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诗被选入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语文六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 第六单元(域外风情)"每周一诗"(P112)选自《晚晴簃诗汇》徐世昌编选。 原题下为一组诗,所选要为组诗中的第二首。
- 作品名称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 创作年代 清代
- 作品出处 《晚晴簃诗汇》
-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 作者 纪昀
作品原文
来自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①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②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③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本诗被选入上海市九年义务教粉英东该宣育课本语文六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第六单元“每周一诗”(P112)选自《晚晴簃诗汇》徐世昌编选。原题下为石州阿武一组诗,所选为组诗中的第二首操耐天研丰际。
注释译文
①这首做未电称绝句写诗人由富春至严陵旅行途中所见。富春360百科,这里指富春江,是需至操浙江钱塘江的一部分。严陵,此指富春山。同题二首,这是其二。
②参差(cēn cī):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富春江风景
③推篷:赵刻胞质反绝拉开船篷。
【译文】:
好似春天的云彩那样浓厚,又好似薄烟轻淡,
客格令对复多纪村齐探航绿树的长短影子映在江面上。
夕阳斜下,不禁推开船篷坐下,
富春江山水一片翠色似乎涌上了船头。
作者简介
纪昀
纪昀(yún)(1724—1805),清代学者。字晓岚,字春帆,晚号石云,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1805年(嘉庆十年),以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卒谥文达来自。
纪昀一生事业,尤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00卷。《四库全书》收书3400余种,存目著录6700种,这1万多种书,每种均有360百科提要一篇,执笔写作者,如程晋芳、任大椿、邵晋涵、戴震、姚鼐等人,多是著名学者,南而最后总其成者,则是始等领会预厂谁娘胡纪昀。其中四部总序、各类小序,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每部书之提要,皆撮陈要旨,指陈得失,使《提要》一书肉通讨成为一部内容丰富、极富学术价值、超越前代、嘉惠后学的目录宣威苦济相林房孔起著作。纪昀于文学批评理论,胜类预造诣亦颇深,删正《瀛奎律髓》,删正《二冯评点才调别钢士渐测划集》,撰《玉溪生诗说》,评《文心雕龙》东乱,于文学理论多有阐零发,论评俱见功力。其他著述尚有《纪文达公遗集》、对《审定风雅遗音》、《沈氏四声考》,而其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亦产生了很大影响。
纪晓岚一生娶了一妻六妾,原配姓马,比纪晓岚大3岁,是他17岁时娶的。为他操办婚事的,是他同有护父异母的哥哥纪晴湖。这位忠厚的长兄,比纪晓岚大18岁,对纪晓岚的照顾十分周到。他为纪晓岚娶媳妇,不惜花费数百金。而他自己嫁女儿,只准备了些衣服首饰当嫁妆。这是纪晓岚终生念念不忘的。
