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尼斯·库奈里斯

资料百科

雅尼斯 · 库奈里斯1936年出生在希腊,后移居意大利。著名概念艺术家。是最具代表性的"贫穷艺术家",以废旧品和日常材料作为艺术表现媒介 

  • 中文名称 雅尼斯·库奈里斯
  • 外文名称 Jannis Kounellis
  • 国籍 意大利
  • 出生日期 1936年
  • 毕业院校 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

人物概述

  雅尼斯·库奈里斯(四纪受战画强只优界Jannis Kounellis)是国际著名概念艺术家。1936年出生在希腊比雷埃夫斯市,1956年移居意大利罗马,就读于罗马美术学院。曾任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教授之职8年。库奈里斯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罗马创作,1960年在乌龟美术馆举办了第一个个人展览。从1958年到1960年,他以字母、数字、叠加印刷符号和道路标记,构成颜色与画面的空间延展。这些作品清楚地表明了他如诗般的表达,并达到了无形超越有形的艺术创作目的。受阿尔贝托·布里与卢西奥·丰塔纳的影响,库丝际举入低离日一耐里斯把绘画推向一个显速阶送菜速束全新的领域。

雅尼斯·库奈里斯创作中

  从1967年开始,雅尼斯·库奈里斯以捡拾废旧品和日常材料作香岩为表现媒介进行艺术创作,成为最有代表性的"贫穷艺术家"。

  2011年,雅尼斯·库奈里斯在中国举办了"演译中国"(Translating China)--雅尼斯·库奈里斯个展"。

贫穷艺术

废物媒介

  从1967年开始,雅尼斯·库奈里斯以捡拾废旧品和日常材料作为表现媒用兰非刘张款令司前曲安介进行艺术创作,成为最有代表性的"贫穷艺术家"。并在第一次当代意大利艺术运动中保单停去它得到国际上的认可。

  "贫穷艺术(Arte povera)"是艺术史来自上影响深远的流派。1967年,意360百科大利艺术评论家杰马诺·切兰(Germano Celan承督固财注t)曾在热那亚的波特斯卡画廊(Be李且就英rtesca Gallery)组织了一场以"贫穷艺术·空间(Arte Povera·Im spazio)"命名的展览。切兰用"贫穷艺术"入学粮致北一词概括当时意大利年轻艺术家的艺术风格与创作方式:用最廉价、最朴素的废弃材料--树枝、金属、玻璃、织布、石头等作为表现媒介,进行拼贴、剪切创作。旨在摆脱和冲破传统"高雅"艺术的约束,并重新界定艺术的语言和观念。这种以原始而质朴的物质材料建构艺术的方法和形态,被认为是观念艺术的一个流派。

动物媒介

  雅尼斯·库奈里斯的艺术创作,使用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石头、仙人掌、速溶咖啡、羊毛、麻袋、装满玉米笑科对考谓松哥半的袋子、飞快的氧氢火焰、古典雕塑、石蜡灯、铁片等原素,甚至是铁路的轨道。他打破了艺术语言的地位、现状与图式。气伤师年奏精她汽里他坚持艺术应该是被生活本大口侵零第身所取代。上世纪60年代,雅尼斯·库奈里斯开始借用动物进行艺术创作。这种以动物为媒介的艺术形式便由雅尼斯·库奈里斯首开先河,又真教富全燃是信五调之后才有了擅用牛、羊、鲨鱼等动物作为艺术素材的赫斯特以及爱用马、鸽子、松鼠进行创作的意大利艺术家卡特兰等这些后生晚辈。雅尼斯·库奈里斯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在罗马阿蒂科画廊放置了12匹活马。

艺术特色

  "我想以所有的手段,以实践来自、观察、孤独、语词、图像、令人讨厌之物回归诗歌。"作为"贫穷艺术"的代表人物,雅尼斯·库奈里斯在1987年如此写道。

材料词典

  雅尼斯·库众座船考翻蛋木云离修顶奈里斯作品大多表达自己对大规模城市符号、工业文明和个人价值敌危预修杂企命带的关注。他的作品后来发展为更为壮观的混合物,涉及绘画、拼贴、装置、雕塑、环境,甚至戏剧表演等多个领域。

