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base

资料百科

Cubase是德国Steinberg公司所开发的全功能数字音乐、音频工作软件。Steinberg公司属于国际著名音乐品牌YAMAHA旗下。 这款软件作为Steinberg 公司的旗舰产品,对MIDI音序功能、音频编辑处理功来自能、多轨录音缩混功能、视频配乐以及环绕声处理功能均属世界一流。

  • 中文名 酷贝斯
  • 外文名 Cubase
  • 软件属性 音乐、音频工作软件
  • 研发企业 德国Steinberg公司
  • 最新版本 Cubase 9.5

软件发展

 轮承好井每步 从最早的CubaseVST,到Cubase SX,再到如今最新的Cubase 12 ,由Steinberg推出的这来自一款软件系统给无数音乐人和录音师带来了工作上的福音。至今很少有PC系统软件能像Cubase SX或Nuendo如此强大、如此稳定、如此高效和具有丰富的插件资源。

  Cubase SX满足了音乐工作的任何需求。自带的音频插件包360百科括:Flanger、Phaser、Overdrive、Chorus、Symphonic、Reverb B、Reverb A、QuadraFuzz、DeEsser、Doub按社州限家照leDelay、ModulationDelay、Dynamics、Chopper、Transformer、Metalizer、Rotary、Vocoder、StepFilter、Bitcrusher、Ringmodulator、SMPTE Generator、Drungalizer、Mix 6to2、D以换呀负果所atube等等。Cubase SX支持所有的VST效果插件和VST软音源,自带的软音源有3个,分构吗四界增无存众丰别是A1模拟合成器,是Waldorf专门为Cubase SX设计的;B1贝司合成器和D1鼓采样食向将杨婷察冲家上器。

  实际操作环节是Cubase SX最闪亮的思强抗得线州了拉移反怎部分,由Cubase Arrange Page继承下来的操作界面又提高一个新的水准。新Project Page提供你对音频采样级精度的编辑、实时cross fade房者跳散些说话头rs,强大的轨道编组和编辑、专业级别的automation功能,这一切使工作试密茶旧况跟以越罗香罪更加自由、更加方便、更加简单。选择载入音频文件,即时创建loop律势,可以很方便地调整其曲速。32-bit浮点处理调音台,音频和MIDI轨都居于几观在何其中,具有灵活的路由功能;支持环绕声混音,全参数自动化(automation)。

  Cubase SX是集音乐创作、音乐制作、音频录音、音频混音于一体的工作站软件系统。Cubase SX 3.0:

  在过去的基础上,3.0又新增了70多项新功能,其中包括功能强大的Audio W劳土跟价arp Realtime Timestretching(音频实时拉伸)、直观的Play Order Tr同认兰ack(播放顺序音轨)以及方便快捷的Inplace Edi一球强老随责地ting(就地编辑)等新的编辑功能,这为广大音乐人提供了更多互宪那步意挥粉的选择。有史以来,Cubase SX 3音乐工作站首次将全功能的音频和MIDI录制编辑、虚拟设备以及功能强大的音频混合与灵活多变的、以省弱附loop(循环)和pattern(样式)为基础的排列及混音完美结合在一起。Cubase SX 3音乐音频工作站可在Windows XP 以及Mac OSX操作系统下运行,并且可支持多种音乐插件。在外部音频以及MIDI硬件的有力支持下,Cubase SX 3势必将会为音乐制作技术做出一番新的诠释。

相关版本

  iPad版本

  简介

  你可以看作是iPad上的Cubase,如果你是Cubase的用户对它的界面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而即便你不是Cubase的用户,其易用的触摸界面也可以让你立刻上手制作音乐。

  主要特性

  无限音频和MIDI音轨

  超过70个虚拟乐器音色,全部来自于HALion Sonic

  MixConsole调音台有11个效果器

  内置超过300个MIDI和音频loop

  内置虚拟键盘和虚拟打击垫

  采样编辑器和钢琴卷帘窗

  可将工程导出到Cubase继续完成编辑,需要Cubase 7/6.5, Cubase Artist 7/6.5, Cubase LE AI Elements 6

  可导出到Dropbox、SoundCloud和邮件

  支持AudioCopy复制音频到其它iPad的应用使用

  支持Core Audio和Core MIDI,连接其它MIDI接口、MIDI键盘和音频接口使用

  可作为其它支持Core MIDI的iPad应用的音序器来使用

  可在后台运行Cubasis

  可通过iTunes软件或iPad内的音乐导入到曲库,可通过AudioPaste导入其它应用复制的音频

  可通过WiFi Server通过电脑访问内网IP地址来导入/导出工程和音乐

  可导出MIDI和音频文件(m4a格式)

  iPad 2和iPad mini可用48复音,iPad 3和4可用64复音

  只支持iPad不支持iPhone和iPod touch,需要5.1以上iOS版本

  Cubase 5

  详细说明

  Cubase 5的口号是体验创新,Cubase 5的5大创新来自于: 节奏设计和loop制作 人声编辑和音高修正 更深层次的混音 体验创新的作曲工具 次世代性能和更快的工作流程 另外还有一些其它小改进 咱们分批来说。

  设计制作

  LoopMash虚拟乐器。帮助你以全新模式制作loop和节奏,只需要简单的拖动即可在现有基础上创造新loop,与Cubase速度同步,适合现场演出 Groove Agent ONE鼓采样器。支持MPC、WAV、AIFF格式,界面简单,高级编辑功能,将Cubase音频片段或音频事件拖进来就形成自动映射的切片,可将loop转成MIDI输出 Beat Designer。每个pattern最大64step,自定义时间精度,内置大量可与Groove Agent ONE配合起来的古组

  编辑修正

  VariAudio让你在采样编辑器里编辑人声音高就像编辑MIDI一样。可控制语调和旋律,自动修正语音线,可转成MIDI音符,修正音高后不会感觉出人工修正的假感觉 随时修正音高。基于YAMAHA Pitch Fix技术,可随时修正人声或单音乐器音高,自动将音高修正为你演奏或指定的音阶上,大量可控制的参数

  混音

  REVerence卷积混响插件。VST3格式,根据脉冲响应文件模仿出各种环境的混响,内置EQ 新的automation模式。有点类似Nuendo 4里的改进 基于规则的MIDI控制器信息。钢琴卷帘窗和工程窗口里都可以编辑MIDI控制器信息

  作曲工具

  VST Expression全新的编辑多轨MIDI的方式。支持所有VSTi音源和独立运行的音色库。Expression映射编辑器允许你自己调节演奏法的控制,单独的演奏法窗口 增加两个新的音轨类型:签名音轨和节拍音轨 可使用90天的HALion Symphonic Orchestra交响乐音源特别版本

