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资料百科

《唐代长安与法边并据西域文明》是2009年重来自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向达360百科。 本书讲述了当唐朝武功全盛之时,居住于西北的大量游牧民族或被迫期犯亲害对顺而归附、或主动请归。

  • 书名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 作者 向达
  • 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年03月
  • 页数 532 页

内容简介

  《唐来自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是中国历史学家向达的代表作带备爱调批质弱席住差古,最初在民国22年(1933年)由哈佛燕京社出版。1956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向达将他从1926年到1954年间发表的23篇论文整理成集接场,取名《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唐政府不断地将这些归顺的异族集中迁入内地,同时又维持这些异族的习俗和和信仰。这种异域文化必然对周边的华夏民族产生影江积响。特别是唐都城长安,大量异域人士的定居,使唐长安呈现一种多文化的景象。关于唐代社会的"胡化"倾向,众多前辈学者已有精辟360百科的论述,特别是向达先生在其材或完功此思露须《唐代长安与西域封诗文明》一书中,对唐代长安、良有新知啊洛阳的"胡化"现象,吗硫达包括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宗教、游乐等诸多方面做了详尽的考察。

  本书收录作者关于中西文化交流史(并不局限于唐代)和目录学的代表性论文23篇,按内容可二回含历以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四篇,主要讨论唐代中外文化关系史和国内西南少数民族的历史;第二部分十篇,属-于敦煌学的范围;第三部分三篇,主要讨论摄山佛教石刻和明清之际传人中国的西洋美术算李注信服统概;第四部分六篇,属于目录学范围。

章节目录

  前言

  作者致抗笑织测年坐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非细照走华轴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唐代刊书考

  唐代纪载南诏诸书考略

  南诏史略论

  伦敦所藏敦煌卷财稳吸写丰粮景子经眼目录

  记伦敦所藏的敦煌俗文学

  龟兹苏祗婆琵琶七调考原

  论唐代佛曲

  唐代俗讲考

  西征小记

  两关杂考

  莫高、榆林二窟杂考

  罗叔言僻《补唐书张议潮传》补

  记敦煌石室出晋天福十年写本《寿昌县地境》

  摄山佛教石刻小纪

  摄山佛教石刻补纪

  明清之际中国美术所受西洋之影响

  关于三宝太监下西洋的几种资料

  汉唐间西域及海南诸国古识田接买下类政么女验背地理书叙录

  方玉润著述考

  明清之际之宝卷文学与白莲教

  记牛津所藏的中文书

  记巴黎藏本王宗载《四夷馆考》

前两部分章节简来自

  第一部分

  一 叙言

  二《流寓长安360百科的西域人》

  此章详细叙述流寓长安的于阗尉迟氏、疏勒裴氏,龟兹白氏,昭武九姓: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

  三《西市胡店与胡姬》

  此章叙述寓居长安西市的的回鹘商人、九姓胡商娶妻生子,经商卖酒为生,侍酒多胡姬,李白诗词中多次咏胡姬。

  四《开元前后长安之胡化》

  描写了长安胡风大盛,居所有胡式水帘凉亭;服装有胡衣、胡帽、胡拖裙、胡幂离、回鹘小腰衣;食品有烧饼、胡麻饼、搭纳、毕罗(印度手抓饭)、油煎饼﹔饮料有高昌葡萄酒、波斯三勒酒、龙羔酒等。

  五《西域传来的画派与乐舞》

  这章考证了西域绘画、音乐、舞蹈对中原的影响,著名哥富离物远组的西域乐人包括白兵结手研年到孔包固价措智通、白明达、康阿驮、安马驹;著名的西域画家有曹仲达、僧吉底了陆条销六因春祖烟稳俱、僧加佛陀。向达认为唐吴道子的画风受西域凹凸画派影帮容一矛效袁交教告响。西域传来的乐器有龟兹乐师曹刚的琵琶,李谟的横笛,王花奴羯鼓,王麻奴觱篥等。舞曲有《阿连》、《柘枝》、《胡旋》、《胡腾》、《凉州》、《绿腰》,还有经龟兹传入中国的伊朗寒冬拨水舞《苏莫遮》,又机海胡官普云些术坐经中国传入日本。

  第二部分

  六《长安打球小考》

  免联轮周互前至令先皇唐太宗、唐玄宗、唐宣宗、穆宗、敬宗嗜好打球,即今日波罗球(polo)。波罗球由波斯经土耳其斯坦传入中国﹐"球"之唐音"渠幽切"仍保留波斯语原音。波罗球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

  七《西亚新宗教之传入长安》

  祆教在北魏神龟中传入长安。长安布政坊建胡祆祠建于武淂四年。景教于贞观顾市矛曾倍星附最技肥基九年(635年)传入长安,诏建大秦寺于义宁坊。唐武后延载元年波斯人拂多诞传摩尼教入中国。

  八 长安西域人之华化

  附录一:《柘枝舞小考》

  附录二:《盩厔大秦寺略记》

作者简介

成就

  向达(1900-1966),字觉明,笔名方回、佛陀耶舍,湖南淑浦人,土家族,敦煌学家。

生平

卷种卷领比罗触怎策院州  1919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4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译员。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委员。1933年兼科且北京大学讲师。1935年秋到牛津大学鲍德利(B孔评号odley)图书馆工作。1936年秋转伦敦,在英国博物馆东方部检索敦煌写卷和汉文典籍。1937年密包来讨煤啊志华赴德国访问柏林科学院及各地博物馆,考察劫自中国西北地区的壁画、写卷。同年末赴巴黎,研究法国国立图书馆馆藏敦煌遗书。1938年返国,先后任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兼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导师。1942年中央研究院等组织西北史地考察团,任考古组组长。1942年9月至次年7月及1944年,两次考察河西走廊古迹文物。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兼掌北大图书馆。建国及入末促临久团准后,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图书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第二所副所长等。1951年赴新疆天山南北考察东西交通遗址及石窟寺。

成果

  译有《斯坦因西域考古记》;着有《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敦煌》(与常书鸿等合着);编有《敦煌变文集》(与王重民等合编)、《大唐西域记古本三种》等。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