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鄱阳湖候鸟保护区主要部分团英经督位于江西省永修县境内息线说获陈宪少沉,面积22400公顷,包来自括大湖池、蚌湖等9个湖泊及周围湖滩草洲。是中360百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西北角,是候鸟理想的越冬地。全区有鸟类258 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9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32种,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鹤越冬地,全球约95%的白鹤在此雨坐第越冬,也是世界上最大开观出地百给识的越冬鸿雁群体所未抓侵直找节光马五在地。该保护区是世界保护、研究鸟类的重要基地。
- 中文名称 鄱阳湖候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地理位置 江西省西北部
- 气候 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
- 级别 国家级
- 区域面积 224km²
历史沿革
江希师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3年。
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
1992年2月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具有全球意义的A级优先保护领域。
1992年7月被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秘书处列为国际重要湿地,是我国首批6个国际重要湿地之一。
1994年在国家环境保护委员会批准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被确定为最优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区。
1997年被国家来自林业局指名加入东北算问远院格本至亚鹤类保护网络。
2002年加入了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2004年被江西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科协等单位命名为"江西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2006年被省委宣传部、省旅游局、建设厅、江西日报等四家单位评为"江西十大美景"。
2006年加入东亚--澳大利西亚鸻鹬鸟类保护网络。
2006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变国自然保护区示范单位。
2006年在第十别维真抗担汉护钱妒始东一届世界生命湖泊大会上被全球自然基金(GNF)授予最佳保护实践奖。
2007年加入长江中下游360百科湿地保护网络。
2008年荣继严倒二基充效破获"斯巴鲁生态保护奖先进集体"奖。2009年8月怀训被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

2010年被国家林业局湿地管理中心、世界自然基金会评为长江湿地保护与管理先进集体。
20乐急超皮也式省波判见11年被世界休闲湖泊联盟命名为"世界休闲湖泊"。
2011年被人民日报等媒体评为"中国最美湿地"。
地理环境
气候
鄱阳湖保护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保护区年均气温为 17.1℃,7 月份气温最高,平均很民连良被个基想为 29.1℃,极端最高气温 40.2℃;1 月份气温最低, 平均4.5℃, 极端最低气温为-9.8℃。无霜期 2重字烟新般本70 天。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达 1970h,以 8 月最多,2 月最少。湖面上年平均最高气温比陆素们子氢地上低 0.3℃左右,而 1 月份平均气温比陆地上高 0益执参夜关伟刑依顾款观.5℃左右,水温任溶洋临原希病个和现一般高于气温,最着称才方球季大温差可超过 4℃。年辐射总量为 45×10⁶kJ/㎡,是江西省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光能资源富有区域。除 7 月外,其他各月均是散射辐射大于直射辐射。这是鄱阳湖大水体效应与鄱阳湖盆地效应共同作用所形成的。保护区地处老爷庙以南,由于庐山和湖口水道的狭管效应,老爷庙水域是长江中下游湖泊中的大风区,风速较大,风向以偏北风为主,平均风速为 3.9m/s,最大风速为 12~17m/s。保护区年降水量 744.1巴数~2363.2mm(最大值出现假在 1954 年,最小值出现在 1962 年) ,年平均为 1426.富耐案开底工4mm。雨量充沛,但时间分配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4~6月份,占全年的47.4%。11月至次年1月是少雨期,降水量仅占全年的9.9%。
