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尺座

资料百科

矩尺座位于南三角座以北来自,天坛座和豺狼座之间。在人马座、天蝎座、豺狼座和半人马座一带是银河系核读烈独蒸护许洲宁心所在的方向,这里有一条由在银河系平面中的星际尘埃挡住银河系核心部分的星光而形成的暗带。这条暗带正好斜穿过矩尺座,所以只要看到银河中的这一暗带,也就找到了矩尺座。

  • 赤经 16.05 h
  • 赤纬 −52.01
  • 天体名称 矩尺座
  • 拉丁学名 Norma
  • 拉丁缩写 Nor

星座简介

基本信息

  拉丁名:Norma

矩尺座星象来自

  所有格:Normae

  缩写:Nor

  赤经:16.0500 H

  赤纬:-52.0100°

  面积:165平方度

  最佳观测月份:6

星座特点

  1750年由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划定,实际上是由相邻的天坛座和豺狼座里分出来的一个星360百科座。原先叫"木工调夫案降负师挥至模在矩尺和水尺",也叫"勘测员的水平仪",后来才简化为"矩专织取假兰校县杨验切尺座"在人马座、天蝎座、豺狼座和半人马座一带是银河系核心所在的方面,这里有一条由座在银河系平面中的星际尘埃云挡住银河系核心部分的星光而形成的暗带,也就找到矩尺座了。

研究历史

  此星座是由拉卡伊在1751至1752年间在好望角观测时所发现业永的,后来在1763年编入《Coelum australe stellifer换绍希灯劳转祖几环um》(南天星表)。拉卡伊原把这星胡宜庆取吸式控远夜座称作"Norma et Regula" (角尺与直尺),象征木工的用具。这天区曾被叫作南三角(与现据烈地等个歌兵通安细在的南三角座无关)和欧几里得的正方形(Quadrans Euclidis)。因为此天区在遥远的南方,在十七世纪才被创立,在未有远航技术之前并无文明看见它,因此并无任何有关的神话记载。

矩尺座

星座主要星体

拜耳命名法其他名称中国星官视星等备注
矩尺座α天蝎座N----4.24 等不在矩尺座天区
矩尺座β天蝎座H----4.18 等不在矩尺座天区
矩尺座γ1--------4答极找.97 等----
矩尺座γ2 HIP 80000近波斯一4.02 等矩尺座最亮
矩尺座δ--------4.亲上愿七虽文73 等----
矩尺座ε----却步绍超素雷治需态打赵----4.46 等矩尺座第二亮星;双星系统
矩尺座ζ-----来自---5.78 等----
矩尺座η--------4.65 等----
矩尺座θ--------5.13 等----
360百科矩尺座ι1--------4.63 等多星系统
矩尺座ι2--------5.57 等----
矩尺座κ察房粒城不服伯专沉扬--------4.95 鸡毫----
矩尺座λ---议过格行顶则-----5.44 等----
矩尺座μ --------4.86 等天鹅座α型奏利投变星
----HD 33007妒情知5 ----9.36 等有一颗行序证血责知逐课

  在拜耳命名法中,矩尺座并无α和β星(矩尺座天区范围经历多次更动后,本来拉卡伊所指名的矩尺座α与β星被纳入天蝎座天区内,分别成为如今的天蝎座N和天蝎座H)。

  矩尺座γ1和矩尺座γ2是一对光学双星。而γ2本身也是一对很近的光学双星属某(HJ 4841)。

  矩尺告装绍目座ε:是一个双星系统(HJ 4853)。成员星的亮度为4.54等和6.68等;距离为22角秒,方位角[1]是335°。而伴星本身是组烧一对分光双星(星等分别为多名无船6.68和7.12)。

  矩尺座ι1: 一个聚星系统。A星和B星的亮度分别为5.6及5.8等,互相绕着公共质烈操心快速旋转,公转周期为26.9年;在2000年,A和B星的距离为0.5角秒,方位角为285°。C星的亮度为8.75等,距离11角秒,方位角242°;C星仅是视觉上接近,与AB星并无物理关系,距离地球55光年,而A定加判从烧皇析算和B星距地球超过140光年。

