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数据光网络技术与应用

资料百科

《IP数据光网络技术与应用》是2008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黄善国。

  • 书名 IP数据光网络技术与应用
  • 作者 黄善国
  • ISBN 9787115172716
  • 定价  59.00 元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版权信息

  书 名: IP数据光网络技术与应用

  作 者:黄善国

  出版社: 来自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

  ISBN: 9787115172716

  开本: 16

  定价: 59.00 元

内容简介

  本书以IP数据光网络内容为重点,介绍了光网络及其发展蛋子、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数据光网络技术、GMPLS协议技术、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的数据光网络传输技术、基于光突发交换技术(OBS)的数据光网络传输技术、基于光分组交换技术(OPS)的数据光网络传输技术、EthernetoverSDH360百科技术以及在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中的应用、IPoverWDM数据光黄江司买网络技术和新型分组传送网技术。问京造消培刻本书集成了本领域最新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具有实时性;内容全面、系统,且专业性和针对性强。

  技参沙比图本书读者为从事电信传输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通信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

编辑推荐

  《IP 数据光网络技来自术与应用》适合从事电信传输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通信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

目录

  第1章 光网络及其发展 1

  1.1 光网络基求投才渐做另别本概念与构成 1

  1.1.1 光网络的基本概念 1

  1.1.2 光网络的基本构成 2

  360百科1.2 光网络的发展 4

  1.2.1 光网络的发展概述 4

  1.2.2 光网络的发展历程 6

  1.2.3 下一代光网络的特征 8

  1.3 波分复用技术 9

  1.3.1 波分复用技术概述 9

  1.3.2 WDM关键技术 11

 宜武上齐逐色装 1.3.3 WDM在骨干网中的演进 19

  1.3.4 WDM向城域网渗透 21

  1.3.5 WDM在接入网中的应用 混革滑武毫25

  1.4 国内外光网络项目概况 31

  1.5 本章小结 33

  第2章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 34

  2.1 MPLS概述 34

  2.1.1 MPLS的提出 34

  2.1.2 MPLS的网络结构与基本概念 35

  2.1.3 MPLS工作过程 37

  2.1.4 MP满白石掌破LS的功能特征 38

  2.1.5 MPLS与其他宽带网络交换技术的比较 38

  2.2 MP异太LS基础 38

  2.2.1 标签(Label)和转发等价类(FEC) 39

  2.2.2 MPLS中的路百随树载完罗基判掌由技术 39

  2.2.3 MPLS标签封装结构 40

  2.2.4 标签交换路由器(LSR)和标签边缘路由器(LER) 40

  2.2.5 标签分发协议(范号超止呢才LDP) 41

  2.2.6 标式示乱怀农田整益签交换路径(LSP) 43

  2.3 标签分发协议 44

  2.3.1 标签分发协议概述 44

  2.3.益村主本诉2 标签分发 45

  2.3.3 LDP消息 52

  2.3.4 小结 53

  2.4 CR-LDP信令协议与RSVP扩展协议 53

  2.4.1 RSVP协议及快既际识被接诗的基本原理 53

  2.4.2 RSVP-Extension协议 55

  2.蛋部善单免原米团4.3 CR-LDP信令协议 56

有沙和  2.4.4 CR-LD切果李穿斯待绍也群P和RSVP扩展频陈除收却团拿协议的比较分析 5垂居可十都会拿轻8

  2.4.5 小结 60

  2.5 MPLS流量工程 60

  2.5.1 流量工程概述 61

  2.5.2 MPLS实现TE的优势 63

  2.5.3 流量中继主干线的属性及特点 64

  2.5.4 约束路由/显式路由 65

  2.5.5 因特网流量工程组成部件 66

  2.5.6 小结 67

  2.6 MPLS的光网络扩展 68

  2.6.1 未来网络的演进趋势 68

  2.6.2 网络体系结构的演化 69

  2.6.3 GMPLS对MPLS进行的扩展 72

  2.6.4 小结 75

  2.7 本章小结 75

  第3章 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数据光网络技术 76

  3.1 GMPLS产生背景 76

  3.1.1 传统光网络向智能光网络的演进 76

  3.1.2 GMPLS的演进过程 78

  3.1.3 GMPLS协议与ASON协议的发展过程 79

  3.2 GMPLS的关键技术 84

  3.2.1 GMPLS的节点结构 84

