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环氧丙烷是化学物质,分子种续查二字些式是C3H6来自O。
- 中文名 1,2-环氧丙烷
- 英文名 1,2-epoxypropane
- 别称 氧化丙烯
- 化学式 C3H6O
- 分子量 58.08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CAS:7来自5-56-9
外观与性状:无360百科色液体,有类似乙醚的气味。
熔点(℃):-风仅宽水乱贵首104.4
相对密度(水=1):0.83
沸点(℃):33.9
房谁赵将渐什岩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0
分子式:C3H6O
分子量:58.08
饱和蒸气压(kPa):7状5.86(25℃)
燃烧热(kJ/mol):1887.6
临界温度(℃):209.1
临界压力(MPa):4.93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13
闪点(℃):-37
爆炸上限%(V/V):37.0
引燃温度(℃):420
爆炸下限%(V/V):2.8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铁、锡、铝的无水氯化物,铁、铝的过氧化物以及碱金属氢氧化物等催化剂的活性表面接触能聚合放热,使容器爆破。遇氨水、氯磺酸、盐酸、氟化氢、硝酸、硫酸、发烟硫酸猛烈反应,有爆炸危险。
作用与用途
环氧丙烷是重要的有机响京李安远考四品儿航化工原料,为丙烯系的第三大产品,最大用途是制聚多元醇(聚醚),进而制造聚氨酯,在美国和西欧的用途分配中,这方面的用途分别占60%和70%以上。环氧丙烷用于制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丙烯醇、丙二醇、异丙醇胺、丙醛、合成甘油、有机酸、合成树脂、泡沫塑料燃景都势古帮讨坐销米导、增塑剂、乳化剂、湿润剂、洗涤剂、杀菌剂、熏蒸剂等。环氧丙烷衍生的精细化学品几乎应用于所有工业部门和日常生活中。
使用注意来自事项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为一种原发性刺激剂,轻度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和原浆毒。接触高浓度蒸气,出现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呼吸因难;并伴有头胀、头晕、步态不稳、共济失调、恶心和呕到口赵切编降夫吐。重者烦躁不安、谵妄,甚至昏迷。少数有血压升高、心肌损害、肠麻痹、消化道出血,以及肝、肾损害。液体可致眼和皮肤灼伤。
燃爆危险:该品极度易燃,为可疑致癌物,致灼伤,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烧绝句离草讲执试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360百科: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消防措施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受视权械何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煤千空照来: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春序侵奏须阶析晶粮粉,砂土用水灭火无限值还坏几矿鸡料顾龙效。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门江最临话陈饭磁防员至安全区,并进行女件儿反啊为胜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跟快频社受容火曲,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染读留功齐损思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图高余后宗策出衣蛋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尔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植候测拉兵衡子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轻啊、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转湖路食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室当帝少钟差查速乱破着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束业开雨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物质毒性
编号 | 毒性类型 | 测试方法 | 测试对象 | 使用剂量 | 毒性作用 |
---|---|---|---|---|---|
