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污来自染气象学(pollution mete裂于龙矿两orology),研究大气运动和大气中污染物质相互作用的学科。产业革命以来,工业飞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消耗日增,引雨万衡起大量废气排本批套占补事物入大气。20世纪50~60年代,一些工业区和城市相继发生大气污染事件,严重影响人们健康与经济发展。1961年,科学家指出,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温室效应会增强,可能影响气候。70年代初,全球气候灾害增多,如非洲严重旱灾等,不少学者认为是由于大气污染所致。
- 中文名 污染气象学
- 外文名 pollution meteorology
- 方 向 研究大气运动
- 类 型 现代气象学
简介
污染气象学主要研究近地层大气运动对污染物扩散、输送来自、沉降等物理过程和分解候控款象据应首、化合等化学过程,以及大气污染对天气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污染气象学是气象学与物理学、化学以及技术科学的交叉学科。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施放烟体,搜集空气样品和用摄影等办法研究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以及传播和扩散规律。数学模拟也是普遍采用的方法。70年代以来污染气象学已成为国际科学协作的重大项目和联合国有关环境问题的大型国际会议的重要议题。
研究大气运动同大气中污染物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是现代气象学的一个某来限敌掌事待轮语者对分支,也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
大气运动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和输送受风和温度的空间分布的制约,而大气湍流运动则引起污染物的稀释和再分配。风和温度的空间分布、大气湍流状况同地形、下垫面状况(水面、陆面、植被、城市等)有密切关系。地形和下垫面等状况不同,也会影响污染物的输送和扩散过程。
平原地区
风向和风速在某一水平面上是均匀的。某一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受当地风向频率的影响,最高风频的下风地区受污染的次数最多。在晴天的夜间,风速较小时,近地面几百米高度出现辐射逆温层,大气稳定,施油听环污染物的扩散能力差。在中午前后,温度垂直递减率每100米可大于1℃,热力和动力湍流发展,大气很不稳定,污染物的扩散能力增强。
沿海地区
由于海陆风的交换,有时低层360百科排放的污染物被海陆风输送到一定距离后,庆初跟又会被高空反气流带回到原地,导致原地污染物浓度的增加。由于水陆气温的差异(春、夏季水面气温低于陆面,而秋、冬季则相反),在冷水面(或陆面)形成的逆温层的空气流经暖陆面(或水面)逆温层被破坏,逆温层上部受费连采定改华积聚的污染物被热对流带到杀根源和绿挥设纪地面,在短时间内会产生百书各说村果污染物浓度增高的"熏烟过程"。
此外,由于陆面的粗糙度大于水面,水陆温度差异,造成大气稳定度的却斯减十贵差异,大气扩散能力也出现很大差异,一般说来,陆面的大气扩散参数大于水面。
山区
由于地形起伏,造成日辐射强度和辐射冷却不均而引起的热力环流,称为地形风生要岩门调吸变载扬里。在地形的影响下,山谷中不同甚够相格达房青如子拉位置、不同高度的大气运动状况不同,对污染物的输送田入生法划担待批额能力也各不相同。
城市
热岛效应使城市温度的垂直分布在白天和夜晚都是递减的,形成城市混合层。污染物的垂直扩散受到限制,混合层内的污染物浓度趋于均匀。热岛效应形成热岛环流,还会增加辐合区的污染。辐合上升气流使高烟囱的烟气上升,减少了洋对城市的污染。由于城市对钢气流的扰动和城市大气的热对流造成的湍流比平原地区强,所以城市大气扩散的能力比平原大得多。
在重力作用下,大气中一些颗粒物会沉降到地之期参另煤最面。大气降水能冲洗大气中的污染物。雨雪在降落过程中通过碰撞而捕获大气中的颗粒物,捕获量同雨滴大小、颗粒物大德需击井小和密度有关。雪花比雨滴体积大,降落慢,同样的降水量,雪的冲刷能力比雨大。气态污染物是通过便分子扩散被雨雪溶解的,气体的分子扩散系数越大,溶解度也越大,清洗作用也就注屋慢止越大。因此降水的冲刷作用能使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显著减低。
气象因素对污染物分解和化合的作用
污染物在大味药帮情始组清执味气环境诸因素的影响下发生极为复杂的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可使污染物毒性增强或减弱,或者丧失,或者形成新的污染物。二氧化硫在日光照射下可氧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大气中的水,形成硫酸雾。二氧化硫也可溶于水,形成亚硫酸,再氧化成硫酸。氮氧化物与臭氧化合溶于大气中的水,可形成硝酸。硫酸和硝酸可使雨水酸化,也可能与其他物质化合形成盐类。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共存于大气中,经紫外线照射,会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危害甚大的光化学烟雾。
大气污染对局部气候的影响
大气污染对局部地区气候和区域气候也会发生影响。由于大气污染,英国伦敦和曼彻斯特曾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一年中有两百多天中午的能见度不到10.5公里。由于能见度降低,受污染地区的太阳辐射量比周围地区少15~20%,而紫外线则少得更多。
城市污染源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颗粒物。这些颗粒物作为凝结核把水气凝聚成水滴,在热岛辐合上升气流的作用下造成降水。据英国和北美几个城市统计,这些城市的降水量比郊区多5~10%。
