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寒彻颤栗早逝去》是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作品。作者以女性"樱"为因坐老年杨小中心,描写了"樱"在置生早补计祖幼年时惨遭美国军人蹂躏皇袁室同后意志消沉30年所带来的命运与心灵的抗争故事,樱在人们的帮助下,最终振作起来,在绝望中寻找到了希望。
在小说中,大江健三郎主要通过德国小说家亨利希·封·克莱斯特的小说《米夏埃尔·科尔哈斯》、爱伦划机·坡的诗歌,以及其他众多文本,以互文的方式,从多来自个视角阐释了人物命运的变化起伏。女主人公樱以及"重迅论质动丝背我"和木守有之间的命运360百科关系,都是和克莱斯特的小说--也就是与拍摄《米夏埃尔·科尔哈斯》电影密切相关的,而且这一文本作为情节线索几乎贯穿于小说始终。
2011年,《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寒彻颤栗早逝去》获得由人民文学组织主办的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微山湖奖。
- 中文名 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寒彻颤栗早逝去
- 作者 大江健三郎
- 类别 长篇小说
- 出版时间 2007年
- 字数 120千字
内容简介
三十年前(1973年),国际电影界开始筹划"米夏埃尔·科概承思注系儿高者年雨深尔哈斯计划",即由美来自国、德国、中南美和亚洲各自拍摄一部以德国作家克莱斯特的小说《米夏埃尔·科尔哈斯》为改编蓝本的同题电影,并打算在克莱斯特诞辰二百周年时在德国集中上映。在好莱坞已经卓有名效的360百科日本影星樱,作为女主演参与了亚洲版的拍摄计划,然而,亚洲的拍摄计划在韩国搁浅,最后不得不在电影制作人木守有的努力下,转至日本,由那死假位获得国际文学大奖的古义人执笔,把克莱斯特的小说与当年四国森林暴松否罗息留川略胞罪各倍动的历史相结合,重新改编剧本。
女明星樱在少女时因拍摄行刘克善案油球负根据19世纪美国诗人埃德加·爱伦·坡的诗歌《一凯毛再加月刻航每迅安娜贝尔·李》改编的电影而遭辱,而伤害她的前美国军人之后成为自己在美国的带友绝军怕轮养父和丈夫,即后来的马加尔沙克教授。 樱从此沉寂三十年之久,后在森林中的女人们帮助滑或真苏育广包欢晶武间下振作起来,饰演当地农民暴动中的女英雄,从中汲取了力量并在绝望中的算首言字寻找到希望。
作品目录
章节 | 内容 |
---|---|
序章 | 怎么,你竟然会在这种地方? |
第管即判被一章 | 米夏埃尔·科尔哈斯计划 |
第二章 | 演出戏剧与慰完但烟困对抚魂灵 |
第三章 | You can see my tummy |
第四章 | "安娜贝尔·李电影"无删节版 |
终章 | 每当月泛光华,我便梦见优美的安娜贝尔·李,每当星辰生辉,我便看见优美的安娜贝尔·李明眸闪烁 |
人物介绍
"我"
人物经历:"我"是一位肥胖的老人,一次体检时,被查出脉律不齐。曾在墨西哥大学担任教职工作。"我"也是一位小说家,有18来自年写作小说的经历。1974年,为了要求释放被苏联警察机构逮捕的作氢错女明重段往超家索尔仁尼琴,发表了声明。1975年,参加了呼吁释放诗人金芝河的绝食活动。
兴趣爱好:"我"喜爱读小说,熟读了克莱斯特的一些作品,尤其对描写暴动的小说《米夏埃尔·科尔哈斯》兴趣浓厚,"我"参加了亚洲版"米夏埃尔·科尔哈斯"电影剧本的写作。
樱
在二战期间,樱的家人在东京大爆炸中身亡,樱被一名美国军人收养,并在其摄制的电影《安娜贝尔·李》饰演身穿"白色宽衣"的少女安娜区那够圆延贝尔·李,樱由此成名,后来活跃于国际影坛,并与美国居列养查皮金补号措施军人结婚。20世纪70年代,已到中年的樱参加了由小说的叙述者古义人参与制作的电影,并扮演女主人公。在这一过程中,樱发现自己每晚所做的噩梦是真的--她在拍摄电影《安娜贝尔·李》时,被美国军360百科人强迫吃下安眠药后,惨遭其蹂躏。不仅如此,故意让樱知道真相并导致樱精神崩溃的是与樱有亲密关系的制片人木守有。樱在双重打击下,她崩溃了,后被木守有送进了美国的精神病院,从此,樱沉寂了30多年之久。在令人绝望的状态中,樱始终怀着一个不灭的希望,那就是回到古义人故乡的森林中,亲自演出两次农民暴动的你英雄。在古义人妹妹为代表的妇女们白提天践华社优伤学善的帮助下,30年后樱的自费演出获得了成功。
创作背景