水文
鄱阳湖保护区位于鄱阳湖最大的入湖河流赣江主支(赣江三角洲永器地常冲分支河流,有主支及北支、中支和南支)与修河下游河湖交汇处,洪水期被水淹没,枯水期广泛出露的水位照裂独较地感二期爱吧丰消落区及其毗邻的浅水区,介于陆上三角洲平原向湖区常年淹水区的延伸过渡带,即三角洲前缘沉积带。
湖区受修河水系和赣江水系影响,水位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每年的 10 月至次年 3 月是枯水季节,这时水面仅有 500k㎡,低水位仅13m,晚冬最低水位时湖水仅 0.2~0.8m,形成大大小小9个独立的季节性湖泊及湖滩草地,暴露出来的湖底,形成旷如平野的泥滩和草洲;4~9 月是丰水季节,水面约 3000k㎡,最高水位达海拔 21m,9 个湖泊与鄱阳湖连成一片,融为一体,形成鄱阳湖水一片汪洋,具水乡泽国的景观。因此,人们经常用"枯水一线,丰水一片"来形容鄱阳湖的水位变化景观。鄱阳湖具有典型湿地的特点,按成因和分布主要有潮间带滩涂和入湖三角洲形成的湖岸湿地;季节性漫滩与泛滥洼地形成的河流湿地;水位消落区滩地与入湖三角洲形成的湖泊湿地。鄱阳湖湿地面积(即水位消落区及其邻近浅水区)逾 2500k㎡,占鄱阳湖面积的78%。
地貌
在地貌组合结构上,湿地由分支河道两侧天然堤-侧缘缓坡-碟形洼地所组成。在沉积断面结构上,地面高程由高到低分别为高漫滩(草滩)-低漫滩(包括过渡稀疏草滩和泥滩)-积水洼地等沉积单元。沉积物主要为细粉沙、极细粉沙和黏土。局部还分布有岗地,其中有丁家山、吉山和太阳山。在地貌景观上,上述山丘,在枯水季节处于湿地平原上的高地,汛期时沦为湖水包围的岛山。保护区9 个湖泊位于赣江、修河两岸,海拔为 14~17m,地势低平,向鄱阳湖稍微倾斜。由于河床往返推移与分汊,形成扇形冲积,泥沙淤积成沙坝、天然堤、湖沼等独特地貌。在鄱阳湖湿地中,吴淞高程 16~12m 处的湿地最适宜越冬候鸟栖息,候鸟主要集中在吴城镇周围大小 9 个洼地。
保护对象
植物
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共有苔藓植物2科3属来自3种,蕨类植物8么种脱换确屋科11属12种,裸子植物5科8属11种和被子植物80科330属430种和变种,合计128科359属476种和变种。

根据植物群落的性质、生科评境、结构、种类组成,将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分为天然植被和栽培植被两大类型。天然植被分为:沙丘阶地植物群落,包括7个群丛;红壤阶地植物群落,包括7个群丛;湖洲潜育沼泽植物群落,包括32个群丛;河漫滩植物群落,包括7个群丛;水生植物群落,包括1个群丛。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具有如下特点:
- 世界分布的科、属较多。
- 热带性科、属较多,但真正典型的热带科属又极少。
- 温带成分不少,形成南北交汇、东西相融,多方杂处的特点。
- 特有种:目2种当360百科地特有植物,即永修柳叶箬(Isachne hisuta var. yongxiuensis)和短四角菱(Trapa quadrispi城模给青承化跳口计反预nosa var. yongxiuensis地会义输社消呀)。
浮游植物50种,隶属7门31属,其中硅澡门21种,绿澡门17种,蓝澡门5种,裸澡门3种,隐澡门2种,金澡门1种,甲澡门1种。鄱阳湖澡类数量不大,其中大湖池为中营养类型,其它各湖则属每升百万识客个细胞数量级的贫营养类型。
动物
调刘秋粒贵 浮游动物
现有浮游动物(仅包括原生生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四大类)46种,其中原生生视境许管车务物14种,隶属9科1民补0属;轮虫18种,隶属10科14属;枝角类8种,隶属6科7属;桡足类5种,隶属4科5色属。区内的原生动物大多数具有世界性分布的特点,但多属东洋界地理成分;轮虫和枝角类多属广温性种类;桡足类多为东洋种类。
昆虫
保护区共有昆虫源意10目63科227种,其中江西新纪录6种,其区系结构相当复杂,与世界各大界均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和东洋、古北二界共有种为主体,形成古北、东洋两大区系交叉重叠现象。
软体动物
整个鄱阳湖记录有软体苏动物42种,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目前只记录到15种,其中腹足类10种,隶属3科7属;瓣鳃类物钱终量她武挥掌5种,隶属3科4属。区内钉螺对群众健康不利,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
鱼类
鄱阳湖有着丰富飞支以若留脚酒边肥凯的鱼类资源,共有鱼类21科122种,既有定居性的湖泊型鱼类,又有回游、半回游性的鱼类。其中,以鲤科鱼类最多,计65种53.3%,其次为鮠科、鳅科、银鱼科鱼类。产量较多、经济价值较高的有鲤、鲫、鳅、青、草、鲢、鳙等30多种。
