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炎级驱逐舰

资料百科

阳炎级否利非驱逐舰是日本海军的新型驱逐舰。   此级舰是讨怀木热由日本帝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建造的一型驱逐舰。"阳炎"级驱逐舰是日本摆脱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华盛顿条约和伦敦条约的约百款备鱼束后,  完全按照日本海军建设思路设计生产的一型舰队地紧排笑驱逐舰 。共19艘,除雪风外其余同级舰全部战殁。

  • 中文名称 阳炎级驱逐舰
  • 外文名称 KAGERO class Destroyer
  • 前型/级 朝潮级驱逐舰
  • 次型/级 夕云级驱逐舰
  • 研制时间 1937年

发展沿革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后日本的假想敌就是美国。华盛顿海军裁军条意请映约和伦敦海军军备条约中均规定,日美主力舰的比丰得民鲁例是3:5,而战后日本和美国如果开战,主力舰数量上的劣势是肯定了的事实。作战方式上如果是美方处于来自进攻势态,那么在双方主力舰队交战之前非常有必要使用小型360百科舰艇对其进行逐次削弱,有较好的航程、适航性以及强大重型鱼雷攻击能力的舰队型驱逐舰很适合担当此任务,因此军令部立即把舰队型驱逐舰的整备工作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样限预受上来。根据兰切斯特方程,就是要以战舰数量上以6:10取得胜利,那么首先要让轻型水面舰艇把美国舰队实力大大削弱才行。担当这个任务的就是水雷战队的驱逐舰和轻巡洋舰,特别是数量众多的驱逐舰,因此,有了在华无呀练每盛顿条约时代相当前卫的吹雪级、伦敦条约时代失败的初春级(失败的原因是想在条约规定的驱逐舰1850吨排水量的限制下达守屋报案河用粉终升样乐到特型驱逐舰的能力0和性能不佳的白露级以及后来部分考虑条约同样不行的朝潮级。海军对这些老型号驱逐舰的不满一直存在,主要诟病的就是航程、稳定性以及武备"太弱"。当华盛顿条维掌拿路般临处消完故约到期,伦敦条约过时,几个当见贵利书机虽旧海洋大国各自心怀鬼胎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没有一个国家能说服其他国家接受自己的想法,下一商刻权身温律步的条约当然就无法协商出来了!自此,对海军来说令人兴奋的无条约的黄金时代元断溶父新己易粒列来临 !

阳炎级驱逐舰

设计不明氧汽界极反建造

设计

  日本海军对以前的朝潮级驱逐舰有诸多的不满。由于是优先考虑武备,结果航程和速度都没有达到预期的设想,同坐倍送止绝呼章参队时舰艇的结构也不理想。于是提出了新的"理想型"舰队驱逐舰计划:

  ⒈与特型驱逐舰的尺寸、吨位大致相同,武备要超过。

  ⒉要克服"朝潮"级的所有缺点,主要细铁花极增皇备儿宪衣是航程和最高航速。整体性能要全面超过特型和"朝潮"级

  ⒊续航力达到18节/5000海里,特别强调鱼雷督己剂攻击的成功率,要迅速抢得发射阵位就必须有大约高于敌方10节的速度优势,此时设计的"大和"级战列舰最高航速为27节,所以新的驱逐舰最高航速要在36节以上

建造

  舰政本部对军令部下达的计划进行了探讨,得出的结论是必须有60000马力以上的轮机,排水量不少于2750吨,全长超过120米,这样的大型舰艇和海军方面的夜战、雷击战所要求的小型舰艇是相抵触的,军令知民审部不得不做出了部分妥协,为了夜战、雷击战能力,必须避免大型化,所以续航力优先,最高速度其次,可以下降到3卷备缩式编5节。在此基础上舰政本部开始了设计,由吴海军工厂造船部主任牧野茂技术大佐主持。"阳炎"级和其后改进型夕云级驱逐舰被称为"甲型驱逐舰"。