大气污染的全球效应
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也是污染气象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从19世纪开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不断增长,1860年为290ppm,1958年为313ppm,1971年又增至323ppm。二氧化碳吸收太阳和地面的红外辐射形成温室效应,会使地面温度增加。不过50年代以来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虽然增多,但气温反而下降。关于这个问题还需要探讨。
大气中的飘尘有三分之一是人为排放的。过去认为飘尘具有"阳伞效应",它能反射和吸收太阳辐射能,特别是减少紫外光的透过,使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减少,引起气温降低。以后的模式试验表明,飘尘增加不多时,地面有增温现象。个别科学家甚至认为,飘尘越多,增热效果越大。因此,飘尘的全球效应仍是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
人类消费能源所释放的热量也有增温的效应。据估计,当前全球人为释放的热量约相当于全球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的万分之一。即使今后人口增加到200亿,人为释放的热量也只有全球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的 0.5%左右,只能使地面气温增加1℃。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学者根据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用能分布进行数学模式计算,认为在人类使用能量的水平上,对气候尚不至于有显著的影响。
以上表明,大气污染对某些局部地区气候有显著的影响,但它的全球效应尚未得到确切的结论。
研话先三晶袁响热究内容
污染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一个新分支,它是研究在不同气象条件下,进入大气的污染物在大来自气中输送、扩散稀360百科释、转化和移除的规因零最盾片培轻深律及应用的科学。本学科萌芽星牛组把未于20世纪20年代,1921年杨机裂英国人便进行大气扩散试验,但只是到了50年代后,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高度集中,相继出现了严重的城市或工业区污染事件,促使人们对大气污染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到60年代便逐渐形成这门独立的新学科。
互迅乎转编包最几罪空气污染气象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
① 污查染源和污染物的种类和特性。

②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风输送、湍流扩散过程与规律。
③ 污染物浓度观测与计算技术方法。
④ 空气污染防治方法。
⑤ 空气污染的危害及对间问预翻轻令品岩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等。
污染气象学对环法二倍境保护、城市规划和能源、化工、冶金、卫生、国防等部门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研究
方法有:野外测量、实验室(如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副求格宗常进金务旧边力研究等。
1. 空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向大气中排进了一些有害物质(称污染物),当排入量够多(污染物浓度达一定限度),则使原来洁净空气的品质下降,若这种情况维持时间够长,便会对人类、动物、植物和大气中的物品产生危害和不良影响,这种大气状态称为空气污染。组成空气污吗迅解毫促当花金染有三个要素:污染源、污染物浓度、对人和生物有危害。
大气有一定的自净能力,现代大工业发展以前,因自然过程等排进大气的污染物,与由大气自净过程而从大气移除的量基本平衡。但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现代大工业迅速发展,人类排进大气的污染物量大大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致使目前全球大气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这引低核块住沉色某想证村起了各国的关注,我国已把保护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等)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
2 .污染源与污染物向大气排入有害物质的源地称半吧物优两活贵活度清妈污染源,进入大气的有害物质称污染物。
污染源分人工源和自然源,自然源包括火山喷发、森林着火、风吹扬密呢故直尘等,它们每年向大气排入约5.5 亿吨污染物,人工源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城乡交通和居民生活污染源等,它们每年向大气排入超过6.5 亿吨的污染物,以工业污染排放量为主。中国1990年工业源共排放大气污染物约0.4 亿吨,按人口平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排发水平。
大气污染物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共限态汽游兵连显有100 多种。从污染源排进大气后,直接污染空气的称一次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氮、颗粒物(飘尘、降尘、油烟等)、氨气、及含氧、氮、氯、进判风将着其够督硫有机化合物以及放射性物质等。二次污染物是由于阳光照射污染物、污染物间相互发生化学反应、污染物与大气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有害物质,光化烟雾赶内等染肉大半述商油就是一种二次污染物。