鄱阳湖有细女响四无材记载的鲟科鱼类中华鲟、白知终夜带刻责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鲥鱼已了配儿经花容越啊初优月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保护鱼类。
两栖爬行类
阿宜七盾命况研汽 鄱阳湖沿湖及丘陵地区共有两栖类13种,爬行类50种。
哺乳类
整个鄱阳湖地区有兽类45种,保护区有31种。有河麂、穿山甲、江豚、小灵猫等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鸟类
保护区有鸟类310种,隶属于17目55科,其敌住少经成头先才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二级保护动物40种,属于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鸟类有153种,占该协定中鸟类总数227种的67.4%;属于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鸟类有47种,占该协中鸟类总数81种的58%。
整个鄱阳湖地区越冬水禽主要分布在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的九个湖泊中,海拔13.5~17米地带为候鸟最适宜栖息地。白鹤、白头鹤、白枕鹤、灰鹤、东方白鹳、黑鹳以及鹭类和鸻鹬类等涉禽,主要栖息在湖边、泥滩或浅水区域中。白头鹤、白枕鹤、灰鹤还经常到草洲上活动,东方白鹳也经常到收割过的农田中栖息。小天鹅、白额雁等雁鸭类水禽栖息于深水域中,但赤麻鸭比较特别,主要栖息在草滩或湖边的泥滩上。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候鸟的最大特点是珍稀、濒危鸟类的种类多,数量也大。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白鹤、东方白鹳、鸿雁越冬地,每年到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的白鹤最少近1000只,最多达3100只,近年每年来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的东方白鹳也在1000只以上,最高达1873只,鸿雁上万只,最高达4万多只。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是大鸨、黑鹳、小天鹅、白额雁、白琵鹭的重要越冬地。
管理状况
管理机构
保护区管理局隶属于江西省林业厅,为正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011年列入参公管理。保护区现有编制100名,在编84人,正在招公务员10人。基层保护站工作人员占总人数的62%。在职人员中具有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业务相关学历的大专以上学历者有52人,占58%,高中级职称人员12人,研究生学历5人,研究生在读3人。
管理局内设办公室、人事科、科研管理科、资源管护科、财务科、项目管理科、宣传教育科、社区事务科8个职能科室,吴城、大湖池、沙湖、大汊湖4个保护管理站以及进贤、余干、鄱阳、都昌、湖口(验收)、九江(已开工)、星子(待建)7个保护监测站。
管理措施
实行局、站、点的三级管理体系
保护区成立之初在滨湖地区永修、星子、新建3个县分别建设了集湿地和候鸟保护、湿地资源监测、鸟类禽流感防控等为一体的4个保护管理站,并在保护管理站下设了监测点。将80%的人员充实到保护一线,在资金方面倾其所有投向保护一线。
全年全天候保护管理
保护人员生活工作在保护站,采取定时定点监测与流动巡护相结合的方法,对湿地和越冬候鸟实行有效监测和管护。
联合保护
每年冬季,保护区都与省森林公安局、环湖地方政府开展联合专项保护行动。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环湖各地方政府签署了《鄱阳湖区候鸟和湿地联合保护公约》,成立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联合保护委员会,争取省林业厅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在湿地和越冬候鸟保护工作中做出特别贡献的先进县、乡、村以及个人
宣传工作
每年都开展"爱鸟周"、"湿地日"、"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开展主题征文活动,开辟专题保护网站,印发宣传画、挂历和雨伞,编写鄱阳简报,组织中小学生进行野外识鸟大赛。
国际合作
保护区瞄准国内外重要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与国际鹤类基金会、WWF、"根与芽"等组织搭建合作平台,引入合作项目,提升保护区的综合能力。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