日本在明治天皇时期,庆应(庆应是日本的年号之一。在元治之后、沿明治之前。指1865年洋事王到1868年的期间。该时代的天皇是孝明天皇、明治天皇。)2年和明治(明治作为日本天皇睦仁的年号,公元1868年--1912年日本使用此年号。)4年连续发生过两次农民暴动:第一次暴动,首领铭助向藩政府提出减免高额税务,虽然起义胜利了,但铭助却因藩政府追究责任而死在监狱里;第二次农民暴动,首领由铭助转世的"童子铭助"担任,但因为他还是个孩子,就由他的妈妈"铭助母亲"做幕后指挥。"我"(作者)打算把两次暴动的首领都置换成比柯尔汉斯还要年轻的30岁的"铭助母亲",暴动地点选在"铭助母亲"迎击藩米太庆沿再确养号兵时训练军队的场地"大竹芦",那里也是村庄河流的交会处,远跑名仍获汽迫著不仅能砍伐暴动用的竹子,还可以放养柯尔汉斯贩卖的色泽光滑、肥壮的马匹。
同期的日本国内战乱期间,当时的美国和日本处于二战期间的乐阻式调改海运前期,国家的局势相当盐操线想空型车雨在复杂,国家各处发同生暴动和战乱,人民情绪都处于慌乱中,大江健三郎感慨不已,内心向往着和平和平静,于是便写下了《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寒彻颤栗早逝械始伤严执甚去》。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优美的安娜贝尔·某李寒彻颤栗早逝去》古复联依始热其展的主题思想之一:反对"天皇制",走民主主义道路;主题思想之二:再生的希望,作品的主题是始自于绝望的希望。
二战后的日本虽然走上民主主义道路,但由于种种原因却又保留了"象征天皇制",其伦理道德规范仍然羁縻着许多日本人的灵魂。大江健三郎为此而忧虑,深感民主主亚义的使命任重而道远。越题决抗回读米病他的小说的基本主题之一便是对"天皇制"的批判。虽然天皇发表《人间宣言》,从"神坛"走向了"人间",但"天皇制"的伦理道德规范根基深厚,"皇国史观"的教育依命聚弱油轴女月因混来然羁縻着许多日本人的灵魂,而且也不断向青年人的思想渗益次钱占示做理透。大江健三郎坚持民主主义的理想,不遗余力地反对"以天皇为中心的神道国家观",因为任何倒退都将使日本重蹈覆辙。在大江已近耄耋之年,日本右翼势力日益滋蔓的今天,他深感民主主义的使命仍任重而道远,他必须站在"边缘",以小说的形式,为批判"天皇制"发出最后的呐喊,希望尽自己的能力去促使日本人民觉醒。
大江健三郎的整个批判视野都植根在对日本现代性问题的思考框架之内,也就是说,他的批判包含着对日本明治维新以来所谓"现代化--西化"的质疑。大江健三郎一再思考的问题是:日本的现代化时间不算长,为什么却极具帝国主义性质?这一问题恰好切中日本现代化的要害。日本自明治维新拉开了现代化的序幕,开始向西方学习。日本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但日本在向西方文明学习的同时,又保留了现代化以前的日本传统文化,其具体表现之一就是"神国观念"和"忠君"思想。大江健三郎更进而言之,认为日本明治维新后的"现代化--西化"的一个主要内容是确立了以"天皇制"为中心的政治、文化构想。这种以"天皇制"为中心的政治和文化,宣扬"'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天皇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天皇受命于天,是从天而降的现人神';'热爱天皇,服从天皇,时刻为天皇献出一切直至生命,为日本国民最高的道德境界。'"
在大江健三郎看来,"天皇制"强调"主权在君",不仅否定了"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的观念,而且更与近代以来的"主权在民"水火不容。因此,他把对"天皇制"的批判看作是对日本现代化进行批判性思考的前提。
正如大江健三郎所说,在他看来,日本目前确实很危险,所以一定要实行民主主义,在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都实行民主主义改革,使日本成其为其他各国所需要的国家,只有这样,日本才会有出路。当然,大江健三郎也清醒地认识到,启蒙的道路是崎岖的,甚至是危险的,他也曾遭到这样和那样的误解和伤害。
