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扬州》是唐代李绅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 作品名称 宿扬州
- 创作年代 唐
- 作品体裁 七言律诗
- 作者 李绅
- 作品出处 《全唐诗》
作品
宿扬州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例花双药镇种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注释译文
扬州,即今江然鸡蛋苏省扬州市。
江横渡阔:表现了江面的阔支望婷声胶植哪李大。烟波晚:傍晚的烟波。
来自 嘹唳:雁叫声。塞鸿:从塞北飞来的鸿雁,雁于秋深南飞。楚泽:指扬州一带的湖泊,古代楚地包括湘鄂江浙一带地区。
水郭:江水绕扬州城而过,所以叫"水郭"。斗牛:星宿名,输结等负速即斗宿、牛宿,这360百科里泛指天上星斗。樯:帆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市朝:交易买卖的场所叫市,官府治事的处所叫朝,市朝风俗变指扬州的社会风气已经改变。
迷楼:隋炀帝下扬州时兴建须投南的宫室。遗址在今江苏省扬州前国海转议尽笔市平山堂附近。
作品好置云社青混际低眼九鉴赏
诗歌翻译
横渡那烟雾笼罩的宽阔的江湖水面,路过南京已经是落叶珊珊的深秋了。
叫声凄清的塞北大雁飞过楚地连罗兰湖泽,深深浅浅的红树中间望到了扬州城。
夜晚桥梁上的灯脚则策坏帝接蒸火阑珊接连着银河,城外河水中游船上的桅威季随职抓杆近了斗牛。
今日市场朝廷风俗已不似以往繁华,已不需开口询问当年的迷楼在何处。
金秋时节,长江横卧,渡口宽阔,行船至此闻鸿雁高为名亢地鸣叫,飞过扬州的上空,停下船来,虽是天晚,但也还能看到"浅深红树",而这时已是灯火辉煌,星火满天了,动静之中,扬州夜晚浑成阔大的境界、灿烂繁华跃然纸上。时代变迁,风气在改,过去的迷楼已变得平平常常。
唐时扬州是繁荣商城来自,唐朝的东关街是一条极为繁荣的商业大街,街两旁店鳞次栉比,人流摩肩接踵。中唐扬州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商业都会,完全得益于它居于漕运骨干水系的黄金位置。"夜桥灯火连星360百科汉,水郭帆樯近斗牛。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都是从水陆商道交会的景观,来描摹扬州的商业繁华。当时的漕运水系也深入到了都市传修出名游光除内部的交易场所,并且留下了后人艳羡的繁荣神话。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唐诗人。字武年公垂,润州无锡(今属江苏)人。元和元年(806)进士。尝为润州观察使李锜从事,因不从其谋反被囚。历任校至场冲机书郎、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武宗时拜相,后出为淮南节度使。与元稹、白居易相友善,是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新题乐府》20首,已佚。《全唐诗》录其诗1卷。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