拉会谈革农演系 1 | 急性毒性 | 吸入 | 成年男性 | 1400 gm/m3/10M | 1行为毒性-嗜睡 2行为毒性-头痛 。3胃肠道毒性-恶心,呕吐 |
2 | 急性毒性 | 口服 | 大鼠 | 380毫克/公斤 | 1.行为毒性--兴奋 2.行为毒性--共济失调 3.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刺激呼吸道 |
3 | 急性毒性 | 吸入 | 大鼠 | 4000 ppm/4H | 1.嗅觉毒性--未报告 2.眼毒性--流泪 3.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
4 | 急性毒性 | 腹腔注射 | 大鼠 | 150毫克/公斤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5 | 急性毒性 | 口服 | 小鼠 | 440毫克/公斤 | 1.行为毒性--兴奋 2.行为毒性--共济失调 3.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刺激呼吸道 |
6 | 急性毒性 | 吸入 | 小鼠 | 1740 ppm/4H | 1.嗅觉毒性--未报告 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3.胃肠道毒性--唾液腺的结构或功能发生变化 |
7 | 急性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175毫克/公斤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8 | 急性毒性 | 吸入 | 狗 | 2005 ppm/4H | 1嗅觉毒性-未 报告 2眼毒性-流泪 3胃肠道毒性-恶心,呕吐 |
9 | 急性毒性 | 皮肤表面 | 兔 | 1500微升/公斤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10 | 急性毒性 | 口服 | 豚鼠 | 660毫克/公斤 | 1.行为毒性--嗜睡 2.肝毒性--其他变化 3.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其他变化 |
11 | 急性毒性 | 吸入 | 豚鼠 | 4000 ppm/4H | 1.眼毒性--虹膜炎 2.行为毒性--肌肉无力 3.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
12 | 急性毒性 | 口服 | 哺乳动物 | 440毫克/公斤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13 | 慢性毒性 | 口服 | 大鼠 | 1170 mg/kg/45D-I | 1.大脑毒性--其他退行性改变 2.肝毒性--其他变化 3.血液毒性--其他变化 |
14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大鼠 | 457 ppm/7H/28W-I | 1.眼毒性--未报告 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肺间质纤维化、肺病(包括尘肺) 3.慢性病相关毒性--死亡 |
15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大鼠 | 1433 ppm/6H/12D-I | 1.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2.胃肠道毒性--运动过度、腹泻 3.慢性病相关毒性--死亡 |
16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大鼠 | 25 mg/m3/4H/26W-I | 1.大脑毒性--脑电图发生变化 2.大脑毒性--其他退行性改变 3.血管毒性--血压调节能力下降 |
17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大鼠 | 529 ppm/6H/4W-I | 1嗅觉毒性 - 未报告 |
18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大鼠 | 997 ppm/6H/2W-I | 1.心脏毒性--心脏重量发生变化 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气管、支气管的结构、功能发生变化 3.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速率下降 |
19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小鼠 | 487 ppm/6H/2W-I | 1行为毒性-嗜睡 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
20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小鼠 | 125 ppm/6H/13W-I | 1,慢性病相关毒性 - 死亡 |
21 | 慢性毒性 | 吸入 | 豚鼠 | 457 ppm/7H/22W-I | 1.眼毒性--未报告 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肺重量发生变化 3.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速率下降 |