  80年代,雅尼斯·库奈里斯的作品盛行于欧洲各大艺术活动,他的名作从20世纪70年代初影响了当时的舞蹈家和音乐家。他的作品特点在于并列的对象、材料带给观众动动的感受,无论是临时展览还是永久性的陈列放置,他的作品总让人徘徊其间,感受作品有力的性格和带给记忆的回标急简料状味。他的作品在无言地改变着其所在的周围环360百科境。自1989年东欧巨变,社会酒解烧零再和文化乱相重生,库奈里斯希望表达一种越来越感到的不安和焦虑,这一时段他的作品反映在新的形势下艺术家对自己身份与新历史背景相冲突的矛盾探讨。90年代至今,库奈里斯的作品以"图像"与"主题"系列为主。他继续大规模使用自己的"材料词典"阐述他的作品意义。

概念颠覆

  在西方现代艺术史的文献中,库奈里斯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艺术大师。他的一些作品已被认为是艺稳呀纸将段负厚乙术史的重要接点。早在1967 年,他的装置《无题》就把活的鸟作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尤其到了1969 年,他的《无题》直接将12 匹马牵入并拴于画廊中,它的前卫性使当坐余时的人们产生了很大的震撼,既对艺术的概念和边界带来了女商状巨大冲击,又确立了一件关于生命艺术的里程碑之作。他的理念受卡拉瓦乔绘画中戏剧性的启示,又以颠覆的姿态开辟了以动物为媒介的先河。

思想翻译

  雅尼斯·库穿课吧劳践社雨奈里斯一直主张"艺术应该是被生活本身取代","艺术不再囿于高高在上的象牙塔中,而代之以亲近大众电斯剧让村、与观众积极互动"。这种揭示本真、内心精神世界的艺术追求,在有意无意中暗合了世界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当"什么都是艺术","人改唱入试人都是艺术家"等观念、口号不再有效的状况下,以"贫穷艺术"为代表的观念主义已经变成了一种成熟而完善的美学。

  有评论认为:"艺术家永远是一个隐士,始终是对手,不是因为布随他是无政府主义,但由于他要表达的思想如此广阔,如此强烈。因此没有一个社会制度能够简单代表他所感受到的新知,所以艺术家是这些前卫思想的翻译者。雅尼斯·库奈里斯是国际著名观念艺术家。"

演译中国

  2011年11月,"演译中国"(Translating China)--雅尼斯·库奈里斯个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行。展出了这位著名的意大利"贫穷艺术家"在中国语境下以及思考的全新的艺术创作。

语境思索

  "演译中国"是雅尼斯·库奈里斯近两年来除营艺课法脚活曲除必耐对中国的实际考察、深入思索和分析的结果,尤其对中国文化深入浅出的演译,生动地把握了现实、传统、记忆和语境的内在联系。作品集中呈现了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帝美约思索。在对中国实际考察中,库奈里斯非常同够阿脱超载孔重视在偶然的状态中发现有趣之物,例如他偶然在北京的古玩市场中看到瓷片,谓后选静理承际黄就立即买下。在他看来,瓷片(物保孩时雷免信质)本身就是语言和观念。

诗意结构

  雅尼斯·库奈里斯在中国创作的作品中,大量采用了古老的瓷片、瓷碗、白布以及军大衣、灯笼、毛笔、麻布袋等,创作了11副平面装置。并将它们与钢板组成了不同的图案形式和物质关系,既强调材料与材料的对比或对立关系--软与硬、自然与人造、流动与固季练黄河玉州曲加态、传统与现代,又表现与建构了形式和语言的独特美感,一种交织着质朴的戏剧性和诗意性的美感。他把现代与传统、日常与异常的关系理解成一种辨证的视觉哲理。作为一个旅行者,他一直游走于与他者文化之间对话,喜欢吸收和转化那些不能归类的东西。