大江健三郎在谈到日本的现代化时强调,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太平洋战争就是现代化本身所带来的扭曲后果。战后日本必须进行民主的启蒙一直为大江所强调和坚持,这一启蒙的任务就在于放弃战争,这是日本人走向新生的"最基本的道德观"。它不仅关乎日本人的灵魂、精神和信仰等问题--大江健三郎说,他的小说一直思考的就是这个问题,而且也关乎日本的现实问题。
在《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寒彻颤栗早逝去》小说中心,大江健三郎设置了一位如同安娜贝尔·李一般纯洁、美丽的少女樱,作为成功的电影女演员,她在事业处于巅峰时得知幼年曾被美军蹂躏,后在森林里的妇女们的帮助下振作了起来。作者对苦读苦思半个世纪的"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得出自己的结论,为处于绝望中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大江健三郎表示,以古义人妹妹为代表的妇女们是日本农村从近代化开始之前便传承下来的大众心目中的英雄。
大江健三郎小说中的河流、森林都带有一种幻想的性质,体现了作家对故土经验的升华和重塑,表达了"反现代性" 、原乡寻根的价值取向,是作家立足当下,对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的追溯,体现了在此基础上作家对未来的建构。
大江健三郎小说中的边缘人物形象都凸显了现代社会对人的异化,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边缘民间文化形态具有挑战旧的社会秩序的巨大颠覆精神,也体现了作家反抗主流意识形态的独立精神。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展示了大江对西方文艺理论的接受以及对日本文学传统的超越。
在长达30年之久的时间里,支撑着樱没有在痛苦和绝望中沉沦的,一直是她饰演"铭助妈妈"的信念。她在"铭助妈妈"身上,不仅看到了女人共同的命运,而且也看到从绝望中找到希望的力量。这一切都在《"铭助妈妈"出征》第二幕的"述怀"中表达出来。所谓"述怀",主要由作为魂灵的"铭助妈妈"讲述她一生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尽管一切都如此地令人悲伤,但"铭助妈妈"并没有因苦难而陷入绝望,而是将悲叹、复仇本身化做了反抗的呐喊。
《"铭助妈妈"出征》中的"述怀",让樱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在森林里女人们的帮助下,通过采访和收集资料,樱不断深入地探索"述怀"的奥秘。在这个过程中,她逐渐理解了"述怀",以及其中所包含的精神,并将这一精神化入了她的灵魂。
大江健三郎和他的女主人公樱都确信可以将那座"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令人绝望的铁屋子砸开,确信希望"是不能抹杀的",如同大江在动笔写该小说前的一次讲演时所引用的那样,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其实,当大江健三郎在文本里为樱于绝望中寻找到希望的同时,就已经打破了那间"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铁屋子,就已经在黑暗中发现并拥有了希望和光明。
在《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寒彻颤栗早逝去》中,大江健三郎实际上是以互文的方式,讲述了关于科尔哈斯、"铭助妈妈"和樱三个人的故事,他们三人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但共同的命运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他们没有在痛苦中消沉,而是积极行动,以一种不屈的反抗精神,在绝望中找到了希望。主人公"樱"用自己的意志超越了所有的罪过、治愈了心灵上的伤痕, 重返电影界,并以扮演农民暴动领导人"铭助母亲"的角色复活(灵魂的复活),从正面渲染"铭助母亲"的形象,迈开走向新的人生历程。这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更加升华了诗作的主题。