  工作流程

  完全支持64位,即便你的插件是32位通过转换技术也可使用 苹果版本完全基于全新的Cocoa框架编写,也为将来64位的苹果版Cubase打下了基础 支持Vista的WASAPI音频驱动,可获得更低延迟 完全导出。通道批量导出功能可以只导出一条音轨,可以导出包含某些名字的音轨,可导出编组/通道,可在导出时选择插入EQ、压缩等效果器 改进MediaBay 改进Project Logical Editor 增加虚拟键盘,可用电脑键盘作为MIDI键盘输入 新的界面

  小改进

  MIDI监视器。让你了解到MIDI输入/输出通道的一切 可按照制造商排序VST插件 改进备份功能 日语、法语、德语、俄语、甚至连希伯来语都有,但是依然没中文版

  Cubase 6

  ·可同时多轨编辑鼓组(Drum editing)并提供了完整、先进的工具;速度调整(tempo detection)、音讯量化(audio quantization)及鼓组取代(drum replacement)等功能, 感受有如现场般的精采表演。·Cubase6提供了新的Lane Track概念,可以同时多重编辑、点选及聆听不同声段,简单、 迅速地挑选最佳部份。

cubase6

  ·多重音轨(multiple tracks)上的相关事件可立即编辑(例:剪下、复制等功能),节省下 大量的处理时间及避免错误产生。

  ·最大音符表现(Maximum Note Expression)可独立在单一音符上,利用图形界面呈上方式编(例:音高调整等);而MIDI控制资料亦会跟着更动。

  ·自动化的音调编辑器(Key Editor):自动调整、控制声音力度(例:渐强)

  ·VST Expression图表(VST Expression map)与VST 3.5相容的乐器设定,可自动转换于每个乐器声音的图表(VST Expression map)里,并可在Map上直接修改。

Cubase 6

  · 重新设计了使用者图形介面,色调及对比度适合观看。

  · 可支援Mac OS X 10.6 64-bit系统, 允许更多音轨、plug in功能 音调编辑器(Key Editor) ,更易进入参数设定。新的控制音阶(scaling)工具可直觉式处理许多事件。Quick Controls只需滑鼠便能修改MIDI模式、指定参数。

  · 拥有2个小时高画质的影片教学(video tutorials),让您更快上手 相容于其它Cubase商品系列。

  Cubase 6.5

  操作系统:Windows 7 · Windows 8 MAC OS

  Cubase 6.5可以说确实是Cubase进化史上最给力的一次升级,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它有了官方中文版。对于音乐软件的汉化,其实向来是有争议的。首先,电脑音乐长久以来和英文单词术语就是密不可分的,即便是软件汉化了,更多音色、效果、预置等专业名称也都是英文,所以但凡做电脑音乐就注定要整天和洋文鸟语打交道。另外,这么久以来,我们其实已经完全习惯了英文版,所以当我第一次用Cubase6.5中文版干活的时候,就感觉特别不习惯,都不知道该怎么用了,功能好像都找不到了。可能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其实,这是一个习惯问题而已。比如,很多人都习惯了使用英文版的软件,但有意思的是,大家的电脑操作系统,无论是Windows还是Mac OS X却大都是简体中文版的,所以说,其实这只是一种使用习惯。但是,对于更多刚开始接触Cubase软件以及编曲录音制作的国内使用者来说,毫无疑问,官方中文版比英文版要更易学、更直观。

  说到软件汉化,记得著名软件汉化作者小T曾给我讲,汉化这个东西最早要说到玄奘法师呵呵,否则,没有经过翻译的佛经,老百姓是看不懂的呀。电脑音乐也是同样道理。我们知道,做MIDI是极少数人的专利,除了硬件价格门槛高,满目洋文的软件界面也是一大难关。但是Cubase使得几乎所有爱好音乐的朋友只要家里有电脑,就能做音乐,这与软件替代硬件,以及软件的易用性有着很大的关系。其中,软件的汉化为电脑音乐的普及就立下了汗马功劳。

  总而言之,在Cubase6.5之前,我们使用的Cubase或Nuendo软件几乎全部都是英文原版,或是使用非官方的汉化补丁。而这次我们终于可以用上官方的中文版Cubase了,这也可以看得出,软件厂商对中国音乐制作市场以及中国音乐人越来越重视了,这确实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好事情!以上是就软件汉化的话题随便聊了几句,下面言归正传,尽量多截一些图,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关于Cubase6.5的中文界面以及新功能。

  Cubase6.5可以从6升级,也可以直接安装。如图1、图2所示,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安装界面也已经完全是中文了。以前Cubase安装界面里只有美国、日本等几个国旗图样,没有中文可选,总是让人觉得很别扭。这次,从安装起就有一种亲切感了。

  6.5安装过程

  图1:Cubas6.5的安装界面都是中文 的

  图2:软件用户协议。整个安装过程中界面均为中文。

  我拿到的是Windows版本的Cubase6.5,在安装的时候可以看到一个选择框如图3所示。如果你的电脑装的是64位的Windows,那么它会自动识别,并让你选择是安装32位还是64位。一般来说,如果系统是64位的,建议安装64位的软件,以获得最好的性能。当然在64位的系统上安装32位的Cubase也是完全可以的,这样能够与更多的插件获得好的兼容性,但性能上不如64位的更好。

  图3:两种版本选择

  在6.5的升级安装过程中我们看到它包括了插件包,HALion Sonic SE这个貌似在6里就已经有了。Retrologue模拟合成器、Padshop粒子合成器等则是6.5新加入的插件。如图4所示。

  图4:软件安装过程中,界面均为中文

  安装完毕之后,打开软件,启动画面如图5所示,其左下角不断变化的各类检索信息,所检索的类别已经都成为了中文。

  图5:Cubas6.5软件启动画面

  软件打开后我们首先可以看到熟悉的各种工程文件预置模板,如图6所示。这也是从Cubase6以来的一个变化,也是很实用的。比如图中第一个模板是木吉他+人声,如果你要录吉他弹唱,就可以直接选这个模板,然后它里边音轨、甚至效果预置都给你调好了。直接使用就可以了,很是方便!但遗憾的是,这里的各种具体模板名称是没有汉化的。只是类别汉化了,比如录音、打谱、制作、母带等类别。但像图中"声学吉他+人声"等预置名称,依然是英文。这点是稍有遗憾的,如果能够有全中文的模板名称和详细介绍,对于刚上手Cubase的中国用户来说无疑会更加方便。

  图6:工程预置模板选单,只有类别做了汉化,而模板名称以及介绍都依然是洋文。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熟悉的软件菜单界面以及走带控制条。如图7所示。首先软件菜单都是中文。 再看一下走带控制器,仔细看一下,有少数地方没有汉化。比如节拍器依然还是CLICK,速度依然还是TEMPO,或许是为了界面的美观。但是我们发现,只要将鼠标放在这些功能按钮上,如图7所示,就能弹出一个小中文提示,告诉你这个按钮是干什么的。