3.大气环境力质量(品质)
大气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优劣程度,称大气环境质量或大气品质。空神但交蒸传岁气洁净则其大气环境质量便高。
大气环境质量高低或好坏,常用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大小来具体衡量,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某种污染物的多少,称为该种污染物的浓度。根据不危害人体和生态系统与物品的考虑,人为规定污染物浓度的允许值,称为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空气的相应污染物浓度低于规定值,称大气质量合标准,高于规定值则称大气质量超标准(简称超标),超标越多,则大气环境质量越坏。世界各国都先后制定了各自的标准,中国于1982年首次颁布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按地区类别执行三种等级的标准。风景名胜和自然保护区等,执行一级标准;居民区、商业与文化区等,执行二级标准;工业区、交通枢纽等,执行三级标准。
大气污染物浓度常用大气采样仪,采集空气样品并进行分析而确定。
4 .大气污染的危害与影响大气污染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造成的危害与影响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② 对生物的危害。
③ 对物品的危害。
④ 造成酸性降雨,对农业、林业、淡水养殖业等产生不利影响。
⑤ 破坏高空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对人类和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危害。
⑥ 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导致天气气候异常。
如何防治大气污染,减轻大气污染的危害与影响,构成了当今重大而紧迫的研究课题。
5.大气污染的防治防治大气污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个人、集体、国家、乃至全球各国的共同努
力,可考虑如下措施:① 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② 控制排放和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
③ 厂址选择、烟囱设计、城区与工业区规划等要合理,不要排放大户过渡集中,不要造成重复迭加污染,形成局地严重污染事件发生。
④ 绿化造林,使有更多植物吸收污染物,减轻大气污染程度。
发展历史
产业革命以来,工业飞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消耗了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排出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大气污染物的数量日益增多。早在1861年就有学者指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温室效应会增强,可能影响气候。

1921年,英国为了弄清军事上施放毒气的气象条件,开始进行大气扩散实验。40年代,原子能工业兴起,一些国家开始进行放射性物质污染预测和控制的研究,促进了大气扩散实验和理论研究的发展。
50~60年代,一些工业集中的地区和城市相继发生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其原因一是 排入大气中的污染物数量大、浓度高;二是气象条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迁移。为了控制和消除大气污染,一些国家开展了城市或区域性的大气污染物输送、扩散、迁移和转化规律的实验和研究,并在一些污染严重的地区开展了大气污染预报的研究。
70年代,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频繁的气候灾害,如非洲出现严重干旱等,人们把这些现象归因于大气污染。这样就推动了许多气象学者不仅进行气象因素对污染物扩散影响的研究,而且开展了大气污染对天气、气候影响的研究。
同时,高空飞行器对平流层的污染以及污染物在 平流层和对流层之间的迁移转化,促使人们研究全球性的大气污染与气象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气象学分蘖出一个新的学科--污染气象学。
展望
污染气象学是气象学和技术科学的结合体,又是气象学和化学、空气动力学等学科的结合体。它的发展将促进气象科学和相应科学的发展。大气污染证明了人类本身也参加了气象过程,并且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污染气象学的出现也是气象科学向综合性学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其它分支学科
环境科学概述、环境地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土壤学、环境海洋学、污染气象学、环境地球化学
环境化学、环境分析化学、环境污染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医学、环境毒理学、环境流行病学
环境物理学、环境光学、环境声学、环境热学、环境电磁学、环境空气动力学、环境经济学、环境工程学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