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资料百科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普洱市下辖县之一。原名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2007年4月8日,更名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县政府驻宁洱镇。截止到2014年,宁洱县总面积3670平方公里,辖6个镇,3酸站个乡,85个村,4个城镇社区。2010年宁洱县人口为18.57万人,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2.56%。2013年,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实现生产总值(GDP)35.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5.1:39.2敌翻冲员交科:35.7。

  • 中文名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 面积 3670平方公里
  • 人口 18.57万人(2010年)
  • 行政区类别 自治县
  • 气候条件 温带气候

建制沿革

  宁洱曾是一片水湾,是哈尼先民--濮人聚居的地方别今需愿界械真讨拿们,称为"水边的寨子",哈尼语发音为"普洱"。

  商、周时,属产里地。秦朝属西南夷地。

  西汉为哀牢地;东汉、三国蜀汉属益州永昌郡;两晋南北朝属宁州永昌郡。隋属濮部。

  唐南诏国为步日赕(今宁洱县城),属银生汉溶脚去果方双研节度。

  宋大理国为威楚府步来自日部。

  元置普日思摩甸长官司,属元江路。

  明洪武十六年(1383),普日思么甸长官司省入车里军民府,改称普耳,万历年间改称普洱。

  清初属元江府,康熙三年(1663)设元江府分防通判驻普洱,雍正七年(1729)7月,设普洱府;雍正八年(1730)7月,普洱府属迤东道(治曲靖府)。雍正十三年(173360百科5)10月,以攸乐通判改置宁洱县,辖圆通、信成、善长、嘉会、义正五席更它系支单妒款单单沉里和、普藤、勐旺、整董、勐乌、乌刻巴究代肉得五勐地及竜得、等角,为普洱府驻地。乾隆三十一年(1766)10月,普洱府属迤南道(治普洱府)。

  民国二年(1913)主川福4月,裁府留县,宁洱县更名红者足宪溶古父害为普洱县,迤南道更名为滇南道,普洱县为滇南道驻地;民国三年(1914)6月,滇南西期青药练老角城总道改为普洱道,道署由宁洱县迁驻思茅县;因与道同名,普洱县复名为宁洱县。民国十五数皮棉有每继继般余书年(1926),普洱道署迁回宁洱县。民国十八年(1929)11月,废普洱道,设立云南省第二殖边督办公署,公署驻宁洱县;民国二十一年(1932)4月,宁洱县属第12政务视察错服取区;民国二十三年述帝似伟迫(1934)4月,宁洱县属第15政务视察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8月,宁推沉却洱县属第6政务视察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9月,宁洱县属第8政务视察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第二殖办督办公署裁撤;民国三十年(1941)6月15日,宁洱县属云南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专署驻地;溶叶验缺以制课微民国三十一年(1942)7月,宁洱县属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专署驻地;民国三十五年(1946)10月,宁洱县属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践世误演语实群道半似1949年3月11日,宁洱解放措注补序岁社划准微;5月10日,宁洱县临时人民政府成立。8月1日,改称宁洱县人民政府,为宁洱专区驻地。9月,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成立10个区、104个村、6个街人民政府。1950年11月,宁洱县立止修早织陆超而声入讲人民政府驻地由宁洱迁往磨黑。1951年4月2日,政务院批准将宁洱专区更名为普洱专区,将宁洱县更名为普洱县,县人民政府驻宁洱镇,普洱专区驻普洱县。1953年3月28日,政务院批准:普洱专区更名为思茅专区,驻地由普洱县迁至思茅县(1955年5月迁驻思茅)

  1955年6月,普洱县人民政府驻地从磨黑迁回宁洱。1958振径伟你年3月,普洱县通关区(占模示面积361平方千米)划归墨江县。1960年9月13日,国务院撤销思茅县,将原思茅县的行政区域并归普洱县(1958年11月撤并)。1970年,思茅专区改为思茅地区,普洱县属思茅款百地区。1981年5月9日国务院批复设立思茅县。

  1985年6月11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普洱县,设立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以原普洱县的行政区域为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12月15日正式成立。

  2003年10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思茅地区,设立地级思茅市,普洱县属地级思茅市。

  2005年,普洱县撤销凤阳乡并入宁洱镇;撤销把边乡并入磨黑镇。

  2007年1月21日,国务院批准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更名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4月8日,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正式更名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宁洱地处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中部,为滇南要冲,与思茅、墨江、江城、景谷、镇沅五个区(县)山水相连。县政府驻宁洱镇,北距离省会昆明市370公里,南距离市政府驻地思茅区33 公里。全县总面积367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宁洱县全境皆山,地貌纵横交错,地质构造属喀斯特地貌。宁洱县地处横断山脉南段。东西遥对的把边江和小黑江沿县界呈帚状向南扩展,无量山脉纵穿南北,形成分水岭。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海拔差距大,平均每公里海拔高度下降22米。最高点为梅子乡与景谷县交界的干坝子大山,海拔为2851.1米;最低点为黎明乡窑房把边江与勐野江的合江口,海拔551.7米。