  1937年的第三次海军军备补充计划中阳炎级驱逐舰计划建造15艘(上报的是18艘,有3艘的经费被挪用为"大和"号战列舰的建造经费)。

  1939年的第四次海军军备补充计划中再追加了4艘,共计19艘(要补齐经费被挪用的三艘,另外多出的那艘"秋云"号最初的计划是列在"阳炎"级改型"夕云"级上,但是后人重新分到了"阳炎"级内,原因是实际建造是按照"阳炎"级来建造的) 。

  阳炎级驱逐舰计划完成18艘:阳炎(かげろう),不知火(しらぬい),黑潮(くろしお),亲潮(おやしお),初风(はつかぜ),夏潮(なつしお),雪风(ゆきかぜ),早潮(はやしお),矶风(いそかぜ),天津风(あまつかぜ),时津风(ときつかぜ),浦风(うらかぜ),滨风(はまかぜ),谷风(たにかぜ),野分(のわき),岚(あらし),萩风(はぎかぜ),舞风(まいかぜ),秋云(あきぐも)【虽然秋云无论是名字还是装备都应该归于夕云级但是被日本定位阳炎级,所以可以说是阳炎级的夕云级】。

概貌

  阳炎级城即修之甚算酸只是当时典型的舰队驱逐舰之一。阳炎级是日本总结误气值局的换庆数十年驱逐舰建造经验教训的结果,该级舰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各方面比较平衡。

  阳炎级设计标准排水量2000吨。船型设计上希望能达到最大航速和巡航航速时能有最小的阻力,以此来自来节省重量。舰艏轮廓继续采用日本驱逐舰贯有的为高速使用的飞剪式舰首、高干舷、短艏楼。阳炎级设计中特别重视"友鹤事件"(1934.03.12)以及"第四舰队事件"(1935.09.26)事故的教训,对舰体结构设计予以重视。舰体结构方面比起前面设计制造的4个级别驱逐舰有很大的改良。当年"第四舰360百科队事件"事故原因中的一条是电气焊接技术不过关,婷集西怎贵液弦配舰体亢余强度不足,这个问题在日本驱逐舰中一直没有很好重视和处理,之后的日本海军军舰建造中电气焊接一度严格控制圆任富殖花了其使用量。在"牢固的舰体比耗油、机动性更重要"的呼声中,"阳炎"级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完善的处理,由于确定焊接技术比以前成熟可靠,在该级中反而得到大规模使用,以此节省了不少重量。全舰重心降低,使得稳定性、适航性的提高。

  "阳炎"级动力系统采用三座燃油锅炉,两座蒸汽轮机,主机输出功率52000马力,设计最大航速35节。阳炎级前10得片级获烟卷官理艘舰在试航的时候最高航速平均值华置考判东末声是34.6节,没有达到35节的标准,军令部不肯让步,反复强调"一定要35节才行!",要求立即改进。由于轮机部分一时也无法提高,于是设计部门改进了螺旋桨外形以提高效率--加大了桨叶直径,部分改良了桨叶面的外形,安装了5艘舰进行的试航中得到的最前迫现造评南粮占航富除高航速平均是35.4节,之后的14艘更是加大了桨叶的面积,航速提高到了约36节。至此,航速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军方正式接收了"阳炎"级。"阳炎"级机舱的安排是一点缺波快源项半陷,牧野大佐后来回忆说:为了提高抗打击性,"阳炎"级的轮机左右轴原计划是分别置放在不同的舱室,但没烧倍示利权继器练有能够实现。在战争中,"阳炎"级中几艘的沉没就和这个问题有关。"阳炎"级搭载重油622吨,续航力超出了计划18节/5000海里的要求,达到了18节/6000海里左右的水平 。

