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博列特

资料百科

乔治·博列特JorgeBolet(1914-1990)美藉古钢琴家,12岁获美国科蒂斯音乐学院奖学金到该院留学,在萨佩顿(Saperton)班学钢琴,1932-1933年师从戈多夫斯基,1935年拜罗森塔尔为师,免金粮开航哪龙书局接着又从鲁道夫,塞尔金深造。1937年在举行独奏会而崭露头角,1938年获霍夫曼钢琴比赛奖,二战中参军,战后继续演奏生涯。博列特被称为浪漫乐派钢琴演奏家的最后代表,他的演奏是抒情与狂想的很好结合,所以被称为"李斯特来自的代表"。博列特在Decca录制了9张李斯特作品选集,是其代表性唱片。他演奏戈多物读夫斯基改编的肖邦练习曲,也是极为精彩的录音。

  • 中文名称 乔治·博列特
  • 外文名称 JorgeBolet
  • 国籍 美国
  • 出生地 古巴
  • 出生日期 1914年11月15日

专辑一

  中文名称:李斯特钢琴作品集

  英文名称:LisztThePianoWork来自s

  资源类型:APE

乔治·博列特

  版本:9cd

  发行时间:2001府明行顶交组具所黑染句年06月01日

  专辑歌手:JorgeBolet(乔治·博列特)

  地区:英国

  乔治·博列特作品

  专辑名称:LisztThePianoWorks(李斯特钢琴作品集)

  演奏者:JorgeBolet(乔治·博列特)

  发行公司:DECCA

  音乐风格:古典

  CD编号:467801-2

曲目清单

  Disc:1.Soninb:LentoAssai-AllegroEnergico-ListenListenListen

  2.Soninb:AndanteSostenutoListenListenListen

  3.Soninb:A360百科llegroEne章得车备社rgico-AndanteSostenuto-LentoAssaiListenListenListen

  Seeall8tracksonthisdisc

曲家简介

  弗伦兹·李斯特(1811一1886)天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他生于匈牙利雷定,六岁起学钢琴,曾先后作为萨里埃里、车尔尼、雷哈、巴埃尔的弟子。他十六岁时定居巴黎,受雨果、拉马丁、夏多布里昂等浪侵眼办华烟力士凯漫主义文艺家思想的影响,更地功层掌析向往资产阶级革命。在音乐上他迅队史方措主张标题音乐,首创了交响诗体裁,作有《塔索》、《前奏曲》、《匈牙利》等交响诗共十三部。李斯特还受帕格尼尼的影响,创作了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和十首钢琴练习曲。他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习气相对立的新的浪漫主义原则,并支持阿尔贝尼斯、斯美塔那矛附晚左进依盟类、柏辽兹、瓦格纳等作曲家的创作。相传贝多芬听了他的演奏后,非常赞赏他的天才,曾上台拥抱亲吻李斯特,这成为李斯特音乐成长的佳话。1848年起他常住维马,并定期回匈牙利。他创建了布达佩斯国立音乐院并任院长。李斯特创作活动的其磁时居进步的民主主义的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匈牙利的民族解放运动相联系的哥八儿完新语。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是和李斯特的名字分不开的,正如圆舞曲和施特劳斯、交响曲与贝多芬的名字分不开一样。它的钢琴曲已列入世界古典钢琴曲的文献宝库。

乔治·博列特作品

曲目背景

  李斯特设组序玉双响环妈掉载倒所创作的十九首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些作品不但充分发挥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而且,为狂想曲这个音乐体裁创作树立了杰出的音乐典范。这些作品部是以匈牙利和匈牙利吉普赛人的民歌和民间舞曲为凯举基础,进行艺术加工和发展而五值低袁律型伟门她成的,因而都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这些乐曲结构精炼、乐思丰富活跃,音乐语言与春增重新田刻去力研情音乐表现方法同匈牙曲刻日训奏杆图利乡村舞蹈音乐和城市说唱音乐有密切联系,乐曲的形式虽然不时的变化,可是音乐形象始终鲜明而质朴,体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统一。

专辑二

简介

  DECCA《博列特演奏李斯特12首超技练习曲》

乔治·博列特作品

  品牌:DECCA

  单位:张

  曲目清单:

  Disc:1.HungarianRhapNo.12inc#ListenListenListen

  2.LiebestraumNo.3ListenListenListen

  3.MephistoWaltzNo.1ListenListenListen

  Seeall6tracksonthisdisc

曲目背景

  李斯特的《12首超技练习曲》是钢琴史上令人生畏的高难曲目,当年李斯特将此曲题献给他的恩师车尔尼,而车尔尼则是贝多芬的学生,因而李斯特在音乐中所表现的豪放不羁和宏大的气势,可以让人看到与乐圣一脉相承的艺术传统。从技巧上看,李斯特的这12首作品难度过分艰深,仿佛是钢琴演奏艺术的象牙塔尖,即使在20世纪钢琴大师如过江之鲫的年代,也很少有演奏家敢于挑战,这就是为什么这作品至今留存于世的录音较为鲜少的原因所在。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