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典,字曼成。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省巨占野县)人,居于乘氏县。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曹来自魏名将。
李典自幼好学,不乐兵事,起初治民,后来从军。并从征河北、荆州360百科、西凉等地,屡立战功。曾在博望坡之战识破刘备的伪遁之计的打特年端之顶,救下了夏侯惇、于于禁。又参与了逍遥津之战。
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尊敬儒雅,尊重博学之士,有长期鲁土供洋这袁者之风,官至破虏将军,三十六岁时去世。
曹魏建立后,追谥李典为愍侯。李典既非被杀,也非君王,其谥号的含只宁义应当与耿弇、寇准相同,即"在国连忧曰愍"。
(概述内图片来源:叶雄《三国演义人物谱》)
- 本名 李典
- 字 曼成
- 所处时代 东汉
- 民族族群 汉族
- 出生地 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巨野)
人物生平
至亲界村介财积工周阿早卒
李典的从父李乾,有英雄气概,在乘氏(地名)集合了好几千食客。初平中,带领众人跟随曹操,于数风在寿张打败黄巾军,又跟随曹操攻打袁术,征讨徐州。
兴平元年(194年),乘曹操攻打徐州之计,留守兖州的张邈、陈宫等反叛,来自迎接吕布入主兖州,兖州各郡360百科县纷纷归附吕布。吕布军到达乘氏,李氏宗族在李进的领导下,保住了乘氏。 于是,曹操派李乾回到乘氏,安抚各县百姓。
兴平二年(195年案蛋便益帮初)夏季,吕布的别驾薛兰、治中李封率军到了钜野县,欲招肉振从参永换做陈出次高降李乾,劝其反叛曹操。李乾不听从,践层卫好评于是他们把李乾杀害。
曹操派李乾的儿子李整带领李乾的部队,和其他将领一起攻打行薛兰、李封。薛兰、李封被打败后,李整又跟随曹操平定兖州的各县,有战功,逐渐升迁。建安五年(200年)正月,发生了衣带诏事件,袁绍、曹操正式宣战 。曹操不再认可袁谭的青州刺史之职,于是任命李整为青州刺史。
建安五年(200年),李典的从兄李整也去世了,当时正值袁九缺磁粒突手括技曹双方相距于官渡的时期。
少年成名
李典年少时好学,不爱好征战,于是拜师读《春秋左氏传》,熟读各种书籍。

建安五年(200年),李整死后,李典任颍阴县县令,担任中郎将,统领李整的部队。曹操认为李典是个可造之材,让他试着管理百姓。升迁衡强前渐变飞例扬味送为离狐太守。时值官渡之战,李典带领效某秋量家族的人以及所辖部队运输粮食布匹供应军需。
建安五业害存罪振年(200年)十月,袁绍败逃之岩穿东或待孙委后,李典被任命为裨将军,在安民屯兵驻扎。
建安七年(202年),曹操在黎阳攻打袁谭、袁尚,于是派遣李典与程昱等将领用船将军粮运输过去。正赶上袁尚派魏郡太守高蕃带领部队驻扎在河上,断绝了水道,川神措数方曹操下令李典、程昱说:"如果船过不去,就走陆路。"李典与各将领商议说:"高蕃的部队缺少兵甲只是依仗水势,士兵有轻敌的心思,攻打他们一定能够取胜。在军队可以不听圣旨;只要是有营环海青诗州换触如利于国家的事,自单唱斤计皮爱己做主也可以,应该立即攻打。"程昱也这样认为。于是向北渡过黄河,攻打高赵冷块些到对蕃,取得胜利,水路终于畅通。
识破伪遁
建安七年(202年),刘表派刘备向北进攻叶县,曹操调动大强信分留此威型沙将夏侯惇、于禁、李典抵抗刘备。刘备将阵线移至博望与曹军对峙,爆发了博望坡之战。一天早晨,刘备率军烧掉营地撤退了,夏侯惇率领部队追击刘备。李典劝阻道:"敌人无般洋基菜防杨灯故撤退,怀疑肯定有埋伏。南边的道路狭窄,草木又浓密,不能追击。"夏侯惇不采纳他的意见,和于禁一同带兵去追击,李典留守。夏侯惇、于禁果然中了刘备军的埋伏,于是被击溃和了。李典带兵去救援,刘备望见救兵已到,于是撤退。夏侯惇、于禁因此获救。
从征四方
建安九年(204年),李典跟随曹操围攻邺城,邺城平定。建安十年(205年),李典、乐进在壶关围攻高干。建安十一年(206年),李典、乐进在长广攻打管承,都取得胜利。李典升迁为捕虏将军,封为都亭侯。
李典的族人部下三千多户,居住在乘氏,李典自愿请求迁徙封地到魏郡。曹操笑着说:"你想效仿耿纯吗?"李典谢罪说:"我性格懦弱功劳微薄,但是封赏的爵位太大,确实应该全家族的人都一起效力;另外天下还没有平定,应该迁徙到魏郡之郊,来防御四方变乱,并不是效仿耿纯。"于是迁徙部下族人一万三千多口到邺县。曹操赞扬他,加封为破虏将军。