  在"阳炎"服役后,由于技术改进,主力舰的最高速度普遍提高,日本军方认为现在的驱逐舰将不能有效攻识皮题击之,下一代驱逐舰的速度必须提高,为此战争期间"天津风"号做了轮机改装,抽调各海军学校的优秀人员配属该舰,与"岛风"号一起搭载新型高温高压锅炉进行试验。旧型号锅炉为300度30千克压力,新型号为400度40千克压力。该新型锅炉还比较节省燃料,使得"天津风"号的续航力达到了18节/6300海里。在"朝潮"级上试验交流电还没有正式结果,所以"阳炎"级仍然采用直流电。

  阳炎级驱逐舰强调对舰攻击能力,延续了先前日本海军驱逐舰的设计思想,武备方面,装有新研发的三年式C型双联装127mm/50倍口径炮3座(前几型舰为A、B型,另外由于对舰攻击能料目力被提高了优先级,C型炮的最高仰角反而从先前B型的70度改为55度。主炮设计指挥仪是对舰攻击用,高射时候只能使用先测定敌机高度然后设置炮弹中的定时引信),舰首一座,舰尾呈背负式两座。炮塔重31吨,最大俯仰如老概配使如刑很开衣角度-7度~+5牛奏校主围5度。射速11发/分(平射)或4发/分(高射),最大射程18400m。九二式四联装610mm口径鱼雷发射管2座,备鱼雷16条,有快速再装填设施。是93式氧气鱼雷设计中就计划装备上舰的第一级驱逐舰,把感款阿自类内型之前诸型舰都为改装。另装备双联装25mm高射炮2座、深水炸弹发射架1座、水雷导轨6条、扫雷具1具、3式声纳以及主炮用94式2米测距仪和鱼雷用91式3型方位测定仪、92式地裂射击指挥仪。1943年陆续开始安装一号3型⒀对空雷达和二号1型(21)对海雷达。

  1942年至1943年,大部分阳炎级驱逐舰拆除一座后主炮塔,25毫米高射炮增至14座,舰尾的布雷与扫雷具被移除,改为4座深水炸弹投掷器。至1944令动植由管毛年25毫米高射炮增至28座,另外加装12.7毫常手训文米高射机枪4座 。

战争经历

  太平洋战争开始时阳炎级成为日本联合舰队驱逐舰队的骨干力量。阳炎级驱逐舰在太平洋战争中参与了各大主要战役。阳炎级入役后编入各一线的水雷战队,被分别编入第4(野分、岚、舞风、萩风)、第15(黑潮、亲潮、早潮、夏潮)、第16(初风、雪风、时津风、天津风)、第17(谷风、浦风、滨风、矶风)、第18(阳炎、不知火)以及第10(秋云)驱逐舰分队。作为水雷战队的核心力量,日本海军方面对其性能非常满意,评价"阳炎"级为"胜过列强所有的舰队型驱逐舰!"当然,驱逐舰的主要作用还是担任护航、护卫舰艇,而不总作为突击力量,这一点日本海军军方似乎完全没有认真去考虑,包括认为损失主力舰过于昂贵、过度依赖夜战、雷击战等原因,在到来的战争中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941.12.07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从开始就是制空权的较量,而日本海军反而在不断的摇摆中,仍然将战列舰放在首位,执行的战略思想还是主力舰队海上决战,航空兵不过是个提高了地位的配角而已。

  中途岛海战后,美军开始取得战争主动权,来自空中的威胁增加,日本海军大量的驱逐舰无法去执行原预想的夜间雷击战。作为航空母舰的护卫舰,对空火力贫弱,反潜能力有限。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中扮演运送陆军部队及给养的角色。在围绕争夺瓜岛进行的几次海战中出色的表现。到了后期美军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加上雷达的合理使用,在维拉湾夜战的时候出现了对阵美军的日本驱逐舰几乎全军覆灭而对方没有损失的场面。面对美军潜艇的活跃,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人都没有能在驱逐舰上搞出有效的反潜手段,加上对商船护卫的不重视,使得本已脆弱经济备受到沉重打击。太平洋战争对驱逐舰的要求是强大的对空、对潜作战能力,所以,"阳炎"级也被谑称为"缺乏第二次世界大战必要能力的舰艇"。太平洋战争日本最终无条件投降,19艘"阳炎"级驱逐舰仅仅剩下一艘"雪风"号,其余全部战损 。

