抱气腾空
1、接上式,左腿挺膝站立,右腿屈膝提起,脚尖斜向前下方,同时两臂侧平举两手(掌心向前),眼平视。(7)
2、两手慢慢翻掌向前下方抱气,同时右脚掌向前擦地面一次,意想两手向前抱气。(8)
3、左腿挺膝站立,右腿屈膝提起,脚尖斜向前下方,同时两臂侧平举两手(掌心向前),眼平视。(9)
4、两手慢慢翻掌向前下方抱气,同时右脚尖向前擦地面一次,意想两手向前抱气。(10)
同上动作再作一次。(11-12)
以上动作共交替行走四步后,左脚向前一步,脚尖点地,同时两手在胸前成立掌(左手掌在前),眼看前方。
(二)右白吐蛇气
1、接上式。左腿挺膝站立,右腿屈膝提起(脚尖向下),同时两手立掌变右手掌在前。(图25)
2、右脚掌擦地皮向前轻滑搓,左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手掌压腕向前上方推掌。(图26)
3、右脚收提约离地面20公分,同时两手腕也向上收提。(图27)
4、左腿屈膝下蹲,右脚掌擦地皮向前轻滑搓,同时两手掌压腕向前上方推掌。(图28)
5、右脚快收提约离地面30公分,同时两手腕向上收提到胸前,眼视前下方。(图29)
6、右脚掌猛擦地皮向前振搓,同时两手掌猛向前上方推出,口发(吭)声。(图30)
以上动作共交替行走五步后,做收式。
五、收式
1、接上式。左脚向前上一步。同时
两臂侧平举(掌心向上),眼看前方。(31)
2、两手掌慢慢向前翻转从头前额向下划弧前落,同时两脚收成立正姿势,眼看前方。(32)
第二节 "天"字坐桩功 一、舒身静心桩
1、两腿盘坐,左腿在上,右腿在下(两脚心斜向外),两手在胸前成抱球形,两手指相对(斜向上);眼睛似闭非闭,意想下丹田。
2、吸气时两手慢慢向外拉,两手指有扯丝感觉,呼气时两手慢慢向内合,两手指似弹簧内收感觉。
3、两手抱球有轻灵舒适之感,两腿盘坐有舒
展伸长、自动内合之感,身似空中浮动的云朵。
4、练习此功,两腿盘坐不管时间长短,但两腿不麻不痛并能舒筋活血、打通经络。对哮喘、气管炎、胃病等有疗效。
二、七窍灵通坐桩
1、双腿盘坐,左腿在上,右腿在下(脚心斜向外),左右手掌叠掌在小腹前(下丹田),左掌在上,右掌在下,右手内劳宫穴对准左手外劳宫穴,两掌心向上(女子右手在上),舌抵上腭,意守上丹田。
2、久炼此功,上丹田就会出现跳动,激发大脑,对开发七窍有特殊功效。
3、练功达到高层次,就会如现神眼明、神耳通、神鼻灵、神口仙泉多。
4、久练此功可治疗多种眼病、耳病、鼻病、口齿病等。
三、收气坐桩
1、双腿盘坐,左腿在上,右腿在下(脚心斜向外),左右手掌分按在左右两膝盖止,意想下丹田,舌抵上腭,眼似闭、非闭。
2、此功是在七窍灵通坐桩结束后,接练收气坐桩,在练功1-5分钟后,两腿膝盖就会有一股凉气阵阵进入下丹田的感觉。
3、此功是金刚力功中的坐桩收气功法。
四、佛眼坐桩
1、双腿盘坐,左腿在上,右腿在下(脚心斜向外),左手拇指扣搓在无名指第一节处,其它四指握成空心拳(拳眼向上),右手拇指插入左拳眼内,然后其它四指抱握在左手小手指外侧。同时意守上丹田,使上丹田阵阵胀跳,佛光浑献天眼通(图4)。
2、意守目的使上丹田沟通丘脑、下丘脑,前额的联系,使额脑附近或"松果体"前方的生物磁场突变、跃迁,激活"松果体"内对磁力线有接收能的磁敏细胞,引起人体特异功能或人体气场的质变。
3、练成佛眼之后,只要意念一想,就可以使佛眼向外发功。就可以祛病健身、长功。 第六段五式
歌谣:修炼三载大功成,佛眼自开观仙景,意念一动眼发功,透视摇控信息灵。
五、通经络坐桩
1、两腿盘坐,左腿在上,右腿在下(两脚心斜向外),两手拇指扣按在两脚前掌涌泉穴上,其他四指分别扣按在两脚面上,意想下丹田.