建安十三年(208年),李典从征荆州。赤壁之战时,曹操徙赵俨为都督护军,督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
建安十六年(211年)秋,李典跟随曹操征讨韩遂、马超,进军至际河的西岸,并在道东原上扎营。
合肥破敌
建安十九年(214年)十月,曹操自合肥还 ,李典与张辽、乐进在合肥驻扎。
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孙权指挥十万大军围攻合肥,张辽打算按照教谕与李典一同出城交战。乐进、李典、张辽平常都互不和睦。特别是,李典的至亲(李乾、李整)、宗族 与吕布集团有着血海深仇,故而,李典、张辽之间有旧日的仇怨。张辽担心李典不从,李典慷慨的说:"这是国家大事,要看你的计策是否好,(如果可行)我怎么能够因为私怨而不顾大局呢!"于是,率领部众与张辽一起打败赶走了孙权。李典加封赏地住户一百户,加上以前的封赏共三百户。
英年早逝
李典爱好学问,注重儒雅,从来不和别的将领争抢功劳。尊敬贤士大夫,恐怕有礼节不周的地方,军营的官兵都认为他是长者。三十六岁时去世,他的儿子李祯继承他的爵位。
魏文帝曹丕代汉称帝后,追念李典在合肥之战的功绩,谥为愍侯,追加李祯食邑百户,另外又以百户封了李典的另外一个儿子为关内侯。
正始四年(243年),李典得享从祀于曹操庙庭。
历史评价
曹丕:"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
陈寿:"①李典贵尚儒雅,义忘私隙,美矣。""②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
王沈:"典少好学,不乐兵事。"
孙盛:"至于合肥之守,县弱无援,专任勇者则好战生患,专任怯者惧心难保。且彼众我寡,必怀贪堕;以致命之兵,击贪堕之卒,其势必胜,胜而后守,守而必固。是以魏武推选方员参以同异,为之密教,节宣其用;事至而应,若合符契,妙夫矣!"
沈林子:"耿纯尽室从戎,李典举宗居魏。林子虽才非古人,实受恩深重。"
张预:"孙子曰:'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典不从太祖之命而破高蕃。又曰:'佯北勿追。'典谓贼无故退而不可追。又曰:'上下同欲者,胜。'典不以私憾害公,而率众破权是也。"
苏籀:"错捐金带子舆台,李典张辽安在哉。济溺我应知大略,摧锋人自得高才。"
胡三省:"操以辽、典勇锐,使之战,乐进持重,使之守,薛悌文吏也,使勿得与战。"
黄道周:"魏击谭、尚,兵至黎阳。命典与晃,船运军粮。高藩绝水,船不得行。藩军少甲,恃水而强。典窥懈怠,专制杀伤。既通水道,功不可量。刘皇伐邺,惇、典守疆。忽烧屯去,惇欲追亡。典曰不可,设伏需防。惇不肯听,被劫始忙。赖典救援,方两相当。宗都甚重,散往招张。徒诣魏郡,彼此安康。辽欲击贼,悉典仇方。典为国家,私愤久忘。尽力破贼,忠勇名扬。"
赵翼:"其以少击众,战功最著者,如合肥之战,张辽李典以步卒八百,破孙权兵十万。"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李典与乐进在第五回同来自时响应曹操的号召,前来投归 。基本与史实相同,但在合肥之战与史实不相同。张辽,乐进,李典三人在合肥守城,孙权率军攻打。曹操派人送"贼来乃发"四字的木匣到合肥给三人,如果孙权十万大军来就打开。张辽打开一看,里面写着:"如果孙权将至,张辽将军、李典将军出战,乐进将军守城"。张360百科辽将纸条给李典,乐进观看,张辽打算出战,但乐进见素与张辽不睦的李典默然不语,便对张辽说:"敌众我寡,难以迎敌,应该坚守。"张辽见此并感慨二人不顾公事打算独自出战,李典顿时慷慨说道:"怎么会因还盐故等为私事而忘却公事,愿听从指挥。"张辽大喜,让李典埋伏在逍核给女宪黄刘门因亲光遥津,等吴军过小师桥来攻打合肥,自己与乐进一起对抗,而李典拆小师桥。拆桥过后运零织异县防唱称,李典带领军队汇合张辽、乐进二人,合击孙权,最后大败孙权军 。

影视形象
年份 | 电视剧/电影 | 饰演者 |
---|---|---|
1994 | 《三国演义》 | 张英轴记乡车见称势血线数精武 |
桑宝 | ||
张京海 | ||
1996 | 《三国英雄传之关公》 | 张孝正 |
2010 | 《三国》 | 曹国医降垂略灯新 |
2013 | 《曹操》 | 王彬 |
参考资料: |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