本级各舰

阳炎 Kagero

  舰名意义:光通过上升的热空气时出现不规则的透射的现象

  1938.9.27,于舞鹤海军工厂下水;39.11.6,竣工;41.12,担任航空母舰部队的护卫舰攻击腊包尔、进行锡兰(斯里兰卡)岛机动作战;42.6,配属第10战队参加中途岛海战;42.7.19,进入基斯卡岛;42.8.18,担任瓜岛陆军的补给任务;42.9.21,在瓜岛附近被美机击中受轻伤;42.11.30,参加塔萨法隆加海战;43.5.8,执行新乔治亚岛的蒙达运输任务中在所罗门群岛布拉基特海峡中触雷而无法航行,后被美机击沉;43.6.20,除籍 。

不知火 Shiranui

  舰名意义:指海面上出现的无法解释的"火焰",指海上磷火。

  1938.6.29,于浦贺船坞下水;39.12.10,竣工;41.12,担任航空母舰部队的护卫舰攻击腊包尔、进行锡兰(斯里兰卡)岛机动作战;42.6,参加中途岛海战;42.7.5,在基斯卡岛外被美国潜艇"黑鲈"号重创,抢修后由"舞鹤"号拖走;43.10,彻底修复后返回前线;44.1,担任威克岛方面运输任务 ;44.4,编入北方部队担任大凑和千岛群岛方面护航任务;44.6担任硫黄岛和父岛方面的运输任务;44.10,参加莱特湾海战;44.10.27,前去救助被重创的轻巡洋舰"鬼怒"号,但没发现,返回时在民都洛以北被美舰载机炸沉;44.12.10,除籍 。

黑潮 Kuroshio

  舰名意义:日本暖流的日本名

  1938.10.25,于藤永田造船所下水;40.1.27,竣工;41.12,配属第2水雷战队在南洋方面作战;42.2,参加苏腊巴亚(泗水)海战,也就是爪哇海海战;42.6,参加中途岛海战;42.7.15,参加印度洋扫荡战;42.8在所罗门群岛海域作战;43.2,参加瓜岛撤退行动;43.5.8,在新乔治亚岛的蒙达运输任务中于所罗门群岛的库拉湾触雷而无法航行,后被美机击沉;43.6.20,除籍 。

亲潮 Oyashio

  舰名意义:千岛寒流的日本名

  1938.11.29,于舞鹤海军工厂下水;40.8.20,竣工;41.12,配属第2水雷战队在南洋方面作战;42.2,参加苏腊巴亚(泗水)海战,也就是爪哇海海战;42.6,参加中途岛海战;42.7.15,参加印度洋扫荡战;42.8,在所罗门群岛海域从事各种勤务;42.11.30,参加塔萨法隆加海战;43.5.8,在新乔治亚岛的蒙达运输任务中于所罗门群岛的库拉湾触雷无法航行,后被美机击沉;43.6.20,除籍 。

夏潮 Natsushio

  舰名意义:较少使用的成语,指夏天的潮

  1939.2.23,于藤永田造船所下水;40.8.31,竣工;41.12,配属第2水雷战队在南洋方面作战; 42.2.8,在望加锡攻击作战中被美国潜艇S37 "K-6"号击中后无法行动,次日沉没(太平洋战争中第1艘被美国潜艇击沉的日本驱逐舰);42.2.28,除籍 。

初风 Hatsukaze

  舰名意义:某季节开始时吹的风

  1939.1.24,于神户川崎造船所下水;40.2.15,竣工;41.12,配属第2水雷战队在南洋方面作战;42.2,参加苏腊巴亚(泗水)海战;42.7,配属第10战队担任机动部队的直接护卫;42.8,参加东部所罗门群岛海战;42.10,参加圣克鲁斯海战;43.1.10,在瓜岛附近被美军鱼雷艇击中重创,返回日本修理;43.8,修复后返回前线,进驻特鲁克;43.11.1,参加奥古斯塔皇后湾海战和重巡"妙高"号相撞后重伤,次日被美军驱逐舰击沉;44.1.5,除籍 。

