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勃罗梭

资料百科

Cesare Lombroso(1836年-1909年),意大利犯罪学家精神病学家,刑事来自人类学派的创始人。出生于维罗纳犹太人家庭,曾任军医、精神病院院长、都灵等大学的教授。重视对犯罪人的病理解剖的研究,比较研究精神病人和犯罪人的关系,运用人类学的测定法作为研究精神病犯罪人的其他犯罪人的方法,对于犯罪人的头盖骨和人相,促题行特别加以注意。

  • 中文名称 龙勃罗梭
  • 外文名称 Cesare Lombroso
  • 国籍 意大利
  • 出生日期 1836年
  • 逝世日期 1909年

人物生平

  1835年11月6日,龙勃罗梭出生于意大利维罗纳的一个犹太人家分离自器交该又且京凯庭。他在父母中的5个孩子中排单住叶做婷减行第二。

  1852年至185来自4年,龙勃罗梭在帕360百科维亚大学学习。

  1855年至1856年,龙勃罗梭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息设新未尽,并且对病理学产生了兴趣。这种兴趣逐渐发展为持久的虽精神病学的职业性研究,使龙勃罗梭有可能对脑解剖学和脑生理学进行深入研究。

  1858年,龙勃罗梭从帕维亚大学获得医学学位。

 绝势 1859年,龙勃罗梭发表了关于呆小病的初步研究,该项研究说背作为博士论文,使龙勃罗梭在同年获得了热那亚大学的外科学学位。同年德沙含错让穿头,意大利与奥地利爆发观玉战争,龙勃罗梭投笔从戎,担任军医,直至1863年辞职。战争中的和平间隙,他便对圣尤菲米娅医院的精神病人进行了临床研究,并于1862年兼任了帕维亚大学的精神究务高防第阻异永波去病学及病理学讲师;战后,他开始对3000名士兵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测量,还利用兼管帕维亚医学院的机会用人类学方法观察、测量、比较精神病人和在精神病院关押的犯罪人。

  1864年,龙勃罗梭被任命为帕维亚大学精神斗给营协船尽病学教授。随后他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天才与精神错乱》,该论文于同年被扩充为同名著作并出版。

  1869年,结婚。

  1870年,龙勃罗梭被任命为佩萨罗(Pesaro)地方的精神病院院长。当地有一座大型监狱,龙勃罗梭用认声手航团等尔美政顶一年时间在监狱中潜心研究。次年,龙勃罗梭在解剖一个犯人时,在其头盖骨上发现了中央枕骨窝,后者被认为是某种低等动物脑部才有的形态特征,成为研究上的一个突破。

  1872年,体六深江确余专龙勃罗梭发表论文《对400名威尼斯犯人的人体测量》,提出了一种假说:犯罪人生来就具有犯罪本能。同年,加罗法洛和菲利也发表了有关犯罪行为的这方面的论文。故,有人将这市现级点钢一年视为犯罪人类学产生的年代

  1876年,龙勃罗梭成为都灵大学法医学和公共卫生学教授,他并于同年发表代权脚表作《犯罪人:人类学、搞自绝值位法理学和精神病学的思考》,也就是《犯罪人论》。

  1880年,龙勃罗梭在菲利和加罗法洛的协助下,创办了《精神病学维程督服吃治年怎滑身又,犯罪人类学和刑罚学档案》,作为宣传犯罪人类学领域的思想学说的阵地。此后的日子里他继续着自己的研究,著作颇丰。

  1906年,龙勃罗梭获得法国政府授予的第三级法国荣誉勋位,并在法国创办了犯罪人类学博物馆。

  1905年,美国学者、西北大学法学院院长约翰·威格莫尔(John Wigmore,1863-1943年)邀请他在1909-1910年赴美讲学,龙勃罗梭很感兴趣,但因年老未能成行。

  1909年10月9日清晨,龙勃罗梭去世。根据其遗愿,其遗体被送到法医学实验室解剖,其脑被安放在解剖学研究所中。

主要著作

代表作

  《犯罪人论》是龙勃罗梭的代表作。该书与1876年初次出版时仅是一个252页的小册子,龙勃罗梭利用兼任都灵拘留所狱医的机会,每年精心研究200个左右的犯罪人,扩充了自己的研究成果。1878年再版时,该书篇幅大增,达到740页。该书并分别于1885年、1889年三版、四版,四版时扩充为两卷本。1896年-1897年,《犯罪人论》第五版出版,其中1896年出版了第一卷(序言35页,正文650页)和第二卷(576页),次年出版第三卷(正文677页,另有附录102个图表),这个版本的《犯罪人论》也成为龙勃罗梭犯罪人理论的集大成著作。

其他著作

  龙勃罗梭的著作涉及了犯罪学、精神病学、法医学等多个领域。除《犯罪人论》,他还出版或发表了如下著述:

  《精神疾病临床教程导论》(1863年),《天才与精神错乱》(1864年),《精神病的法理学》(1873年),《尸体法医学》(1877年),《自杀及犯罪中的恋爱》(1881年),《法医学讲义》(1886年),《监狱笔记》(1888年),《精神病学中的天才》(1889年),《精神病及犯罪人类学最近的发现及其适用》(1893年),《笔迹学》(1895年),《政治犯和革命》(1895年),《天才与退化》(1897年,《天才与精神错乱》的续篇),《古代与近代的犯罪》(1902年),《法律精神病学鉴定》(1905年),《法律精神病学的诊断方法》(1905年)等。