气候

  宁洱县属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兼有热带、中亚热带、南温带等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8.2℃,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2℃,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2℃,无霜期334天,年均降雨量1414.9毫米,5月至10月为雨季。年平均日照时数1921.2小时。

自然资

森林资源

  截止到2014年,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现有林地面积425.5万亩,森林覆盖率74.04%,活立木蓄积量2076万立方米。

动物资源

  截止到2014年,宁洱县野生动物种类有猕猴、长臂猿、金丝猴、黑熊、鹿、野猪、豹、岩羊、穿山甲、蟒蛇、灵猫、绿孔雀、锦粒植则总剧影通司鸡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

水能资源

 卫济正 截止到2014年,宁洱县境内河流纵横交来自错,长5千米以上的有121条。水能蕴藏量53.68万千瓦,可供开发利用的16.1万千瓦

矿产资源

  截止到玉数副钢油果刘兵孙执理2014年,宁洱县有铜、铁、政华机督束铅、锌、岩盐、煤等矿藏资源。

土地资源

  截止到2014年,宁洱县辖区总面积3670平方公里,热区土地面积240万亩,占44%,宜林、宜农、宜牧荒山灌丛175万亩,耕地面积37万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2.5亩。宁洱哈尼族彝族自角弱先等数治县林业用地面积284103.4公顷,占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土地总面积77.42%,人均林业用地面积22.9亩。

行政区划

  截止到2014年,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辖6个镇,3个乡,85个村民委员会,4个城镇社区:宁洱镇、磨黑镇、同心镇、德化镇、勐先镇、梅子镇、普义乡、黎明乡、德安乡。

口民族

人口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总占极讲高副及人口(常住人口)为18毫节吸老丰小5719人。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9个乡(镇)共有家庭户51160户,家庭户人口为179822人,平均每个家庭根械请院城胡片户的人口为3.51人。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9个乡(镇)的人口中,男性为96929人,占总人口的52.19%;女性为88790人,占总人口的47.81%。总人口汉己带谈识性别比109.17(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9个乡(镇)的人口中,0-360百科14岁人口为29振最观免娘革陆785人,占16.03%;15-64岁人口为139531人,占75.13%;65岁及以上人口为16403人,占8.8%。

  入督石社又考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9个乡(镇)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8399人;具有高中(含中专)吧波征谈持东与代降文化程度的16934值并电司回说富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6347父文重做命宗北存1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团剧它仅除之每胞79357人(以上各种受教育文化程度的权兴尔企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几装离某庆和在校生)。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9个乡(镇)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4182人。

  2010年宁洱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的常住人口地区分布如下:

  地区

  户籍人口(万人)

  常住人口数 (万人)

  宁洱县

  19.32

  18他区临磁存斤无.57

  宁洱镇

  6.97

  7.65

  磨黑镇

  2.32

  2.10

  德安乡

  1.14

  0.98

  德化乡

  1.36

  1.05

  同心乡

  1.6

  1.61

  勐先乡

  2.29

  1.97

  普义乡

  1.21

  1.19

  黎明乡

  1.2

  1.01

  梅子乡

  1.23

  1.01

民族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9个乡(镇)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88101人,占总人口的47.44%;各少数民族人口为97618人,占总人口的52.56%。其中,哈尼族人口为45998人,占总人口的 24.77%;彝族人口为35726人,占总人口的19.24%;拉祜族人口为1911人,占总人口的1.03%;佤族人口为361人,占总人口的0.02%;傣族人口为6442人,占总人口的3.47%;布朗族人口为223人,占总人口的0.01%。

经济

概况

  2013年,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实现生产总值(GDP)357050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9783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7.3%,拉动GDP增长1.7%,对经济增长的 贡献率为14.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9969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19.4%,拉动GDP增长7.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7298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7.2%,拉动GDP增长2.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5%。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2年的26.6:37.1:36.3调整为25.1:39.2:35.7。按常住人口计算,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人均生产总值(GDP)达到18832元,比2012年增加1971元,同比2012年增长11.7%。

工业区

  2013年,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四大支柱产业"茶叶、林业、建材业、电力"创总产值239447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35.6%。其中:茶产业创总产值77984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34.3%;林产业创总产值73506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17.3%;建材业创总产值33473万元,同比2012年下降10.0%;电力产业创总产值54484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174.8%。

第一产业

  2013年,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4611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7.5%;其中:农业产值72754万元,增长6.8%;林业产值21606万元,增长5.2%;牧业产值47155万元,增长11.1%;渔业产值9720万元,增长2.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376万元,增长4.4%。