雪风 Yukikaze

  舰名意义:雨雪交加时刮的风

阳炎级雪风号驱逐舰

  1939.3.24,于佐世保工厂下水;40.1.20,竣工;41.12.8,配属第2水雷战队,参加菲律宾进攻作战;42.1,参加马来亚进攻作战;42.2.27,参加苏腊巴亚(泗水)海战;42.3,参加新几内亚西部进攻作战;42.5.28,参加中途岛海战(进攻部队·护卫队·第2水雷战队);42.8,参加东所罗门海战;42.9,作为机动部队直属护卫舰艇进驻特鲁克;42.10.26,参加圣克鲁斯海战(第3舰队);42.11.12,参加第3次所罗门海海?瓜岛以北海战)第1次夜战(第10战队);43.2.1,参加瓜岛撤退作战;43.2.28,参加俾斯麦海海战;43.2-3,担任莱城和萨摩亚群岛的增援运输任务;43.7.12,担任科隆班加拉方面的运输任务并参加了科隆班加拉岛夜战(警戒队),随后,担任日本本土到南洋的护航任务;44.6.15,参加菲律宾海海战(第2补给部队);44.10.18,参加莱特湾海战(第1游击部队·第2部队·第10战队);44.10.28,担任"信浓"号护航任务;45.4.6,参加菊水作战,担任"大和"号护卫舰(第1游击部队·第2水雷战队);45.10.5,除籍,作为复员船使用;47.7.6,作为赔偿引渡给中华民国海军,改名"丹阳"号;66.11.16,自台湾海军退役;71,被拆毁 。

早潮 Hayashio

  舰名意义:指提前来的潮,或是流速快的潮

  1939.4.17,于浦贺船坞下水;40.8.31,竣工;41.12,配属第2水雷战队在南洋作战;42.2,参加苏腊巴亚(泗水)海战;42.6,参加中途岛海战;42.7.15,参加印度洋扫荡战;42.8,在所罗门群岛作战;42.11.24,支援莱城的作战中被美机击中起火,导致诱爆弹药库而沉没;42.12.24,除籍 。

时津风 Tokitsukaze

  舰名意义:指顺应季节刮的风

  1939.11.10,于浦贺船坞下水;40.12.15,竣工;41.12,配属第2水雷战队在南洋作战;42.2,参加苏腊巴亚(泗水)海战;42.7,配属第10战队担任机动部队的直接护卫;42.8,参加东所罗门海战;42.10,参加第3次所罗门海海战(瓜岛以北海战);43.2,参加瓜岛撤退作战;43.3.3,参加俾斯麦海海战,被美机击沉;43.4.1,除籍 。

浦风 Urakaze

  舰名意义:海边吹的风

  1940.4.19,于藤永田造船所下水;40.12.15,竣工;41.12,担任机动部队护卫参加偷袭珍珠港;41.12.20,第2次攻击威克岛时作为增援被派遣;42.1,在南部战线从事各种勤务;42.6,担任机动部队护卫参加中途岛海战;42.10,参加第3次所罗门海海战(瓜岛以北海战);43.2,参加瓜岛撤退作战;43.3,在南洋方面担任运输船队护卫舰;43.11.11,腊包尔遭第2次空袭时被美军舰载机击中;44.2,修复后配属到新加坡林加延锚地,担任运输船队护卫舰;44.6,作为"翔鹤"号的直属护卫舰参加菲律宾海海战;44.10,参加莱特湾海战;44.11.21,在台湾西北被美军潜艇"海狮"号(USS Sealion II SS-315)击沉;45.1.10,除籍 。