  这一点做得确实是非常人性化。其实,汉化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不懂英文的用户如何能够更方便地学会使用它,这才是汉化的意义之所在。

  图7:软件菜单和走带控制器,鼠标悬停在功能按键上就会弹出中文注释,点击放大

  我们来仔细看看Cubase菜单和功能设置等各种选项变成中文后的样子。从最常用的导入导出等功能看起吧。如图8至图11所示。

  图8:文件菜单和导入音频菜单

  图9:导入CD的界面。不过CD盘里的中文歌名貌似是无法识别的。只能认出英文歌名。

  图10:音频导出界面,汉化得很不错,点击放大

  图11:故意没有选歌曲的开头结束,直接点导出,弹出的提示也是中文,很不错。

  打开软件的常规设置首选项菜单,这里的各种常规设置都是中文的了,比起以前的英文版来,这里的设置显然要更加方便了。如图12、13、14所示。

  图12:软件首选项设置窗

  图13:"软监听控制室"并没有翻译,可能是专有名词的原因?

  图14:工程和混音台的设置

  在英文版中,快捷键的设置也是较难看懂的,这里的各种专业词汇让人眼花缭乱,都有了中文选项,自己修改快捷键也更加直观方便了。如图15所示。

  图15:快捷键设置窗里的各种功能几乎全部都翻译成了中文

  编辑菜单也是最常用的,如图16至图18所示。除了逻辑编辑器之外,其他的功能都翻译得很完美。

  图16:编辑菜单中,逻辑编辑器里的选项没有汉化,点击放大

  图17:编辑功能里的常用功能翻译得都很不错

  图18:中文的MIDI量化设置

  其他一些功能,连发十图,如图19至图29所示。就不多写字了,主要是多截图给大家看看吧。

  图19:工程菜单,添加各种轨道的选项都翻译得很好

  图20:右键菜单也是同样的中文

  图21:新建音频轨

  图22:音频编辑菜单中,常用的音频编辑选项也都是中文的了

  图23:MIDI编辑菜单

  图24:五线谱窗里的各项功能也都做了汉化,点击放大

  图25:强大的素材池,点击放大

  图26:走带设置菜单,各项中文功能一目了然

  图27:各个设置窗口管理以及设置菜单

  图28:ASIO设置窗

  图29:ASIO音频设置,点击放大

  默认状态下,Cubase6以上版本选中一段音轨后点击鼠标右键,弹出的是鼠标工具栏,如图30所示,这个默认设置很不人性化,我们可以在"文件"-"首选项"功能中找到,如图31所示,在首选项里找到编辑-工具,将"右击弹出工具箱"的勾去掉,再对音频或者MIDI点击右键就可以看到传统的音频编辑菜单啦。

  图30:默认下右击音频条,出来的只有剪刀胶水之类的鼠标工具栏

  图31:在首选项里找到编辑-工具,将"右击弹出工具箱"的勾去掉

  图32:熟悉的右键菜单回来啦!

  图33:MIDI的右键菜单也是同样

  菜单、设置方面基本就介绍这些,下面再来看使用方面,比如效果器的使用。如图34所示,可以看到自带的音频效果器依然还是英文,没有汉化。

  图34:Cubase6.5自带的效果器,当然我们不要苛求插件也汉化……但说实话如果插件也汉化就更便于普及了……

  其他第三方插件在Cubase6.5上也都和以前一样使用。不过32位的Waves效果器包在64位的Cubase6.5下使用的时候却无法直接认出来。必须先要经过一番脱壳处理才能使用。

  Waves安装之后,在C:Program Files (x86)WavesWaveshells目录里会有一个叫做shell2vst的可执行文件,把这个文件夹中的Dll文件依次拖到shell2vst上,弹出的DOS窗口提问一律答a回车,在Waveshells目录里生成一个Waves文件夹,将这个waves文件夹放入VstPlugIns里,插件就可以认出来了。如图35所示。

  图35:在64位Cubase6.5下使用全套Waves插件必须要先"脱壳",点击放大

  另外有一点让人烦恼的就是,脱壳后的Waves插件,在64位的Cubase6.5下使用,占用资源出奇地大!如图36所示,我挂了大约8个L2之后,资源占用便涨到了这么高。很是奇怪。而在32位的Cubase6.5下却完全没有这个问题,资源占用一切正常。其他插件也都没有问题,只有"脱壳"的Waves出这个问题。应该说,这个问题还是出在64位宿主和32位插件的兼容性问题上。我一直觉得其实对于一般的工程来说,32位的宿主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并不一定非要一定追求64位。够用就好。64位的系统和宿主无疑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但以前我们使用的插件却大多都是32位的,和宿主的兼容性反而不如32位宿主更稳定。

  图36:在64位Cubase6.5下,Waves插件占资源很大,且不稳定,一直找不到原因

  在老版本的Cubase里,我们需要点击音频或MIDI,选中了之后,才能对其进行编辑操作,而在新版的Cubase中,只要鼠标移到音频或MIDI上,它自动就会被选中,而且淡入淡出和音量的三个点都会自动显现出来,非常方便和人性化。如图37所示。

  图37:鼠标放到音频上自动就被选中了

  其实以上所说的功能,并非是6.5的更新,从6甚至是5也就有。截图主要是为了给大家尽量多看一下软件的中文界面。那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这次更新的一些新内容。首先是软件内增加的一些全新自带效果器插件。如图38至42所示。

  图38:全新的DJ-EQ均衡器,自带预置,用鼠标拖动三段均衡的小点即可调节,点击放大

  图39:MorphFilter滤波器,用鼠标拖动图示四周的拉杆进行调节,点击放大

  图40:VST Amp Rack效果器中,新增了Maximizer和Limiter单块以及一些新的预置效果,点击放大

  Cubas6.5除了效果器之外,还增加了两个新的自带软音源插件,都是VST3格式的。Retrologue是一个模拟合成器插件,如图41、42所示。具备双振荡器,它的预置音色基本都是很复古的那种模拟合成器声音。

  图41:新增的Retrologue和Padshop两个自带软音源插件

  图42:Retrologue的界面很漂亮,很有复古合成器的感觉,点击放大

  Padshop是一个粒子合成器,使用粒子合成引擎,自带滤波器、调制和效果器模块,每个分层具备两个LFO和ADSR包络。它的预置音色大多都是一些奇幻而浓厚的Pad铺垫类,和Atmosphere类似的那种风格。