纪晓岚妻妾众多,纪晴湖虽持营德多然自己一生只娶一房天控容整员文架选运包妻子,却对弟弟纳妾一事很宽越行府半容。他说:“纳妾符合离土礼法。如果强行禁止,一定会弄出不合礼法的事情来。”马夫人与纪晓岚相敬如宾,白头偕老,纪晓岚72岁那年她才去世。纪晓岚在《队志笔否请者奏阅微草堂笔记》中对马夫人提到过两次,第一次是说她很喜欢自己的一个小妾他滑计审征洋:“故马夫人终爱之如娇女。”第围达愿稳二次出场,马夫人已是婆母身份,“马夫人称其(二儿媳)工、容、言、德皆全备。”纪晓岚惜墨如金,两次提到马夫人,一共20多个字。
对自己宠爱的小妾,纪晓岚却不惜笔墨。郭彩符是她的爱妾之一,纪晓岚在《槐西杂志》中容苦将用300余字记述说,自己被贬新疆时,郭已经病重,到关帝庙求了一环著台支签,知道还能等到纪回来,但病却痊愈无望。果然,纪晓岚回来不久,郭氏就去世了。郭氏死后,家里整理她的遗物,纪晓岚睹物生情,写了两首诗:“风花还点旧罗衣,惆怅酴釄(音‘涂迷’)片片飞。”“百折湘裙台画栏,临风还忆步珊珊。”颇见真情。
纪晓岚对另一小妾沈明玕着墨最多,写了700多字。沈氏曾经说过,“女子应该在40岁之前就死去,这样人们还会怜惜她。”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收录了沈氏一首小诗:“三十年来梦一场,遗容手付女收藏。他时话我生平事,认取姑苏沈五娘。”沈氏果然30多岁就去世了。纪晓岚说,沈氏临终前,一缕芳魂还跑到他“侍值圆明园”的住处探望了他。沈氏死后,纪晓岚在她的遗像上题诗道:“春梦无痕时一瞥,最关情处在依稀。”
这些妻妾为纪晓岚生了4个儿子。其中,长子纪汝佶十分聪明,21岁就中了举人。但纪晓岚被发配新疆后,纪汝佶变得精神颓废,整天和一些诗友厮混。纪晓岚的一个学生朱子颖把纪汝佶带到泰安散心,没想到纪汝佶偶然见到《聊斋志异》的抄本,更是无心科举,埋头创作专讲狐仙鬼怪的笔记小说,让纪晓岚失望之极。纪汝佶25岁郁郁而亡,病危之时家人按风俗给他烧了一个纸马,纪汝佶突然睁开眼叫道:“我的马怎么瘸了一条腿?”家人大惊失色,原来,他们烧纸马时,不小心把马蹄给弄花了。纪晓岚记述此事时,对儿子的灵性颇有几分怜惜。但是纪晓岚也因儿子之故,对《聊斋志异》很有恶感,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多次批评。
纪晓岚次子纪汝传当过江西南昌、九江等府通判。三子纪汝似曾捐广东候补东莞县丞。四子纪汝亿,事迹已不可考。清嘉庆十年(1805年),纪晓岚死于京城,享年82岁。嘉庆帝曾亲往祭奠,并谥“文达”。但纪晓岚死后,家道也就中落了。[1]
纪晓岚颇好色,性能力也极强。一日要临幸女子数人、一日至少要行房五次,清晨、上午、中午、黄昏、睡前定各要一次。其他偶发事件,还不计算。纪晓岚如一日无女色则“肤欲裂,筋欲抽”。编辑《四库全书》时数日单身当值,竟然“两睛暴赤,颧红如火”。乾隆帝见而大惊询问,纪晓岚就实话实说,皇帝大笑,遂赐两位宫女“伴宿”。。
有学者认为纪昀“试图用这种肉体的狂欢”,“藉以消磨豪情,转移自己内心的压抑和痛苦”。[2]
履历表
1724年(出生) 雍正二年;农历六月十五日午时纪昀出生。属龙
1727年(4岁) 雍正五年;授课于及孺爱先生,这年第一次见到父亲。
1730年(7岁) 雍正八年;参加童子试,以优异的成绩得‘神童’绰号。
1743年(20岁) 乾隆八年;八月参加科试,获第一名;纪昀开始自满起来,次年只考了个四等。
1744年(21岁) 乾隆九年;结婚已近四年,长子汝佶也已咿呀学语。
1747年(24岁) 乾隆十二年;参加正科乡试,获第一即解元。
1748年(25岁) 乾隆十三年;春天,参加会试,由于太过自负而被挡在了进士的门槛之外。
1750年(27岁) 乾隆十五年;四月十六日,纪昀母亲去世,纪昀居丧守孝直到乾隆十七年八月。
1751年(28岁) 乾隆十六年;纪昀在家守孝,没能参加这年的会试。
1752年(29岁) 乾隆十七年;朝廷为祝贺皇太后六旬大寿特开恩科,八月举行会试,纪昀孝服刚除没有参加。
1754年(31岁) 乾隆十九年;纪昀等来了正科会试,考了第二十二名,会试后是殿试,殿试后揭榜,纪昀考了二甲第四,授翰林院庶吉士。
1756年(33岁) 乾隆二十一年;纪昀伴驾热河。
1758年(35岁) 乾隆二十三年;任英武殿纂修。
1759年(36岁) 乾隆二十四年;任功臣馆总纂。
1760年(37岁) 乾隆二十五年;任国史馆总纂。
1761年(38岁) 乾隆二十六年;任方略馆总纂。