天津风 Amatsukaze

  舰名意义:在高空刮过的风

天津风/Amatsukaze

  1939.10.19,于舞鹤海军工厂下水;40.10.26,竣工;41.12,配属第2水雷战队在南洋作战;42.2,参加苏腊巴亚(泗水)海战;42.7,配属第10战队担任机动部队的直接护卫;42.8,参加东所罗门海战;42.10,参加圣克鲁斯海战;42.11.13,参加第3次所罗门海海战(瓜岛以北海战);43.2,在特鲁克附近担任运输、护航任务;44.1.16,在执行运输任务时被美军潜艇重创失去动力,被友舰拖带回西贡;45.3,修复后返回前线,继续担任护航任务;45.4.6,在厦门附近海面护卫运输船时被美机击沉;45.8.10,除籍 。

矶风 Isokaze

  舰名意义:对着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吹的风

矶风/Isokaze

  1939.6.19,于藤永田造船所下水;40.12.15,竣工;41.12,担任机动部队护卫参加偷袭珍珠港;42.1,在南部战线从事各种勤务;42.6,担任机动部队护卫参加中途岛海战;42.10,参加第3次所罗门海海战(瓜岛以北海战);43.2,参加瓜岛撤退作战;43.8,参加8.17-18夜战和维拉拉维拉海战;44.6,作为"大凤"号的直属护卫舰参加菲律宾海海战;44.10,参加莱特湾海战;45.4.7,作为"大和"的直属护卫舰参加菊水特攻,被美舰载机重创失去动力,由"雪风"号击沉;45.5.25,除籍 。

滨风 Hamakaze

  舰名意义:指海边刮的风

滨风/Hamakaze

  1940.11.25,于浦贺船坞竣工下水;41.6.30,完工;41.12,担任机动部队护卫参加偷袭珍珠港;42.1,在南部战线从事各种勤务;42.6,担任机动部队护卫参加中途岛海战;42.10,参加第3次所罗门海海战(瓜岛以北海战);43.2,参加瓜岛撤退作战;43.3,拖带损伤的驱逐舰"满月"号回日本;1943.8.26,被美机击伤;43.10,修复后配属在日本本土附近担任运输船队护卫舰;44.2,改调新加坡林加延锚地,担任运输船队护卫舰;44.6,作为"飞鹰"号的直接护卫舰参加菲律宾海海战;44.10,参加莱特湾海战;44.11.28,在濑户内海担任"信浓"号的护卫舰;44.12.29,担任运输船队护航任务时与商船发生碰撞;45.4.7,作为"大和"的直属护卫舰参加菊水特攻,被美舰载机击沉;45.6.10,除籍 。

谷风 Tanikaze

  舰名意义:从山谷中吹来的风

  1940.11.1,于藤永田造船所下水;41.4.25,竣工;41.12,担任机动部队护卫参加偷袭珍珠港;41.12.20,参加第2次攻击威克岛;42.1,在南部战线从事各种勤务;42.6,担任机动部队护卫参加中途岛海战;42.10,参加第3次所罗门海海战(瓜岛以北海战);43.2,参加瓜岛撤退作战;43.3,在南洋方面担任运输船队护卫舰;44.2,配属到新加坡林加延锚地,担任运输船队护卫舰;44.6.9,在Sibitu水道(塔威塔威岛)被美军潜艇"鲻鱼"号(USS Harder SS-257)击沉;44.8.10,除籍 。

野分 Nowaki

  舰名意义:吹动原野上花草的风

野分/Nowaki

  1940.9.17,于舞鹤海军工厂下水;41.4.28,竣工;41.12,配属第2舰队担任南方战线勤务;42.2,参加爪哇南方机动作战;42.4,参加锡兰(斯里兰卡)岛机动作战;42.6,担任机动部队护卫参加中途岛海战;42.8,参加东所罗门海战;42.10,参加第3次所罗门海海战(瓜岛以北海战);42.12.10,在瓜岛附近被美机重创,拖回日本修理;43.7,修复后返回前线担任运输船队护卫舰;44.2.17,特鲁克岛被美军航空母舰部队攻击时突出包围圈逃回日本;44.5,在塔威塔威岛附近活动;44.6,参加菲律宾海海战;44.10,作为"武蔵"的直属护卫舰参加莱特湾海战被美军舰艇击沉与吕宋岛的Legaspi东南;45.1.10,除籍 。