  矩尺座μ被怀疑是天津四型变星,亮度变煤场失斯化由4.87至4.98等,光谱型是O9.7 Iab。

  矩尺座R是一颗刍蒿增二型变星,亮度变化由6.5至13.9等,变星周期达507.5天。

  矩尺座S是一颗著名的造父变星,亮度变化由6.12至6.77等,周期是9.75411天,位于疏散星团NGC 6087之中。

深空天体

  由于银河穿越矩尺座,所以星座有不少深空天体,较为显著的是NGC 6087。

  NGC 6067是一个疏散星团,它在矩尺座κ北边少于一度的范围内。星团的亮度为5.6等,此星团包含亮于10等的星大约100颗。

  NGC 6087是矩尺座内最亮的疏散星团,在这星座的东南角,在 南门二及天坛座ζ之间的天区。距离地球达3500光年,含有40颗11等至7等的星,总亮度为5.4等。矩尺座S是此星团的最亮星,为一颗造父变星。

  Sp 1(或 PK 329+02.1) 是一个行星状星云,也称为细指环星云(Fine-Ring Nebula). 它位于距矩尺座γ1西北偏西5度处。估算距离由1000至4700光年不等,误差很大。亮度为13.6等,平均表面亮度为13.9等。核心星是一颗14.03等的白矮星。

星系星团

  矩尺座星团(ACO3627)是一部分朦胧的星系星团,它有时也被称为大引力子,它位于银河系盘面约偏离7度的位置。大引力子指的是星系间的一重力异常处,其地点大约在本超星系团的中心,几亿光年外的星系亦受到它的影响。

  所有这些星系都发生红移,依据'哈勃效应',即它们都在互相远离彼此及地球,但依据它们的红移量的不同可以发现存在一个相当于数万个星系质量的引力中心。这个现象首先在1986年发现,大引力子存在于距离地球1.5亿至2.5亿光年(2.5亿是最新估计)处,在长蛇座与半人马座方向.在那个方向的附近可以观测到大量老星系,那儿许多星系互相与邻近星系碰撞,辐射出大量无线电波。大引力子属于矩尺座星团(ACO3627),这是一个巨大的星系星团。但对这个现象以及其他相关现象的研究一直由于位置而受阻,因为从地球看去其正好为银河系的盘面所遮挡。

大引力子

  定义

  大引力子指的是星系间的一重力异常处,其地点大约在本超星系团的中心,几亿光年外的星系亦受到它的影响。所有这些星系都发生红移,依据'哈勃效应',即它们都在互相远离彼此及地球,但依据它们的红移量的不同可以发现存在一个相当于数万个星系质量的引力中心。

  这个现象首先于1986年发现,大引力子存在于距离地球1.5亿至2.5亿光年(2.5亿是最新估计)处,位于长蛇座与半人马座方向。在那个方向的附近可以观测到大量老星系,那儿许多星系互相与邻近星系碰撞,辐射出大量无线电波。

  研究现状

  大引力子属于矩尺座星团(ACO3627),这是一个巨大的星系星团。但对这个现象以及其他相关现象的研究一直由于其位置而受阻,因为从地球看去其正好为银河系的盘面所遮挡。

巨引源

  定义

  巨引源指的是位于本超星系团中心附近的某一引力异常处,大约几亿光年外的星系亦受到它的影响。所有这些星系都发生红移,依据哈柏定律,即它们都在互相远离彼此及地球,但依据它们的红移量的不同可以发现存在一个相当于数万个星系质量的引力中心。

  研究现状

  这个现象首先于1986年发现,巨引源存在于距离地球1.5亿至2.5亿光年处,位于长蛇座与半人马座方向.在那个方向的附近可以观测到大量老星系,那儿许多星系互相与邻近星系碰撞,和/或辐射出大量无线电波。巨引源属于矩尺座星团(ACO3627),这是一个巨大的星系星团。但对这个现象以及其他相关现象的研究一直由于其位置而受阻,因为从地球看去其正好为银河系的盘面所遮挡。

