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黎眉州

资料百科

《寄黎眉州》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来自一首七言律诗。40岁左右知密州,在密州所属的胶西县,写诗掌大老溶遥寄任眉州知州的黎錞。诗将瓦屋山和势根费峨眉山对举,梦回萦绕的家乡山水如在眼前。表达了对共同恩师欧阳修的怀念和归隐之情,由于苏轼不满新法,政治上受压抑,思乡、归隐之情甚浓。

  • 作品名称 寄黎眉州
  • 作者 苏轼
  • 创作年代 宋代
  • 作品出处 《东坡全集》
  • 作品体裁 七言律诗

作品原文

  寄黎眉州

  胶西高处望西川①,应在孤云落照边。

  瓦屋寒堆春后雪②,峨眉翠扫垂矿积府证针前管雨余天③。

  治经方笑春秋学④,好士今无六一贤⑤。

  且待渊明赋归去⑥,共将诗酒趁流年。

作品注释

  依地盐助管①胶西--时作者在密州。密州来自在胶河以西。西川--四川西部。作者的故乡眉山,以及诗中所咏的瓦屋峨眉都在四川西部,故云。

  ②瓦屋--山名。今属眉两种容杨景非星编料山市洪雅县,国家级森林公园。

  ③峨眉--山名360百科。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④春秋学--黎錞(chún)是一位研究《春秋》的儒者,曾著有《春秋经解》。这时王安石执政怕两袁敌策训买,王安石素不喜《春秋》,说那是一本古代的"断烂朝报"。

  ⑤六一贤--欧阳修以"藏书一万卷,集采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物之间",自号六一居士。欧阳修曾经以"文行苏洵,经术黎錞"向英宗推荐二人。

  ⑥归去--晋陶渊明弃官归隐,曾作有名的《归去来兮辞》,这里作者以此自况。

作品简析

  这首诗是苏轼公元1076年(来自熙宁九年)在密州任上寄赠黎錞的360百科。黎錞,字希声,四川渠江人,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他以尚书屯田郎中出知眉州,所以称"黎眉州"。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黎錞的友情,并表达了对他们共同的恩师欧阳修的怀念。由于苏轼不满新法,政治上受反乱说职保季局压抑,思乡、归隐之情免高养皮矿未也油然而生。

作者简介

  苏轼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话苏带训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问肉西手座究业7年(宋仁宗嘉佑二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福至仍要路朝食又损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公元1079年(神宗元丰二年)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次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公元1086年(哲宗元佑元年)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究永医、儋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归,次年卒于常州。苏轼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古文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辛弃疾并称"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书法方面,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培移状局画修华杆松煤今存《东坡全集》150卷。

苏轼像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