岚 Arashi

  舰名意义:猛烈刮的风,就是暴风或风暴

岚/Arashi

  1940.4.22,于舞鹤海军工厂下水;41.1.27,竣工;41.12,配属第2舰队担任南方战线勤务;42.2,参加爪哇南方的机动作战;42.4,参加锡兰(斯里兰卡)岛机动作战;42.6,担任机动部队护卫参加中途岛海战,战后编入北方方面机动部队在阿图岛附近活动;42.8,改调所罗门群岛附近勤务,并担任瓜岛的运输任务;43.1.5,在瓜岛附近被美机重创失去动力,由"舞风"号拖离战区修理;43.8,修复后返回前线;43.8.6,执行科隆班加拉岛运输任务时于维拉湾夜战中被美军驱逐舰击沉; 43.10.15,除籍 。

萩风Hagikaze

  舰名意义:吹落树叶的秋风

  1940.6.18,于浦贺船坞下水;41.3.31,竣工;41.12,配属第2舰队担任南方战线勤务;42.2,参加爪哇南方的机动作战;42.4,参加锡兰岛(斯里兰卡)岛机动作战;42.6,担任机动部队护卫参加中途岛海战、战后编入北方方面机动部队在阿图岛附近活动;42.8,调所罗门群岛附近勤务,并担任瓜岛的运输任务;42.8.19,在图拉吉被美机击伤后拖回日本本土修理;43.1,修复后返回前线担任运输和护航任务;43.8.7,在维拉湾夜战中被美军驱逐舰击中起火诱爆弹药库后沉没;43.10.15,除籍 。

舞风 Maikaze

  舰名意义:指旋风

舞风(まいかぜ)

  1941.3.15,于藤永田造船所下水;41.7.15,竣工;41.12,配属第2舰队担任南方战线勤务;42.2,参加爪哇南方的机动作战;42.4,参加锡兰岛(斯里兰卡)机动作战;42.6,担任机动部队护卫参加中途岛海战;42.8,改调所罗门群岛附近勤务,并担任瓜岛的运输任务;42.10,参加圣克鲁斯群岛海战;43.2.4,在瓜岛陆军撤退运输行动中被美机重创,由"雪风"号拖带回特鲁克,稍后返回日本大修;43.7,修复后返回前线担任运输、护航任务;44.2.17,特鲁克大空袭时中弹受伤,在被修理好前再次被美机攻击而沉没;44.3.31,除籍 。

秋云

  舰名意义:秋天空中的云

  1941.09.27,竣工;41.12,担任机动部队护卫参加偷袭珍珠港;42.02,参加苏腊巴亚(泗水)海战,也就是爪哇海海战;42.06,参加中途岛海战;42.08,参加东所罗门群岛海战;42.09,在瓜岛担任运输任务;42.10,参加圣克鲁斯群岛海战,击沉了重伤后失去动力并被遗弃的美军航空母舰"大黄蜂"号;1943.02,参加瓜岛撤退作战;43.07,参加基斯卡岛撤退作战;43.10,参加维拉拉维拉海战;44.04.11,在三宝颜附近被美国潜艇"小银鱼"号击沉;44.06.10,除籍 。

性能数据

  阳炎级驱逐舰参考数据:

  标准排水量

  2000吨

  满载排水量

  2490吨

  舰长

  118.49米

  型宽

  10.82米

  吃水

  3.76米

  舰员编制

  根据1937年9月27日下达的内令827号和1944年改正令第51号,设中佐舰长1人,航海长兼分队长大尉1人,枪炮官兼分队长大尉1人,水雷长兼分队长少佐(大尉)1人,轮机长兼分队长少佐(大尉)1人,其他尉官4人,士官72人,水兵147人,共计228人 。