  图43:Padshop合成器的声音很好,非常实用,大多是很饱满厚实的电子铺垫类,点击放大

  因为这两个插件感觉挺不错,我尝试着将Cubase6.5安装目录下VST3文件夹里的Retrologue和Padshop两个自带软音源插件拷贝出来,拷到另一台机器上的Cubase5里去试验运行,结果失败了,系统显示没有授权无法运行。但如果是在同一台有授权的机器里,同时安装的其他宿主软件也是可以调用它们的。

  Cubase6.5的音轨设计也比以前的老版本精致,从C6起,拖动音频块进行重叠的时候,音轨就会变成半透明的,而叠置之后,音频块重叠之处并不会像以前那样黑乎乎的,而是完全覆盖。如图44所示:

  图44:音轨重叠

  从Cubase6起,Cubase有了叫做Lane的功能。我们录音的时候, "一遍过"的歌手或者乐手很少遇到,实际上经常遇到一句要录好几遍的,然后在里边挑出一遍最好的,最后拼接在一起哈哈,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Comping。从Cubase6起,每一次录音的小段就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小分轨,就是我们所说的lane。如图45所示,每一个lane的小分轨都可以Solo静音。Cubase6.5将这个功能进行了升级,优化了增加了独立的Comp工具,比如"清理Lanes"功能可以去除重叠波形的comp,而"从lane创建轨道"功能可直接将lanes转换为一条新的独立音频轨。如图46所示。

  图45:每一个lane都可以独立静音,点击放大

  图46:Cubase6.5中可以从Lane创建轨道以及进行清理

  双击音频块,进入音频编辑器,我们可以看到Cubase6.5关于音频切片编辑的功能更加强大,所有功能都可以在左侧的功能选单中进行操作,而且对音频的切片操作都是非破坏性的。不过有意思的是,Hitpoint被翻译了,而AudioWarp却没有翻译,依然是英文。如图47所示。

  图47:Cubase6.5的切片功能更加强大,而且都是非破坏性的,能够识别Loop的峰值点,点击放大

  导出音频缩混的时候,可以看到这里有分享到Sound Cloud的选择,如图48所示。Sound Cloud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音乐分享平台,可以将自己做好的音乐发到网上与别人分享像Live、Sonar等主流音频软件都已经开始支持将音乐上传到Sound Cloud。

  图48:将导出的音乐通过内置的上传管理器将音乐上传到云端的SoundCloud,点击放大

  选择导出格式的时候,可以看到Cubase6.5支持FLAC格式了,FLAC和APE一样,都是无损的音频压缩格式,大小和APE也差不多,音质是完全没有损耗的。所以也是一种常用的高品质音频格式。但貌似在国内,网上的高音质歌曲还是APE更普及一些。

  图49:Cubase6.5支持FLAC格式

  在使用过程中,64位的Cubase6.5给我的感觉一直是性能速度都很高,但对于大量各种各样的插件的兼容性来说,有时候还是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不稳定,除了Waves需要脱壳并占资源较大的问题之外,有时候在挂一些插件的时候,偶尔会遇到崩溃的现象发生。如图50所示。而我在32位Win7以及XP上使用都很稳定,几乎从来没有遇到过任何崩溃或是资源占用高的问题。或许是我装的乱七八糟的插件太多,而这些插件都是32位的,另外我的电脑配置现在看来也有点太老了。有很多朋友反映64位的Cubase6.5运行还是非常稳定的,所以或许我遇到的几次崩溃是个例。总的来说Cubase6.5的稳定性还是很不错的。

  图50:使用中,偶尔发生了莫名其妙的崩溃

  Cubase7

  操作系统:Win7/Win8 32位/64位 MAC OX

  Cubase7.5

  操作系统:Win7/Win8 32位/64位 MAC OX

操作过程

  ⒈ S灯克维裂费德洋官X2有自己的 Inpu来自t/output BUS系统,它是独立与硬件的虚拟总线. 换句话说,SX2里的输入输出总线是允许用户自由地将SX2和硬件治修分配连接. 基本信号路线:

  信号输入a 硬件Audio I/O a SX2 Input Bus(自定义) a SX2 a SX2 Output BUS(自定义) a 硬件Audio I/O a 信号输出

  ⒉ Input和Output总线在SX2的MⅨER上面是一种新的Track形式,这和以往的MⅨER不同. 这种TRACK是独立存在360百科的,并且只在MⅨE掌亲身织命织树确植升写R上可以观察到. 你可以认为SX2的MⅨER上增加了输入输出总线音轨. 这种设计概念是SX2的基础,也给SX2带来了全新的空间. 特别是多轨录音条件下.

  ⒊ 由于SX2的影无劳调期输入输出总线相对于硬件的总线是棉内扬独立的,那么SX2就可以允许用户自由地在输入输出总线上使用各种EQ和FX. 也是由于这样的设计,SX2和硬件的关系变得明显独立起来. 这种方式可以允许用户象操作一些大型MⅨER系统那样地使用SX2.

  露下比未调- 但实际的使用情况是: 如果在输入总线轨上加入了EQ来九金省务露吃或者FX,那么录入的信号就不是原始的输入信号了,通常我们认为这样得到的信号就是"被破坏的信号"或者"任目苦班当处议罪受损信号".

  - 所以这样的总线EQ和FX功能(甚至还有PHASE和增益Gain能力),对于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很大的实际意义的. 除非在录音前就可以确认这些处理将不会导致重录.

  - 输入输出总线上使用的FX只能是Insert方式.

  - 输入总线上可以选择显示原始信号电平,也可以选择显示推子后(post-fader)电平. 这个问题在录音时候需要切记的. 否则很容易被临示史指罪顺临早屋介品错误的显示所误导.

  ⒋ 无论是输入总线轨还是普通的audio轨,如果要在录音时候就听到FX和EQ效果,那么Di天括奏皮部早派rect Monitoring(居青乐土洋族Device Setup/VST Multitracks)就不可勾选!!

  - 因为激活此选项就是将输入信号直接穿过SX,对于录音来说,相当于将录音信号Bypass了.

  - 此功能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录音时候的信号书那台按延迟. 但是对于具备良好ASIO 2.x性能的声卡和Audio I/O来说这功能并不会非常严重地产生信号监听延迟. 但是对于较低端的A即弦怎李SIO驱动来说,这功能就可以非常明显地改善监听信号的延迟.

  - 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延迟,唯一的办法就是有足够车呼雨说希实在的硬件和良好的ASIO驱动. SX2可以做到的是它自己没有监听延迟,那么彻底解决监听延迟的问题就扔到硬件厂商头上了.

  - SX1就具备这个能力. 但是由于SX1本身的一些问题,土本征头伯杂图这功能还是显得没有足够的实用性. 但是在SX2里,如果Audio I/O服风磁口犯批降婷的ASIO 2.x性能够稳定的话,这功能对于实际使用是没有问题的.5. 从硬件audio i/o输入到SX2的信号,进入的只是SX2的Input BUS Track! 在该Track下方名称处点右键,选中VU Meter Settings的Input VU,即可让该TRACK的电平表显示输入信号电平.