2、意想下丹田之气团顺着左腿流向左脚掌涌泉穴后,再从涌泉穴进入右手掌劳宫穴,经右手拇指进入右臂直到肩井穴,通过大椎流入左臂肩井穴,经左臂直到左手掌劳宫穴,再经左手拇指进入右脚掌涌泉穴,再从右脚涌泉穴经右腿直归下丹田。
3、练此功可治疗四肢关节障碍,关节炎,肩、肘、腕、踝、指关节扭伤等。
六、天门坐桩
1、两腿盘坐,左腿在上,右腿在下(两脚心斜向外),左右两手掌翻掌上举头顶(掌心向上),意想天气从百会穴和两掌劳宫穴进入上丹田。
2、久练此功,可开天门,脑灵、智开、气贯全身,经络通达,能开发全身潜能,发放外。
3、练此坐桩功可健脑、调神、稳血,五脏、六腑通达,可祛百病。
七、平坐行气桩
1、平坐床上(或地上),两腿弯屈,两膝外撇,两脚掌相对,左右脚掌涌泉穴相对,两手掌成抱球状,左右两掌劳宫穴相对,使四肢形成一个循环气流场;眼似闭非闭(图7)。
2、意想下丹田气团分为两个小气团,下行进入两腿内侧,到两脚大拇指,两小气团再行到两脚小指
外侧,上行经两腿外侧进入尾吕,两小气团再合成一个大气团,进入腰椎
躯干上行到大椎后,大气团再分成两个小气团,进入两臂外侧,经肩井、沿两臂外侧下行到两手掌小指,再行到两手拇指内侧,两小气团自两手拇指内侧经两臂内侧上行到天突穴后下行进入膻中,合成一个大气团后,下归入下丹田。
3、久练此功,下丹田气团可随意念周身运行,气团随意念升降。并可发放外气,也可以气发力进行技击。
4、久练此功,增气、健肾、补神,可自修五脏六腑疾病。
歌谣:天地合气人体行,周天通精气日新,贵在气用随神来,清出邪气人常在
八、通肾健脾桩
1.平坐床上,两腿屈膝,两膝外撤,两脚掌涌泉穴相对,两臂屈肘,两手掌劳宫穴相对,成抱球状(手指斜向上),意想下丹田,眼睛似闭非闭。
2.久炼此功,两脚掌发热,通气健肾,健脾,对胆病、肾病、脾病有特疗效。
九、静心坐桩
1、两腿盘坐,左腿在上,右腿在下(两脚心斜向外),左手放在左膝上,左手拇指扣压在中指上,无名指扣指向劳宫穴,右手放在右膝上,右手拇指压在中指上,无名指扣指向劳宫穴,意守下丹田,眼睛似闭非闭。
2、久练此功,可以舒筋、活血、静神,补气、健肾、活经络,身轻上浮。
3、练此功能治疗神精衰弱、偏头痛、半身不遂及五脏六腑病症。 歌谣:坐静守一必生清,抱神以静无视听,提挚天地握阴阳,静神补气筋骨强。
天字桩功
一、五元桩功
1、两脚开离与肩同宽,两脚尖外撇成为脚圆,两腿屈膝下蹲成为腿圆,臀部似坐非坐成为裆圆,两手五指自然分离弯屈,屈臂抱于腰间成为臂圆,上腹部向前鼓起成为腹圆。(10)
2、意想头顶一个大气球,两臂各夹抱一个大气球,上腹部向外鼓起一个大气球,两腿屈膝下蹲,臀部好似坐在一个大气球上,两脚各踩在一个大气球上。
3、久练此功,可以自修五脏六腑和大脑多种病症。 4、中青年人练此功,摇摇晃晃好似身体在天空云朵之上
二、运气桩
1、两脚开离与肩同宽,两腿微屈膝,两臂屈抱于胸前,两手十指相对,掌心向下,两掌指相离3-5公分,两眼似闭非闭,舌抵上腭。
2、两手掌随吸气往外拉,同时收腹提肛,使下丹田之气团上升到中丹田,两手掌慢慢往里合呼气,同时松腹、松肛,中丹田之气团落到下丹田。
3、久练此功,可以打通全身经络,又能使真气按经络在全身运行,并能使上、中、下三个丹田升降气团,发放外气、外力。
三、降龙桩
1、左脚在前,脚尖外撇,左腿屈膝,右腿挺直成左弓步;右臂前伸,右手掌向前翻转(掌心向前),掌指向左,左臂后伸翻转掌心向上(掌指向后),眼看左手指,身体向左转形成降龙桩式。
2、久练此功,可使两手神掌灵,两足神通,右手掌可以发放外气,左手可以接收天气,两脚可以接收地气,人体可产生天、地,真三气浑元之神气。并能以意调气,以气发力,以力技击。
四、伏虎桩
1、右腿屈膝,左腿挺直成右弓步,右臂向前上方伸出,翻转手掌向前,拇指在下(掌指向左),左臂下伸在左跨左侧,翻转手掌向下(掌指向前),眼看右手掌。
2、久练此功,可使天气,地气、真气在人体内形成浑元之气。左右两掌可以发放外气,治疗疾病、摇控传递信息,也可以意调气,以气发力进行防身技击。
3、练此桩功,主要是长腿功,两脚有入地三尺之感,左右两臂有抱虎之力,胸腹有反弹千斤之力。
获得荣誉
1990年金刚力功参加北京亚运会获得荣誉奖后,又荣获1992-1999年东方健康最高荣誉奖。1993年金刚力功代表团向中央领导汇报表演了七个内功发力绝技,特别是于教授内功破了硬气功,获得圆满成功,轰动了整个大会。国家九部委领导向于教授握手称贺:金刚力功是好功法。1993、1994年金刚力功在南北少林武术节表演比赛中获得总分第一名。1999年,于教授弟子参加国家体育局在浙江台州市举办的首届27个国家武术、散手、功法大赛中,荣获空劈掌、空削掌、豆腐上空断石板、断钢条、和全身发力等九项特别优秀奖。《人民日报》《解放就报》《南方日报》《中华武术>等媒体先后报道了金刚力功威震武林的绝技。金刚力功1995-1999年在国际武术、气功大赛上共获96枚金牌为国争了光 。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