  另外,龙勃罗梭曾于1890年与拉斯奇(Rodolfo Laschi)合著《法律及犯罪人类学中的政治犯罪与革命》,1983年与其女婿古列格莫·费雷罗(Guglielmo Ferrero)合著《女性犯罪人,卖淫者及普通妇女》。

主要理论

理论成因

  龙勃罗梭(1836.11.6-1909)的犯罪原因思想,经历了一个由单一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在早期的著述中,龙勃罗梭主要注意遗传等先天因素对犯罪的影响。作半食究为一名监狱医生,阻零采他对几千名犯人作了人类学的调查,并进行了大量的尸体解剖。1870年12月,在意大利帕维亚监狱,龙勃罗梭来自打开了意大利著名的土匪头子360百科维莱拉尸体的头颅,发现其头颅枕骨部位有一个明显抗什的凹陷处,它的位置如同低等动物一样。得出结论:这种情况属于真正的蚯突(vermis)肥大,可以说是真正的正中小脑。这一发现触发了他的灵感,由此他认为,犯罪者与犯罪真相的神秘帷幕终于被揭开了,原因就在于原始人和低等动物的特征必然要在我们当代重新繁衍,从而提出了他的天生犯罪人理论

  1876年青额及京江星实望剂分错发表了他的成名作《犯罪保境将显济续球差优与时人》第一版。由于当时可供他研究的材料较少,故该书仅是一本小册子,而交通权从1906年到1907年《犯罪人》第五版问世时,已经否移阶成为一部共有三卷和附图一卷的巨著。第一卷和第二卷专讲人类学、下笑哥肥伟法律学和刑事学关系中的犯罪人;第三卷讲精神病学;附图中有一百零二个图表,画有犯罪人的头颅、犯罪人的容貌和身体各部的尺寸、犯罪人的身体和精神的症候,以及语言文字等。是他学说的基础。

  天生犯罪人成几旧料为龙勃罗梭早期著作中一个核心命题。

主要内容

  1、犯罪者通过许多体格和心理的异常现象区别于非犯罪人。

  2、犯罪人是人的变种,一种各抗要材空磁科穿律人类学类型,一种退化现象

  3、犯罪人是一种返祖现象,是蜕变到低级的原始人类型

  4、犯罪行为有遗传性,它从犯罪天赋中产生。

犯罪特征

  1、生理特征:扁平的额头,头脑突出,眉骨隆起,眼窝深陷,巨大的颌骨,颊骨同耸;齿列不齐,非常大或非常小的耳朵,头骨及脸左右不均,斜眼,指头多畸形,体毛不足等。

  2、精神特征:痛觉缺失,视觉敏锐;性别特征不明显;苦粮程溶科委划极度懒惰,没有羞耻感和怜悯心,病态的虚荣心和易被激怒;迷信,喜欢纹金告山持持身,惯于用手势表达意思等。

  作为犯罪原因先天因素,龙勃罗梭从种族和遗传这两方面展开。关于种族和犯罪之间的关系的论述,是建立在对一些犯罪现象直观地认识基础上,没有直接的科学依据。龙勃罗梭侧重研究了遗传因素对犯罪的影响,从调查个案专宗树全代鸡肥么哪城因入手肯定了隔世遗传规律,还提出了天然类聚八路衣氢松说,认为两个犯罪家庭联姻后,遗传的影响更大。

社会评价

  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理论一经传播,马上遭到来自各方面的抨击。当看到龙勃罗梭搜集的那些相貌不扬永香对称和有特征的罪犯画像时,法国人类学家保罗·托皮纳比另停初外死此革为德尖刻地挖苦说:"这些肖像看起钢降采定旧来与龙氏朋友们的肖像一模一样。" 英国犯罪学家查尔斯·巴克曼·格林(1870-1919)经过12年的工作,领导一项研究计划,根据96种特征考察了3000名以上罪犯,个人还进行了1500次观察,并作了300次其他补充观察。指出:"事实上,无论是在测量方面还是在犯罪人中是否存在身体异常方面,我们的统计都表现出与那些对守法者的类似统计有惊人的一致。我们的必然结论是,不存在犯罪人身体类型这种事情"在科学验证的事实之上,戈林断言,不存在天生犯罪类型,犯罪不是由遗传而来的,他呼吁犯罪学家把心理特征,特别是智力缺陷作为犯罪行为的原因来加以研究。

  在这种情况下,龙勃罗梭在后期的著作中也修正了自己的观点,从只注重犯罪的遗传等先天因素,到把犯罪原因扩大到堕落等后天因素的影响,而这种堕落是与一定地理环境与社会环境分不开,因此,龙勃罗梭分别研究了地理与社会因素对犯罪的影响,强调智力、情感、本能、习惯、下意识反应、语言、模仿力等心理因素与政治、经济、人口、文化、教育、宗教、环境等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的作用,天生犯罪人在罪犯总数中的比例也一再降低。在1893年出版的《犯罪:原因和救治》一书中,天生犯罪人占33%,由此形成综合的犯罪原因论。

  他在《犯罪:原因和救治》中指出:"导致犯罪发生的原因是很多的,并且往往缠结纠纷。如果不逐一加以研究,就不能对犯罪原因遽下断语。犯罪原因的这种复杂状况,是人类社会所常有的,决不能认为原因与原因之间毫无关系,更不能以其中一个原因代替所有原因。"对于什么是真正的犯罪原因,他说:"实言之,每一现象中的真正特殊原因何在,即使是善于观察的人,亦不能下一断语。"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