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桂花

资料百科

桂花(学名:Osmanthus yunnanensis (Franch.) P. S. Green):也称云南桂花和督所。常绿乔木或灌木,高3-6米,最高可达10米;树皮灰色。小枝光滑,淡棕促操关消杨黄色或灰白色。叶片革质,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花序簇生于叶腋,每腋内有花5-12朵;花冠管极短,雄蕊着生于花冠裂片基部,花丝长约1.5毫米,花药长约2.5毫米。果长卵形,长1-1.5厘米,呈紫黑色。花期4-5月,果期7-8月。

产于中国云南、四川、西藏等地。生来自海拔1350-2800米的山坡或沟边密林中,或混交林中。模式标本采自云南鹤庆

  • 中文学名 野桂花
  • 拉丁学名 Osmanthus yunnanensis (Franch.)P. S. Green
  • 别称 臭皮、异叶海桐、细杉树、鸡骨头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

  野桂花是常绿乔木或灌木植物,高3-6米,最高可达10米;树皮灰色。小枝光滑,淡棕黄色或灰白色,具稀疏皮孔,幼时被柔毛。

野桂花

  叶片革质,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8-14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具20-25对尖齿状来自锯齿,腺点在两面均呈针尖状突起注第核银苗座础,稀呈黑色小点,中脉在两面凸起,侧脉10-12对,与小脉连接呈网状,在上面不明显,下面明显凸起或在360百科全缘叶上不明显凸起,干时常呈黄色;叶柄长0.6-1(-1.5)厘米,无毛或稀被毛。

  花序簇生于叶腋,每腋内有花5-12朵;苞片形大,长2-4毫米,无毛,边缘具明显睫毛,干时常呈黄色;花梗长约1厘米,无毛;花芳香;花萼长约1毫米,裂片极短,先端啮蚀状或全缘;花冠黄白色,长约5毫米,花冠管极短,裂片深裂几达基部,椭圆形或宽卵形;雄蕊着生于花冠裂片基部,花丝长约1.5毫米,花药长约2.5毫米,药隔在花药先端延伸成极小突起;雌花中雌蕊长约3.5毫米,花柱长1-1.5毫米。

  果长卵形,长1-1.5厘米,呈紫黑色。花期4-5月,果期7-8月。

生长分布

  简从研担杀书威过形是宁产于中国云南、四川、西藏等地。生海拔1350-2800米的山坡或沟边密林中,或混交林中。模式标本采自云南鹤庆。

栽培技术

  嫁接苗的根系因砧木而异;插条来自埋入土中各处易生不定根,但无明显主根。桂花分枝性强且分技点低,特别在幼年尤为明显,因久常呈灌木状。密植或修剪后,则可成明显主干。360百科树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有成各电换号质声或时显出皮孔。叶面光滑,革质,近轴面暗亮绿色,远轴面色较谈;椭圆形,长椭圆供让减众耐盐边草形、卵形、倒卵形、披针形、倒披针形、长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

主要价值

白类利么免危认经济价值

  ​普通桂花只开花,不含蜜。野桂花属稀有植物,产地少,资源奇缺,十分珍贵,世界上主要产地仅为中国中部幕阜山脉一带。野桂花生长于海拔1000多米以上的深山野林,花期独特、罕见、并且花可流蜜,野血河晚层桂花蜜有蜜中之王的称号,每年只在寒冬开花。主要地域范围是在湖北的崇阳,通山县,湖南巴才握艺的平江境内。尤其是湖北崇阳县,是野桂花树最集中的地方,全县有180多万亩野桂花树。这三个地方也是中国野桂花蜜的主要产地。

野桂花

医药功能

  叶、花:辛,温。解表。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解毒消炎,祛风除湿,止血。主治肺热咳嗽,痢疾,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崩漏,肠风下血,蛔虫病等。

  用法用量:单用或配方用,3-5钱。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