中国情调

  雅尼斯·库奈里斯还用大量铁盒子排列成了类似于希腊式图案或长城垛口的建筑样式,顶部堆放着煤堆,不规则地悬挂着镶了大小不一的碎瓷片的铁板,充满凝重的力量感与震撼感。此外,他还创作了一个将9张铁桌子拼贴成"K"字型的装置,上面摆放了4600多个透明玻璃杯,盛满"北京二锅头"。他还第一次突破了他的黑白创作,使用了颜色鲜艳的中式衣服固定在钢板框内,创作了一系列"衣服系列"的作品。

碎片畅想

  "贫穷艺术"的这种"开放而自由且具有批判性的语言",使得观众不仅直接看到某一特定形象,而且还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主观色彩,进而开始自由的想象、思考与判断。雅尼斯·库奈里斯在钢板上用铁丝将大小不一的瓷片固定成不同的形态,既可被理解为暗喻历史的碎片,也可想象成宇宙中密集的小行星;要么犹如中国的水墨画点皴或民间花布等等。

艺术成就

高频亮相

  雅尼斯·库奈里斯被认为是与博依斯同时代的最重要的大师级艺术家之一,也是受邀参加"卡塞尔文献展"和"威尼斯双年展"最多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多被世界上许多重要的美术馆、基金会和私人所收藏。是在全世界各地最重要的博物馆展出频率最高的艺术家。1972年以来,他曾七次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1972年至1982年十年间他受邀参加卡塞尔文献展。

遍展世界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雅尼斯·库奈里斯作品广泛展出于世界各地:

  荷兰埃因霍温的凡·阿贝市立博物馆

  西班牙马德里的奥布拉·卡哈德美术馆

  英国伦敦的白教堂美术馆

  德国巴登巴登的州立文物艺术馆

  法国波尔多的当代艺术博物馆

  美国芝加哥的当代艺术博物馆

  加拿大蒙特利尔当代艺术馆

  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美术馆

  西班牙马德里的雷纳·索非亚艺术博物馆

  英国伦敦的泰特现代美术馆

  法国的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

  意大利那不勒斯的穆塞奥迪卡波迪蒙特艺术馆

  意大利米兰的帕迪廖当代艺术馆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国家博物馆

  乌拉圭蒙得维亚的国家博物馆

  英国的牛津现代艺术馆

  意大利那不勒斯的玛德瑞穆塞奥当代艺术馆

  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

  德国科隆的路德维希博物馆

  意大利的普拉托博物馆

  中国北京的今日美术馆

艺术自白

文化与对话

  对我来讲,这次展览最大的意义是一种交流和对话。作为西方艺术家,我来到中国,在中国这种特殊的环境下产生一种对话。这种对话像我在其他地方,比如美国、德国做的展览一样,都是在做不同文化的对话交流,在中国也是一样,而且比较特殊的是我在中国找的一些材料,比如青花瓷碎片,是在中国这个特殊环境中找到的,那么当我用这种材料创作时,就产生了一种西方文明和中国本土材料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文化与距离

  虽然像中国这样的文化和文明,在某种意义上讲,其实没有距离感和陌生感,但是从地理位置和逻辑上讲,是有一定距离的。从文化角度讲,有差异却不是那么陌生,虽然影响确实存在。

印象与影响

  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包括德拉克洛瓦在内的一些艺术家的作品,比如杨·凡·代克的婚礼的作品。我喜欢德拉克洛瓦作品中那些描写自由和民主的画面。杨·凡·代克作品里表现婚姻现实场景的画面,对我来讲总是印象特别深刻。

角度与态度

  问题并不在于用了动物还是物品,关键是艺术家用什么样的态度和角度来创作作品。我以前把12匹马放在画廊里,而画廊作为一个公共空间以前经常是摆放一些绘画作品,供藏家买卖。而12匹马在这样一个公共空间里,从某种角度讲,是改变了传统艺术品交易买卖的方式和人们看待作品的态度。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艺术家想要表现的态度。

观念与表达

  皮耶罗·曼索尼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十分优秀的艺术家。他有一件作品,是将艺术家的排泄物放在一个封闭的罐头盒里,外面的商标上写着艺术家的名字,这个作品表明了艺术家对社会的态度,艺术家会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曼索尼的作品就是一个例子。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