  2013年,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29615亩,比2012年增加229亩;同比2012年增长0.05%;实现粮食总产量8.9万吨,同比2012年增长7.4%。

第二产业

  2013年,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实现工业增加值7873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2012年增长19.5%;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7637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21.1%。其中:轻工业增长16.5%,重工业增长64.8%。

  2013年,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25102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31.4%,其中第一产业投资80446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31.9倍;第二产业投资83581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6.0%;第三产业投资161075万元,同比2012年下降3.1%。施工项目119个,同比2012年增长75%;本年新开工项目110个,同比2012年增长71.9%。

  2013年,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0691万元,比2012年增长21.6%。

第三产业

  2013年,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863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13.7%。从销售地域看,乡村消费增长快于城镇,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361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14.2%;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1503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13.6%。从经济成份看,非公有经济增长快于公有经济增长。非公有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5650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14.9%;公有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214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6.3%。

  2013年,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全年共接待游客90.499万人次,同比2012年增长36.7%,实现旅游收入6.21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87.6%。

  截止到2013年,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1935万元,比2012年增加52971万元,增长17.1%;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为252099元,比2012年增加31954万元,增长14.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44143万元,比2012年增加29977万元,增长14.2%。按常住人口计算,2013年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3296元,比2012年11648元增加1648元。

社会事业

科技

  2013年,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279期79145人次;全年共组织实施省、市科技项目9项,投入资金85万元;组织专利申请52件。

教育

  2013年,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有各级各类学校63所,其中:普通中学11所,在校学生7837人;其中高中生2403人,初中生5434人,专任教师684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649人,专任教师49人;普通小学44所,在校学生10830人,专任教师1255人;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391 8人,专任教师180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73%;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2.4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4.14%。2013年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共774人参加普通高考,一本上线27人,二本上线99人,三本上线163人,一专上线79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高考综合上线率达99.32%,本科上线率达38.15%。初中学业水平测试质量稳步上升。700分及以上365人,727分及以上274人,800分及以上53人,普洱中学两考生以总分841名列普洱市第一名;小学教学质量稳居普洱市第三名。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文化

  2013年,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有文化馆、图书馆各1个,藏书4.86万册,乡(镇)文化站9个,全年开展艺术门类培训、广场舞培训、礼仪歌曲等免费培训60余场次,参与1. 3万人次。2013年共为农民群众放映免费科教电影1019场,观众人数达20.9万人次。竞技体育在地区级比赛中取得1金2银4铜。全年报送的新闻中央电视台采用2条;省电视台采用10条,市电视台采用187条。宁洱新闻播出155期,1012条。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有广播电视转播台1座,广播综合覆盖率97.8%,电视综合覆盖率98.8%,有线电视用户16767户,数字电视用户2156户。

崖羊山电站

卫生

  2013年,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共有卫生机构18个,卫生机构病 床位720张,比2012年增加13张;其中县医院病床位547张,卫生院病床位173张。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846人,比上年增加110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314人;护理人员320人。每万人拥有医生人数17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健康运行,全年共有14.64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65%,参合标准由上年的人均290元提高到340元。传染病发病率为161.94/10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6.46%。

交通

  宁洱地处普洱市中部,境内交通运输唯有依托公路。因有国道213线纵贯宁洱全境,国道323线又于县城北郊与213线相衔接。

  至2008年11月止,宁洱县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1182.64公里(不含村道1607公里,其中:进入国家数据库334.93公里),其中:国道、省道、省管县道243.97公里,县道200.62公里,乡道588.41公里,专用公路79.64公里。公路网密度每百平方公里30公里,每万人拥有公路58.5公里。

旅游

概况

  宁洱各景色之间距离不超过20公里,向西有天壁山、龙潭、龙洞、太乙洞、温泉旅游线;向北有东洱河水库、松山自然保护区、观音山、小黑江旅游线,且民族团结纪念园已建成开园。

主要景点

  普洱山

  普洱山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因位于古普洱府西城门外,俗称"西门岩子",海拔1838.3米,与县城相对高差518.8米。宁洱人常说:先有普洱山,后有普洱茶。据《元江府志》记载,普洱山历史上是出产普洱贡茶的名山,所产茶性温味重,异于他产,名普洱茶,道府官员用以入贡,称为"众茶之冠"。

普洱山

  茶马古道

  自唐宋时期"茶马互市"始已形成,是以古普洱府(今宁洱县城)为中心向国内外辐射出的马帮驿道,马帮驿道又是以贩运普洱茶为主的民间商贸通道,在古代是中国西南地区面向国内外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所以又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在宁洱境内现存的茶马古道遗址有三段,分别是茶庵塘茶马古道、那柯里茶马古道和孔雀屏茶马古道。