22 | 眼部毒性 | 皮肤表面 | 兔 | 415毫克 | 作用中等 |
23 | 眼部毒性 | 皮肤表面 | 兔 | 50 mg/6M | 作用严重 |
24 | 眼部毒性 | 入眼 | 兔 | 20毫克 | 作用严重 |
25 | 眼部毒性 | 入眼 | 兔 | 20 mg/24H | 作用中等 |
26 | 突变毒性 | | 鼠伤寒沙门氏菌 | 350微克/片 | |
27 | 突变毒性 | | 鼠伤寒沙门氏菌 | 700微克/片 | |
28 | 突变毒性 | | 鼠伤寒沙门氏菌 | 1 PPH | |
29 | 突变毒性 | | 大肠杆菌 | 700微克/片 | |
30 | 突变毒性 | | 大肠杆菌 | 1微摩尔/升 | |
31 | 突变毒性 | | 细菌 - 肺炎克雷伯菌 | 500微摩尔/升 | |
32 | 突变毒性 | | 微生物 | 25 mmol / L的 | |
33 | 突变毒性 | | 微生物 | 5毫摩尔/板 | |
34 | 突变毒性 | | 微生物 | 1毫摩尔/升 | |
35 | 突变毒性 | 吸入 | 黑腹果蝇 | 1500ppm的 | |
36 | 突变毒性 | 吸入 | 黑腹果蝇 | 645 ppm/24H(持续) | |
37 | 突变毒性 | 口服 | 黑腹果蝇 | 1 ppb的 | |
38 | 突变毒性 | 肠外 | 黑腹果蝇 | 10 ppb的 | |
39 | 突变毒性 | 肠外 | 黑腹果蝇 | 10 ppb的 | |
40 | 突变毒性 | | 粗糙脉孢菌 | 500 mmol / L的 | |
41 | 突变毒性 | | 酿酒酵母 | 50 mmol / L的 | |
42 | 突变毒性 | | 酿酒酵母 | 25 mmol / L的 | |
43 | 突变毒性 | | 酿酒酵母 | 100 mmol / L的 | |
44 | 突变毒性 | | 裂殖酵母 | 183 mmol / L的 | |
45 | 突变毒性 | | 鱼 - 鲑鱼精子 | 5毫升 | |
46 | 突变毒性 | | 鱼 - 未另作规定睾丸 | 5克 | |
47 | 突变毒性 | | 人类淋巴细胞 | 1850微克/升 | |
48 | 突变毒性 | | 人类淋巴细胞 | 25000 ppm的 | |
49 | 突变毒性 | | 大鼠肝 | 30微摩尔/升 | |
50 | 突变毒性 | | 大鼠肝 | 25微克/升 | |
51 | 突变毒性 | 吸入 | 大鼠 | 300 ppm/5D(间断) | |
52 | 突变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600 mg/kg/24H | |
53 | 突变毒性 | | 小鼠淋巴细胞 | 160 ppm/48H(持续) | |
54 | 突变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200毫克/公斤 | |
55 | 突变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349毫克/公斤 | |
56 | 突变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232毫克/公斤 | |
57 | 突变毒性 | | 小鼠淋巴细胞 | 400微克/升 | |
58 | 突变毒性 | | 仓鼠卵巢 | 160毫克/升 | |
59 | 突变毒性 | | 仓鼠卵巢 | 5毫克/升 | |
60 | 突变毒性 | | 仓鼠肺 | 2500微摩尔/升 | |
61 | 突变毒性 | | 哺乳动物淋巴细胞 | 75 mmol / L的 | |
62 | 突变毒性 | | 哺乳动物淋巴细胞 | 100毫摩尔/管 | |
63 | 致癌性 | 口服 | 大鼠 | 10798 mg/kg/2Y-I | 1致癌性-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胃肠道毒性-肿瘤 |
64 | 致癌性 | 吸入 | 小鼠 | 400 ppm/6H/2Y-I | 1致癌性-致癌(根据药品标准) 2嗅觉毒性-肿瘤 |
65 | 致癌性 | 吸入 | 大鼠 | 100 ppm/7H/2Y-I | 1致癌性-肿瘤(根据药品标准) 2内分泌毒性-肿瘤 |
66 | 致癌性 | 皮下注射 | 大鼠 | 1500 mg/kg/46W-I | 1致癌性-可能致癌(根据药品标准) 2致癌性-有致癌作用 |
67 | 致癌性 | 吸入 | 小鼠 | 400 ppm/6H/2Y-I | 1致癌性-致癌(根据药品标准) 2嗅觉毒性-肿瘤 |
68 | 致癌性 | 皮下注射 | 小鼠 | 272 mg/kg/95W-I | 1.致癌性--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血液毒性--淋巴瘤,包括霍奇金病 3.致癌性--适用于指定部位的肿瘤 |
69 | 致癌性 | 皮下注射 | 小鼠 | 3640 mg/kg/91W-I | 1.致癌性--肿瘤(根据RTECS标准) 2.血液毒性--淋巴瘤,包括霍奇金病 3.致癌性--适用于指定部位的肿瘤 |
70 | 致癌性 | 皮下注射 | 小鼠 | 868 mg/kg/95W-I | 1.致癌性--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血液毒性--淋巴瘤,包括霍奇金病 3.致癌性--适用于指定部位的肿瘤 |