结构叙述
从《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寒彻颤栗早逝去》小说的层面看,这是一部关于一个明星和一部电影的故事--三十年前(1973年),国际电影界开始筹划"米夏埃尔·科尔哈斯计划",在好莱坞已经卓有名效的日本影星樱,作为女主演参与了拍摄计划,如此荡开,叙述如潺缓之水,慢慢淌漫,延展铺排,直到那部由樱导演并主演暴动女英雄的电影开始,这形成了小说明亮、平静、时有涟漪的巨大湖面,成为小说的明叙事,如同湖水与湖岸的美丽风光。
而就在这起伏有致、并显出宁静曲线的风光之下,该小说的暗叙事--女明星樱在少女时因拍摄根据19世纪美国诗人埃德加·爱伦·坡的诗歌《安娜贝尔·李》改编的电影而遭辱,而伤害樱的前美国军人之后成为她的养父和丈夫,即后来的马加尔沙克教授。樱与这个男人之空白多于写实的那种微妙、复杂而又激荡读者情绪的情感呈现--其文字不足全书的四分之一,却有着强大的旋流和冲击,隐于平静涟漪的湖水之下,成为全书故事与人物流动的急剧推动之源,如一潭湖水的地心喷泉,构成了全书故事的暗叙事(源本之流),成为小说复式结构的一条暗河,推动着小说明叙事的展开与前行。在这复式叙述中,表面是从一部电影到另一部电影的曲折行程,实质里则是战争、人性与被战后和平掩盖的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那种无可言说的微妙、深奥、混乱的复杂关系。
美国军人马加尔沙克在日本时,一面借拍摄电影之机,"玩弄"了少女樱;另一面,在战后作为樱的监护人--如丈夫般的养父和如养父般的丈夫--他们一边同床共枕,共浴共饮,另一边却没有那种实质的男女性爱的夫妻关系。这种难以让人理解的两性存在,被一个卓有经验的作家大江先生写得简约有致,留下的情感空白,足可以成为全世界所有读者想象与感受的舞台。
与其明暗复述对应的是该小说层叠复加的故事讲述。如果说明叙事与暗叙事是这部小说的建筑框架,那么,小说中"他电影"对"此电影"的推进,"他书籍"对"此书籍(小说)"的推进,"他作家"和"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本人)"的连接、构思与写作,则构成了这部小说精巧丰满的结构建立。这种"他与此"的繁复关系,正是一幢大楼的水泥与砖瓦之叠加垒砌。没有明暗的复述结构叙事,这种血肉般的叠加垒砌,也就失去了建筑的坚固意义;但如果只有骨架般的明暗复述,而没有血肉、羽毛般的叠加垒砌,那么,那种骨架之直立,必然失之简陋和半途而没有完整的建筑之美。实在不知道,一个作家在一部篇幅不为浩瀚的小说中,竟可以想到一部电影是来源于另一部电影;而那另一部电影,又源自于一首诗;而那一首诗,既描述了一段如诗如画、虚无飘渺的爱,又演绎了另外一段令人压抑、愤懑、深思的异国之实在的人间情恋。这层层相连、叠加拼图的后续,始自于小说中一个作家(古义人)对一部电影的编剧。而该作家之写作命运,一边源于他和更多小说家、诗人、画家、哲学家、社会学家的理解与联系;另一边,又和他的故乡四国森林中早期的农民暴动有着血缘的因果。
如此复杂繁密的叠拼关系,正如一棵果树上,垒加在一起、一颗挨一颗的秋色之果,组成了这棵果树秋天之时最为美丽的绝景佳色,使一部小说完成了它丰饶结构的壮观与和谐。构成这部小说建筑血肉和羽毛的,正是这无数伟大的文学家、诗人、艺术家们的作品与思想,还有那最根本的四国之森林中前辈们的命运与土壤。在《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寒彻颤栗早逝去》叠加繁密的建构中,大江健三郎真正让读者领略了一个伟大作家的学识与修养。
《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寒彻颤栗早逝去》小说的结构仅止于此,已是可以让读者和写作者讶然与欣慰了。然而,大江先生在小说中轻缓巧妙、不着遗痕地采用了复述和叠加结构之后,还那样针线细密、笔墨确准地运用了结构中的对应学,使整部小说的结构建筑,显得扎实、牢靠、坚不可摧。这种对应的重叠出现,宛如一个人的双腿站立,或四个车轮的匀速旋转,使得小说的故事在结构中荡动地流转起来,并有了更为丰富的延伸和意义。作者本人、家庭、家族作为"现实实在",在小说中贯穿始终,而此外的虚构,成为实在的反映,形成了小说"纪实与虚构"最为鲜明的对应关系,这是该小说中对应学的最大特色。而伴随着这最大虚实对应的,是小说中从始到终都呼应存在的各种对应。