Cubase5 导入音频

  - 通常剂但备不建议普通用户(或者简单项目的用户)在Input BUS Track使用EQ和FX. 因为如此录下的信号是不可逆的.

  - 此功入但上能的一个有效作用是利用VST软件来控制输入信号在录音时候clip产生的不良后果. 因为CLIP本身也是不可逆的受损信号(主要原因是数模转换时,电平超过了0dB).

  - 对付一般的情况,可以使用EQ和压缩来控制CLIP

  - 也可以使用Gain和推子来降低实际的输入信号电平. 但是由于此方式可能会引起录入的数据电平过低. 通常情况下,可以在录音前将Gain调到0dB以下,也可防止CLIP.

  - 在Input BUS Track上,可以使用其他任何你可以确认无问题的FX来避免CLIP的产生. 但最有效的还是使用动态压缩效果器中的AutoGate和Limiter.

  - 目前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就是使用32位浮点运算格式的音频格式(最先由SonicFoundry制定). 这种格式并不是说采样是32位的,而是指内部运算是32位浮点的. 这种格式可以完美记录下任何一个采样点,一旦CLIP也不做任何削波处理,而是记录下CLIP数据在0dB以上的真实情况并且保留下来.

  - 尽管32位浮点运算格式的音频数据在电平大于0dB时候也会显示Clip. 但此时仅仅是提醒你有波形大于0dB了. 由于多数情况下我们不会将32位浮点运算格式的音频数据做为最终产品,所以clip问题总是要解决的. 由于0dB以上的采样点没有被破坏,所以只要简单地使用压缩,EQ等简单手段就可以保证最终产品不会有clip.

  - 32位浮点运算格式的音频数据,其真实采样深度由你的硬件设置决定的!!!!!!! 所以它并不会象24bit录音那样得到比16bit录音更好的质量.

  - 32位浮点运算格式的音频数据会要求更多硬盘空间

  - 如果想实时观察EQ和FX参与以后的电平状态: Input BUS Track下方名称处,右键菜单,VU Meter Settings,选择Post-Fader VU(推子后VU)

  - Input VU: 显示的是未经SX2处理的"原始"输入信号

  - Post-Fader VU: 显示的是经过该Input BUS Track上EQ和FX等处理的输入信号. 切换不同的VU显示可以帮助你比较两种信号的状态,从而作出正确的决定.

  - SX和SL版本在有关录音和信号输入的功能上有巨大的区别!!

  ⒍ Preference/Transport: Locate When Clicked in Empty Space

  激活后,在主编辑窗(project window)内Track内容显示处,找处空白的,点击一下,光标就可以自动跳到点击位置. 甚至可以在上下两个轨道的part之间缝隙处点击也可有效.

  ⒎ Jog/Scrub(播放条上),外层是Shuttle Speed,作用是向前快放和向后反向播放. 和卡座一样会引起音高变化. 越向两端,播放速度越快.

  - 内圈是scrub,作用和工具条内的scrub一样. 但是随转动速度的变化而改变播放速度.

  - 中间的"+"和"-"是逐帧播放,每点一次移动一帧.

  - 这套功能主要用于video对位编辑和快速寻位.

  ⒏ 每个Audio track都有个特别功能: Disable Track. 在Track List中的Audio Track上点右键菜单. 它的作用是,让这个audio track在播放时候不再从硬盘中读取和载入数据. 和MUTE不同,MUTE的实质是把音量降到最低而已. 所以,Disable Track是最彻底的将这条audio track处于关闭状态.

  - 可用Enable Track功能重新激活.

  - 这功能比较适合较复杂的制作中会出现大量不同方案的audio track. 把暂时不需要听的audio track处于disable状态可以最有效地节省系统资源.

  ⒐ Preference/Editing: Enable Record on Selected Track.

  此选项激活后,在主编辑窗(project window)的Track List上选则某一轨道时,不会将此轨道自动处于录音等待状态. 默认状态是打钩的,对于很多不常录音的用户或者在某是工作时段不录音的情况来说,这功能就显得有点碍手碍脚.

  ⒑ 播放条菜单中有3个选项用于默认的录音和播放初始设置:

  - Use PreRoll: 预卷带(在播放条上也可以直接开关并设置时间)

  - Use PostRoll: 后卷带(在播放条上也可以直接开关并设置时间)

  - Start Record at Left Locator: 以左位光标位置为录音开始位置

  * 对于录音来说,录音的正式开始与结束时间位置始终与左右位光标相对应的.

  * 对于播放来说,则会有预卷带和后卷带时间之说.

  ⒒ 输入总线上的Input Gain

  - 它并不降低你听到的录音音量,但是会影响实际录下的音量. (前提是Device Setup/VST Multitracks中的ASIO设置中,不勾选"Direct Monitoring")

  - 如果要改变录音时的监听音量,那么就要使用对应录音轨道的推子

  - 按住Shift旋转它,或者按住alt

  ⒓ 所有audio track上都有Gain旋扭.

  - Gain的范围: -48.2 --- +48.2 dB

  - 推子的范围: 负无穷大 --- +6.02 dB

  - 和硬件MⅨER一样,通常情况下只在推子无法达到理想要求的情况下才使用Gain.

  ⒔ SX2允许用户自己选择录音后文件的存放地点. 这是非常有效的数据管理手段. 例如,可以将每一组乐器的录音数据存放在各自独立的文件夹中.

  - Project window的Track List,在需要录音的音频轨上,右键菜单中使用Set Record Folder.

  - SX2默认的方式是将录音数据自动存放到该project的Audio文件夹中. 为了方便所有audio数据的管理,建议在这个audio文件中创建一些子文件夹,用来存放不同的录音数据.

  - 如果存放路径被转移或者无法找到一些数据,那么可在Pool中使用Prepare Archieve来帮助搜索该Project用到的所有文件.

  - 可以使用标准的Ctrl+click方式,在Track List上同时选中多个Track,然后使用Set record folder.

  ⒕ 录音监听,SX2提供了3种方式[Preference/VST内设置]:

  - 通过SX2的: 既SX2处理后的信号(可以说是"post-SX")

  - 外部的: 抵达SX2前的未经SX2做任何处理的信号(即pre-SX)

  - ASIO Direct Monitoring: 实际上它是前两种方式的混合

  - Post-SX的好处是录音时候就可以调整输入电平和各种处理,缺点是,录音过程中会有信号监听延迟,而延迟量主要取决于你的硬件Audio I/O. 在这种方式下也有4种模式可选:

  1) Manual: 手动方式. 选中后,可以通过各轨上的喇叭来控制监听的开和关

  2) While Record Enable: 只有当某条音频轨(或者多条)的录音灯亮时(录音等待),才可以监听到输入信号

  3) Tape Machine Style: 只有当录音正式开始以后(开始录入数据),才可以监听到输入信号,而在播放状态时是听不到的.