1762年(39岁) 乾隆二十七年;正月十二到五月初四,纪昀伴驾南巡。五月,奉命视学福建,官阶提督学政。
1765年(42岁) 乾隆三十年;纪容舒前往福建看望儿子纪昀,八月回到献县崔尔庄后一病不起,不久身亡,享年七十九岁纪昀回家服丧三年。长子汝佶二十二岁,在这年乡试中名列榜首。
1766年(43岁) 乾隆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丑时,纪昀喜得三子汝似。
1767年(44岁) 乾隆三十二年;纪昀服丧期满,携家人上京。这年任三通馆提调兼管纂修。
1768年(45岁) 乾隆三十三年;二月,任贵州都匀知府。四月,被提拔为翰林院侍读学士,等于留在皇帝身边。六月二十四日,乾隆下旨,任王脊华为江南乡试正考官,纪昀为副考官。六月二十五日,乾隆下旨查办两淮盐引案,纪昀受牵连,于七月二十七日被定罪戍边。八月动身前往乌鲁木齐。
1769年(46岁) 乾隆三十四年;二月到达乌鲁木齐。
1770年(47岁) 乾隆三十五年;皇帝因要编修《四库全书》而诏纪昀回京。
1771年(48岁) 乾隆三十六年;二月初一正式踏上东归之路,六月到达京城。
1773年(50岁) 乾隆三十八年;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十一月,刘统勋病逝,享年七十五岁。
1774年(51岁) 乾隆三十九年;十月,纪昀次子汝传在担任九江府通判时因渎职拖欠赋税而犯法,纪昀受牵连,吏部决定将其降职调任,乾隆知道后改判为降三级留任。
1775年(52岁) 乾隆四十年;十一月任《胜朝殉节诸臣录》总纂官。
1776年(53岁) 乾隆四十一年;正月,纪昀被提拔为侍读学士,担任文渊阁直阁事。九月,担任日讲起居注官。
1777年(54岁) 乾隆四十二年;戴震去世。
1779年(56岁) 乾隆四十四年;三月,纪昀被提升为詹事府詹事。四月,又提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1780年(57岁) 乾隆四十五年;正月元宵刚过,乾隆第五次南巡,纪昀伴驾。纪昀奉旨和陆锡熊,孙士毅等共同领纂《历代官职表》至乾隆五十四年完成。
1781年(58岁) 乾隆四十六年;纪昀任《契丹国志》总纂官。
1782年(59岁) 乾隆四十七年;纪昀,陆锡熊奉旨总纂《河源纪略》于乾隆四十九年完成。同年《四库全书》完成。
1785年(62岁) 乾隆五十年;正月初六,乾隆在乾清宫摆千叟宴,纪昀参加。
1790年(67岁) 乾隆五十五年;乾隆八十大寿,前往热河避暑,纪昀伴驾。
1791年(68岁) 乾隆五十六年;任《八旗通志》馆总裁。
1792年(69岁) 乾隆五十七年;纪昀伴驾第六次南巡。
1795年(72岁) 乾隆六十年;纪昀夫人马氏去世。
1799年(76岁) 嘉庆四年;正月三日卯时,乾隆在乾清宫去世。次日,和珅被削掉军机大臣,九门提督官衔。
1803年(80岁) 嘉庆八年;六月十五日纪昀八十寿辰。
1804年(81岁) 嘉庆九年;次子汝传提升为滇南知府,孙子树馨也升任刑部陕西司郎中。
1805年(82岁) 嘉庆十年;正月二十六日,命纪昀以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管国子监事。
二月十四日,酉时,去世。
生平经历
纪昀祖籍为应天府上元县,传其家为纪家边。明永乐二年(1404年),奉命“迁大姓实畿辅”(乾隆《献县志》),人称茶星始迁来献县,入安民里四甲籍,卜居献县城东九十里之景城镇。到纪晓岚,北迁已十四世。有据可考,纪晓岚为纪容舒次子,他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世代书香门第。
