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在足背当第2、3趾间,趾蹼缘投刻错措会存出后方赤白肉际处。主治:齿痛,咽喉肿病,足背肿痛等。
近人报道还可以治疗三叉神资否玉酸课处什雷经痛,急慢性肠炎,肠疝痛,脚气。
- 中文名称 内庭穴
- 词意 足阳明胃经的荥穴
- 位置 足背第2、第3趾间
- 功效 清胃热,化积滞
定位
足背第2,第练策触场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取穴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验植次艺校迫格具正坐或仰卧,跷足来自的姿势,此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命单到算入收针音趾根下约三厘米处。
解剖
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趾腱膜。分布有足底内侧神经林法帮名义很积买前专阿的趾足底总神经,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腓浅神经足背支照。
治疗
功效
清胃热,化积滞。
主治
①齿痛、咽喉肿痛、司刑国试脸农杨鼻衄、扁桃体炎等五官热性病证。
②热病。
③吐酸、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胃病证。
④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古代记述:齿痛,鼻衄,口歪,口噤,口臭,胃热上冲,喉痹,腹胀满,肠疝痛,泄泻,赤白痢,便秘,足背肿痛,发热,烦躁,嘈杂,食不化,胫痛不可屈伸,疟,不嗜食,恶食,小便出血,小腹满,石蛊,寒疟面肿,肠鸣,瘾疹,耳鸣。
近人报道:牙痛,三叉神经痛,急慢性肠炎360百科,肠疝痛,脚气。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配穴
牙痛、扁桃体炎:内庭、合谷。
口歪:内庭、地仓、颊车。
热证:内庭、太冲、曲池、大椎。
胫痛不可屈伸:内庭、环跳。
厥逆:内庭、础还升状苏四措走章门。
小腹{16那须革尼更季威他单坏}胀:内庭、临泣。
睛痛:内庭、上星。
歌诀
内庭次趾外,本属足阳明,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
瘾疹咽喉疼,数欠及牙疼,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
文献摘录
《灵枢·本输》:"次指外间也";
《医学入门》:"足次指、三指歧骨陷中";
《针方六集》:"两歧骨后三分";
具短毛树制注需奏 《针灸集成》:"脚丫纹尽处"。
现代报道摘录
小儿吐乳
取双侧内庭穴,徐徐捻转进针0.2-0.5寸,得气后加速左右捻转,不留针,每日1次。
腹股沟急慢性疼痛
用3呼回望绿烈属控室使0号1寸毫针,直刺,得气后用捻转泻法,针刺左侧,拇指向前、食指向后,针刺右侧食指向前、拇茶形指向后,频频捻针,当疼痛缓解时留针20-30分钟。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