  那柯里茶马驿站

  同心乡那柯里村是古普洱府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与昆曼国际大通道隔河相望,整个驿站占地大约70亩,四面环山,两条小河相汇于此。那柯里在清朝光绪年间属于关消汛塘之一,称做"那柯里塘",官府派出6名兵丁在这里驻守。那柯里仍然具保存有较为完好的茶马古道、百年荣发马店、碾子房、风雨桥还有当年马帮用的马灯、马饮水石槽等历史遗迹、遗物。

  困鹿山皇家古茶园

  困鹿山位于无量山南段余脉,为澜沧江水系和红河水系的分水岭。困鹿山历史上为皇家专用贡茶园,贡茶的采摘和制作均由官府派兵监制。在最高海拔2271米、总面积10122亩的困鹿山原始森林地域内,散落着千年以上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和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古茶树,树龄久远,种类齐全,可谓茶叶自然博物馆,是目前我县发现的最大的古茶园,也是云南省距离昆明最近、交通最便利、古茶树最密集、种类最丰富、周围植被最好的古茶园。

  锦袍山公园

  宁洱城东的锦袍山,因地处古普洱府东城门外,俗称"东门山"。锦袍山巅矗立宝塔,塔寓"天济文昌",辅助文化昌盛,自古普洱府读书之人大考之前都要登山对宝塔顶礼膜拜,保佑上走为官仕途,"脱下布衣穿锦袍",所以叫"锦袍山"。锦袍山多兰萼,阴历三月,各色兰花盛开,古称"东岑兰萼",也是"普阳八景"之一。山顶的宝塔当地人俗称"东塔",古称"凌云塔"、"文笔塔",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塔高35.1米,共17层,为古普洱府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民族团结园

  民族团结园占地面积4437平方米,建有牌坊大门、古式六角碑亭、仿古彩绘主大楼、佛雕等建筑,是一座集观赏、参观、教育于一体的园地。2003年,被省委、省人民政府列为云南省第二批社会主义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8月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称号。

  磨黑古镇

  磨黑古镇是著名电影演员杨丽坤和全国英模张培英的故乡。磨黑为傣语,以"磨"为井,"黑"为盐,因产盐而闻名。磨黑镇历史悠久,茶马古道从镇内经过,是解放前边疆前往省城昆明乃至全国的十四个重要驿站之一。磨黑古镇是革命老区,是解放思普地区的革命根据地。1997年4月,磨黑中学被省委、省人民政府列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1月,被省人民政府列为国防教育基地。

  西岭温泉

  西岭温泉古为"普阳八景"之一,位于县城7公里处的阳广河头,温泉水质清澈见底,潭底数十眼突泉喷涌而出,水含硫磺,可治皮肤病,浴后周身舒爽。

  小黑江森林公园

  小黑江是宁洱与景谷的天然分界线,向西南流入澜沧江。小黑江森林公园距普洱县城西约20公里,森林覆盖面积10余万公顷,是国家1A级景点,也是云南省自然生态保护得较好的林区之一。公园内修了普贤寺、茶圣祠、观林亭等景点。

  观音山

  观音山位于县城东北约6公里处,古时这里曾建有三层殿堂,供奉观音菩萨、如来佛像,是时游人如云,香火旺盛。惜殿堂在"文革"期间毁于一旦,1987年4月,成立修复普洱观音胜景理事会,在大殿原址重建庙宇。

  茶源广场

  茶源广场建于2005年,是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成立20周年的献礼工程。茶源广场以普洱茶文化为轴线,体现出"文化宁洱、风情茶乡、普洱茶都"的精神风貌。整个广场投资1600万元,占地82亩,是普洱市内最大的城市广场。

历史文化

民族文化

  跳笙

  "跳笙",也叫"跳歌"或"笙歌"。意为边吹笙边跳和边跳边唱或边奏边唱,哈尼族称"打跳"。宁洱的跳笙是流传于以彝族和汉族为主的遍及多民族的一种民间歌舞乐艺术形式,遍布全县各乡镇。

  跳笙有多种套路,各地有各地的跳法。从舞蹈上分,主要套路有:三跺脚、三脚笙、五跺脚、两脚半、倒回龙、二折歌、斑鸠吃水、顺江边、白鱼翻身、苍蝇搓脚、合脚笙、绵羊四打、挖地笙等;从曲调和伴奏乐器上分类,可分为芦笙调、唢呐调和弦子调;从调式上来分,可分为徵调式和羽调式。

  伴奏乐器主要是小三弦、葫芦笙和唢呐。

地方特产

普洱民族银饰磨黑香肠普洱咖啡 宁洱山药
磨黑槟榔芋宁洱饵块 宁洱蛋糕普洱茶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