  ⒖ 输入信号的EQ与FX实时监听:

  对于具备ASIO 2.x能力的Audio I/O,由于SX2默认Direct Monitoring处于工作状态,因此无法监听到这些信号的作用(但实际录入的信号还是已经被它们处理过的信号,只是录音时候监听不到而已.). 所以要实现完全的实时监听就必须关闭此功能.

  - 关闭以后,对应的Audio Track上的EQ和FX对输入信号无破坏作用. (并且电平指示也可以被观察到,否则录音时候是观察不到的.)

  - 此时也可以观察到Input BUS Track的电平. 但是其上的EQ与FX效果导致录入的信号将被不可逆处理

  - 由于Direct Monitoring被关闭,监听延迟会比较明显. 唯一的方法就是将硬件的ASIO延迟量调到尽可能低.

  ⒗ 循环录音模式,录音前可以选择是Events还是Region,或者是两者混合模式. (preference/record)

  - 两种模式都可以在每次循环时产生一个Take

  - Event模式下得到的take为Event属性. Regions模式则可以直接得到Regions

  - Event模式的好处是,录下的take可以直接在project window中处理和安排了.并且也很容易将这些take转换成regions或者Parts.

  - Regions的好处是可以进入Sample Editor对细部进行处理然后重组,但是Regions是切片,所以对于数据管理比较麻烦.

  - 对于SX2的录音工作来说,究竟选择Regions还是Events模式并不是非常敏感. 他们都可以在录音后转换成Part或者Regions,或者转成Event. 只是个人的工作习惯和某个项目的特殊性会特别需要其中指定的方式以简化工作.

  ⒘ Stacked录音

  循环录音时非常重要的选项,它可以让循环录音得到的take以上下叠置地显示出来. (只是显示!! 这在SX2的设计上显得非常突出,虽然它做的还是不够好,但是通过显示方式来最大限度地方便工作和帮助编辑. 这是此类软件在过去几年中忽略的能力,实际上这要比那些花梢的功能实用的做.)

  - 个人推荐方式: 循环录音时候打开Stacked,并且Preference中设置为Event模式. 当需要对录音后的audio event进行Regions处理的,再去有选择地做. 如果需要把event转换成Part的,SX2可以很方便地做到. 通常我不会在SX2这样的软件里做切片的. 原因是这样的软件在此功能上使用非常不方便. 如果确认某个录音后的素材需要做精确切片,我会毫不迟疑选择ReCycle或者SoundForge,然后再导入SX.

  ⒙ 关于Event和Part概念

  在SX1的tips我也提到过Event和Part的概念对于SX的编辑非常重要. 在SX2里也同样.

  - Event包括: MIDI,Video,Automation,Audio

  - Video和Audio的event可在project window中观察到并且直接做编辑

  - MIDI总是由events组成的,所以在project window中总是以Part为最小单位(哪怕这个part中只有一个音符或者只有一个controller event). 但是在project window中可以直接观察到part内的MIDI Events分布情况. 要对一个PART中的MIDI Event做细节编辑处理,通常情况下还是需要打开Key Editor或者List Editor.

  - Audio Event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但是这是Audio数据的最小单位. 在project windows中一个Audio Event通常只是一块连续的音频数据. 几个Audio Event可以合并成一个Audio Part. 但是组成该Part的Audio Events在Project window中可以使用的功能和单个的Audio Event一样.

  - Part的概念主要是将编辑工作变得更简单. 例如,几个Event总是会被一起移动,那么就可以让他们合并成一个Part. 但是在POOL中并不会将这些数据合并成一个新的音频文件! 合并成PART的最简单方式就是使用胶水J,或者Audio菜单下的Events To Part

  - Event无论是那种性质,总是最小单位! 一个Audio或者MIDI的Event在Project window中可以被分离成更短小的Event. (这里的切割和分离也只是显示上的,实际并没有将它切成两个文件!)

  - 双击一个audio part,打开后可以看到其中的audio event都是各个独立的. 需要注意的是打开的这个编辑窗叫做Audio Part Editor,而不是Sample Editor! 在这个audio part editor中,可以任意改变这些events的序列,长度等等.

  - Regions的产生需要在Sample Editor中进行. Regions在SX中是一种特殊的文件格式,它并不会将原始的文件破坏切割成一些新的文件,但是会在POOL中产生一些新的临时文件!

  ⒚ Track List(就是project window左边的音轨列)中,每个Audio Track都有一个时钟模式切换(音乐性时钟和线性时钟). 当该TRACK上已经有了Audio数据以后,千万不要随意切换! 因为音乐性时钟以Tick为时钟基准的,在与线性时钟切换的过程中会有不可避免的误差,从而导致一些数据受损.

  - Linear Time: 线性时钟. 改变Tempo不会影响Event的位置

  - Musical Time: 音乐时钟. 改变Tempo就会改变Event的位置

  ⒛ Project Window的右下角增加了Zoom In/Out预设置选项. (分别在Zoom条的左边和上方,有向下的箭头). 此功能可以非常快捷地调整显示比例. 善用此功能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 Alt+上下方向键: 纵向比例调整

  - H和G为水平方向比例调整

  - 也可以对track中的波形做显示上的放大(只是显示放大): Project Window的右上角滑块. (但是此功能使用需谨慎,因为你很容易地会误认为此audio track的电平很大.

  - Preference/Edit中的quick zoom: 如果被选,那么ZOOM条两端的+和-只响应鼠标的点击次数. 不响应连续按住后自动连续进行.

  21. Zoom动作也可以被Undo/Re-do,甚至有专门的History记录表: Edit/Zoom下. 当光标切换成放大镜以后,双击为Undo Zoom,并且可以连续双击回溯; 如果做Alt+双击,则为Redo Zoom.

  22. 通过在Project Window(主编辑窗)内有效地观察分轨内容,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Preference/Event Display中的设置,建议:

  - 仔细考虑一下自己的工作习惯

  - 是否有更好的工作习惯需要适应

  - 一个新的项目是否需要临时调整

  23. 将project window分成上下两个窗口来显示:

  - Track List的右上方有个长方形的小图标,点击它就可以

  - 分离后,在不同窗口内的Track可以随意上下移动分配: 选中需要移动的track,右键菜单,Toggle Track List即可. 允许同时选中一个窗口内的多个track.

  - 这样的分离显示只是显示上的作用! 不影响任何原由功能的使用.