纪晓岚儿时,居景城东三里之崔尔庄。四岁开始启蒙读书,十一岁随父入京,读书生云精舍。二十一岁中秀才,二十四岁应顺天府乡试,为解元。接着母亲去世,在家服丧,闭门读书。三十一岁考中进士,为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任编修,办理院事。外放福建学政一年,丁父忧。服阕,即迁侍读、侍讲,晋升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授贵州都匀知府,未及赴任,即以四品服留任,擢为侍读学士。同年,因坐卢见曾盐务案,谪乌鲁木齐佐助军务。召还,授编修,旋复侍读学士官职,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惨淡经营十三年, 《四库全书》大功告成,篇帙浩繁,凡三千四百六十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九卷,分经、史、子、集四部。纪并亲自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凡二百卷,每书悉撮举大凡,条举得失,评骘精审。同时,还奉诏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基础上,精益求精,编写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为涉猎《四库全书》之门径,是一部研究文史的重要工具书。 《四库全书》的修成,对于搜集整理古籍,保存和发扬历史文化遗产,无疑是一重大贡献。
在主编《四库全书》期间,纪晓岚由侍读学士升为内阁学士,并一度受任兵部侍郎,改任不改缺,仍兼阁事,甚得皇上宠遇。接着升为左都御史。 《四库全书》修成当年,迁礼部尚书,充经筵讲官。乾隆帝格外开恩,特赐其紫禁城内骑马。嘉庆八年(1803),纪晓岚八十大寿,皇帝派员祝贺,并赐上方珍物。不久,拜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兼国子监事。他六十岁以后,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出任礼部尚书。纪晓岚卒后,筑墓崔尔庄南五里之北村。朝廷特派官员,到北村临穴致祭,嘉庆皇帝还亲自为他作了碑文,极尽一时之荣哀。
人物著作
纪晓岚以才名世,号称“河间才子”。一生精力,悉付《四库全书》。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和一部《纪文达公遗集》传世。 《阅微草堂笔记》共五种,二十四卷,其中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 《如是我闻》四卷, 《槐西杂志》四卷, 《姑妄听之》四卷, 《滦阳续录》六卷,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陆续写成。嘉庆五年(1800),由其门人盛时彦合刊印行。《纪文达公遗集》 ,是纪晓岚的一部诗文总集,包括诗、文各十六卷,为人作的墓志铭、碑文、祭文、序跋、书后等。
除此这外还撰写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三十二卷《纪文达公遗集》(上十六卷文章,十十六卷诗赋)、十卷《评文心雕龙》、六十三卷《历代职官表》、四卷《史通削繁》三十六卷《河源纪略》、《镜烟堂十种》《畿辅通志》、《沈氏四声考》二郑、《唐人诗律说》一册、《才调集》、《瀛奎律髓》评、《李义山诗》、《陈后山集钞》二十一卷、《张为主客图》、《史氏风雅遗音》、《庚辰集》五卷、《景成纪氏家谱》等。
人物后裔
纪昀妻诞有四子,但大儿早折,故一般认为纪家有三子三支后裔。
纪昀四子:长子纪汝佶(1743—1786年),字御调,又字侠如。次子纪汝传(1747—1777年),字绪承。三子纪汝似(1766—卒年不详),字象庭。四子纪汝亿(1784—卒年不详),字万斯。
后世影响
他一生诙谐、滑稽,机敏多变,才华出众,给后世留下许多趣话,素有“风流才子”和“幽默大师”之称。他是清代著名的学者、诗人、目录学家和小说家。总体而言,他的一生与民间传说中的形象和银屏上的形象存在很大的不同。在流行的民间传说和电视剧中,纪晓岚与乾隆这对君臣的关系是十分融洽的,其间充满信任、调侃和幽默。这是经过美化了的描写,历史上并不如此。实际上纪晓岚不过是乾隆蓄养的文学词臣而已。在民间传说中,纪晓岚的形象风流倜傥,一表人材;在银屏上,基本上由张国立“垄断”的纪晓岚形象,也颇说得过去。真实的情况完全不是这样。据史书上记载,纪晓岚“貌寝短视”。所谓“寝”,就是相貌丑陋;所谓“短视”,就是近视眼。可见,纪晓岚并没有那么完美.