  动力装置

  三燃油锅炉,两蒸汽轮机

  主机输出功率

  52000马力,双轴推进

  最大航速

  35节

  续航力

  5000海里/18节

  最大航程

  6000海里左右

  武器装备

  50倍口径127mmC型双连装炮3座

  单管25mm高射炮2座(有变动)

  92式4连装610mm重型鱼雷发射管2座,装备九三式氧气鱼雷,并带有布雷与扫雷具、鱼雷再装填装置

  1942~1943年,大部分阳炎级驱逐舰拆除后主炮塔,25毫米防空炮增至14座,

  舰尾的布雷与扫雷具被移除,改为4座深水炸弹投掷器。

  1944年25毫米防空炮增至28座,另外加装12.7毫米高射机枪4座

雪风号

  雪风号驱逐舰[Yukikaze]是阳炎级驱逐舰唯一幸存到战后的。经历了多次的海战(包括伴随大和号战列舰进行冲绳特攻)而未受损害。雪风号是阳炎级8号舰,1938年8月开工,次年3月24日下水并被命名,1940年1月20号竣工,后被配属到第二舰队第2水雷战队,配以僚舰黑潮号和初风号组成第16驱逐舰分队。

  太平洋战争开战后,雪风号与时津风号在第三舰队,参加了攻击菲律宾吕宋岛、支援拉蒙湾登陆作战、占领苏拉威西岛、苏腊巴亚海海战(泗水海战)等行动。接着,在中途岛海战时作为护航舰跟随航空母舰战队,之后,在南太平洋战区第三舰队第十战队给翔鹤号、瑞鹤号航空母舰护航。

  1942年11月12日,在第3次所罗门海战(瓜岛以北海战)中与天津风以及其他12艘驱逐舰以及长良号轻巡洋舰护卫比睿号、雾岛号战列舰,计划炮击瓜岛上的美军机场。遭到美国巡洋舰舰队拦截,双方舰队发生夜间混战,比睿号重伤,最后被凿沉。之后,瓜岛作战失败后雪风号参加了撤离部队的行动。1943年3月,雪风号作为新几内亚输送部队的护航舰进入俾斯麦海,连续数日的空袭日军损失惨重,但是雪风号平安无事。7月12日,雪风号配属到第二水雷战队,驶向科隆班加拉岛,于夜间遭遇美军,战斗中第二水雷战队的旗舰神通号轻巡洋舰被击沉。

  雪风号参加了马里亚纳大海战和莱特湾海战,被配属于第十战队。以后雪风号护卫金刚号战列舰调回本土,在途中金刚号战列舰被美国潜艇击沉。1944年10月28日,雪风号护卫信浓号航空母舰出航,信浓号被美国潜艇击沉。1945年4月7日,雪风号加入自杀性特攻舰队(菊水作战),为大和号战列舰护航,结果大和号被击沉,雪风号没任何损失。回到佐世保,在美军空袭中,中了一枚哑弹,最后雪风号被调回吴港基地待机,直到8月15日,日本投降。战争结束后,雪风号成了人员遣返舰,被拆除了所有武备。1945年10月5日除籍。

阳炎级雪风号驱逐舰

  1947年7月雪风号作为赔偿舰移交给中华民国海军,被命名丹阳号(编号DD-12)。该舰移交时舰上火炮已全部拆除,接收后前主炮装备双联127毫米炮 (来源不明,与原雪风号炮塔型式完全不同),后主炮装备双联100毫米炮,此外丹阳舰还装有日制25毫米机炮8门。1956年丹阳舰因弹药补给与库存限问题决定改装美式127毫米火炮3门(敞开式炮位)、76毫米炮2门、40毫米炮10门。1966年11月16日丹阳舰退役,做练习舰用,直到1971年才拆毁。

  丹阳号退役时日本方面曾表达希望能买回做纪念舰,但被台湾方面拒绝(日本甚至有一民间组织"雪风会"致力于促成此事)。丹阳号锚与舵轮在1971年12月送给日本,现放置在江田岛的海上自卫队术科学校与教育参考馆。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