恒星脉动

  在恒星脉动的过程中,它会不断的向其周围喷射物质,直至最后外层物质全部脱落,只剩下一个裸露的碳-氧核。那些被抛出的物质--灰烬,会形成一个行星状星云,而萎缩的残骸则会变成白矮星。白矮星是中等质量恒星演化的终点。其半径跟质量成反比,质量越大,半径就越小。由于没有热核反应来提供能量,白矮星在发出辐射的同时,必然也在迅速的冷却。但是要等他完全的冷却下来成为一颗黑矮星却要经历数十亿年的时间。

  对于那些离开主序的时候大于8个太阳质量的恒星来说,它们的热核反应可以一路顺畅的进行下去。其核心最后形成一个铁核。在耗尽能源的最后时刻,引力坍缩便会立即开始。然而此时已不可能出现新的聚变反应来抗拒坍缩以恢复恒星内外压力的平衡。在巨大的压力下,质子和电子被挤压到一起形成中子,同时释放出数以万亿的中微子。坍缩的结果就是恒星的所有质量都集中在一个30千米直径的球体之中!其密度可想而知。恒星的外层物质随着坍缩同样以很高的速度朝向核心运动,它们同固态的中子核发生猛烈的碰撞,这种碰撞使物质达到极高的温度。高温高雅的环境使得恒星外层大气中的氢和较轻的气体产生聚合反应。这样便发生了猛烈的聚合爆发,爆发所持续的时间只有短短的1秒钟,这颗超新星在转瞬间其亮度剧变到1000亿颗恒星那样明亮。

流星雨

  3月天,春的气息更加浓郁,星空也随春暖灿亮起来。2008年3月最受瞩目的天象,要属出现于3月15日的半影月食和3月29日的日全食,台湾地区可见月没带4食,日全食则完全不得见。3月21日春分前后则可欣赏黄道光。

  2008年全球将发生2次日食和2次月食。3月15日的半影月食,为难得的半影月全食,依比利时天文专家JeanMeeus预测,21世纪仅发生5次的半影月全食,对月食天象感兴趣民众可把握观测。此次月食,最大食分为1.0565,半影食始为清晨5时21分,食甚发生于7时47分,食终10时13分,全程4小时51分54秒,月球完全在地球本影时间长达1小时。

  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表示,15日当天,台北市月没时间为清晨6时36分,因此,台湾地区无法全程观测半影月食全部过程,仅能见到月没带食。由于半影月食发生,不同于月食,以肉眼观测很难察觉月球亮度减低程度,通常需透过摄影方式进行观测。

  2008年首次的日全食发生于3月29日上午,最大食分为1.0515,本影中央区域宽达184公里,全食带从南美洲的巴西,经过大西洋、非洲北部、中亚地区,直到蒙古结束,可见日食最长时间为4分7秒,全食过程月球本影涵盖0.41%的地球表面积。非洲北部、欧洲和亚洲中部可见到日偏食。台湾地区完全不得见。3月21日2时26分为春分时刻,此时太阳位于黄经赤道升交点,也是北半球春季的开始。每年春分前后,即2月中到4月中旬间为欣赏黄道光最佳时机。所谓的黄道光,乃是积聚在黄道面附近的微小粒子反射太阳光造成的景象,最亮区域与银河一般明亮,但因接近地平线不易观测。台湾在春分前后,只要天气晴朗,日落后2到3小时,可在西方天空见到三角形状亮区,即是黄道光。

  3月的流星天象并并特出,2月中观测到3月上旬的狮子座流星雨,正逢残月观赏条件佳,流星较暗;矩尺座流星雨3月初看到22日,极大期落在13日,因接近满月,观测较困难;室女座流星雨一整个月都是观测期,极大期在24日,流星特色较暗且慢。

  行星观测则以金星最耀眼,3月25日金星达到达西大距位置。大距,指的是金与太阳间大视距离,在太阳西侧成西大距。金星亮度-4.3等,视直径约24.4角秒,日出前可在东南方仰角30度天空见到。如透过望远镜观测,可见金星呈半圆形弦月状。

  除了明亮的金星,亮度0.7等的火星正在金牛座,日落时出现南方天空,子夜时分沈入地平线;水星正由宝瓶到双鱼座,月初为昏星,日落时在西方低空可见,第二周到下旬均不得见,月末转为晨星,日出时在东偏南低空可见,亮度0.3到0.9等间;木星亮度逐渐增至-2.4等,晚间10时在东偏南方升起。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