如电影《安娜贝尔·李》与舞台剧《铭助妈妈出征》之文本对应;《安娜贝尔·李》中主人翁的饰演者樱的被动、无奈与《铭助妈妈出征》中主人翁的饰演者古义人妈妈的主动、英勇所形成的人物对应;大江健三郎的写作与其他作家写作的文化对应;要拍摄的电影故事与四国森林故事的历史对应。凡此种种,形成了无数的"物镜"对应关系,在小说中无处不在。物的变化,牵引着镜中映像的变化;镜中像的变化,又映射镜外故事的移动与变化。就连樱和马加尔沙克那种暧昧怪异的男女关系,也会有纳博科夫的名作《洛丽塔》作为一面镜子出现在小说中,绝妙地成为映射,使读者不知是亨伯特和洛丽塔的关系解说了马加尔沙克与樱的关系,还是樱和马加尔沙克的关系丰富了洛丽塔与亨伯特的情感暧昧。从而使读者在这种物镜关系的相映互照中,体味小说结构的对应关系,给读者带来的结构对应学的享受。
直到小说的最后出现--从背后传来的沉重脚步声的那个行人,使得光踏入柏油路边冬日里的枯草丛中。回首瞥去,此人像是少年,却用老人的声音招呼道:"怎么,你竟然会在这种地方?是这句话吧?"这段与小说开头完全一致的描写与对话,使得这部小说的结构对应,最终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让往日小说中故事的传统呼应,上升至现代小说文体的对应结构,该部《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寒彻颤栗早逝去》才终于完成了"复述叠加对应"结构建筑的繁复与简约相和相配的文体构造,让读者从小说中不仅看到了作家"始自于绝望的希望",那种对人生与世界新的理解与进取的坚强智慧,更看到了一个作为小说家的伟大的文体家是如何在仅有十余万字的长篇短制中,用他的才思与智识,把一部小说建筑的繁华构造精美超绝地竖立起来。既以简约明了的方式叙述着故事,又自然舒缓,丝毫不留文体建造的凌乱与遗痕。
糅杂的互文性
后现代主义认为,每一个文本都不是孤立封闭的,而是各文本之间存在着相互反映、相互影响的互为文本的关系。因此,文学是"挖掘和利用文学自身的素材所固有的可能性的组合游戏。"。大江健三郎在《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寒彻颤栗早逝去》中,多次引用到艾略特、库拉伊斯特和坡等的文学作品,形成了一个糅杂的借用他人文本的网络,充分体现了后现代小说"互文"的双向解构的特点。
《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寒彻颤栗早逝去》小说采用由作家"我" 、电影导演木守有和演员樱三人合作,将库拉伊斯特著、吉田次郎译的《米夏艾尔·柯尔汉斯的命运--某一古记录》改编成电影脚本的形式展开叙事,不仅奠定了小说的开放性叙事结构,而且表明小说描述的历史不是一种追求真理的行为,而是一种讲故事的活动。在这种故事形式里,描述变成了像解释一样的价值活动,它使艺术作品具有深层的多元解释。同时,超越时空的拼贴让小说中的人物跨越了几个世纪和几种文化,使他们感到梦幻中的时空和现实中的时空同样地实在,无法判断究竟何者为真实,何者为虚构,它的目的是让读者去建构自己的文本。一边是多元化,一边是美学与非美学的辩证关系,这构成了大江健三郎文学审美意识的基本法则。
《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寒彻颤栗早逝去》作品中糅杂的互文性,匠心独具地将坡的诗《安娜贝尔·李》和玛尔卡姆·拉布雷手稿中的关于电影的结尾,巧妙地组合在小说的结尾部分,三者互相辉映地完成了一部具有大江健三郎文学特色的"元小说"。
作品评论
《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寒彻颤栗早逝去》作品,通过表现樱于绝望中寻找到希望的过程,作者对苦读苦思半个世纪的"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为处于绝望中的人们带来了希望。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微山湖奖(2011)"评委会
作者简介
大江健三郎(1935-),日本作家,出生于爱媛县森林中一个小山村,1954年考入东京大学专修法国文学专业。代表作品:《奇妙的工作》、《死者的奢华》、《饲育》、《掐去病芽,勒死坏种》、《个人的体验》等。1994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