  - 分离条的位置可以上下调整

  24. Sample Editor中,选中一段波形后,Ctrl+拖放,就可以直接将这段内容拖到Project window的所需位置.

  25. 在project window上,于左右位光标之间双击,则会在双击的track上产生一段不包含任何实质内容的Part

Cubase5 多轨编辑

  26. Ctrl+左右方向键: 可以逐步移动选中的Part位置(水平方向). 步移的最小单位由两个条件决定:

  1) 当前的量化精度设置单位(bar,beat,frame,sample,ms…)

  2) 标尺的属性(bar+beats,Seconds,TimeCode,…)

  例如,要逐帧移动:

  1) 标尺属性设置为Timecode(就是帧编码)

  2) 量化单位设置为1 Frame

  另一种有效方式是,把Nudge功能条显示到工具条上: 工具条上,右键菜单,激活"Nudge Palette".

  (实际上整个工具条的显示和工具组的排列顺序,SX2都允许自己定制. 在Nudge Palette的下方有setup)

  27. Ctrl+上下方向键: 可以上下移动Part,并且其原有时钟位置在上下移动后可以完全保持.

  如果是用鼠标拖拉做上下移动,也可以按住Ctrl用鼠标移动,这样可以保证移动后的原有时钟位置不边.

  28. Share Copy: 共享拷贝. Alt+Shift+拖放

  - 以此得到的Parts,任何其中一个(原来的和拷贝的)被编辑处理后,其他的都同时被做同样处理.

  - 如果只想对共享COPY后的其中一个PART做单独的处理,那么使用Edit/Convert To Real Copy

  29. Alt+拖放: 按住alt,将鼠标头移到一个Part的右下角白点上,然后向右拉. 即可做连续copy.

  Ctrl+Alt+左右拖放: 不改变Part(或者audio event)的位置和长度,但是改变Part(或者audio event)中内容的时间位置.(MOUSE必须在Part的两端之间. 如果是多PARTS或者EVENTS,选其中之一做同样动作)

  30. Preference/Editing/Lock Event Attributes: 用于设置Track上的Lock可以锁定的对象

  31. 多个Events或Parts还可以组成Group. (并不是Group Track!): 选中需要归组的Events和Parts,Edit菜单下Group即可. 如果需要解散则用Ungroup. Group以后的这些Events和Parts可以同时共享:

  1) 其中一个被选中,那么其他成员也都被选中

  2) 移动和复制

  3) 尺寸于位置调整

  4) Fade In/Out(但只对Audio Event有效)

  5) Split(但只对该组成员中有纵向上重叠的有效)

  6) Lock (ctrl+shift+L)

  7) Mute (shift+m)

  被group的Events和Parts的右上角都有一个"g"字母标识. (SX 2.01中因BUG可能不能正确显示,在做split动作时候也可以会产生一些小错误)

  32. 对齐event时候需要用到snap:

  - 每个event都有自己的snap线,默认状态下,它会在event的起始端

  - 这条线的是作为参考基准线存在的,再Sample Editor中调整(以S为标识的线)

  - 最简单的对齐方式: 选中event,右键菜单,audio/Snap part to cursor

  33. Shuttle Snap: events的位置互相置换对齐

  Magnetic Snap: event的位置自动移动到光标位置(当把该event移动到光标位置附近时)

  34. preference/editing/audio: snap to zero crossing

  选中后,Snap线会自动寻找最近的一个0交叉点位置并移过去

  35. Folder Track中:

  - Mute Folder track: 其中的track都会被MUTE

  - 还可以同样执行: solo,monitor,record,lock

  - 如要单独对其中的某个track操作,必须按住Ctrl后点击

  36. Audio/Remove Fades: 先用Range工具选定范围,然后用此功能将范围内的所有Fade设置删除.

  Audio/Process/Fade In/Out: 先用Range工具选定范围,然后一次对选定范围内的Audio内容做Fade In/out

  37. VST Plugin的信号延: VST Plugin都有不同程度的信号延迟. 其具体延迟情况可到Plugin Information中看到.

  - Delay(samples): plugin的具体延迟(以采样点为单位)

  - Use Delay: 默认状态都是选用的. 如果不要延迟,就不勾选. 改变设置以后,该plugin必须退出重新打开才会有效

  38. Insert FX最大可以串接8个,最后两个是EQ后和Fader后的FX插槽(既post-fader FX).

  - Insert FX信号的路线是:

  Gain a Insert FX1 a…a Insert FX6 a EQ a Volume Fader a Insert FX7 a Insert FX8

  - 如果是Multi-CH的轨道,并且使用的Insert FX只支持到Stereo(2路输入,可以在plugin information表中看到),那么该FX只对这轨的主L和R部分产生作用!

  - Insert信号可以采用自由接线来改变信号走向,但是此功能只对multi-CH音轨开放

  39. Send FX必须要先在Track List中添加建立一个FX Track!

  - 可以同时使用多个Send FX轨,每个Send FX轨上还可以串接8个FX.

  - 所有的Send FX都被归到一个总的FX CH中. 实际上这个所谓的FX CH就是一个特殊的Folder Track而已. 如此设计是为了操作上的方便

  - 一个Send FX轨上,信号的走向:

  Output from Audio Track a Gain a FX1 a …a FX6 a EQ a Volume Fader a FX7 a FX8

  可见,对于一个Send FX Track来说,它在信号流传上的设计和一个audio track的Insert是一样的. 只不过这个轨道是一个Send FX轨. 这样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自由使用Send FX了!

  - 对于每个Audio Track来说,可以对任何一个Send FX选择是PreFader(推前)连接还是PostFader(推后)连接. 这样设计有很多优势,但也非常局限.

  - 实际上,任何一个Send FX都可以被看做是一个独立的音频信号轨道,在这条特殊的音轨上使用的FX方式还是Insert的. 当然,这些Insert进去的FX联合组成了一套Send FX,并且通过自己在MⅨER上独立轨道送出信号!! (这点最关键的). 从上面的信号流程上还可以看到,实际上Send FX是需要从Audio Track上获得源信号的,否则就不会有任何输出信号. SX2允许在Audio track调整送到Send FX轨上的信号电平.

  - 这样的设计可以极大扩展Send FX的能力,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使用方式. 例如: 在多数情况下,可以把一组最具合作能力的FX放到FX1作为通用FX组,而把特别需要的FX组合分别放到不同的Send FX轨中. 再例: 如果需要两个不同的reverb作为Send FX,那么就可以把他们分别放到不同Send FX轨中.

  - MⅨER上,Send FX轨采用的是信号回路方式. 其实际的信号走向会遇到一些限制:

  - 这个图的意思是一个audio track或者group track发送信号到Send FX轨上的时间,并且pre和post之间只能选其中之一.

  - 这种方式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允许你尽量多地使用Send FX而不是insert FX. 当然,与此同时你必须转变一些传统概念才能适应它的用法.