71 | 致癌性 | 皮下注射 | 小鼠 | 2912 mg/kg/95W-I | 1.致癌性--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血液毒性--淋巴瘤,包括霍奇金病 3.致癌性--适用于指定部位的肿瘤 |
72 | 致癌性 | 皮下注射 | 小鼠 | 6616 mg/kg/95W-I | 1.致癌性--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血液毒性--淋巴瘤,包括霍奇金病 3.致癌性--适用于指定部位的肿瘤 |
73 | 致癌性 | 口服 | 大鼠 | 2714 mg/kg/2Y-I | 1致癌性-可能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胃肠道毒性-肿瘤 |
74 | 致癌性 | 吸入 | 大鼠 | 400 ppm/6H/2Y-I | 1致癌性-可能致癌(根据药品标准) 2嗅觉毒性-肿瘤 |
75 | 致癌性 | 吸入 | 大鼠 | 300 ppm/6H/2.3YI | 1致癌性-肿瘤(根据RTECS标准) 。2皮肤和附件毒性-肿瘤 |
76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大鼠 | 500 ppm/7H,雌性受孕7-16天后 | 1.生殖毒性--胎儿毒性(如胎儿发育不良,但不至死亡) 2.生殖毒性--肌肉骨骼系统发育异常 |
77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大鼠 | 500 ppm/7H,雌性受孕1-16天后 | 1生殖毒性 - 颅骨和面部发育异常(包括鼻/舌) |
78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大鼠 | 500 ppm/7H,雌性受孕15天前 | 1.生殖毒性--胚胎植入前死亡率上升 2.生殖毒性--影响产仔数 3.生殖毒性--影响生育能力 |
79 | 生殖毒性 | 腹腔注射 | 大鼠 | 47毫克/千克,雄性配种1天前 | 1生殖毒性 - 雄性生精功能异常(包括遗传物质,精子形态,精子活力和计数) |
80 | 生殖毒性 | 腹腔注射 | 大鼠 | 1860毫克/千克,雄性配种6周前 | 1,生殖毒性-雄性生精功能异常(包括遗传物质,精子形态,精子活力和计数) 2.生殖毒性--睾丸,附睾,输精管发生变化 |
81 | 生殖毒性 | 吸入 | 猴 | 100 ppm/7H,雄性配种2年前 | 1生殖毒性 - 雄性生精功能异常(包括遗传物质,精子形态,精子活力和计数) |
制备
氯醇法
以丙烯为原料,经次氯酸化、皂化,再经浓缩、蒸馏而得产品。丙烯与次氯酸的反应在水溶液中进行,在水中使氯气与次氯酸、盐酸保持平衡的混合状态,反应温度为30~50℃,生成的含水氯丙醇与10%石灰乳在皂化釜进行皂化,向皂化釜内通入水蒸气,蒸出生成的环氧丙烷,再经冷凝精馏即得成品。CH3CH=CH2+HOCl→CH3CHOHCH2Cl+CH3CHClCH2OH
该方法对丙烯纯度的要求不高,且收率高,但要耗用大量的氯气和石灰乳,设备腐蚀严重,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我国主要采用此法生产环氧丙烷。
过氧化物法
主要过程为有机过氧化氢的制造,用过氧化物将丙烯氧化。该反应无论是生产有机过氧化氢或在催化剂存在下将过氧化物的氧转移到丙烯分子上都是液相反应,该方法除主产品环氧丙烷外,还有联产品。目前已经实现工业化的有乙苯哈康法和异丁烷哈康法。
乙苯哈康法以乙苯为原料经氧化制乙苯氢过氧化物,在环烷酸铜等催化剂作用下,进行丙烯环氧化反应,得到环氧丙烷,同时得到α-苯乙醇,经脱水可得到苯乙烯。
乙苯氧化的反应温度为130〜150℃,压力为0.07〜0.14 MPa,生成乙苯氢过氧化物的选择性达90%,环氧化温度为50~120℃,压力为常压~0.864 MPa。例如将乙苯氢过氧化物14%、丙烯35%、乙苯50%、α-苯乙醇1%(质量分数)的混合物加入0.4%环烷酸锰-环烷酸钠(nMo/nNa=2,摩尔比)作催化剂,在100℃反应1.5 h,得到乙苯氢过氧化物的转化率为99%,生成环氧丙烷的选择性78%,反应产物经蒸馏处理可得环氧丙烷成品,而α-苯乙醇在脱水反应器用TiO3-Al2O3作催化剂,在250~280℃脱水,100%转化为苯乙烯,其选择性为92%。
该方法特点:成本低,经济合理,三废少,同时有联产苯乙烯。
异丁烷哈康法是以异丁烷为原料,经氧化剂叔丁基氢过氧化物再与丙烯反应得环氧丙烷和叔丁醇,工艺过程与乙苯哈康法类似。制取叔丁基氢过氧化物是在100~110℃,不用催化剂,通常用叔丁基氢过氧化物作继引发剂,丙烯环氧化的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121℃,压力4.1兆帕。在钼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时间0.5 h,环氧丙烷的产率为88%(以过氧化物计),选择性81%。此法可以联产叔丁醇,产率约60%,(CH3)2CHCH3+O2→(CH3)3COOH+(CH3)3COH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