  3.2.2 GMPLS的标签和标签交换路由 84

  3.2.3 LSP分级 89

  3.2.4 路由和寻址 91

  3.2.5 链路管理 92

  3.2.6 GMPLS信令机制 94

  3.2.7 链路保护与恢复 94

  3.2.8 GMPLS流量工程 95

  3.3 GMPLS技术应用--构建OBS网络 99

  3.3.1 基于GMPLS技术的OBS网络及实现机制 99

  3.3.2 基于GMPLS技术的OBS光交叉节点 103

  3.3.3 基于GMPLS技术的OBS边缘节点 105

  3.4 本章小结 106

  第4章 GMPLS协议技术 107

  第5章 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的数据光网络传输技术 143

  第6章 基于光突发交换技术(OBS)的数据光网络传输技术 193

  第7章 基于光分组交换(OPS)技术的数据光网络传输技术 232

  第8章 EthernetoverSDH技术及在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的应用 263

  第9章 IPoverWDM数据光网络技术 301

  第10章 新型分组传送网技术 337

  ……

前言

  当前网络的信息服务呈现大容量、多样化、分组化、流媒体、泛在性、个性化的特征。我国光传送网中数据业务已经占90%以上,截止到2006年,中国的因特网用户已经超过1.3亿户,其中宽带用户超过3000万户,数据业务已成为信息服务的主流。同时,以流媒体为主的多业务,特别是以IPTV等为代表的流媒体业务的出现和强劲发展,要求光网络具有快速的带宽提供能力;各种点到点(P2P)应用模式的出现及其广泛应用将改变网络的流量模式,需要从业务、网络和传送层面共同疏导。数据业务迅速崛起、新业务不断涌现的客观事实,决定了光传送网应努力发展的方向--在多样性业务背景下,要保证多层多域多粒度光网络具备高效资源优化的能力,从实质上来说,就是要求能够对波长级、TDM级和分组级的光传送资源进行协同,组成下一代的数据光网络(光因特网),并在面对带宽需求不一的各种业务时能够做到资源优化与快速响应;要求解决好多运营商环境下光传送网的资源组织与调度,使其能够透明地为业务提供服务;要求发展新型光传送网体系架构及其控管理论与技术,使其不仅能满足语音业务的要求,而且能满足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不断发展的数据业务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要求光网络应当是一个可控可管、分布协同的智能网络环境,是一个按需资源配置与多业务响应的自适应网络环境,是一个高效、主动、交互的集成网络环境,最终应构成一个方便灵活的数据光网络,实现数据和光传输网络的无缝融合。

  本书以最新的国际标准和研究资料为基础,同时,根据作者多年对光通信技术的研究成果和参与国家相关重大项目的经验,系统全面地介绍了IP数据光网络技术及其应用所涉及到的各个关键问题。全书内容共分10章:第1章概述了光网络及其发展历程和演进方向;第2~4章重点对数据光网络中的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通用多协议交换(GMPLS)及其协议技术进行了综合的阐述;第5-9章则从数据光网络的具体实现技术及其应用角度,详细介绍了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光突发交换(OBS)、光分组交换(OPS)、城域光网络以及IPoverWDM技术等内容;第10章则综合整理、分析了最近出现的分组传送技术,包括传送多协议标签交换(T-MPLS)和运营商骨干中继(PBT)技术。..

  本书作者所在课题组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全光通信网,先后承担并圆满完成过多项国家关于光网络的科研项目和实验示范网的建设,在研究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本书就是在承担国家"863"计划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完成的。在此,作者对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多年的资助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本书还凝聚了作者所在单位和所在课题组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这里要感谢研究室的各位博士和硕士,特别是参与资料提供与整理的所有同事和同学的努力,其中谢文军博士和罗沛博士分别参与编写了第2、10章和第5、7章,参与编写的还包括杨桂荣、马芳华、刘嫒、胡黎明和陈秀忠等。

  本书作者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以及朗讯贝尔实验室、华为公司、中兴公司等单位的相关研究部门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在长期的项目合作过程中他们为本书的完成提供了大量有益的建议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IP数据光网络是一项正在发展中的新技术,涉及下一代光网络的众多研究方向。由于作者水平有限,难以做到一书概全,书中的疏漏与不足之处,恳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作 者

  2007年11月于北京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