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诺范氏裳凤蝶

资料百科

霍诺范氏裳凤蝶(学名:Troides vandepolli 来自honrathiana )是凤蝶科裳凤蝶属的一种大型蝴蝶,也是范氏裳凤蝶该物种的一个亚种。该蝶飞翔的时候姿态优美,前翅黑色,后翅金黄色和黑色交融的斑纹在阳光照射下金光灿灿,显得华贵美丽。幼虫寄主为多种马兜铃属(Aristolochia spp.)的植物,取食马兜铃属植物的叶,成虫访花,喜欢滑翔飞行,较缓慢。该蝶种在每年可发生二代以上。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保护级别: 二类。

  • 中文名 霍诺范氏裳凤蝶
  • 拉丁学名 Troides vandepolli honrathiana
  • 界 动物界
  • 门 节肢动物门
  • 纲 昆虫纲

外形特征

  霍诺范氏裳凤蝶翅装依离展约16– 17厘米,身体(腹部)棕色,但下部为黄色和黑色。头部和胸部为黑色。在胸部的下侧有红色绒毛和裙裾。雄蝶翅膀黑色略透,各翅脉两侧为白色,后翅有金黄色区域,黑色脉纹非常清晰,无尾状突起来自,有波状黑色外缘;雌蝶比雄蝶大,前翅棕色,翅脉两侧有透明白色,后翅黄色区域有黑色水滴形环链。该物种的正面和背面完全相同。幼虫期具五龄,初龄幼虫呈暗红色,其后体色渐深而呈暗红色或红黑色,体上其肉质突起细长,终铃幼虫臭角橘黄色。

霍诺范氏裳凤蝶(360百科雌)

  雄蝶正面沿内缘有褶皱,内有发香软毛(性标),并有长毛。前翅狭长,前害汽找凯缘长为后缘的2倍;R1脉长,从翅1/2处前分出,和Cu脉分出处遥遥相对;中室狭长,长约为翅长许李与素具盐无被的一半。后翅短,近方形;中室长约为翅长的一半。雄性外生殖器背兜与钩突很退化,有侧突,囊突短粗;瓣片大,内部凹陷,中央有1条长的跗片,其末端有锯齿;阳茎短,末端斜截形。蛹头顶平钝;翅很长。幼虫大型,生有粗大的管状肉质突起。

分布范围

  霍诺范氏裳凤蝶是澳洲--东洋生态区的蝴蝶,该蝶分布于苏门答腊群岛的山地高原

生活习性

  成蝶来自出现时期以每年3月及7、8月份出现较多。雄蝶喜欢在海岸原始林的树梢间飞翔,有时则停在叶间休息;雌蝶较喜欢飞翔360百科于海岸原始林间。可发现成坚谓蝶在道路两旁或是小径创灯误华数进边上的长穗木(Stachytarpheta jamaicensis)、海檬果(Cerbera manghas)或马缨丹(Lantana camara本阻静名帮灯)上吸食花蜜。食性包括花粉、花蜜、植物汁液。寄主为马兜铃科植物。幼虫摄食马兜铃科的尖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acuminata)、 蜂巢马兜铃(Aristolochia foveolata )、印度马兜铃 (Aristolochia indica)、 大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kaempferi)、港口马兜铃(Aristolochia zollingeri全慢列火盐失谓ana)、 蕨兜铃(Thottea wallichii)等植物的叶。

霍诺范氏裳凤蝶(雄)

  停记庆文常给环王成虫整年可见,但主要发生期在3-4月,9-10月间;飞行颇慢,喜于晨间黄昏时飞至野花吸蜜。生活在低海拔山区,喜欢滑翔飞行,较缓慢。

生长繁殖

  蝶将卵产于耳叶马兜铃叶背,刚产下的卵表面被覆着橙色的附着黄技吃胞导走促点厂物,幼虫期具五龄。一龄虫期4.8天,二龄虫期7.0天,三龄虫期7.8天,四龄史识应设远烈染载材审蒸虫期6.1天,五龄虫期11.7天,终龄幼虫会啮断寄主木质化茎,致使植物上半部因父赶喜汽因枯死,形态如环状拨皮。化蛹前会离开食草,找到合适地化蛹,蛹期37.3天。

  卵生。一年多代,一次产约卵5-20卵,确保族群繁殖。

保护级别

  稀有昆虫已经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附录二 保护物种。

  列入《世系县析权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2.3 :2010年昆虫纲近危红色名录。

  (图片:图1 、图2 、图3 )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