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碱性粒细胞

资料百科

嗜碱性粒细胞的突出特点是胞质内含粗大、大小分布不均、染成蓝紫色的嗜碱性颗粒。嗜碱性粒细胞颗粒内含有组胺、肝素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等。

  • 中文名称 嗜碱性粒细胞
  • 外文名称 B,BASO

特点

  颗粒可覆盖在细胞核上,因之细胞核虽亦呈分叶状组鸡清养括练,但常不清楚。嗜碱性浓罪但纸银承否界令颗粒的特点与肥大来自细胞的颗粒相似,但两种细胞的关系尚待研究。图为比较嗜360百科碱性粒细胞(B)与中性粒细胞(N)和嗜酸性粒细胞(E)颗粒的区别。

嗜碱性粒细胞

起源

  嗜碱性粒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多能干细胞,在骨髓内分化成熟后进入血流。肥讨走洋也所大细胞的来源尚有争议,目前,人类肥大细胞的起源以及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已确知 α鼠肥大细看纸盐指胞来自骨髓的造血多能干细胞,在各种组织的微环境内成熟,形成结缔组织肥大细胞和粘膜肥大细胞。结缔组织肥大细胞体积较大,胞质颗粒多,组胺含量高,对药物比较敏感。

形态结构

  嗜碱性粒细胞呈圆形,直径10~14μm,胞来自核分叶不清楚,胞质含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嗜碱性颗粒,用甲苯胺蓝染色,颗粒由蓝变紫,称为异染性,大颗粒直径可达 1.2μm,易溶于水360百科。电子显微镜下,颗粒内含物电子密度较高。胞质有复杂的囊泡,丰富的糖原。其他细胞器都不明显。

参考值

正常参考值

  百分值 0~0.01 或(0%-1%)

  绝对值0械牛相致句已~0.1 10^9/L

异常结果分析

  嗜碱性粒细胞增高:

  嗜肥缺考均从破水铁声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罕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常伴有嗜碱性粒细胞增高,骨髓纤维化症、慢性溶血及脾切除后也可见嗜碱性粒细胞增高。

  嗜碱性粒细胞放品经么何频先环机类造减少:

  ①Ⅰ型超敏反应(速发型变态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促便般案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糖皮质激素过量;甲亢;库欣症等;

  ②应激反应,如心梗斤验侵虽喜的刘、严重感染、出血等。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