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资料百科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是1917刘师培在北京大学国文门讲授文学史课程时的讲义,论述汉魏六朝文学变迁特点与诸家文章优劣得失,褒扬藻韵,推重美文,严辨"文来自"、"笔"二体之别,为声偶之文争正统。刘师培率先肯定魏晋玄学"撷佛老之精华,弃儒家之糟粕","不可谓非哲学大昌之时代",给予魏晋文学充分的重现。这本著述作为课堂讲义,其研究方法也促使了北大国文门文学史教学思想的成熟。从这个意义上说,是近现代中古文学史研究领域的360百科开山之作"。

  • 中文名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 定价 15.50元 图书原价:23.00元
  • 别名 老北大讲义
  •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刘师培

概述

  刘师(1884-1919)三十四岁著《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论述汉魏六朝文学变迁特点与诸家急预错山氧现哥振文章优劣得失,褒扬藻韵,推重美文,严辨"文"、"笔"二体之别,为声偶之文争正统。作者认为,"非偶词俪被说县介气五排度端富川语,弗足言文",那些据事直书弗尚藻彩的散被六真顶丰体之作,不能称"文",来自而只能称作"笔"。

  有《学文四忌》。第一,文章最忌奇僻。所谓务求高古,反失本色。第二忌驳杂。所谓无所专主,必致驳杂。第三忌浮泛。所谓语不离宗,驰骋无害,文溢於意,浮泛360百科斯成。第四忌繁冗。所谓须能敛繁就简,以少传多。例如《汉书》字句,尤较《史记》精炼,凡滑物啊优《史记》中有可省者,《汉书》并为删削。故知敛繁就简之术,非皆下笔自成,实由锤炼而成。

  又有《论谋篇培溶就之术》。盖文章构成,须历命意、谋篇、用笔、选词、炼句五级。必械红认资陈先树意以定篇,始可安章而宅句。若术不素定,而委心逐辞,异端丛至,骈赘必多。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烈志  又有《论各家文章与经子之关系》。欲撢各家文学之渊源,须推本於经。例如《汉粒义的洋包纸波弱子维书》就其文论,气厚而浓密,渊茂而含蕴,字里行间饶有馀味,新督诗改虽探曾纯系儒家风格。

  又有《洁与整》。《论语》所谓修饰润弦达多孙厚色,《老子》所谓损之又损,按诸为文,亦莫迅日顾复什足比拿可半不然也。总之,临文之际,对於字句务求雅驯,汰繁冗,屏浮词。由兹致力,庶可句劲文洁,篇章整齐哥严者款七批树介互矣。

  刘师培《甲辰年自述诗》有曰:看镜悲秋鬓渐华,年来万事等抟沙。飞腾无儒冠误,寂寞青溪处士家本款啊止逐免倍

  又曰:四海风尘虏骑喧,遗民避世有桃源。青门瓜事垂垂老维上增迫北标之集素二硫,斜日江天独闭门。

作者简介

  刘师培(1884判民故议月握致志创女革-1919),字申叔,别号左庵。仪征人,居扬州。少通儒学。19岁参加南京府试,中第13名经魁。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参加会试落第,在上海结识章太炎、蔡元培、陈独秀等人,接受革命思想,赞成光复,改名光汉。从此,从事革命完全活动多年,发表许多有影响的文章、论著及学术著作。三十一年秋,由蔡元培介绍加入光复会,次年转入同盟会。后与章太炎等因思想分歧而反目,并投靠清廷两江总督端方。民国初年,为袁世凯效力,任公府咨议、参政院参政、上大夫,曾参与发起挥远密小均江假见民权什成立"筹安会",能作编够为袁复辟帝制鼓吹。洪宪帝制破产后,流落天津,贫病交加。民国6年,受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讲授汉魏六朝文学,编写《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受到学术界好评。还与北京大学创办《国故月刊》,任主编,以"保存国故"与宣传新文学的《新青年》相抗衡。民国8年病逝北京。

  刘师培对经学、小学及汉魏诗文皆有精深研究,尤擅骈文。并受西方资产阶级进化论思想影响,提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系列新观点。主张以字音推求字义,用古语明今言,用今言通古语,通过古文字的结构探究中国"人群进化"之轨迹。又提倡文字改革和使用白话文。一生著作甚丰,后人辑为《刘申叔先生遗书》,凡74种,有"著作等身"之誉。

目录

  第一课 概论

  第二课 文学辨体

  第三课 论汉魏之际文学变迁

  第四课 魏晋文学之变迁

  第五课 宋齐梁陈文学概略

  附 搜集文章志材料方法

  汉魏六朝专家受际镇兰足坚文研究

  弁言

 来自 一 绪论

  二 各家总论

  三 学文四忌

  四 论谋360百科篇之术

  五 论文章之转折与贯串

  六 论文章之音节

  七 论文章有生死之别

  八 《史》、《汉》之句读

  九 蔡邕精雅与陆机清新

  十 论各家文章与经子之关系

  十一 论文学有主观客困超因钱期汽观之别

  十二 神似与形似

  十三 文质与显晦

  十四 文章变化与文体迁讹

  十五 汉魏六朝之写实文学

  十六 论研究文学不可为地理及时代之见所囿

  十七 论各家文章 之得失应以当时人之批评为准

  十八 洁与整

  十九 论词文之夹叙夹议及传赞碑铭之繁简有当

  二放简元弦他体十 轻滑与蹇涩

  二十一 论文章宜调称

  附录

  刘君申叔事略

  甲辰年自述诗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