  40. Audio/Group轨上,激活Send FX后可以选择Routing,然后在该Send FX所处插槽的右端上放就会出现一个Pan控制.

  - 如果是Stereo a Mono Send FX轨,那么stereo会先被合并成mono,然后再送入Send FX轨

  - 如果是Mono a Stereo Send FX轨,那么信号先被Pan定位,然后以立体声信号送入Send FX轨

  - 如果Mono/Stereo a Multi-tracks Surround Send FX,那么信号先被Surround定位,然后送入Send FX轨.

  - 如果Mono a Mono Send FX,那么Pan作用无效

  - SX2允许用户保存Send FX设置(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右键菜单,Save All Mixer Settings或者Save Selected Channels.

  41. Send FX轨的Solo问题

  - 如果solo某一条或者多条Audio/Group Track,那么这些track用到的Send FX轨也会自动被处于Mute状态!

  - 如果要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必须按住Alt后点Solo

  - SX2.01中,solo一个Send FX轨也会同时将这些相关的audio/group track也自动处于Solo状态

  - 如果将连接了Send FX的Audio/Group轨都Mute,那么,即使该Send FX处于开状态也无法听到任何声音,因为此时的输入信号为无穷小J. 可以认为这是SX2的一个缺陷.

  42. 关于Freeze

  - Freeze前,project/project setup内可以调整该project的时间长度,以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因为Freeze总是按照这里的设置长度来渲染VSTi成一个临时的音频文件.

  - Freeze后,那个临时产生的音频文件存放到该project路径下的Freeze文件夹内

  43. Mixer的Remote控制可以使用Learn功能来直接设置: Device Setup对话框内要先添加一个Remote Controller然后就可以出现一个专门的Remote设置表.

  44. MIDI轨的Key Editor中,默认状态是将传统的Piano Roll下方的Controller Info隐藏了,只要: 右键菜单,Create New Controller Lane即可

  45. Edit Active Part Only(Key Editor中): 只处理处于选中状态的Midi Events. 此时如果右键菜单的Zoom中使用Zoom To Event,就可以将这些Event显示放大出来.

  46. 和弦与音符识别: 将光标移动到需要识别的音符处,在Key Editor的最右上方(色彩设置的右边),下半格内点一下就可以显示出来.

  - 如果屏幕宽度觉得不够大,可以适当修改一下这里的工具条(右键,setup)

  47. Independent Track Loop(Key Editor中): 激活后,Key Editor的时间标尺上标准的L和R位置光标被临时隐藏,取而代之的是一套临时的Loop左右定位光标. 这个所谓的"独立Loop"功能只对当前的Key Editor内有效,并且只是在播放时候有作用,主要是为了编辑的方便

  48. 在Key Editor的Piano Roll中Ctrl+click(在某一key位上),则可以同时选中等音高的所有音符.

  Shift+双击(在某一音符上),也可以同时选中所有等音高的音符.

  用Select菜单内的功能,则可以有更多快捷选择方式.

  49. Key Editor中的特别功能:

  - Ctrl+画线(先激活量化和量化设置)

  - Alt+拖放: 鼠标要对准某个音符右下端的白点,然后向右拉

  - 插入粘贴音符: 选中需要粘贴的音符,按一下Ctrl+C; 将主光标移动到要插入的起始位置; 右键菜单,Range/Paste(或者Ctrl+Shift+V)

  - 选中要同时做Split的上下呈爹置的音符,将主光标移动到要Split的位置,然后右键菜单,Edit/split at cursor

  50. Shift + m: 通用的event mute快捷方式

  Shift + u: 通用的event un-mute快捷方式

  51. Libraries: 这是一个独立于Pool的资源管理器. 例如,你可以创建一个专门的SFX库,所有的SFX样本都在这里,然后保存一个lib文件,那么以后所有的project都可以共享使用这个库.

  52. project window左边的Track list,左上方有个小箭头,叫做Track Controls Setting. 如果不希望所有的功能都在Track List上显示出来,而只是希望显示自己指定的那些功能,那么这里面就可以做了.

  Cubase是一款由德国Steinberg公司开发的音乐软件。该软件可用来进行专业的编曲、录音、混音,是功能完备的数字音频工作站(DAW, 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

  Cubase的最初版本于1989年发布,在Atari ST电脑上以MIDI格式录音,后来才逐步发展为全方位音乐工作站,并同时支持Mac和Windows双平台。Steinberg公司通过Cubase家族所提出之ASIO与VST、VSTi等概念,如今已成为业界的重要软硬件标准平台之一。

不同版本

版本推出说明
Cubase 1.0 Atari1989.4最初被称为Cubea,只支持Atari平台,并仅能MIDI编曲
Cubase 2.0 Atari1990.4
Cubase Audio1991开始支持Macintosh平台,加入简易音频处理功能
Cubase 3.0 Atari1992
Cubase for Windows1992开始支持Windows平台
Cubase Score for Windows1993
Cubase Score 3.01996
Cubase Audio 1.6 Windows1996
Cubase Audio 3.0 TDM for Macintosh1996
Cubase Audio XT 3.01996需搭配Digidesign的Session 8录音卡
Cubase VST 3.0 Macintosh1996Macintosh版正式使用VST核心
Cubase VST 3.5 Windows1997Windows版正式使用VST核心
Cubase VST24 3.61998开始支持24位,同时推出高级影音编辑软件Nuendo,其部份音乐功能与Cubase相重叠
Cubase VST24 4.0 Macintosh1998
Cubase VST24 4.1 Macintosh1999
Cubase VST32 5.02000开始支持32位
Cubase VST32 5.12001
Cubase SX 1.02002开始与Nuendo集成,接口操作渐趋一致,文件资源可共享
Cubase SX 2.02003
Cubase SX 3.02004
Cubase SX 3.12005.8
Cubase 4.02006.9YAMAHA并购Steinberg,停止易混淆之SX、SL、SE、LE家族分类方式
Cubase 4.52008.9
Cubase 5.02009.1开始有了完整破解版。
Cubase 5.52010.6
Cubase 6.02011.1开始支持64位
Cubase 6.52012.2软件从这个版本开始支持中文版。
Cubase 7.02012.12全面修改mixer接口,模拟真实混音座型态
Cubase 7.52013.12
Cubase 82014.12.22软件更名为Pro,更强大的性能,更整洁的界面。
Cubase 8.52015.12.04音轨和调音台界面,MIDI方面的改进,走带与速度方面的改进。
Cubase 10

  进入DAW时代后的Cubase,除了完整版外,也会同步推出限制、删减部份功能的"低价版"与"附送版",以兼顾小型工作室、学生、入门者等不同客户族群,但由于命名规则曾多次改变,如"Cubasis"、"Cubase SL和SE和LE"、"Cubase Studio和Essential"、"Cubase Artist和Elements"……等,多次更换,常造成使用者在选购上之混淆。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