历史评价
《清史稿》赞纪昀“学问渊通”。作为当时华北著名的才子,纪昀与杭州袁枚齐名,俗称“北纪南袁”,两人也曾在各自的著作中提起对方。
清朝乾隆帝:“纪昀本系无用腐儒,原不足具数,况伊于刑名事件素非谙悉,且目系短视,于检验时未能详悉阅看。”
清朝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第六卷:“(纪昀)胸怀坦率、性好滑稽……然骤闻其语,近乎诙谐,过而思之,乃名言也”。
清朝洪亮吉《续怀人诗十二首·纪尚书昀》:“子云笔札君卿舌,当代无人可共论”。
清朝牛应之《雨窗消意录》:“纪文达公昀,喜诙谐,朝士多遭侮弄”。
清朝钱泳《履园丛话》:“献县纪相国善谐谑,人人共知”。
礼亲王代善之后昭梿评价他:“北方之士罕以尉博雅见称于世者,惟晓岚宗伯无书不读,博览一时。所著《四库全书总要》总汇三千年间典籍,持论简而明,修辞淡而雅,人争服之。今年八十犹好色不衰,日食肉数十斤,终日不啖一粒谷,真奇人也。”
人物趣事
历史记载
纪晓岚具有幽默风趣的真性情,清人牛应之说:“纪文达公昀,喜诙谐,朝士多遭侮弄。”
纪晓岚年幼时与五六个小孩踢藤球,刚好踢中路过的知府轿子。知府拾起藤球,纪晓岚欲取回球。知府见其出众,遂出对联以试之。曰:“童子六七人,唯汝狡。”纪晓岚说:“太守二千石,独公...要是你把球还我,就是‘独公廉’;要是不还,便是‘独公贪’了。”知府叹其聪敏,于是把球还给他。
纪昀喜养犬,曾有一犬唤为“四儿”(当时四子未诞),随其发配新疆,感情弥笃。后在被诏回修书途中,被家中佣人毒杀,纪晓岚气急之余,厚葬之,遂将佣人居舍题为“师犬堂”。
纪晓岚喜欢吃肉类,不喜食五谷。“以肉为饭,无粒米入口”、“平生不谷食,面或偶尔食之,米则未曾上口也。饮时,只猪肉十盘,熬茶一壶耳。” 但虽喜食肉,却绝不食鸭,总觉鸭腥秽难以下咽。一次不慎误食之,立刻大吐。
影视剧
中国大陆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把大学士纪晓岚(张国立饰)描绘成一名聪明机智的才子,而故事则围绕纪晓岚与大贪官和珅(王刚饰)在乾隆皇帝(张铁林饰)前后斗智斗力的各种经历而发展。但电视剧中多有和历史不合之处。
片尾曲有“铁齿铜牙两片嘴吃的是下锅的米”的歌词,但据考证,历史上纪晓岚喜欢吃肉类,不喜食五谷。“以肉为饭,无粒米入口”、“平生不谷食。面或偶尔食之,米则未曾上口也。饮时只猪肉十盘,熬茶一壶耳。”
纪昀官至从一品,而和珅为当朝首辅(正一品),所以纪晓岚不可能站和珅旁边,站和珅旁边的人应是刘墉。
纪昀在历史上与和珅关系良好。
和珅在嘉庆二年才任首辅,但孝圣宪皇后逝于乾隆四十二年,和珅任首辅仍可谨见太后,于理不合。
历史上纪昀比和珅大二十六岁,剧中表面看起来两人年龄相近。
文学趣事
灯谜
在对联方面,纪晓岚可说是举世无双。纪晓岚出过一副灯谜。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狗狸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是短品,也是妙文。
乾隆猜不出答案,在得知其答案即“猜谜”二字,对纪晓岚大加赞赏。
作品鉴赏
这两首诗描写了浙江富春江一带春日美丽如画的景色“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吴昀《与朱元思书》)第一首开头“沿江无数好山迎”,用一“好”字对青山之美作了高度概括,且以“无数”形容,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迎”字将山水拟人化,使人感到亲切:次句“才出杭州便眼明”,可见富春江这一带的青山秀水比杭州西湖更胜一筹:三四句写所过之处,但见青山夹岸,斜阳下,一只篷船驶行在富春江中,两岸景色吸引了坐在船中的诗人。他不禁推开船篷,想使两岸景色尽收眼底。富春江山水最鲜明的特点是一片青翠碧绿:两岸山峦林木茂密;江中绿水涟漪。这里简直无处不绿,使作者感到这一片翠色正在紧紧地追随着他,甚至似乎涌上了船头。这两句诗清新而活泼,写出了富春江山水活的生命。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