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吾希段干木

资料百科

《咏史·吾希段干木》是西晋收讲响令操左思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歌颂段干和鲁仲连为国立功,不来自要爵禄的高尚情操。诗人表示了对他们的仰慕和向往。《咏史八首》之第一首《咏史·弱冠弄柔翰》云:"功成不受爵,世能过长揖归田庐",何焯认为,此诗"申前'功成不受爵'意"(《质源里集义门读书记》边迫量卷四十六)。也就是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功成身退,不受封赏的思想。

  • 作品名称 咏史·吾希段干木
  • 创作年代 西晋
  • 文学体裁 五言律诗
  • 作者 左思

作品原文

  吾希段干木

  吾希段干木①,偃息藩魏君②。

  吾慕鲁仲连③,谈笑却秦军④。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⑤。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⑥。

  临组不肯绁⑦,对珪宁肯分⑧?

  连玺耀前庭,比之犹浮云⑨。

作品注释

  ①希:向慕做把克叫九前。段干木:战国魏人,隐居居企斤取喜穷巷,不愿做官,是当来自时的贤者,魏文侯对他很恭敬。

领左非错正况技毫落名往  ②偃息:退隐而高卧支答复秋或婷育。藩魏君:保卫魏国国君。据《吕氏春秋·期贤》篇记载,秦国兴兵要攻打魏国,司马唐谏秦国君说:段干木是位贤人,魏国以礼待他,天下没有不知道的,不可以加兵。秦国君以为然,终于不敢攻打。

  ③慕:仰慕。鲁仲连:战国齐人,好奇伟俶傥之策,息支概田而不肯做官。(见《史记·鲁仲连列传》)

  ④却秦军:退秦军,据《史直是议记·鲁仲连列传》记载,秦使360百科白起围赵,赵国正计划尊秦为帝,用族首民讨些仅农怕文唱以求罢兵。当时鲁仲连正在赵国,说服了赵人,放弃了这个计划。秦军知学热施怀道后,退兵五十里。鲁仲连退秦军是用舌辩,所以说"谈笑"。

  ⑤不羁:不受笼络。贵不羁:以不被笼络为高贵。遭难:遇到患难。解纷:解除纷扰。据《史记·鲁仲连列传》记载,鲁仲连却秦军之后,平原君要给他高封厚赏,他再三辞让说:"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这两句是说世上所贵者是那些能为人排难解纷的不羁值沉乎太植山底扬复之士。

  ⑥卓:高的样子。慢保迫剧刚刘却宜增高节:高尚的节操。《史记·鲁仲连列传》说他"好持高节"。

  ⑦组:丝织的绶带。古代做官的人用来系印玺以结在腰间。绁(xiè卸):系。不肯绁:不肯结挂印玺。

  ⑧珪:瑞玉板,上圆下方。古代诸侯,不同的爵位,分颁不同的珪。分:指分别颁发。宁肯分证证哪班措如运兰烟析降:指不接受官爵。

委打则然往  ⑨连玺:成串的印。耀前庭:光照前庭。比之浮云:把高官厚禄看作像浮云一样轻。

白话译文

  我仰慕段干木这位贤士,虽然隐居安卧不作官,却能保护魏国君主免遭秦国的兵祸。

  我仰慕鲁仲连这位贤士,谈笑间能使秦军撤退。

  他活在世上看重的是自由自在不受束缚,而当国家遭受灾难时能站出来解除祸乱。

  大功职受求关亲纸希弦齐见告成后,又以接受封赏为耻,这种高尚的气节真是非常卓越不同一般。

  面对官印,不肯系佩在身,面对爵位,他岂肯接受。

  若来自成串的大印使前庭大放光彩,(有的人觉得这样很360百科荣耀)而他把这比作好像浮云一般,根本无所谓。

作品鉴赏

  诗的开头四句就点明诗人所仰慕的两个历史人物和他们的事迹。这两个历史人物就是段干木和鲁仲连。段干木,战国时魏国气仅几人。隐居不仕,魏文帝尊他为师。当时秦国要攻魏,司马唐谏秦王说:"段干木贤者也,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秦王为之罢兵。事见《吕氏春秋·期贤》篇。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人。一次秦兵围赵国的邯郸城,这时鲁仲连正好在赵国。鲁仲连说服了魏国派往赵国副关觉控由觉地货项沙以劝赵尊秦为帝的辛垣衍,秦将闻知此事,退兵五十里。事见《战国策兰承座鲁面处观开·赵策三》。诗人渴望像段干木、鲁仲连一样,为国家效力。"吾希"、"吾慕",表达了诗人的仰慕之情和自己的尼班职轮药措各察愿望。"偃息藩魏君"和"谈笑却秦军",概括了段干木和鲁仲连的事迹。言简意赅,又紧扣《咏史》这一诗题。"偃息",写段干木之退隐高卧,"谈笑",写鲁仲连之从容善辩,皆极传神。

  双起单承,"当世贵不羁"四句,单写鲁仲连。《战国策·赵策三》记载,鲁仲连在退秦军之后,赵国国相平原君欲赏赐千金,鲁仲连说:"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意思是说,作为"天下之士"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他们为人排难解纷,而不取任何报酬。于是他就辞别了平原君,离开赵国,再也没有露面了。于此可维老宣绝罗式减述的见,这四句中,前二句是化用鲁仲连语意。后二句则对鲁仲连做出崇高的评价。"高节卓不群",实此诗之诗眼,承上启下。

  "临组不肯绁"四句,比较具体地写鲁仲连"功成耻受赏",表现他的高尚节操。"组",丝织的绶带,古场制副掉连洋富单笔代做官的人用来系印章于腰间。"珪",一种上圆下方的瑞玉。古代诸侯,爵位不同,颁给珪也不同。"玺",官印。不论是"组"、"珪",还是"玺",都代表官职爵位。对于这些,鲁仲连不仅不接受,而且视若浮云。这里写的弱跳征是鲁仲连高尚的思想品质,同温论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思想和愿望。应该指出,一个人的思想是极其复杂的。关尔秋告难写爱所玉左思之妹左芬是晋专云武帝的贵嫔,据《左思别传》记载,她"颇以椒房自矜",又据《晋书·贾谧传》,左思是贾谧的"二十四友"之一。贾谧因为贾后的关系,权过人主,作威作福,自负骄宠,奢侈逾度。而"二十四友"皆"贵游豪戚及还代感按苦岩浮竞之徒",这些人"或著文章称美谧,以方星取双条却不夫培贾谊"。这说明左思突教般总八掉头系并不是不看重荣华富贵,没有功名利禄之心,只是在仕途迍邅时,才发此高论

  李白也有一首歌颂鲁仲连的诗,诗云:"齐有候士且群毫刘列服望离如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寄寓了自己功成身退的思想,明显是受了左思《咏史》的影响。

作者简介

  左思,西晋文学家。字太冲。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生卒年不详。他家世业儒学。少时曾学书法鼓琴,皆不成,后来由于父亲的激励,乃发愤勤学。左思貌丑口讷,不好交游,但辞藻壮丽,曾用一年时间写成《齐都赋》(全文已佚,若干佚文散见《水经注》及《太平御览》)。公元272年(泰始八年)前后,因其妹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曾任秘书郎。元康(291-299)年间,左思参与当时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并为贾谧讲《汉书》。元康末年,贾谧被诛,左思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后齐王召为记室督,他辞疾不就。公元303年(太安二年),左思移居冀州,数年后病逝。左思作品旧传有集5卷,今存者仅赋两篇,诗14首。《三都赋》与《咏史》诗是其代表作。左思的作品收录于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和逯钦立所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