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山草蜥,Takydromus hsuehshanensis Lin and C孔heng,1981,是蜥蜴科草蜥属的一种动物。体躯干长,为台湾产草蜥属蜥蜴中最大者,但尾巴与身体比派村例却为台湾产草蜥属蜥蜴中最短者换答广问差。
- 中文名称 雪山草蜥
- 拉丁学名 Takydromus hsuehshanensis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形态特征
权洋曲简局众副要望建雪山草蜥外型比台产之同属蜥蜴都粗壮,体躯干最长来自可达6.8公分左右,尾长最大约达体躯干长2倍左右,体躯干长虽为台湾产草蜥属蜥蜴中最大者,但尾巴与身体比例却为台湾产草蜥360百科属蜥蜴中最短者,舌头有明显分叉,腹面为白色,体色以褐色为主。

生态习性
雪山草蜥为日行性收管曲南吃用促运望析爬虫,主食昆虫及其它小型无脊椎动物。喜于高海月拔碎石坡或灌丛间杂之裸露地面活动,一旦受惊吓即躲入碎石堆缝隙南危歌或灌丛内。每次可产约2-6枚蛋,孵化期约31天。

雪山草蜥为台湾特有种,亦为台湾最大形的蜥蜴,分布于海拔酒规总测块怕1800-3500公尺的高山地区,栖息于高山箭竹草原或碎石坡,另在人工开辟的林道两侧亦经女油教宗艺察晶欢衡富下常出没,白天活动,捕食昆虫为主,晨间常在石头上晒太阳。
分布范围
雪山草蜥为台湾特有种,主要分布在海拔1800-3000公尺之台湾中部偏北之雪山山脉和中央山脉等海拔1800-3500公尺高山的山林地区与箭竹林、草原与碎石坡,亦见於人工林道两侧,本种为台湾特有种,数量稀少。

已知已在小雪山、南湖大山、大禹岭、合欢山、奇莱山及八通关等地发现。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差沙台先不存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列入《速展责讨员让钱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 。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易危(V克杀U) 。
注意:非法晚右料往粮垂职记脸厚志捕杀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将受到刑法制裁。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