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束熙之雨后

资料百科

王令长期在外地教书"糊口",过着清贫的生活。束熙之是他童年时代在扬州的"同门"。《和束熙之雨后》是他同老友分手十年,久别重逢之作。

  • 作品名称 和束熙之雨后
  • 创作年代 宋代
  • 文学体裁 七言律诗
  • 作者 王令

作品原文

  猎猎风吹雨气醒,谁翻碧海蹋天倾?

  如何农亩来自三时望?只得官蛙一饷鸣。

  何处断虹残冷落,有时斜照暂分明。

  雷车改辙云藏迹,依旧晴空万里平。

作品赏析

  王令性喜"幽示故僻",很不喜欢暑热,对清风、甘雨很有好感。"坐将赤热忧天下,安得清风借我曹?"(《暑热思风》)他想借"清风"驱散"赤热",正体现了身居斗室,心忧天下的怀抱。此诗着重描写一头五士条看场阵雨后的自然景色,从360百科侧面反映了农家望雨的迫切心愿,也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诗人切盼甘霖、广济黎元的思想感情。

  诗题是"和雨后",但首联却从雨前写起。"猎猎风吹雨气醒",一开头就表现出先吹风后下雨的生动情景。风声猎猎而起,大雨沛然而至。清风吹来了凉雨,也赶走了暑气果岁植。人们从闷热中顿时苏醒过来,身心都感到舒畅。"谁翻碧海蹋天倾?"写得很有气魄。诗行中表现出一个手挽碧海,足踏银汉的巨人形象。诗人说,谁能倒翻海水,倾泻天河,使人们普沾滂霈?恐怕只有雨神了。诗人写的是大雨降落时产生的减艺同希支有办送毫颇带浪漫意味的奇想,但他身贵亚端喜误站若持许的济世激情,也因之得到体现。这一富有雕塑感的诗句,使全诗增色不少。

  次联"如何农亩三时(春、夏、秋)望,只得官蛙一饷(同'晌',片刻)天述振厚氢则顺鸣。"写阵雨来势猛,收场快,未能收到润泽之益,于对照中含蓄表达出诗人关怀农务的感情。雨神翻碧海、踏天河的努力,并激青被谈社刻并游没有满足农家三时望雨的字顺治段急需,却只为田中鸣蛙提供了片刻的活动场地。雨后蛙鸣,本是常有现象。由于诗人从晋惠帝蛙鸣为官、为私的典故中拈取"官蛙"(意指在官地的法剂矿广升响点般素气历蛙)二字,很自然地就把它同向上级虚报雨情时自"鸣"得意的官府爪牙联系起来。这样,上下两句就在"官"、"农"之间无形中作了分划。其中"望"、"鸣"二字,很传神。农家的渴望落空,只听得声声聒耳的官蛙鸣。此联用的是流水对法,简怕威毛移心十四字一气直下,在"如何"、"只得"四字夹带下流溢出的爱憎之情,依约可见。

  第三联摄下了阵雨初停的空中图象。暴雨刚过,乌云在天。长空一角偶然浮现断虹残影,显得"冷落"。天边有时漏出一道斜阳,光照"暂"觉"分明",须臾又被遮掩。此联写暴雨初霁,而层云未散的景象,很切"雨后"之题,但"何处"、"有时"、"残冷落"、"暂分明"等等不定之词,也微露出诗人的主观感觉。它写的虽是骄阳尚未取得空中优势的实景,却隐隐反映出诗人不满意暑热穿继续抬头的感情倾向。

  第四联忽然出现了纤云尽敛,晴空万里的场面,同首联恰恰形成尖锐对比。这时赤日又逞炎威,盛暑重新肆虐。"雷车(雷神之车,此处化用《搜神后记》阿香推雷车典故)改辙",云神"藏迹",雨神布就的阵势,洋浓该校放表造只好自行解散。"依旧晴空万里平"是晴色满空、万里无云的辽阔天宇的写实,流露出诗人对骄阳和暑热肆虐无能为力的怅惘心情。作为名句,它和"谁翻碧梅蹋天倾",同样为人们传诵。

  此诗成功地写出了阵雨乍来乍止的生动过程。在景物描写中注入了诗人的感情,是一首融情入景的佳作。诗人的感情或明或暗地与写景过程相渗透,只要掌握二三联中各句句首的关键词语,就能了解诗人赋予它们的真正含意。

  在艺术结构上,此诗前半、后半壁垒分明。前面的"谁翻碧海蹋天倾",同后面的"依旧晴空万里平",各自摆开阵势。最后倾盆阵雨虽然敌不过似火骄阳,但诗人对前者的好感,却非常明显地表露了出来。

作者简介

  王令(1032-1059),字逢原,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以教书为生。擅长诗文,其诗风格奇崛豪放。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都很推重。有《广陵先生文集》、《十七史蒙求》。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